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康熙傳位給雍正,為何不擔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

用戶69288316


歷史記載,康熙在去世之前,在遺詔中說:“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因此,康熙王朝期間,諸皇子爭奪儲位的大幕落下,雍正(胤禛)正式繼位當皇帝。

(胤禵劇照)

那時候,雍正的敵對派、十四皇子胤禵正作為撫遠大將軍,在新疆、西藏一帶和準噶爾部交戰。當時胤禵手握重兵,坐鎮一方,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康熙在頒佈遺詔的時候,難道沒有考慮這一點,沒有擔心胤禵因為沒有獲得皇位,心生不滿,提兵造反嗎?

其實,關於雍正繼位的情況,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之謎。後世的專家學者,也對這個問題有過連篇累牘的分析。有人認為,康熙在臨終前,本來不是傳位給雍正,但最後遺詔被雍正篡改了。有人認為,康熙沒來得及擬寫傳位遺詔,就突然去世了。所謂的遺詔,是雍正後來偽造的,有人認為,康熙傳位的人,就是雍正。他經過各方面的綜合考慮後,做出的這個選擇。

當然了,康熙究竟有沒有傳位給雍正,並不是我們這篇文章要討論的問題。我們在這裡想討論的是,康熙在傳位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胤禵手握重兵”這個因素?

如果康熙想傳位的人,並不是雍正。那麼,他肯定就會傳位給胤禵。這樣的話,實際上他就用不著擔心“胤禵手握重兵”的問題了。畢竟胤禵已經是皇帝了,難道他還會造自己的反不成?

如何康熙想傳位的人是雍正,這就值得我們討論了,康熙難道不擔心胤禵會提兵造反嗎?

(康熙劇照)

我認為,假如當時康熙要傳位的人是雍正,他其實也不用擔心胤禵會造反。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胤禵不會造反。

胤禵這個人,性格上是重情重義,又很爽直的。正因為如此,他不會為了權力,做那些傷害家人,傷害朋友的事情。畢竟胤禵雖然去出征了,但是他母親德妃還在京城,他的朋友包括八阿哥等人都在京城,他的妻子兒女們也在京城。如果他要提兵造反,必然會給這些人帶來傷害。一想到這一點,他做事必然有所顧及,因此也就不會輕易造反。

所有要造反的人,其實本身必須是非常虛偽,經常偽裝,同時也冷酷無情的。比如安祿山,比如吳三桂。他們在造反之前,都是極力表現出對皇帝忠心耿耿的樣子。同時,儘管他們的兒子還在京城裡當人質,但是為了獲得權力,為了實現皇帝夢,因此,他們不會顧及兒子的死活。這是由他們的人性決定的。

但是,胤禵不是那樣的人,不是那樣的性格。同時,胤禵需要顧忌的東西,顯然又比安祿山、吳三桂多得多。因此,他不會走上造反之路。

所謂“知子莫如父”,康熙當然是很清楚胤禵性格的,所以他很放心。

(年羹堯劇照)

二、造反沒人支持。

如果想造反,我認為,胤禵不會獲得大家的支持。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當胤禵回京城,被囚禁起來以後,他不是獲得了當時朝野的很大支持和同情嗎?如果他當時造反,一定也能獲得大家的支持。

這話是不對的。他被囚禁,獲得大家同情,是一定的。自古人們都同情弱者。但是,如果他想造反,人們對他的看法就變了,他就站到了大家的對立面,不會獲得那樣的同情和支持了。

再說了,清朝當時的軍隊,主要是八旗軍。八旗軍都是由八旗子弟組成的,這些八旗子弟們,他們和家裡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和牽絆,他們怎麼會加入到造反的隊伍中呢?

