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盛澤老鎮區東北部有一條河,碧水流經環橋、中和橋、斜橋、百家橋等古橋,匯入鎮東的東白漾。沿途分佈著一系列著名的文化遺址: 卜舜苑、沈景修故居、王禮故居、濟東會舘、柳如是故居、先蠶祠等。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左上:卜舜苑遺址;左下:沈景修故居遺址;右上:柳如是、王禮故居遺址;右下:濟東會舘】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中和橋及橋聯】

中和橋,橋聯清晰可辯。

南向橋聯:“北勝跨虹融水德,中和位育貫文風”,說的是這一帶人文薈萃;

北向橋聯: “金波遙映紅梨渡,玉帶長垂綠曉莊”,其中“綠曉莊”指的是中和橋旁後稱 “王家莊”的一帶。

“王家莊”自然有王姓人家,我的老家便是其中一戶。早年的家史不詳,僅知清末民初曾祖輩有二女五子,在當地頗有些名望。

長子王鏡齋(名本恭,號蘆香舘主),排行二,是這個大家族的核心。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家老屋】

近百年後,王家老屋大部分在“文革”期間被接管為公房,已破敗不堪,現為外來務工人員所居住,僅有小部分作為私房,保存尚可。

王 鏡 齋 這 代 人

盛澤自古是絲綢重鎮,民間以絲綢紡織及商貿行業最為盛行。清末,科舉制度被廢除,舊學日漸衰落。而中和橋畔“綠曉莊”上王鏡齋家族卻堅守傳統文化陣地不動搖,被坊間裡人視為“書香門第”。筆者聽上代人講,當時王家弟兄中有五弟、六弟常隨長兄鏡齋舉辦“派對”,以詩書琴瑟唱和,令鄰里們十分欣羨。他們弟兄又都愛好書畫。王鏡齋師承清末著名畫家王禮的弟子、著名海派畫家徐禎(字克生)。且家中富藏名人字畫,日夕觀摩臨摹。他擅畫花鳥,尤以畫八哥名震吳郡,望重鄉里。五弟是海派名畫家倪田(字墨耕)的入室弟子,亦擅長花鳥畫,頗有時譽;六弟善詩書、竹刻及樂器演奏。只可惜五、六兩弟先於王鏡齋辭世。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上:王鏡齋;下:王鏡齋時代遺物,文房用具】

民國14年(1925)11月2日,由里人汪仰真等四十餘位書畫篆刻家在盛澤發起成立紅梨書畫會,公推王鏡齋為會長。同期會員還有吳野洲、張貽谷、蔡冠雄、吳慰庭、鄭懷橋、朱樂餘等四十餘位。(其中吳野洲先生後來成為大上海名畫家。) 會址設在培元公所(今盛澤成教中心)。該會以交流知識,研究書畫為宗旨,每年春秋二季,開作品展覽會,各地聞風而來,參觀者甚眾。會員年納會費1元,常會每月3次,大會每年2次,展覽作品,發行雜誌。曾有江南名士、晚清進士錢名山、朱疆邨來盛傳授書藝並舉辦展覽。翌年,聘錢雲鶴為名譽會長。

紅梨書畫會作為一個非常有影響的民間美術學術團體,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彪炳史冊,是值得盛澤人為之驕傲的。德高望重的王鏡齋擔任首任會長直到逝世。而下一年便是全面抗戰爆發,老夫人隨著大批的人群逃難,攜帶王鏡齋的書畫收藏品足足裝了二船,惜在途中損失殆盡。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僅存的墨跡,是當年用過的一些花鳥畫勾線墨稿,彙編成譜,裝訂成冊後署名“蘆香舘主訂”。(其中的“香”字是筆者查了《康熙字典》方始識得。)

王鏡齋這一代人大多在筆者出生時已經辭世。而下一代人在我少年時大多健在。其中繼承王家傳統文化一脈的主要是王鏡齋姪女婿——朱熙。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第 二 代 人

