03.05 中国新疆为何存在大批越南皇室的后裔?

wlaiwangling


这事儿真不是胡诌,据《清实录》记载,这些越南皇室后裔是在乾隆三十六年,跑到中国来寻求政治避难的黄公缵及其家眷,当时的乾隆皇帝为了保护,把他们遣送到新疆定居。

越南古称安南,地方不大人也穷,但却特别能折腾。康熙年间,安南的莫氏王朝被黎氏所灭,垮台的莫氏皇族逃到柬埔寨,改姓黄,想要隐姓埋名活下去,没想到黎氏很执着,非要赶尽杀绝,又追杀到柬埔寨,走投无路的黄氏只好跑来抱大清的大腿,寻求政治避难。

这个时候,乾隆考虑到黄氏很可怜,自己作为天朝上国,应该保护曾经的小弟,于是准许他们在云南边境定居。


但新任的安南王黎氏是个脑袋瓜子很不转弯儿的人,灭不了黄氏他连觉都睡不好,为此多次向大清要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乾隆一看,这是人家内政,自己既不好直接插手干预,也没有什么借口发兵讨伐,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直接把越南皇室后裔黄公缵及其眷属,全部遣送到新疆乌鲁木齐的头屯河所!


从大西南到大西北,相距数千公里,这下子安南王黎氏没辙了,只好放弃了追杀,而黄氏为了保命,再也不敢回国,干脆在此定居,繁衍生息,于是新疆就有了越南皇室的后裔。

直至如今,乌鲁木齐头屯河一带还陆续出土过安南国的古币,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这些人全都是清朝年间从越南逃到中国境内的政治难民。

明、清时期,高平莫氏与黎郑势力之间一直展开着激烈的政治争斗,持续时间长达150年之久,最终以莫氏的彻底落败为结果。失败的高平莫氏及其支持者的势力被迫逃到中国境内,以封贡旧臣的名义向天朝寻求政治避难。于是,清朝从康熙六年(1667)接受安南莫元清的奏请起,直到乾隆年间,都一直在接受着这些难民,并将他们安插在中国各地。

新疆的这一支是黄公缵所率领的安南难民。黄公缵是18世纪中期越南山南、兴华、清华地区起义军黄公舒的儿子,他们父子以中越边境的猛天寨为根据地,对抗着黎郑势力。根据猛天寨的阮励求提供给清朝供词:

黄公舒本系莫姓,亦安南国人,其祖莫等庸曾为安南王。安南黎王起兵灭莫,尽杀莫氏,仅逃脱一二人,隐居村寨,因改莫姓为黄姓,流传至黄公舒,已经数百余年。

1769年,黄公舒去世,公缵等率领“眷属、民人四百余名”逃到云南,向清朝提出内附的请求。

经过一番权衡,清朝同意收留黄公缵,将他们一行人安排在云南居住。但是,安南方面获悉黄公缵的行踪后,持续不断地向清朝云南当局提出“索取黄公缵领回处治”的要求。清朝为避免进一步滋生事端,决定将黄公缵等人改发北方地区,避免他们与安南接触。

就这样,黄公缵等人被清朝安插到新疆的乌鲁木齐。据史料记载:

前有安南国民黄公缵等,携眷内附,经总督彰宝查办,请将黄公缵等及其眷属一百余人,全行移向乌鲁木齐安插。其作何分起押送,已交彰宝酌按人数,分拨妥协办理。所有经过省分,均应一体留心护。著传谕各该督抚,将来滇省解送黄公缵等过境时,务派妥干文武员弁,沿途小心管押,毋致疏虞。倘有乘间脱逃之事,速即严行缉拿,于所获地方,即行正法。其解至甘省时,该督抚预行知会乌鲁木齐办事大臣,酌量拨给地亩房间,令其耕种自赡。

这就是为什么新疆会有越南王室后裔的原因。


HuiNanHistory


到现在为止大家都很好奇还有没有存留皇室的后裔,毕竟从古至今,一步步走过来,有太多的未解之谜,还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探索发现。

有这样一批皇室的后裔,他们存在在中国的新疆等地。

这批皇室的后裔是越南皇室,也是在18世纪因为越南黎朝的原因才进入中国云南等地,这是一批黄姓安南人,黄公缵为首以及一些家眷。

他们逃到中国是因为当时越南国内的内乱,莫氏皇族先是逃到柬埔寨,改名为黄,后来因为黎军进攻,莫氏王朝的子孙黄公缵就进入了公国境内。

等到清朝政府时期,乾隆把他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别送去了黑龙江,另一部送到了新疆,还有一部分在后期去了伊犁。

