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雅利安人为什么能统治印度本地人二千多年?

我喺唐妹崽


一说到印度,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500年,原本生活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原先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达罗毗荼人无力抵抗这支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很快从印度河流域到恒河流域,广袤的印度北方土地被雅利安人占领。雅利安人从此在印度北部定居下来,而且开创了灿烂的古代印度吠陀文明,时至今日雅利安建立的文明仍然影响着印度人的生活。

其实达罗毗荼人先于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次大陆,定居在印度河流域,并且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创造了早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不过,“印度河流域文明”经过其繁荣期后,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一样,突然间就衰亡了。幸运的雅利安人利用古文明衰落的空档,恰好进入这片大陆,并很快占领了从印度河流域到恒河流域广大的印度北方土地。随后,雅利安人开始南征北战,整个印度大陆几乎被雅利安人控制,他们建立了无数的国家,印度也经历了不同的王朝,直至被另一支来自中亚的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征服。不过,雅利安人建立的文明仍然影响着印度人的生活,印度的文字、宗教、社会阶层大都是雅利安化的。

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地语就是由梵文发展而来。梵文是雅利安人为了记录他们的吠陀经书发明出来的文字,并成为印度的古典标准语言。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外民族的不断入侵,梵语由于过于复杂难学,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等,不过很多宗教仪式中会使用到梵语。

印度教也是由古代雅利安人信仰的吠陀教演变而来的。吠陀教是雅利安人最早的远古神教,崇拜种种神化的自然力与祖先、英雄人物,之后演化成婆罗门教,进而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特点,逐步成为今天的印度教。

与印度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种姓制度同样来自于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征服北印度后,惧怕被土著民族同化而失去民族本性,将印度社会划分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各个等级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这就是种姓制度,并维持了三千年。种姓制度曾经是印度社会最基本的制度,被写入印度人的创世神话,融入到印度教教规之中,并成为其核心内容。种姓制度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同时影响着印度教徒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让印度教徒安于接受眼前一切,也保证了这个多民族、多语言、多人口、多宗教、多次被外族入侵的国家稳定统一,当然这也是让雅利安文化一直影响印度几千年的原因之一。

除了种姓制度外,雅利安文化可以持久影响印度而没有灭亡或者同化,也与达罗毗荼人的性格有关。作为这片大陆最早的主人,当雅利安人占领印度后,曾经居住在印度北方的达罗毗荼人并没有像欧洲大陆的尼安德特人一样灭绝了,而是依然与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次大陆上。随着雅利安人的不断入侵,达罗毗荼人要么被俘成为奴隶,要么迁移到印度东部和南部。现在,达罗毗荼人在印度南方过着平静的农耕生活,说着与北方完全不同的语言,他们无欲无求,就像印度的民族性格一样,宽容的接受着这一切。


任何关于斯里兰卡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是“最懂兰卡旅行的人”:斯里兰卡小妞。


斯里兰卡小妞


虽然对古印度历史不太了解,但是依据所知一二感觉这么问可能不太严谨。

诚然雅利安人通过自己强大的游牧能力和军事能力纵横中东 中亚和西亚地区。

但是早年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河区域开始北上、南下和西征。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古代四大文明中的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都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

甚至一度牵涉到了欧洲地区。因其骁勇善战,并且拥有严格的种姓制度,二战中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金发碧眼,血统高贵,并且利用雅利安人的图腾(忘了)之类的作为纳粹的标志,并称自己为雅利安人的昆裔。

所以雅利安人一方面通过自身强大的迁徙能力和军事力量征服了很多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种姓和宗教稳固自身的统治。使得雅利安人的影响范围扩大到很多地区。但是其实因为分家之后,很多雅利安人的血统渐渐分离。

至于说雅利安人到达印度地区之后,统治了印度土著,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不停的受到外族的入侵,王朝更迭,血统也逐渐稀释。

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可能不太严谨。

但是我本人对古印度历史了解不深,不正之处望指点。


期海拾贝


雅利安人,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首先的质疑声当然是来自印度,因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印度学者都不承认他们的祖先来自北面,或者承认他们是雅利安人的后裔。