朱熙(1895~1965),字樂餘,號綠梅館主、品梅盦主,也是紅梨書畫會發起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紅梨書畫會解散,有的故世,有的擱筆,有的寓居他鄉。唯有朱熙等少數人繼續在盛澤畫壇上耕耘。他擅畫翎毛花卉,作品《小雞圖》《鵲梅圖》等入展省文聯、省美協所主辦的展覽。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上圖為朱樂餘所作花鳥四屏條 130cm×30cm】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進盛澤中學初中,那時學生學習負擔不重,自由支配時間較多。每逢星期天、寒暑假,母親便把我和二弟送到朱熙老先生處學習中國畫。我們呼他為“樂餘公公”,因為他是我祖父的堂姐夫,兩家相距不足百米,來去甚便,時常往來。他教的畫基本上是小寫意花鳥畫,勁秀灑落,有雋逸淡雅之氣,題字多為行楷,挺拔工秀(見附圖片)。樂餘公公生性敦厚平和,是位十分慈祥的老人。教授時循循善誘,由淺入深,每次授課,先是他示範講解,然後我們臨摹。其間也常參插講些中國書畫史和名人軼事。從樂餘公公那兒我們不僅知道了生宣與熟宣、工筆與寫意、潑墨與勾勒,還知道了八大山人、新羅山人、揚州八怪、石濤、“四王"和惲南田,海派“三任三吳一馮等清代和近代名派大家。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上圖為朱樂餘在25.2cm×18.7cm頁面上所書蠅頭小楷;下圖為朱樂餘為我家窗格上所書的大楷古詩詞】

樂餘公公視力很差,每次示範作畫,都把臉鼻子湊近了紙,隔著像似玻璃杯底那般的眼鏡片,十分吃力地把握著每一細節。他早年師從王鏡齋,這一畫派是以畫翎毛花卉為主的。不過樂餘公公也說過,他也愛山水畫,只是苦於沒條件遊歷名山大川,此生僅到過蘇州靈巖山,更無法“搜盡奇峰打草稿”。故他存世作品中少有山水畫。我們跟他學,自然也以畫花鳥為主。幾個月下來,居然有明顯長進,不但畫尺頁,還畫了些立軸。這事讓盛中美術老師金文藻先生知道後,金老師把我們的那些習作陳列在學校展覽室裡展出,不久又拿到校外展出,引起了一些轟動,得到大家好評,也讓我們大受鼓舞。

金老師師從著名油畫大師顏文樑,善長西洋水彩,對我指導良多,與樂餘公公也有交往。金老師對樂餘公公書畫的評價是:傳統功力深,字畫俱秀,只是風格顯得拘謹缺少老辣。我覺得這與樂餘公公性格有關。一個平時走路怕踩死螞蟻的人很難在作字畫時狂放不拘。

由於身處文化氛團,樂餘公公國學功底也不薄,除了書畫,亦精通詩詞古文。在紅梨書畫會中他與著名畫家鄭懷橋相交甚篤。在鄭七十壽辰時,他不僅特地畫了一幅《綬帶臘梅圖》相贈,還在鄭的自畫像上題了一首七絕:

七十神仙海鶴姿,精神不愧少年時。

丹青妙筆追先哲,孝友家風裡黨師。

老紅梨書畫會在會長王鏡齋辭世,日軍入侵,盛澤淪陷後,活動一度終止。但樂餘公公的書畫研究從未間斷,他與老友鄭懷橋先生時常交流切磋,創作了許多作品。這期間還特別作了一件重要的事:他與懷橋先生聯袂對內姪女王雪蕉進行書畫啟蒙教學。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第 三 代 人

王雪蕉,又名王貽鼎,王鏡齋孫女(朱樂餘內姪女),1929年生於吳江盛澤鎮。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中山書畫社會員。著名國畫家。

因家庭的藝術薰陶,幼年王雪蕉隨姑丈朱樂餘學花鳥,隨鄭懷橋先生學山水人物。在二老悉心傳授下,年未及笄即名聞鄉里。13歲時吳江蘆墟鎮上有人因祝壽用,一次就請她畫了一百幅扇面。

在父母鼎力支持下,1946年,17歲王雪蕉隻身到上海投師於名師吳青霞門下,畫藝大進,深得先生讚許。1948年作“葬花圖”,被收入上海《美術年鑑》。1951年加入上海新國畫研究會。1953年美協上海分會主辦的全國畫展中她的一幅 “採綾圖”入展。后王雪蕉隨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分配到七機部工作的丈夫去了北京。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上圖:吳青霞(右)王雪蕉(左);下圖:王雪蕉】

在北京,她首先認識了吳青霞先生所介紹其摯友北京著名畫家周懷民先生。後還投師於北京著名畫家王叔暉、吳一舸門下,專攻仕女。嗣後,又得到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潘潔茲先生指點,造詣日益精深。

