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生了大氣該怎麼辦?捶打這個地方可以緩解心胸憋悶

相信很多人,都對生氣時候的感覺有切身的體會。

■ 有句話叫做肺氣的都要炸了,形容得十分的好。生氣的時候那種胸部憋悶、呼吸困難、胸脅肩背部酸脹的感覺,從中醫的角度講,應該是屬於上焦的問題。

生了大氣該怎麼辦?捶打這個地方可以緩解心胸憋悶

中醫認為人的軀幹胸腹腔可以被分為三個部分,被稱為“三焦”。其中胃的上口、膈肌以上的胸腔,是屬於上焦。三焦的功能作用是運行和輸布氣、津液的通道。

當人生氣的時候,上焦的氣的運行就被阻隔,被阻隔的氣,就會鬱悶在胸腔中,就會產生那種胸部悶脹、喘不過氣的感覺。

正是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尤其是在極度氣憤的時候,胸部的感覺十分的憋悶,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或者電視屏幕中,就會看到那些婆媳生氣的時候,婆婆多在一邊數落對方的不是,一邊捶胸頓足,口中還含叨著“氣死我了”。

我們平常生氣的時候,有時候也會不由自主的捶打胸部。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我們捶胸頓足的時候所捶打的地方,就是位處兩乳之間、胸骨上的膻中穴的位置。

捶打這個地方,之所以能夠緩解我們鬱悶、痛苦所造成的心胸憋悶的感覺,主要有兩個原因:

1因為膻中穴是氣會,可以調節氣機的運行。

通過捶打膻中穴,可以調節上焦運行、通暢氣機的功能,使心胸中被阻塞的氣能夠順暢的流通起來,使憋悶的感覺得到緩解。

生了大氣該怎麼辦?捶打這個地方可以緩解心胸憋悶

2因為膻中穴是募俞穴中的心包募穴。

心包,從現代醫學來說只是心臟外邊的一層包膜。而中醫認為,在人體的各個臟腑之中,心是處於最高級的地位,稱之為“君主”,也就是相當於古代的皇帝。

在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當中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心,是人身體當中的君主,具有主宰全身的生命活動的作用。這裡的“神明”,不是指的神仙的神明,而是指的對人體的生命活動進行調節的各種無法言明的指令。在同一篇當中,還說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這裡的膻中,指的就是心包。

生了大氣該怎麼辦?捶打這個地方可以緩解心胸憋悶

因為膻中穴處於心包的外邊,並且是心包的募穴,所以在《黃帝內經》當中以“膻中”來代指心包。臣使之官的意思就是說,因為心是君主,所以心只管發號司令,而不去做具體的工作。那麼君主發出來的指令要通過誰來傳達、貫徹呢,那就是心包了。膻中,這個“臣使”之官,是具體負責精神情緒的,所以說“喜樂出焉”。

正是因為膻中穴是心包募穴,是氣會,通過刺激調節膻中穴,可以調理氣機,恢復氣的正常運動狀態,從而緩解因為不良情緒帶來的不適,消除不良情緒對人體氣機的影響。總之,當我們感覺情緒壓抑,心胸憋悶的時候,通過捶打胸部,不僅可以達到舒胸理氣,消除憋悶的感覺,還可以對壓抑緊張的情緒進行調節。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膻中穴位置特殊,臨近心臟,不可暴力捶打,否則不僅不能緩解胸悶症狀,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不適感。

感謝您的關注!您還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