第二个质疑声来自欧洲,来自德国。当年的希特勒认为德国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特别是来自“纯种”的雅利安人。

而“纯种”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所有人种当中最高贵、最聪明、最儒雅的人种。相比之下,犹太人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第三种质疑声来自其它一些国家的语言学、遗传学和人种学家。

他们的观点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雅利安人”。 所谓“雅利安人”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宗教,或者一种文化。

这个宗教或者文化非常认同并且强调等级思想。

在印度,有人将这种文化(宗教)带到了印度,在当地因此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或者“种姓思想”。

因为从人种学上看,印度人和德国人没有多少相似之处,或者说DNA并不匹配。

但是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印度的语言却和欧洲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样看来,现在对“雅利安人”到底是“人种”,还是“文化”,都不能轻易下结论。

而统治印度的也不是“雅利安人”,而是“种姓思想”,或者“种姓制度”。


闲看秋风999


首先一点,这个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这个雅利安人入主印度其实是个伪命题,这个是西方杜撰出来的一个观点。

其次,说到雅利安人也好印度人也好,这就不得不提人种问题。那么印度的这些在白种和黄种之间的人是黄白杂交之后的人种,而不是什么白人后代。

那么印度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说这一个问题前,先要说西亚,也就是英国人称之为中东的这个地方。在历史上,西亚是一个文明的发源地,而文明诞生于这个地方的强大。同时期的欧洲处于的状态还是接近于原始打猎的状态,西亚是一个游牧同农耕文明一起发展的一个地方,但是也是非常强大。当年,西亚人是属于黄种人,而不断的向欧洲扩张,抓住的男人就是奴隶,抓住的女人就当老婆或者是奴隶。这个过程进行了几千年,才使西亚现在的面貌不同于黄种人的面貌,但是又不是白种人的特征,而是在黄种人的特征基础上,有些些白种人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眼睛基本上是黑色,头发也是黑色,这个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是在一池子里的黄颜料加入了白颜料,但是没有把黄种人的特征改变。而欧洲本地则是,一池子白颜料加入了黄颜料,基本的白种人特征也没有消失,只是在一些特征上表现了黄种人的特征,比如纯种的白种人是没有嘴唇的,而有嘴唇的都是黄种人的特征。

那么就来说一下,印度的情况,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西亚地区是非常强势的地区,而欧洲人相对于西亚人来说,那就是野蛮人的代名词,也是奴隶的来源地。就像欧洲把黑人当奴隶贩卖一样,西亚人也把欧洲人当奴隶贩卖。而说到入侵印度的人种,那是在西亚人不断同贩卖来的白种女人结合后的人种,然后对印度的一次次侵略。而印度人表现出有点比较白,有的比较黑,那也是西亚人不仅做白人奴隶的生意,也做黑人奴隶的生意。

我们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被西亚人贩卖到中国的情款,不仅是白人奴隶还有黑人奴隶。有了解历史的研究者,可以详细的研究一下,曾经的昆仑奴,还有许多白人奴隶,出现在中国,更多的是以奴隶形式出现,然后和本地人结合。

所以说现在西方比较强大,他的话语权也比较大,在很多历史问题上先入为主。基本是那些黑暗的历史被抹去,全是胜利者的历史。在启蒙运动前,欧洲处于的状态和我们了解到的非洲部落的状态没什么两样,一样赤身露体,拿杆标枪,然后跳大神。

有人会说了,人家有历史建筑,这个就要说说,欧洲的历史状态的另一个证明就是这个石头建筑。旧石器时代人会一些简单的时石器作方法,新时期时代可能出现一些石器工具。在往后发展一些,就是出现了石头房子,然后出现一些石头建筑,这就是欧洲的历史,翻来覆去的都是和那几块石头打交道,也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他们处于的状态好似新石器时代的末期。