1980年,王雪蕉加入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同年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她精於仕女、鯉魚及蘆雁,所作仕女,風格嚴謹,無論工筆、寫意均能根據人物個性,或清秀淡逸,或雍容華貴,無不典雅得體;她畫的鯉魚,生動活潑,穿插有致,設色明麗,富於情趣;所畫蘆雁,姿態各異,遙相對應,栩栩如生。其中作品“瑤姬獻壽圖”入選建國三十週年展覽會展出。1983 年,她加入北京中山書畫社。她的作品曾多次參加上海、北京等地及美國、日本等國展覽,深得好評。許多畫作還在“榮寶齋”出售。名作有:“魚樂圖”“燕歸來”“史湘雲醉眠芍藥”“吹簫引風”“魚水深情”。其生平事蹟被收入《中國婦女名人》及《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

王雪蕉在北京工作期間,仍頻繁地保持著與上海的吳青霞先生的密切聯繫,她是當年吳青霞同批女弟子中唯一不放棄繪事的弟子。在國內互聯網尚未普遍使用的年代,她們只能用信函,或電話,偶有利用公事出差,互相看望。有一段時間,王雪蕉專攻畫魚,期間多次求教有“江南魚王”之稱的吳青霞。先生不僅大為鼓勵,而且將自己每次發表的畫魚作品寄給王雪蕉。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左上:行吟圖(王雪蕉畫、吳青霞題款);右上:瑤姬獻壽圖(局部);左下:史湘雲醉眠芍藥;右下:蘆雁】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山水、花鳥扇面】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金魚、錦鯉、松鷹】

1987年王雪蕉退休,因在北京已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她所在工作單位第一機械工業部聘請她為老年大學書畫班講師,後來又去了中共中央辦公廳、鐵道部等單位的老年大學任教,歷時18年之久。期間出版過5本教材和畫集,展示了她的創作成果和教學研究。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雪蕉的畫集和所編繪畫教程】

1994年王雪蕉在北京舉辦了一次個人畫展,筆者有幸也參與布展。畫展於8月27日在“當代藝術舘”隆重開幕。

展覽館大門上方懸掛著吳青霞先生題簽的橫匾,古銅色底子上用石綠色刻寫“王雪蕉畫展”。前廳正中是老領導鄒家華副總理題詞。佈置在展品最前面的是全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主任,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長,著名美術理論家潘絜茲先生寫的前言,接著是畫壇著名耆老周懷民先生、吳青霞女士、肖淑芳女士(吳作人夫人)、許麟廬先生(齊白石弟子)等的題詞。王雪蕉的一些好友和學生也紛紛題詞祝賀,如書法家周彤璋、畫家王靜如,北方交通大學前校長王見新,中共中央警衛局前局長田疇和夫人候明等同志。緊接著就是王雪蕉展出的畫作,計有大小六十八件。全體來賓及觀眾共計二百多人。

上午九點半,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部主任季華同志宜布展覽開幕,請貴賓和王雪蕉入席就坐。作為主辦和協辦單位代表的中共美協書記處常務書記雷正民同志,中山書畫社社長邵恆秋先生,鐵路老年大學校長章洛同志,北方交通大學校長孫永春同志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讚揚並肯定了王雪蕉的藝術成就。最後王雪蕉致答謝詞,對展覽會籌辦過程中方方菌面的支持幫助表示深切的謝意,並請藝壇前輩和各位同行對展品多加指正。

王雪蕉的展品,大部分為工筆仕女及鯉魚、金魚、蘆雁等拿手絕活,還有一些花鳥、山水,她畫路寬,工寫兼能,所有作品深深吸引了觀眾,並得到行家們的普遍好評。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左上:吳青霞為畫展題名;右上:吳青霞撰寫的賀詩;左下:中央辦公廳老年書畫會田疇、侯明夫婦題賀詞;右下:鄒家華副總理題詞】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出席畫展開幕式的中國美術家協會領導和來賓】

展覽會開幕前,《北京晚報》《中國老年報》《中國機械報》《遼寧日報》《瀋陽日報》等都發布了消息,北京電視臺於當日在“文化教育信息“欄目中作了實況報導,另外中央電視臺《夕陽紅》專題組、《解放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也作專題採訪。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錦華的畫作】

與王雪蕉同一輩人中還有一位堂表妹王錦華也是書畫愛好者。所不同的是她是在退休後才起步,在照料兒孫輩的同時,去了上海交通大學老年大學書畫班,師從著名畫家詹仁左先生,學了初級班、中級班,直學到高級班。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第 四 代 人

