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中國飛行第一人:川航機長很牛,但沒他牛

這兩天,最愛君被川航英雄機長·

劉傳建的新聞刷了屏。

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飛行途中,駕駛艙右座前擋風玻璃突然破裂並脫落。

瞬間,飛機副駕駛半個身子,便從裂口飛出駕駛艙外,而駕駛艙內一片狼藉,溫度驟降到零下數十度,自動駕駛失效,飛機也開始自由落體……

所幸,在機長的帶領下,機組正確處置,飛機最終安全備降,避免了機毀人亡的慘劇。

中國飛行第一人:川航機長很牛,但沒他牛

▲ 川航備降事件中半個身子飛出飛機外的90後副駕駛正在醫院修養(圖\\四川日報微博)

這次備降難度之高,世界民航史上前所未有,堪稱“史詩級”備降。雖說擋風玻璃脫落,川航難辭其咎,事後的責任追究跑不了。但還是要為劉傳建機長點贊!

說到這,最愛君想起了一個人:

中國航空之父——馮如

1

1911年2月的一天,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舊金山,一場飛行表演吸引了大眾的眼球。

自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機械師和勇士投身到這個可以讓人類飛上天的行業中。世界航空事業,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中國飛行第一人:川航機長很牛,但沒他牛

▲ 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

然而在舊金山的這次飛行表演中,那個駕駛著自制飛機,以210米飛行高度、104公里時速、32公里航程打破當時世界飛行記錄的,竟然是個28歲的中國人!

這大概是1840年以來,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世界巔峰。

美國眾多企業願意出重金聘任這個優秀的中國小夥子,想把他永遠留在美國。

英國一個航空企業的老闆則想用黃金購買他的飛機設計技術資料。

對此,他一一拒絕。

當初,他的父母念他在海外辛苦,寫信勸他回國,過安生日子。

他在回信裡說:

“飛機不成,誓不回國。”

如今飛機成了,那自然是要回國了!

飛行表演結束後不久,這位中國大飛行家,便帶著他最新改裝的飛機,以及各種製造飛機的設備、零部件等,登上了由舊金山駛往中國的遠洋客輪。

此時的中國,革命前夜,水深火熱。

2

他叫馮如。

1884年1月12日,廣東恩平縣(今江門市轄恩平市)牛江渡區杏圃村,一戶普通農家誕下一個男嬰,家裡人給他起名馮如,乳名珠九

中國飛行第一人:川航機長很牛,但沒他牛

▲ 馮如(1884-1912)

少年的馮如被家裡送到私塾讀書。據稱當時的馮如“聰明冠群童,教師甚器之”,只不過馮如“性好弄物”,是個模型愛好者,常用火柴盒、竹木片等搞個什麼小火車、小輪船,以及風箏。

在當時的社會,不好好讀四書五經,淨搞這些“形而下”的器物,是不被傳統眼光看好的。而馮如家貧,私塾上了幾年交不上學費,也便輟學了。

恰在此時,馮如的舅舅從美國回鄉省親,見馮如家生活困苦,便在離去時將12歲的馮如帶去美國。

到美國後的馮如,白天在舊金山基督教紀慎會做童工,夜裡學英文,生活如同在國內一樣辛苦異常。但美國的發達卻讓馮如開了眼界。他曾回憶道:

目睹美國工藝發達,心嚮往之。嘗謂國家富強,由於工藝發達,而工藝發達,必有賴乎機器。今中國貧弱極矣,非學機器不足以助工藝之發達。”

於是,馮如勵志工業救國,發奮讀書。

1899年,結束了4年童工生活的馮如回國。16歲的他由父母做主,與開平縣一個叫梁三菊的女子結婚。

婚後沒多久,馮如再度去美。這一次,他來到紐約。

3

在這座世界的魔幻之都,馮如接受了工業文明的洗禮。他先是在船廠做工,後來又去發電廠和其他機械製造廠工作。

馮如邊做邊學,憑藉模型愛好者的天賦加持,他很快就“三十六種機器無不通曉”,還自行設計製造了抽水機、打樁機、小型發電機等機器。

此時的馮如,儼然成為一名優秀的機械製造師。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試飛成功。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飛天的夢想。不管是傳說中的嫦娥,還是把自己綁在椅子上手拿風箏想上天的