新疆距离越南有着万里之遥,三百年前流落在中国的越南皇族后代,就这样在新疆落户。新疆的乌鲁木齐有个一个安南工村,就是他们生存的地方。当时越南皇族多次向清朝要人,但是最终乾隆都没有给放回去。因为乾隆知道,他们要是回去了,肯定就会被处死,不会活下去,就没有将他们送回去。

反而是送到了新疆,这样远离边境,可以避免和越南的种种纷争,再加上新疆也需要人开垦。

慢慢的这些人就和当地的人民融合到了一起,他们成为了新疆开垦者,朝廷还给了他们土地,借给他们农具,马匹以及房子。


古今事


文史野趣/颍州小史官!

最近刚刚听过类似的故事,专门查了资料。这些在新疆的越南皇室后裔,并不是这些年过去的,而是两百多年前就已经迁过去的,他们在那里生活两百多年,现在已经有不少人了。

我国古时候把越南叫做安南,在清朝乾隆年间,越南已经内乱多年,王朝没落,许多皇室成员被叛军追杀,其中有些皇室退到了柬埔寨,后来过了一些年,叛军竟然杀到了柬埔寨,他们只能退到中国境内。


后来,新的越南政权向向乾隆皇帝请求遣返在中国境内的前越南皇室,但是乾隆皇帝没有批准。后来,这批落难的越南皇室被送到迪化,也就是现在的乌鲁木齐,进行开垦。

这个事也是在几十年前才被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越南古代货币,经历史学家研究,确定了他们就是两百多年前被送到新疆乌鲁木齐的越南没落皇室。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补充交流!

【事件佐证,《中庸章句传》、《清实录》。】

我是喜欢文史野趣的颍州小史官,欢迎关注哦!


无笔


先纠正下,那时候越南应该不能算作皇室,只能说王。因为越南在以前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并没有称帝的权力,所以说新疆有的只是王室的后裔,为什么会有这一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原因是明朝时期(公元1572年)越南发生了内乱,那时候不叫越南,是叫安南。

1986年乌鲁木齐的古墓地挖出了很多文物,竟然还有外国的铜钱,经过专家认定,这些铜钱是越南的,为什么乌鲁木齐会有越南的铜钱,这事还得从安南之乱开始说起,安南的大臣莫登庸造反,在北方建立了莫氏安南,而原来的黎氏就逃亡南方复国,双方一直僵持了一百多年,直到康熙时期,黎氏才带领兵马灭了莫氏,莫氏从此改姓过着逃亡的日,但是黎氏步步紧逼,而安南的黄公赞没办法只能逃亡到中国。

乾隆皇帝也接纳了他们,但是安排在哪里却成了问题,最后决定把他们大规模的迁移到新疆,因为当时的新疆刚刚战乱完毕,人口不多,乾隆皇帝只能让更多的人到了那里发展那里的经济。在新疆地区,乾隆每人赏赐三十亩地,越南王室在此地生活了几百年,在新疆孕育了很多后代。

而新疆也有个地区叫“安南宫村”,所以才会有现在人说新疆人大部分是越南王室的后裔,其实也不奇怪。


猫眼观史


这是复杂历史背景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早在康熙年间,安南发生叛乱,黎氏打败莫氏王朝,建立新的王朝,而原来的莫氏皇室为了逃避新王朝的追杀不得不跑到柬埔寨,并改姓为皇。后来在黎氏的一再追杀下,逃入中国境内,寻求庇护。

当时已经是中国的乾隆时期了,乾隆皇帝考虑到中国和莫氏王朝的关系,就决定将这些安南的皇室安排到新疆的乌鲁木齐。

至于为什么要安排到新疆,而不是安排在东北或者西南,这就大有说法了,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一直以来都没有进行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才进行开发。而东部都是汉族聚居区,将安南皇族迁到此处,可能还会引发民族矛盾,反而授人话柄;

原来乾隆是想安排在西南的云南,但是,该地又离安南太近,让新安南国王会认为清朝有意扶持原来的皇族随时准备复辟。并且,在该地也容易被新安南王派人刺杀,从而引发两国矛盾。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乾隆决定将他们安排到新疆,当时,乾隆刚刚打败准噶尔汗国,也迫切的需要人口去开发新疆,这样看来,对于当时避难的安南皇族来说,是绝佳之地,对清朝也能起到开发边疆的作用,对新安南王朝来说,虽然没有抓到前朝的皇族,但是看他们远在千里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根据清代史籍《清实录》的记载,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曾将逃难到中国的,原安南皇族后裔黄公缵及其眷属遣送到乌鲁木齐头屯河所。

安南皇族到了新疆的乌鲁木齐后,在清政府的支持下,这些越南皇族成了新疆的开发者,后来新疆发生战乱,这些安南皇族后裔也散居到了新疆各地,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新疆存在大批越南皇族后裔的原因。

如果你也喜欢历史,史论纵横就在这里等你!


