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沒有爛片的中國導演有哪些?

coco電影


1.姜文

姜文可以說是國人心目中算得上是比較個性的一位導演,想法很大膽和激進。

姜文,1963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中國大陸演員、導演、編劇,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

早些年姜文是演員出身,出演過張藝某導演的《紅高粱》,一股淳樸正氣的北方大漢形象深入人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也出演過《有話好好說》等一些電影作品。

但說到姜文導演的作品就要從《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電影開始了,這部片子在當時來說可以說相當的激進,但效果還是甚好的,不但捧紅了自己也把夏雨寧靜等明星帶入了大家的視野。

相對於今天的《讓子彈飛》不難看出姜文導演的作品的那股“野”勁還是不減當年的。

還有一部不得不提的作品就是《鬼子來了》,這部電影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沒有過審被禁播了,可能是題材與內容過於敏感。姜文帶著這部《鬼子來了》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去參加了53屆戛納電影節,並獲得了評委會大獎。


2.周星馳

周星馳星爺可以說是喜劇之王的代言人了,周星馳早些年的電影作品不得不說是有質有量,在港片橫行的年代裡,周星馳的作品佔據了半壁江山。

從《唐伯虎點秋香》到《逃學威龍》等等一系列作品不難看出周星馳的喜劇天賦和表演功力。

先說出演過的經典作品就要說到《大話西遊》了,這部電影當時雖然經歷了票房滑鐵盧,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才被大家所接受,成了一代經典,直到今天還被致敬,例如前些日子裡的《前任三》

周星馳導演過的作品要從《少林足球》說起了,這部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一上映便大獲成功。但遺憾的是這部電影是他與金牌搭檔吳孟達的最後一次合作。

在次回到今天來看周星馳的作品產量雖然不高但是每部都有質量的保證《功夫》《長江七號》《西遊降魔篇》《美人魚》可以說星爺已經是票房的保證。

3.王家衛

王家衛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上海,香港電影導演、監製、編劇。

整天帶著一副墨鏡的形象深入人心。

作為香港導演的代表性人物,王家衛的電影往往都顯得富有內涵和情調。

不管是在選材還是製作上,王家衛的電影都是別具一格的,形成了濃濃的王家衛風格。

4.甯浩

甯浩,1977年9月9日出生於山西,中國電影導演、編劇。先後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和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一部《瘋狂的石頭》可以說是徹底改變了甯浩或者說甯浩、黃渤等人,這部作品充分的體現出了甯浩的導演天賦,劇中的黑色幽默被他發揮的淋漓盡致。

《無人區》也是甯浩的代表作品之一,作為一部公路電影,深度和笑點都十分的足,有人說是黃渤的演技成就了甯浩,到不如說只是兩個有才華的人碰到了一起罷了。作為新時代的導演甯浩的作品值得大家期待。

5.李安

李安,華人之光。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臺灣屏東縣潮州鎮,祖籍江西德安,編劇、導演。作為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最著名的中國導演,李安可以說是所有華人的驕傲。

李安是把東方故事和西方敘事結合的最好的一位導演,正是這樣他才做到了“中外通吃”的效果,在李安早期作品《喜宴》《飲食男女》中就不難看出他的國際範以及沉穩的作品風格。

《臥虎藏龍》的成功不僅歸功於周潤發、章子怡的完美演出更應該感謝的是李安的指導。把悠久的東方文化在原汁原味的基礎上使西方接受,才是李安最厲害的地方。

除了中國作品,李安更被世界熟知的是他的好萊塢作品,《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等等不僅深受大眾喜愛,也在國內外榮獲大獎包括奧斯卡。


說到最後,國內電影市場需要的不僅僅是量更需要的是質,作為一名觀眾大家更希望的是那些經得起考量與時間打磨的作品,也感謝中國電影人的幕後與付出。


謝謝閱讀,關注coco,換個角度看電影。


coco電影


這個問題問的可以說非常刻薄,中國電影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過程,許多中國導演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在這麼一個坎坷的路途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即便是世界級導演,都有可能拍出一部爛片,但這也證實了導演的多向思維。

所以,我不能回答中國沒有爛片的導演,但是我可以回答爛片比較少的導演。

首先,姜文。

我真的有必要把這人排在第一位,因為他確實才華橫溢。他的電影有一個特點,剛上映是爛片,隨著時間的流逝,口碑逆襲,成為神作。不過,《讓子彈飛》除外。所以,不怕姜文沒有才華,就怕姜文壓抑不住自己的才華。他只要張狂一些,拍出來的電影就沒人能看懂了。時至今日,對於《一步之遙》的差評,我表示很遺憾,因為姜文迴歸了《太陽照常升起》的無解狀態。

如果爛片的標準是以大眾劃分,而中國資深影迷的數量佔極少數,姜文便妥妥成為了爛片王。僅僅靠一部《讓子彈飛》恐怕無法挽回局勢。如果用資深影迷的眼光去看姜文,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稱驚豔,深深烙著姜文的風格。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很用心,只是太以他自己為中心,忽略了觀眾的感受。

第二,張藝謀。

張藝謀在中國導演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因為他起初是拍文藝片,然後轉行商業大片,最後又迴歸文藝片。文藝片是以故事為主的,所以,張藝謀很難拍出來比較爛的電影。除非,向市場和投資方妥協。

張藝謀從《紅高粱》開始聲名鵲起,從《英雄》開始迎來商業大片時代,從《歸來》再次迴歸文藝片。在文藝片方面,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在商業片方面,可圈可點。

《英雄》作為一部中國大片,票房取得了優異成績。甚至在美國,都有相當不錯的票房,這非常難得。除了李連杰的票房號召力,中國功夫的噱頭,張藝謀確實貢獻了一場視覺盛宴。然而,在故事方面,乏善可陳。故事一直是張藝謀的致命缺點,如果有好的劇本,他可以拍出很經典的電影。

《英雄》之後的《十面埋伏》,可以說是張藝謀的敗筆。故事層面四分五裂,雖然有著不錯的畫面,其中卻有小作坊的痕跡。所以,大量差評也是情理之中。


菱形心臟


可以和李安、王家衛比肩齊名的華語導演前五位之一。港導北上自砸招牌的年代,還好有許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