這和安祿山、吳三桂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安祿山軍隊的家人並不在京城,吳三桂的兵,也主要是由西南人組成,因此他們沒有牽絆。

三、制約機制完善。

胤禵雖然被稱為“撫遠大將軍”,但他在軍隊中的權力,其實是有限的。當胤禵出征的時候,康熙還給青海蒙古王公及軍隊首領寫過信,讓他們重視胤禵。康熙為什麼會這樣做,就是擔心胤禵沒威信,沒權力,把軍隊指揮不動。這也反過來說明,胤禵的權力實際上是並不大的。

再說了,康熙當時還安排了年羹堯負責後勤保障及斷後。而年羹堯與雍正的關係一向挺好。如果胤禵真的想造反,那麼,年羹堯一斷糧,同時在青海一夫當關,胤禵就沒轍了。

也就是說,制約機制是很完善的,就算胤禵想造反,也沒有辦法。

當然了,最重要一點,還是康熙認為,胤禵是顧全大局,不會造反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雍正繼位之謎》)


張生全精彩歷史


1722年康熙死在了暢春園,而康熙死前最信任的人是隆科多。隆科多的兩個姐姐都嫁給了康熙,一個是第三任孝懿仁皇后,一個是愨惠皇貴妃,隆科多是康熙的小舅子,康熙是隆科多的姐夫。

圖為雍正養母,孝懿仁皇后,也是就是隆科多姐姐。

建立在這種關係的基礎上,隆科多擔任京師的步兵統領,也稱為九門提督,負責警衛京師的安全工作,說白了就是清朝皇室的禁軍統領,他控制著整個北京城的內內外外。

圖為十四阿哥胤禵。

對於隆科多來講,誰當皇上對自己最有利,當然是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後期胤禛已經沒有了競爭者,八阿哥因勢力最大人緣最好,處處被隆科多打壓,十四阿哥胤禵雖然和胤禛是同母親兄弟,但他當時在西北地區戍衛邊疆,而且十四阿哥是被他自己的母親烏雅氏帶大的,而四阿哥胤禛是隆科多姐姐孝懿仁皇后撫養,所以隆科多當然支持四阿哥胤禛。

圖為雍正讀書像。

所以對於繼承康熙皇位的關鍵人物隆科多,他選擇了胤禛,只有胤禛是在他們家長大的,跟他們最親。康熙去世時,身邊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場,胤禛代行皇權去祭天去了沒回來,胤禛回來時,隆科多已經完全整理好了胤禛登基之事。

雍正皇位穩固後,鳥淨弓藏了年羹堯和隆科多,1728年隆科多死在暢春園。

在康熙去世第二天,胤禛便封愛新覺羅·延信為撫遠大將軍,所以十四阿哥胤禵在回京的路上時,兵權就被胤禛解除了,並且收繳了所有與康熙來往的奏摺,雍正根本沒有給這位親弟弟起兵的時間和機會,胤禵回京後即被囚禁。另外說一句,康熙不怕胤禵起兵是有隆科多坐鎮,胤禛不怕胤禵壞事,是因為胤禵雖然手握十萬重兵,但胤禛的心腹年羹堯是川陝總督,同樣手握重兵,敢在新疆起兵也過不了年羹堯這一關。


圖文繪歷史


在清朝初年,康熙去世的時候傳位給四阿哥胤禛,這就是雍正皇帝。當時十四阿哥作為康熙皇帝親封的大將軍王,率領大軍在西北作戰,擁有很強大的兵力,難道康熙和雍正不怕十四阿哥不服這件事,最終起兵造反嗎。答案是雍正和康熙自然是不怕這件事。


首先,十四阿哥起兵造反的難度是相當的高。

雖然十四阿哥手中看似有一股很強大的兵力,但是想起兵造反的難度還是非常之高的。首先十回阿哥作為這支軍隊的首領,是因為他是皇帝所封的大將軍王,所以這支軍隊的人都服從他。但是一旦他起兵造反,要造皇帝的反,軍隊會有多少人跟隨他去造反呢。因為這個時候他已經不是大將軍王了,而是反賊了,所以到時候不但沒有多少人敢跟隨他造反,反而會有人起來立馬把他抓住,送到皇帝那裡去。

這支軍隊的後勤事實上是控制在雍正的心腹年羹堯手裡,一旦這次阿哥真的喜歡造反,年羹堯恐怕就會立刻切斷對他的過後勤供應。到時候軍隊恐怕都沒有飯吃,即使所有人都跟著十四阿哥造反。恐怕軍隊也走不了多遠,因為他的那個地方離京城實在是太遠了,而且沿途也有很多的軍隊阻攔。想想這些難度,恐怕就沒有多少人敢跟著十四阿哥造反了。