萬戶,都是飛天夢的的反映。

如今美國人把飛天夢變成了現實,這深深地刺激到了馮如。

次年,日俄戰爭爆發。中國東北淪為戰場,生靈塗炭。馮如心如刀絞。他對自己的徒弟說:

日、俄戰事大不利於祖國,當此競爭時代,飛機為軍事上萬不可缺之物,與其制一戰艦,費數百萬之金錢,何不將此款以造數百隻飛機,價廉工省。倘得千隻飛機分守中國港口,內地可保無虞。”

“航空救國”,造飛機御辱的想法在馮如腦海中激盪。

中國飛行第一人:川航機長很牛,但沒他牛

▲ 主戰場在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人生軌跡,比如偉人所熟知的魯迅。後臺回覆“日俄戰爭”,查看奇怪的“中日聯盟”。

考慮到清政府腐朽不堪,在國內造飛機,既無技術支持,也缺政治環境,馮如決定留在美國,先把飛機搞出來,再等機會返回祖國。

家裡來信勸他回國。他覆信說造不成飛機,誓死不回國。

就這樣,一個連“私塾文憑”都沒有,更沒有經過系統現代理工教育,沒讀過大學,全憑自學摸索成才的中國青年機械師,開始他的飛機研發製造之路。

4

然而,在美國製造飛機談何容易!

1884年,美國通過“排華法案”,華人在美國處處受限。在創業之初,馮如既缺人,又缺錢,飛機研製之路,步履維艱。

1907年,馮如的飛機研製開始起步。一年後,靠著好不容易募集來的1000美元,馮如在美國奧克蘭成立了

廣東製造機器廠

當時距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尚不過五年。航空,這項前沿技術被美國政府當做絕密封鎖起來,即使是美國科學家想知道設計和技術細節都難如登天,更何況馮如等名不見經傳的中國機械師。

要學習與飛機相關的航空知識,馮如只能通過訂閱《美國科學》《航空學》《航空器》等美國雜誌,通過有限的資料學習和鑽研。

憑藉著過人天賦和不懈努力,1909年9月,“馮如一號飛機”製造成功!

9月17日,在奧克蘭南郊的一個農場,馮如駕駛他的一號飛機第一次試飛,卻因為機械故障失敗。還好飛機質量過硬,故障和損傷都不大。

9月21日,修復故障後,馮如再次駕駛飛機。這一次他成功上了天。

中國飛行第一人:川航機長很牛,但沒他牛

▲ 馮如和他製造的飛機

當時的《舊金山呼聲報》記者喬治·格·卡拉肯記錄了這次飛行:

在這次成功的飛行中,馮珠九坐在他自制的飛機上,用安全帶把身體扣緊在駕駛員的座位上,隨後啟動發動機,飛機便像飛鳥那樣,優雅地飛離地面,衝向天空,飛翔在奧克蘭附近的田野上空。發動機強有力的轟鳴驅動著飛機,像充滿生機的飛鳥那樣翱翔。

四十分鐘後,發動機停止運轉螺旋槳停止轉動,飛機微微傾斜,順利地降落在地面上。”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第一次駕駛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飛上天!

5

消息傳回國內,舉國沸騰。

《東方雜誌》《廣東勸業報》等國內知名雜誌報紙,紛紛刊文報道馮如的事蹟:

“我們中國人也造出了飛機,也能飛上天!”

瞬間這事兒家喻戶曉。

1911年1月18日,“馮如二號飛機”試飛成功。之後馮如便駕駛著它,打破了歐美飛行家壟斷的飛行紀錄。

當時孫中山正在美國舊金山募集革命經費,碰巧也去奧克蘭觀看了馮如的飛行表演。看到馮如駕駛飛機在天空翱翔,孫中山不禁感嘆:

“吾國大有人矣!”