該是家庭氛圍耳濡目染吧,筆者這代人也與書畫有緣。

大約在讀小學五、六年級時,我開始有了對美的意識和朦朧的追求。在所有的任課教師中,我發覺教算術的俞頴芬老師黑板上的字最為漂亮,於是下意識地模仿。一天,教語文的陳加璆老師瞧著我寫字,說“你的字象俞老師。”這句話話讓我暗自得意。不久我進入中學初一,在所有學生都未經書法訓練的條件下,我在起跑線上已佔優勢。故在首次書法比賽時即拿了第一名。隨後蒯承先校長專門指定學校書法高手陳隆奎老師對我輔導訓練懸臂榜書,歷時數月,作為成果彙報,我最終寫了一幅對聯,掛在校長室內牆上。這讓我大為長臉。

稍後,我母親又把我和二弟送到朱樂餘公公家學畫。在學校又受到美術老師金文藻先生的指導,從此我遠離了小時候愛看神怪武俠書的習慣,課餘時間大多花在書畫上了。不幸的是1964年樂餘公公在家因摔倒骨折,臥床數月不起,與世長辭。

“文革”興起,大字報、大批判專欄,“革命需要”給書畫提供極好的實習機會。金文藻老師所教的美術字大有用武之地。我曾在大街上刷寫大標語,只寫二、三個字就用去了一大瓶墨汁。為宣傳“農業學大寨”,我曾爬上高高的腳手架,運用“新魏體”在壇丘集鎮大街小巷遍刷標語,光紅漆用去了三十多桶。當然,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並不代表傳統的書畫藝術,但是這樣的歷練對藝術功力的提升也確有幫助。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儘管筆者後來從事的專業工作是中學物理教學,但業餘活動主要在書畫方面。1973年我在江蘇師範學院(現蘇州大學)物理系就讀時,江蘇省展覽館舉辦了一次“江蘇省國畫書法印章展覽”。全省各有關部門都選送了作品,經評審,在蘇州市和地區大學生中最後得以入展的書法作品,不是中文系、歷史系、政教系等文科生的,卻是我一個理科生的一幅書法。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1988年盛澤鎮重建新紅梨書畫會,我成了新會首批會員。數十年來,我雖經上山下鄉,後又長期從事中學理科教學,但只要有機會,每次書畫活動都是積極參加,歷次辦展覽都有作品展出或入選畫冊出版。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退休後,又參加了“盛澤目瀾書畫院”“平望小九華寺書畫院”,書畫活動更加頻繁。

我的作品或曾入選畫展展出,或在書冊上發表,或被人收藏。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四幅人物畫均被平望小九華寺收藏】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雪蕉不僅是我父親的堂妹,我出生時,她又認我為乾兒子,所以對我而言,她有堂姑和乾媽兩種身份。雖然長期工作遠離家鄉,她對我時時關心。一開始知道我學書畫,她就寄了些書給我,後來又將她自己所發表的畫作、編撰的書冊寄給我。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隨著互聯網廣泛普及,她給我的指導方式步升級,從郵寄紙質信件到電話、電子郵件、QQ、微信聊天、發照片、發視頻,有些操作不會用,就讓她女兒幫忙。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1994年我專程飛北京協助王雪蕉布置畫展,在百忙中她還抽時間指導我畫魚,並在我的畫上題款,對我鼓勵有加。

王家第四代書畫後人尚有筆者二弟王鈞謨、二弟媳董文珠,以及王雪蕉女兒何志雲。他們在王家書畫文化傳承方面同樣佔有一席之地。

只是這代人都如筆者一樣,將書畫作為業餘愛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不奢望大成就,只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二弟幼時與我同受朱樂餘、金文藻指導,也同受王雪蕉影響,原已有相當基礎。後儘管長期忙於行政事務,書畫荒廢數十年,退休後重新揮毫,仍見功力。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二弟媳的習作,勤奮多年,成績已見端睨。】

二弟媳董文珠是企業退休工人,在帶領孫女多年後,方始報名盛澤老年大學美術班,接受基礎訓練。她十分愛好王雪蕉的畫風,不嫌其煩地反覆臨摹,在耗費無數宣紙後,居然取得明顯成果,便將習作用電子圖片發給王雪蕉,請求指點,然後再一輪練習……。當然是畫得一次比一次好。

何志雲的作品: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何志雲,航天工業部高級工程師,業餘時間也跟母親王雪蕉畫上了。秀麗靈動透著聰慧的筆觸,大有乃母之風。

太湖湯湯,在水一方,古宅幽幽,文脈綿長。自王鏡齋起,王家書畫文化傳承已歷四代。第五代人,高學歷的不少,計有三個博士、五個碩士,但均非書畫專業。第六代尚在幼年。他們平時對我們的書畫習練也有所耳濡目染,假以時日此後是否也會有所繼承呢?

我不能預言,但很期待。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王鏡齋及其書畫後代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