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今天,麥當勞迎來了一次“大甩賣”

今天,麥當勞迎來了一次“大甩賣”

作者 | 敲敲格

來源 | “十億消費者”(ID:gjgc168)

農曆新年到來之前,麥當勞迎來了一次“大甩賣”——不是漢堡打折,而是被自己的大股東“轉賣”了。

1月8日,麥當勞中國的最大股東中信股份計劃以21.71億元人民幣的底價轉讓其所持有的麥當勞中國約22%的股份,此外還包括一筆附加債務,有意向購買的受讓方需為這筆股權轉讓支付至少36.98億元。

這多少有些令人驚訝。就在兩年前,中信股份經歷了一場競爭激烈的競標、豪氣沖天地以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拿下麥當勞中國經營權,管理當時中國內地與香港市場超過2700家麥當勞門店。

01 金拱門複雜的股權故事

麥當勞早在2016年就表示,計劃出售中國內地與香港未來二十年的特許經營權,這塊“肥肉”也引來了不少意向購買方。

2017年1月,中信股份宣佈,聯合中信資本一起成立一家名為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的新公司,新公司將聯合美國知名投資公司凱雷集團,以最高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成為了未來二十年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

今天,麦当劳迎来了一次“大甩卖”

在交易完成後,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成為了麥當勞中國的大股東,掌握52%的股份,凱雷與麥當勞分別持28%和20%的股權。

此次,中信股份計劃出售2.31%的股權,折算下來,就是要出售麥當勞中國22%的股份。在股份轉讓完成後,中信股份仍持有麥當勞中國約10%的股份。

02 麥當勞“只租不賣”

麥當勞當年出售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中國市場環境的變化、洋快餐不再像以前那麼受追捧。

第二是麥當勞自身的業績壓力與新CEO的業績承諾。麥當勞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在2015年上任時承諾,將致力於提高公司資本收益率、轉換為輕資產運營模式,大力推行特許經營模式是其中的關鍵辦法。

在中信正式接手後,麥當勞定下的“五年計劃”是中國內地餐廳數從2500家增至4500家,開新餐廳的速度從每年250家提升到每年500家,到2022年底,將有約45%的麥當勞餐廳位於三四線城市,超過75%的餐廳提供外送服務。

從這份規劃可以看出,在擁有了本地運營方後,除了產品、運營上的加速本地化,麥當勞還希望能夠加快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加快門店佈局。

今天,麦当劳迎来了一次“大甩卖”

那麼,中信入主的這兩年,麥當勞中國的業績如何?

在2019年10月的“麥麥全席”活動上,麥當勞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張家茵透露,2019年,麥當勞在中國的新開餐廳數量將持平或略高於去年的423家,其中開在三四線城市的餐廳大概佔50%。從開店速度上來看,頭兩年並未達成“每年500家”的目標。

除了業績不夠給力外,中信的“甩賣”或許還有資本退出路徑方面的考慮。

不同於百勝中國的獨立分拆、上市,麥當勞總部與中國區的連結更加緊密。出售特許經營權後的這兩年裡,麥當勞中國難言“獨立”,上市計劃更是始終未見苗頭。

- END -

來源 | 餐飲O2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