而启蒙运动的另一个解读,可以理解为欧洲人在西亚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一些人提出的要改变的一种呼声。而这些人当时无不是以西亚和中华文明为蓝本来塑造欧洲的未来。这时候才有一些理智的声音,而不是天天举着火把跳大神。


飞狐一刀


原因也不复杂,一个族群,只要在军事、技术、组织、文化上能胜过其他族群,尤其军事和组织非常重要,哪怕对方人数比自己多几倍或几十倍,就能轻松统治对方。同样的道理,一个阶层哪怕人数很少,但他们在前面说的几个要素上占优势,他们也能统治比他们人数多出几倍几十倍的阶层。这样的案例,在人类社会和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先讲点案例,古代罗马帝国只需要两三万军团,就能远征到蛮族地区,打败对方,统治当地一二百万甚至三四百万人口,并且遭遇人数比己方多数倍的叛乱时,经常能够平息?原因很简单,因为罗马在军事、技术、组织、文化上胜过那些蛮族。

罗马军队是古代的国家常备军,战争是他们的职业,平时训练,战时出征,服役期间有国家发放薪水,为他们购置装备。再来看那些蛮族,他们没有统一的政治组织方式,分属于各个部族和氏族,自然也就没有常备军,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太低,根本养不起。军队通常都是临到打仗前才召集起来,打完仗就解散。士兵们平时是农民或牧人,很难长期聚到一起进专业军事训练。每到了农忙季节,蛮族士兵们无法长期作战,得一哄而散回家播种或割麦子,不然来年大家就要饿肚了。罗马军队就不用担心薪资和农活,专心作战就可以了,装备和训练都优于那些蛮族。另外,罗马人在工程技术上也占据优势,蛮族一般都居住在草屋或木屋里,罗马人都修筑宫殿和大型军事要塞,征服一个地方后,只需投入少量兵力驻守在要塞中,就可以辐射周边数百百方公里的范围,大大节省了人力。遇到大规模蛮族反叛,因为有坚固的堡垒,里面储存有充足粮草,可以坚持到大股援军到来。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族群从南俄草原、伊朗逐渐侵入印度的示意图。

再来说说雅利安部族入侵印度的事儿,公元前15世纪开始,肤色较浅的雅利安部落从南俄草原活动至伊朗高原、中亚草原一带,其中一些部族自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侵入。当地居民是肤色较黑的原住民,通常称为达罗荼毗人。雅利安人在军事、组织上占扰了优势,自然就征服了原著名。但是要想维持长期统治,光靠军事统治和镇压是不行的,尤其是在统治族群处于人口少数,身陷被统治族群的汪洋大海中时,这就还需要文化和宗教。雅利安对印度的整个征服过程持续了数百年,印度教文化即“吠陀文化”就是征服者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

雅利安族群征服印度后,人口结构是这样的:大多数人是原住民和雅利安底层平民。为了固化少数外来征服者贵族统治多数原住民和雅利安底层的政治体系,维持政治和社会稳定,雅利安部族中常握了文字,负责宗教事务的祭司们就发明了“种姓制度”,并且以宗教作为这个制度的理论基础。一般来说,有四大种姓:第一种姓是祭司或宗教学者,即婆罗门,处于种姓最顶部;第二种姓是军事和政治贵族,即刹帝利,处于第二等级,他们与婆罗门构成了政治与精神的统治阶层;第三种姓是平民阶层的农工商业者,称为吠舍;第四种姓是以原住民为主的人群,构成第四等级首陀罗阶层。当然,后来还出现了在四大等级之外的“不可接触者”,即从事制革、屠宰、扫厕、埋葬等行业的达利特,也称为“贱民”。

种姓的理论大概来说,就告诉你,你所处的等级是神定的,在自己种姓中各尽其职也是神的旨意,不该有非分之想,不该有僭越的言行,反抗高级种姓是罪恶,会遭到神的惩处。高种姓和低种姓之间不可交往,也不可通婚。不要小看这些理论的作用,对于完全没有文化,处于全文盲状态的族群来说,也会深受影响,甚至很多人深信不疑。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不也会发现,没文化的人容易被忽悠吗!不过时间久远之后,其实很多原住民也与雅利安的底层融合了,起码在文化和宗教上融合了。后来只能通过种姓来区分,通常高种姓阶层肤色较浅,低种姓阶层肤色较深。

