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媽媽你得這樣誇我~

女兒練琴,彈了一個練習曲,我在一旁做其他事情,問她:“這是拜厄嗎?”她說: “不是,是車爾尼。”(她剛換教材,但即使這樣初級的問題,她也能忍受,也能引起她繼續溝通的興趣)然後不等我問,她繼續說:“跟拜厄有點像,你聽聽這個……”後來又彈一個練指法的,我說:“好多低音啊!”她說:“對啊,新的哈農有兩個八度呢!就像這樣……”

媽媽你得這樣誇我~

我想,家長要以開放的狀態,提供真實的對話,可以給孩子空間,讓他憑藉自身的學習動機,去進行。(前提是:我們在他幼兒期做好,孩子已經有了對事情的探索興趣和取得進步的慾望。)

有位家長說: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門道,其實孩子更重視的是你真正關心他在做的事。要真誠地跟他交流,而不是空洞的誇獎。比如你說:“你畫的是消防車吧?”“這個東西是幹什麼用的?”“這個兔子為什麼戴眼鏡呢……”可能比你泛泛的誇畫的真好,更能讓他高興。

就是這樣!效果好的溝通永遠不是強硬、誘惑,甚至都不是鼓勵,而是具體描述,是真誠的雙向溝通。

不誇“聰明”,怎麼表揚?

  • 3、4歲以下的小幼兒

對於比較小的幼兒,可以這樣說:我看出來你很努力地做了!你開始沒有辦法,後來動腦筋想了,就有辦法了對不對?這個做得很有創意!這個很有難度,你堅持下來就做成了是不是!你彈琴製造出一種神秘的效果!多嘗試不同的方法,最後終於做成了!……

說法有無數種,只要我們從積極的角度,用心觀察,多描述過程!

總之:複述過程、肯定孩子積極尋求解決辦法所做的努力、陳述帶來的影響、強化好的感受。我們要有能力看到孩子的成長和閃光點,看到生活中的種種樂趣。看到,就能說出了。

如果孩子大一些,表達能力夠強,那麼比直接描述更好的,是家長問他是如何做到的,讓孩子自己去思考、總結。他自己總結出的,他會更加認同,這個思考的過程也是在發展思維。這樣的總結,就更是他的財富了!

媽媽你得這樣誇我~

  • 大幼兒及小學生

孩子再大一些,5、6歲以上,建議家長心裡不要想如何表揚或批評,而是想,如何準確有效地給他反饋、給他回顧總結的機會。最好把所謂的表揚和批評,都變成中性、客觀的反饋。隨時給孩子真實具體的反饋,可以讓他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做法的好與不好之處,及時修正;可以引導孩子關注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表現如何、結果和成績如何、在別人看起來顯得自己如何;可以鍛鍊孩子客觀評價的能力、培養隨時反思總結並修正的行為習慣。

另外,我們要儘量不做比較表揚。比較表揚,就是類似“真棒!你是你班小朋友中最……的一個!”。孩子都喜歡比較,所以這種表揚對他們特別有效,很多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因此非常喜歡這樣激勵孩子。但從深層效果來看,這樣的表揚是在引導孩子關注結果、關注和他人的對比,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別人看起來怎樣、比別人強,這是更重要的,而不是自己究竟做得怎樣,和自己比有哪些進步,有哪些需要繼續和改正的。總是這樣表揚,容易引起惡性競爭、虛弱、自戀,是在培養僵化型思維模式。孩子容易變得怕失敗,不敢接受挑戰不敢冒險,也不願努力。

最後再次提醒,我們帶小幼兒時,常常會有很多鼓勵和誇獎,我建議家長一定要做得適度,不要總是誇很多。其實,和孩子一起玩,有真情互動、有真誠的溝通,就很好。孩子們從做事過程中自然得到的滿足、享受和成就感,非常可貴,外界過多的誇獎和讚譽,容易把孩子這種內在的滿足感給轉移、沖淡了,讓他變得更在乎怎樣做可以引起家長的強烈反應。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我們更是要儘量多給他中性客觀的反饋,而不是把誇獎和鼓勵當糖果一樣給他,只為博他一笑,滿足一時的心理感覺好。我們都希望孩子的自信是來自他成功做事的經驗,而不是外界的評價,那就要如此去做。孩子每天都在長大,他們的自尊水平也在提升,不會總是像小幼兒時期那樣脆弱,他們不是像家長想象的只能聽好話、聽不得一句真實的評價。孩子的判斷能力也在增強,很多時候已經可以判斷出家長的評價與自己的實際能力是否相符,如果家長一味誇大其詞地誇獎,會傷到孩子的自尊。

媽媽你得這樣誇我~

只要我們的態度是真誠的、支持的,沒有在嘲諷和羞辱,就可以。當然,這個尺度,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自尊水平來把握。

請相信,人人都喜歡聽好話,但即便是對於孩子來說,也是——真實的評價,才是更被他看重、被認為更有價值的,也是能幫他取得實在進步的。

不誇“聰明”,可以這樣表揚孩子!

  • 描述過程;
  • 以誠溝通,有真誠的、雙向的對話;
  • 讓孩子自己來總結;
  • 只要家長有支持和幫助的態度,就可以多給中性的、真實的反饋,而不是為了讓他感覺好而誇獎;
  • 少做比較表揚。

更多的時候,你無需說什麼,你讚許和欣賞的眼光、會心的微笑、親密的摟抱和勝利的擊掌,對孩子來說,已經意味著太多!

媽媽你得這樣誇我~

媽媽你得這樣誇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