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想知道,朱元璋的常遇春和陳友諒的張定邊,從個人武藝和帶兵能力上看,哪個更勇?

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她40600526


常遇春和張定邊都是元末數一數二的猛將,雖然張定邊最終戰敗被俘,但是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陳友諒格局太小能力差朱元璋太多,張定邊是未得其主,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討論這兩個猛將,肯定要分個高下,那麼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兩個人。

一、先說常遇春

先說常遇春先說常遇

常遇春,字伯仁,常遇春原為紅巾軍將領後,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

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心腹大將,和徐達齊名,北伐時徐達為大元帥,常遇春為副帥,朱元璋對常遇春評價很高,曰: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常遇春在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表現突出:陳友諒傾巢而出,號稱六十萬大軍於朱元璋決戰於鄱陽湖上,此戰關係到兩方勢力的生死存亡,整整持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旗艦擱淺,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遠率船隊來攻,情況萬分危急之時,常遇春殺出,射傷張定遠,又用自己的戰船撞擊朱元璋的旗艦,使其脫離淺灘。在戰鬥中常遇春又積極組織火攻,陳友諒軍被燒的兵將損失過半,湖水盡赤。陳友諒率殘艦撤往湖口,常遇春和諸將又率軍追擊,陳友諒在亂軍中被射死。此戰過後論功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讚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常遇春另一大功績就是作為北伐軍副指揮,收復北方: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徐達、常遇春率馬步舟師由臨清沿運河北上,連下德州、通州。元順帝攜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開平(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八月二日,徐達、常遇春一舉攻佔大都,改為北平府。又揮軍西進,攻取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軍進攻陝西,陝西守將力竭投降。元順帝趁明大軍在陝西之時趁機攻擊北平,常遇春又奉命與李文忠率步卒八萬、騎士一萬馳救北平,元軍聞訊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軍追奔千里,大獲全勝。最終解除元軍對北平的威脅,常遇春又率軍徑取元上都開平,順帝逃到應昌府。常遇春奪取開平,全殲留守元軍,繳獲車萬輛、馬三萬匹、牛五萬頭。

二、再說張定邊

張定邊,號稱元末第一猛將,若論勇猛天下無出其右者。張定邊原籍湖北沔陽州湖弦口,出身漁家。身材魁梧,留著五綹美髯,瀟灑英俊。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為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共謀前程!從陳友諒起義,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攻無不克。

陳友諒死後,群龍無首,起義失敗。張定邊不願做朱元璋的降將,遂於洪武元年(1368),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為避前嫌,削髮為僧,自號沐講禪師。

演義、評書、戲曲中張定邊比正史出彩的多,號稱元末第一猛將,當然張定邊這個人確實有能力,對陳友諒也忠心耿耿,是陳友諒賬下第一猛將,立下汗馬功勞。

三、常遇春、張定邊孰強孰弱。

我個人觀點常遇春要比張定邊更厲害一些,或者甚至可以說高張定邊半個檔次。張定邊的武勇被民間演義過分誇大,常遇春和張定邊在鄱陽湖作戰張定邊被常遇春射傷,當然有人說常遇春放冷箭,但是幾十萬大軍血戰生死存亡難道連箭都不能放了嗎?鄱陽湖之戰可是陳友諒軍隊數量佔據明顯優勢,最終朱元璋獲勝靠的可不是放冷箭。再者張定邊一生打的仗都是和各地軍閥割據勢力作戰,而常遇春和徐達北伐那是和元軍作戰收復中原恢復中華這比張定邊打的仗高一個維度了,當然陳友諒本人比朱元璋差點太多,張定邊如果是朱元璋手下或許會有更好的發揮,但是歷史沒有假設,撇開演義,單說歷史張定邊不如常遇春一截,畢竟常十萬赫赫戰功在這裡放著。


我家的貓叫皮蛋


這道題,我來答。

常遇春和張定邊相比,張定邊的個人武藝較高,但論帶兵能力兩人不分伯仲。但筆者認為,常遇春會比張定邊更勇,畢竟不怕功夫高的,就怕不要命的。

鄱陽湖大戰,陳友諒的驍將張定邊直衝朱元璋的指揮船,朱元璋的船已擱淺,處境非常危險。

常遇春射中張定邊,朱元璋的船才得以脫險。這是張定邊和常遇春一次面對面的交戰,以張定邊受傷退出戰場結束。

張定邊是個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為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號稱元末第一大將。