在古代,种姓制度对于统治阶层而言,这种金字塔社会结构的优点是变得很“稳定”,好统治,多数被统治阶层听天由命,逆来顺受;但缺点是严重阻碍了阶层流动,使社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以抵抗外来入侵。到了近现代,种姓制度的缺点体现得更严重了,会削弱民族和国家认同感,阻碍经济和文化发展,所以印度有识之士们都达成共识,必须废除。

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以人体为示意图来描述的种姓制度和社会结构。


段宇宏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千纪就来到印度,首先是印度河流域,征服了达罗毗荼人的哈拉巴文化,后来逐步发展到恒河流域。很多土著居民被赶往南部。之后雅利安人和土著居民开始融合形成印度诸民族。

在这一过程中在北方是以雅利安人为主体,如现在的印度斯坦、旁遮普、克什米尔、拉贾斯坦、孟加拉等民族,南方达罗毗荼人成分更大,如泰米尔和泰卢固族。



历史上希腊人、伊朗人、蒙古人、突厥人、英国人等都曾征服印度,也都引起印度疆域和人口的变化,如东北部在英国殖民期间并入印度,主要是蒙古人种的汉藏语系居民。但再没有使居民主体发生改变。


都城岁月


雅利安人对印度的统治稳固而持久,其中原因在《摩奴法典》和《政事论》里都有记载。可问题是,这两本经典很大程度上只代表婆罗门的理想,并不完全是事实。英国人殖民时代,对印度习惯法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和改革(《野蛮习俗调查》),只有两者相对照才能弄清楚原因。如下

一,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时的真实情景

雅利安人大约于公元前1500年以后来到印度河流域,也就是哈拉帕文明地区。当时哈拉帕文明已经因某种不可知的原因而消亡了,大多数印度学者都认为是环境变迁所致。当地考古仅发现少量青铜武器和少许残疾尸骸,不能证明曾发生过大规模战争。且年代检测也表明哈拉帕文明起源相当早,已经高度成熟,存在自我毁灭的可能性。

根据各种研究,哈拉帕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就已经毁灭。考古学家最早发现摩亨达罗佐等两座大城和大面积外围城镇。2017年,印度考古学家又发现了5座大城,规模都不在原先两座之下。可以推测,哈拉帕人在公元前1800年时已经大部分迁徙而去,很可能去东部的恒河平原了。


当雅利安人架着马拉战车来到西部印度河时,当地并没有多少人口,满眼都是废墟城池。仅存的哈拉帕人在外围城镇和乡村活着简陋的生活;更远处也是一些古老土著的原始村社。雅利安人可能在这里居住了很久,甚至晚至公元前1000年才东进恒河平原。

此时的恒河平原,由哈拉帕遗民和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及一些南亚人共同栖居,发展出了一批原始邦国。雅利安人很轻易的就臣服了这些居民。

二,瓦尔那和迦提

根据各类实际调查或见闻,印度流传的「瓦尔那」种姓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社群封建】体系。正如上述,雅利安人在印度体验到的是一种「复杂性/多样性」,他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失望,也有深层的恐惧。因为这种景象属于文明没落后的衰败和「费拉化」。

为了自我识别并远离那种衰败景象,雅利安人发明了一种巧妙的瓦尔那统治体系,实行有控制的「族群隔离自治」。它首先区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即「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然后又在雅利安内部区分四种群体,分别是祭司、武士、工商、民奴,此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对「达萨瓦尔那」,他们主要是按文明程度高低和职业分工来划分的,此即与瓦尔那制度共同存在的【迦提制度】,其对象就是被征服者,实际则包括哈拉帕人、达罗毗荼人、南亚人等。例如,搬运无亲人尸体的「运尸工」是最为低贱的,是「不可接触者」;其他如「伺候妇女者」也非常低贱。这类种姓非常多,主要是按职业的低贱程度来划分,且只存在于被征服者族群之中。他们也就是当今印度「贱民」的祖先。