中國飛行第一人:川航機長很牛,但沒他牛

▲ 孫中山非常看重飛機在軍事上的應用

1911年3月22日,經過一個月航行,馮如回到了祖國。

馮如的船一到香港,兩廣總督張鳴岐便派大清軍艦寶璧號前往迎接,規格之高前所未有。

為了將這位新銳的人才收入帳下,張總督在廣州東郊燕塘,為馮如的飛機制造廠圈定了廠址,並準備修建飛機場,一切供馮如免費使用。

然而馮如對張鳴岐的優待卻半推半就,雖然接收了土地和廠房,但拒絕接收張鳴岐的任命。這讓張總督好生惱火。還好當時張總督忙著鎮壓革命,沒空來處理馮如。

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張鳴岐倉皇出逃。

起義鎮壓下去後,張總督擔心馮如與革命黨有勾結,便下令停止馮如公司的一切業務。馮如便賦閒在家,並被嚴密監視,直到辛亥革命爆發。

隨著民國的成立,馮如這才接受任命成為廣東革命飛行隊的飛機長。

依託馮如,民國的航空事業開始發展起來。

6

1912年3月,馮如在燕塘製成中國國內生產的第一架飛機:

中國有了自產飛機!

4月,馮如駕駛自己製造的飛機,在鄰近自己家鄉的廣東臺山舉行飛行表演。

這是馮如第一次在自己的祖國駕機飛行。

許多圍觀的群眾被眼前的飛行表演驚呆了:他們平生第一次見到飛機,也就此成為中國最早見到飛機的一批人。

1912年8月25日,廣州燕塘,在一萬多雙眼睛的注目下,馮如再次駕機表演。

不幸的是,這是他最後一次翱翔藍天。

在表演中,馮如的飛機突然失控,墜向一片竹林,馮如則被甩出飛機,身受重傷。

由於表演當天是週末,醫院的主治醫生都休假,而值班的醫生醫術平庸。馮如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傷勢加重。

在彌留之際,馮如遺言:

“吾死後,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級。”

當晚,中國航空史上的奇才,第一自制飛機並駕機飛天的中國人,就這樣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

馮如,享年29歲。

他的死訊傳到北京,袁世凱以民國政府臨時大總統的身份,下令給馮如家屬“從優照少將陣亡給恤”。廣東各界民眾為他舉行葬禮。

在黃花崗烈士陵園內,與當年廣州起義的先烈們一起,馮如安睡。他的墓碑上刻著十三個字:

“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君如之墓”

中國飛行第一人:川航機長很牛,但沒他牛

▲ 馮如墓

7

在馮如的墓誌銘上,有這樣一句他曾經說過的話:

“吾聞軍用利器莫飛機若。誓必身為之倡,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苟無成,毋寧死!

中國的飛機制造,如果不成功,他寧可去死。

如今大事未成,他卻先走一步。

而隨著馮如去世了,中國航空事業竟也逐漸陷入停頓。

彼時的中國,戰亂不斷。國家四分五裂,各黨各派忙於爭鬥,沒有哪一方有時間,有資金,有人才來支持中國的航空事業的發展。中國的空軍,由於缺乏資金、技術,缺少航空工業的支持,也一直步履蹣跚。

到抗戰時期,不僅馮如所期望的“千隻飛機守港口”沒有實現,甚至中國這個很早就掌握飛機制造技術的國家,此時竟然技術落伍——作戰飛機不得不購自國外:數量不多,還受制於人。以致在與日寇的空中廝殺中,大部分空軍健兒,一去不返。

若當時馮如在世,面對如此悲痛的局面,當作何感?

中國飛行第一人:川航機長很牛,但沒他牛

轉瞬間,距離1909年馮如首次駕駛自制飛機翱翔天空,已經過了一百多年。

如今的中國,已不是當年那個任人欺辱的中國。

如今的中國航空,無數科研成果不斷出現,無數航空英雄不斷湧現。

翻看史料,想想這百年來的曲折,最愛君不禁感慨萬千。

願中國有更多的馮如,更多的劉傳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