史论纵横


用眼下时髦的词儿来说就是:“政治难民”,准确的说他们都是“政治难民”的后裔。一国旧有的统治者,被国内新崛起的势力取代,一般旧势力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如果涉足政治曾经辉煌过,再想把自己摘出来安安稳稳过日子,对于这些政治人物来说是万万不可能的,新疆境内的这大批越南后裔,大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流落到新疆的。

他们先人的身份乃安南(越南古称)王莫式,在与新锐权贵黎氏的争权夺利斗争中失败,先躲到领过,改姓黄,后黎氏不肯善罢甘休,再退到中国境内。

一向好大喜功以仁德标榜的乾隆帝看莫氏皇族恍恍如丧家之犬,菩萨心肠油然而生,便答应收留莫氏,但是,收留这类政治避难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是交恶安南的现政权,因为乾隆帝没把他们往远了安置,而是俺置在了与安南搭界的云南境内。


安南国内的黎氏就像吞了苍蝇一样难以下咽――难受,做梦都得留一只眼睛睁着,以防止莫氏复国,黎氏便施压满清,没想到乾隆帝严词拒绝,义气感爆棚。

在云南境内的老安南王莫氏也没闲着,而是1时刻攒人准备复国,安南国内的追随者大批涌入云南,乾隆帝不得不正式再次安置莫氏的问题,因为双方打仗,直接在云南和安南的交界处。

乾隆帝不想做背信弃义的小人,最后便选择了新疆,把他们安置在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同时土地也是拣肥的给,自此打消了安南国内黎氏的顾虑,也使得模式放弃了复国的念头。

像这种改朝换代的政治难民并不少见,明末清初,追随永历皇帝的大批名遗民和官兵便进入缅甸境内,现在缅北的果敢人,大部分都是这批人的后裔!


历史三日谈


对,越南(古称“安南”),如今在新疆乌鲁木齐西边还有一个叫安南工的村庄,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存有安南国人的墓葬,并出土了一些安南国的古钱币,比如景兴、嘉隆等年号,相对应的年代从乾隆晚年以后都有。而从《清实录》的记载发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现,乾隆年间有一批越南落魄皇族逃难到此地定居,所以乌鲁不齐的安南工村居民现在虽然烟消云散了,但在当年可是正经的越南皇族后裔。

如今越南海防市有莫氏皇朝景区,内有莫氏祠堂,图为现存莫朝太庙的大鼓。

1428年黎利建立黎朝,1431年明朝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史称后黎朝,1527年后黎朝将领莫登庸造反,将黎王废为泰王,登基建立莫朝,1530年黎朝宗室起兵恢复后黎朝,越南被割据分裂,1540年明朝册封莫朝莫宪宗为安南都统使,1661年莫朝莫明宗被清朝册封为安南都统使。

看图指示,如今的安南工村莫氏皇族后裔,就在三坪农场一连。

后黎朝经过百年的战争,终于在1677年灭掉莫氏王朝,统一了越南,为躲避追杀,莫氏皇族逃往南掌国和清朝边境,并改姓黄,继续进行反黎复莫的活动,而黎朝一直派兵予以追杀。

图为黄公坟的石碑。

1739年,已改黄姓的莫氏皇族后裔黄公质领导农民起义抗击后黎朝,1768年黄公质在在战乱中病死,群龙无首的队伍逃往中国境内并请求庇护。1771年当时的乾隆看在莫氏祖上效忠于清朝前提下,答应提供政治庇护,由于后黎朝一直派使臣请求交出叛民余孽并予以追杀,所以乾隆将莫氏后裔送往新疆和黑龙江两地分开安顿。

《清实录》清晰地记载着,乾隆36年,乾隆下旨将逃难至境内的莫氏皇族后裔以屯田的身份安置于新疆和黑龙江两地。

以黄公质的儿子黄公赞这一支为最大,共100多人,由当时陕甘总督吴达奉命安顿在乌鲁木齐西郊,共分成22户,每户给房屋和田地30亩,租给耕牛、稻种等。隔着遥远故土的莫氏皇族后裔赴国难望,于是在此地落地生根,形成了今天的安南工村,至今此地还有皇姑坟,其实就是谐音的黄公坟。