三,雅利安人成功统治的秘密

雅利安人之所以能征服和统治他们,主要后盾当然是武力。与许多传言相反,雅利安人的文明并不比哈拉帕高,实际还低很多。但武力却是压倒性的,这点毫无疑问。雅利安人已经是成熟的军事游牧民族。

他们真正成功巩固二千年统治,主要秘诀就是上述的「族群隔离自治」(种姓制度)。它有几个要点:

第一,内婚制,即血统种姓制度。即上下种姓之间的绝对婚姻限制,它确保了各个族群仅在各自内部繁衍,实际上大家都相安无事。其中最严厉的是上等种姓妇女禁止下嫁,至今仍引发很多惨案。


第二,迦提制,即职业种姓制度。通过职业生计的歧视链,使得阶层固化显得更加自然而合理。

第三,风俗和宗教。雅利安人是极为沉迷宗教的民族,他们视宗教为头等大事。在对土著的统治体系中,风俗就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严厉的环节。因为严厉的风俗,才能确保两大种姓制度真正得到落实。例如,偶然见到贱民就要用清水洗眼睛,踩到贱民的脚印就要把鞋子扔掉,等等。这类风俗才是真正有统治力的,可谓道日用而不知。

四,后世遗产

后世,随着社会复杂性日益显著,瓦尔那种姓制度有所松动,也无法完全执行。于是迦提种姓制度开始得到强化,因为血统毕竟是隐秘的,只能坚守婚姻限制,而职业却是人人可以看到贵贱的。因此,后世的种姓倾向于职业划分。

这套统治体系在历史上受到的最大威胁,一是佛教,二是伊斯兰教。二者都深入冲击过瓦尔那和迦提。十八世纪英国人殖民印度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野蛮习俗调查,顺势而为,保留了其种姓制度的基本框架,废除了其中最野蛮残酷的部分习惯法(如焚烧寡妇的萨提制)。


世人都对种姓制度深恶痛绝,但英国人却认为有其合理的地方,毕竟,这套体系是以族群/社群为单位的,各个族群之间存在道德习俗的差异,在各个种姓族群内部也存在各自的独特秩序,其中很多并不野蛮,而是一种文化沉淀。所以,「齐俗」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历史咖啡


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称为印度雅利安人。初时定居在印度上游的七河流域,大部分以畜牧业为主。随后征服当地土著人,逐渐扩张到南印度部分地区,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驱散,他们随之成为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


随着年代的过来,印度雅利安人一直没有搞种族隔离,也没有搞文化隔离,通婚通到最后,雅利安人自己都混成了巧克力。雅利安人的语言成了印度的语言,印度70%的人全部变成“雅利安人”了。


虽然种姓制度存在,但文化和习俗是相类似的。这过程印度雅利安人,并没有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因为雅利安人把自己变成了印度人,也把印度人变成了雅利安人,通俗讲是互相转化过程。


种族制度并没有妨碍他们融合成同一语言,同一文化习俗的同一民族。印度雅利安人,强有力的文化主宰力,才是使其得以立足延续几千年的根本原因。


lcz678


这件事一点也不复杂,屠龙的战士最后也变成了恶龙,于是印度的雅利安人发展到今天,与其说是一个种族不如说是一个阶层。

雅利安人在3000多年前进入到印度之后,凭借着他们远超过当地土著的军事能力,将这里征服。当时他们有一个分支也来到了东亚地区,结果被武丁的妻子妇好杀败,剩下的人被当做战利品祭祀了。印度土著战斗力太差,结果变成了被统治阶级。。

(雅利安人入侵)

为了便于统治这些土著,雅利安人将印度社会划分了几个阶级,这就是著名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结构)

有了种姓制度之后,也就失去了阶级流动性,所以相对来说雅利安人就能够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而当地的土著人却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这种情况下,土著居民也就是低种姓的人,就必须依附于高种姓的雅利安人才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环境。