但是,無奈未遇明主,跟了陳友諒。可是,陳友諒為人性情強硬而多疑,喜歡以權術控人。所以,漢軍雖強大,但是人心不齊,作為陳友諒的一員大將,張定邊不得不考慮得多一些,要給主公留一些後路。


張定邊

有所顧慮,思前想後,就會影響拼勁,張定邊就是這樣。

當時,朱元璋派康茂才投書偽降,張定邊力阻其行,無奈陳友諒專橫獨斷,不納其言,導致江東橋之慘敗。

新敗之餘,陳友諒又想討伐朱元璋。張定邊再三勸諫,此時不宜急進動師,首在安民息兵,整軍堅防,待機出擊。陳友諒不納忠言,我行我素,令製作大艦,擴充水師,集結舉國之兵,號稱六十萬,且載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擲。

張定邊又建議陳友諒,一支兵直搗南京,另一支兵圍南昌,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顧,但是陳友諒不聽,致使大敗。

張定邊是勇猛之人,無奈主公太專橫獨斷,而難有作為。張定邊也是忠義之人,不可能放著陳友諒不管。但是,一旦要處理陳友諒放下的爛攤子,就會有所顧忌,畏手畏腳,這一點與常遇春不同。


常遇春

邵榮意圖謀反,事情敗露之後,朱元璋想赦免了邵榮的死罪,但常遇春秉直說道:“為人之臣有了謀反的罪名,還有什麼可以原諒的呢?我決不與其共生。”於是,朱元璋賜邵榮喝酒,流著眼淚將其處死。

遇春沉鷙果敢,善撫士卒,摧鋒陷陣,未嘗敗北。雖不習書史,用兵輒與古合。長於大將軍達二歲,數從征伐,聽約束惟謹,一時名將稱徐、常。遇春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又稱“常十萬”雲。《明史.常遇春傳》

常遇春相貌奇偉,勇力絕人,長臂善射,每次出征都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而且性情勇猛、果敢,善於愛撫士兵,衝鋒陷陣,

從未吃過敗仗。雖然沒有學過典籍史書,但常遇春用兵打仗卻總是與古代兵書相符合。

常遇春雖勇猛,但粗中有細,頗有張飛之感。在圍攻衢州時,常遇春首先派奇兵突入圍繞南門外的小城,毀掉敵人的戰具,然後發動猛攻,將城攻破,俘獲披甲之士萬人。

常遇春雖然在個人武藝上不及張定邊出色,但是在帶兵能力和張定邊不相上下。

最重要的是,常遇春跟了朱元璋,朱元璋雖出身寒微但是軍事才能是不錯的,不會頭腦發熱,能夠統御全局。這樣一來,常遇春只管按要求去打仗,而無後顧之憂。

一次,在常遇春和徐達出征時,抓獲敵軍五千人,常遇春覺得這些人不能相信,便要殺掉他們。但是,徐達不肯,請示朱元璋。請示剛剛下來,常遇春已經把敵軍殺了一半。常遇春是個愛恨分明之人,只要是他認定的事,不用報告朱元璋,他就會直接處理的了,這一點“狠”是張定邊無法相比的。

結語

筆者認為:張定邊的個人武藝是高過常遇春的,帶兵能力與常遇春不分伯仲。但是,由於性情、所處的境地,常遇春的狠勁是張定邊無法相比的,有“狠勁”、無所顧忌、無所畏懼之人,會更勇。


十點烏托邦


100個陳友諒也抵不過一個朱重八!這就是湖北人與安徽人的差距!自古以來湖北人在政治科學文化方面都被安徽碾壓!


鍾正觀先生


張定邊的能力遠高於常遇春,但心遠沒有常遇春心狠,故講仁德的張定邊不是常遇春的對手。


安平144796971


勝者為王敗為寇,能力再強失敗了只能空遺恨,所以,我選擇常遇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