图文绘历史


中国与越南的交往,有着漫长悠久的历史,除了普通民众的交融,还有战乱时期皇室流亡的例证。

明亡时,缅甸与越南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的缘故,接纳了很多明朝移民。其中在越南的被称作明香(后改为明乡)人,他们在越南成立了明香社,意图积蓄力量,重新复国,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步稳定,复国梦碎,但越南政府对他们这群体比较包容,不光减免徭役,还允许他们自主管理自建的村社组织,后来他们逐步融入了当地民众中,在他们的居住地周边,到现在还存有许多明乡会馆。

无独有偶,在中国新疆,也有越南皇室后裔生活在这里,其中的渊源得从明朝说起。

明朝嘉靖年间,莫登庸废掉后黎朝,建立莫朝,归附明朝,后黎朝在越南南部建立了统治,形成了越南的南北朝阶段。

到了康熙时期,莫朝被后黎朝灭亡,后人改姓黄姓,继续抗黎。乾隆时期,在后黎和其他部族持续打击下,黄公缵率部退至中国境内的云南,乾隆也就默许了黄公缵的行为,把黄公缵带的二百多号人就地安置在了云南,没想到黄公缵这班人不太服当地土司的管理,乾隆帝后来就把他们拆分安置到了黑龙江新疆等地,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问题。

其中黄公缵本人带领着一百多号人被安置到了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附近,给他们每户都分配了三十亩地,还借给他们牲畜、农具、房屋等生产生活资料,从此他们就在该地繁衍生存下来。越南方面倒是数次提过反对意见,请求清政府予以遣返,但清政府为了敲打他们,加之安抚归顺者的人心,未予理睬。

事实上,乾隆时期对外人来归顺还是比较在意的,主要是看重他们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力,显得乾隆一朝比较的“万众归心”。比如当时的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东归故土,乾隆帝也给了妥善安排,依样画葫芦的给予拆分、安置处理。

越南莫氏皇族后裔黄公缵他们这一支“先期屯垦队”从此再未见史料记载,可见他们已经融入了当地民众,但至今在乌鲁木齐头屯河一带,仍保留有“安南工”这一地名。后来也在这一地区出土了很多当时的越南古代钱币,足可证明他们的存在感。

黄公缵流落新疆的事迹,在越南史籍中,也有详细记载,当然,也是以汉语记载的。


历来现实


这问题还真是胡诌!以至于所有人都答错了!回答问题,能走点心不?不能光靠简单查询资料后就以讹传讹,需要对资料分析、甄别和思考!福垊辟谣开始!



中国新疆有大批安南(越南)农民的后裔,但他们绝非安南王室的后裔。更不可能僭越自称安南皇室的后裔,对于明清其君主敢自称皇帝的话,那是作死!那为什么传言说他们是安(越)南王室后裔呢?今天福垊就给您揭示真相,以正视听!



1739年,越南农民黄公质(1706.1.32-1768.3.21)与阮有求、阮选、阮起蘧(qu)聚众以“扶黎灭郑”为号起兵反郑主。郑主是郑氏家族主事的意思(世袭权臣),类似于是日本幕府,后黎朝国王形同虚设,他们实际是勤王清君侧。1750年黄公质他们不敌官军,流窜劫掠。

1768年,黄公质病死。其部众立其6岁的儿子黄公缵(zuan)。1769年大败,在部下阮励求建议下,黄公缵携403口人出奔云南孟腊,地方官将其迁居普洱府可乐。后黎朝向清廷要人,为清廷所拒。1775(1771?)年清廷遂将黄公缵部属分别迁于新疆、黑龙江。其中黄公缵等22户居迪化(乌鲁木齐)。

莫英祖莫茂洽

黄公缵为提高身份向清廷自称莫氏后裔。福垊以为黄公缵造假太不专业了。

①你姓黄,人姓莫,怎么能是莫家的后人?您这是学韩山童自称宋徽宗的后代吗?

②你是莫氏后裔的话,怎么不兴莫却去兴黎啊?黎莫可是世仇啊!跟您父亲起事的口号,完全背离啊!



后黎朝的开国者

一个农民草寇流落国内,他说他是国王后裔,乾隆信了是他很难调查。我们要信了,那就是不爱思考,至少是太懒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