而那些没有依附于雅利安人的族群,则被排挤在主流社会之外,成为不可接触之人,这些人只能干社会最低级最坑脏的工作,他们既得不到教育,又不会被组织起来,所以无论他们的人口有多少,面对于统治阶级而言只是一盘散沙,根本就没有办法威胁到雅利安人的统治,甚至可以说他们由于他们常年居于底层,思想已经愚昧和麻木,早就没有反抗思想了。

所以,即便是到了20世纪初期,印度地区掀起了反抗英国人统治的运动,处于主导的还是那些高种姓的阶层。比如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甘地,就是古吉拉特邦土邦首相的儿子。而印度最大的政党国大党,也是由受到良好教育的印度人所建立的,建立之初就已经将低种姓人排斥在外了。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甘地)

所以 ,在整个印度独立的过程中低种姓人大多这是充当看客或者被当做枪使,只有极少数人有幸被高种姓认可和他们一起统治印度。

雅利安人从一个种族逐渐变成了一个阶级

印度地区的雅利安人虽然也来自于伊朗高原,他们和北欧人、高加索人有着非常近的血统关联,但是随着他们在印度地区与大陆当地土著混血,也让他们的血统变得不那么纯正,逐渐由一个族群变成了一个阶层的代称。所以,今天印度地区的雅利安人,虽然从长相上和北欧人、高加索人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但是他们的皮肤黝黑,几乎看不出白种人的肤色特点。

(高种姓家庭的长相已经和高加索人有很大差异)

印度地区雅利安人的这种变化,是因为高种姓的阶层和低种姓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离的,他们之间也会出现一定的流动性,比如著名的孔雀王朝的建立者就不是高种姓人。

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当亚历山大大帝在印度旁遮普地区建立统治之后,并没有彻底征服这里的人民,后来有一个养孔雀的家族的年轻人,不甘受这些外来者的统治,带领当地人民发动了大起义,把这些马其顿人给打跑了。打跑完马其顿人之后,他率领军队开始对周围地区进行征服,很快建立起了一个人口达到1800万人,国土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月护王。由于月护王家里是养孔雀的,所以这个王朝也被称为孔雀王朝。

在古代,孔雀曾经被认为是贵族食品,所以孔雀家族应该是给高种姓阶层提供肉食的养殖大户,算是典型的依附于高种姓生存的家族,由于和高种姓有很多交流,所以他们能接受到不错的教育,有能力往高种姓阶级冲刺。

月护王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他的家族也成了高种姓的阶层。所以,屠龙的战士赶走了恶龙,他自己也变成了恶龙。孔雀王朝前期统治极为残暴,直到阿育王后期,由于接受了佛教的洗礼,才逐渐转变过来。

(历史上个阿育王是一个比较喜欢佛教的人,还派人到埃及传教)

在低种姓族群的不断加入之后,印度雅利安人的族群属性其实就越来越低了,而它的阶级属性就变得越来越强了。

所以,雅利安人为什么能够一直统治着印度地区?

原因很简单,即便是有一些低种姓的人成功的推翻了前朝的统治,但是并没有改变低种姓的整体生存状态。


历史风暴


其实满清统治中国三百年差不多:武力震慑加文化手段。

只不过印度的人文特性和地缘形势和中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雅利安人能统治2000多年而没被轰出去。

雅利安人统治印度的“法宝”是什么呢?这就是现在仍然在荼毒印度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将印度社会各个阶层的划分以“神的旨意”固定,并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求转化为对来世的向往;极大消磨了下层的反抗意志。

这种制度对于统治自然是大大有利,但是也极大消耗了印度社会的凝聚力(类似中国后来的“程朱理学”,虽然利于统治但也使汉民族的民族精神受到很大禁锢),但印度这个地方又比较封闭,三面环海,北面又被青藏高原和塔尔沙漠隔离起来,基本不会受到大规模外部侵略。

那么,凝聚力差点就差点也没关系,所以这“种姓制度”就一直延续,一直到工业化后,才渐渐有些松动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