其次,雍正登基後很快大局已定,十四阿哥很難造成影響。

因為在清朝的時候和現在不一樣,那個時候發生大事,之間信息傳遞是非常慢的。例如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登基之後,等到消息傳到十四阿哥那裡,已經很長時間了。這個時候一切都大局已定了,十四阿哥即使回到京城也無能為力。因為雍正作為新的皇帝,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雍正所擁有的軍隊也比十四阿哥的要多。所以十四阿哥在得到康熙皇帝已經去世了的消息之後,也只能夠把軍隊交給雍正皇帝的人,跟隨使者進京。

所以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十四阿哥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起兵造反的難度實在是太高了,再加上信息傳遞較慢,一切都大局已定。所以十四阿哥儘管再不情願,也只能把軍隊交給皇帝,自己進京。


平安讀歷史


一向以膽大而著稱的十四阿哥,又時逢奪嫡的白熾化階段,他手握重點,然而最終不敢造反。究其原因,是朝廷對軍隊的管理體制。

胤禵西征,分析其麾下的部隊組成,有三個方面:八旗軍、綠營軍和蒙古王公的襄助部隊。這些軍隊,在胤禵完成西征大業時可以指揮靈動,然而一旦他造反,卻很難指揮得動一兵一卒。下面,我給大家剖析原因。


(十四阿哥戎裝劇照)

第一,蒙古王公的襄助部隊

這塊軍隊的指揮權在前來襄助的各位蒙古王公手裡,而各位蒙古王公只聽令於清朝皇帝。

當初胤禵出征,康熙帝為了加重他的權威,特封其為“撫遠大將軍王”。其實胤禵的實爵僅為固山貝子,離親王爵還差上二級。

為了強調胤禵的權威,康熙特降旨青海諸王公: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

由此可見,胤禵能指揮這塊部隊,得益於康熙皇權的延伸。

再說,這些親近清廷的蒙古諸王,也沒有造反的理由和血性。

沒理由:清朝以滿蒙立國,通過聯姻,早就親如一家人。清廷對蒙古王公,那是批發性地賜封高爵位。康熙年間統計:蒙古貴族中親王10人,郡王23人,貝勒24人,貝子25人。

沒實力:清廷對蒙古人實行分區隔離的管理方法,不允許有大臺吉,但分封了很多小臺吉。小臺吉實力不夠,也就不敢動造反的念頭。

沒血性:清朝統治者鼓動蒙古人信奉喇嘛教,後來還有指標規定。“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須當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須當喇嘛;僅有一人可為娶妻生子的平民。”這樣一搞,蒙古人的人口數量就下降了。另外,喇嘛教一流行,就沖淡了蒙古人遊牧民族的血性,專心於放馬養羊了。

第二,八旗軍



(八旗軍旗幟和鎧甲)

胤禵西征,跟隨他的八旗軍只有幾千人,而且是特種部隊,例如:驍騎營、善撲營、神機營等。

康熙朝的八旗軍總兵力不到9萬人,其中京畿駐防的八旗軍約4.5萬人,省直駐防的八旗軍3.8萬人,分別是:江寧4000、杭州4000、福州1000、廣州3000、荊州4000、開封1000、盛京8000、吉林4000、黑龍江2000、西安7000。那麼,胤禵麾下的八旗軍就在5-6千之數。

八旗兵的管理權在各旗的統領,統領不僅管轄著他們在軍隊裡的升遷(常規狀態下),還管理這些士兵家中分多少地、分多少財物、經濟糾紛、官司訴訟、子弟入官學等事情。

所以說,胤禵雖然貴為皇子,但管不到他們,自然對他們沒有號召力。更何況是號召他們造反,那就基本沒有什麼可能性了。

第三,綠營軍

這塊軍隊人數最多,大約14-15萬人,並且胤禵西征的時間段,正是他們戰鬥力最強的時候。那時,八旗兵已經開始腐敗,就是起裝點門面的作用,其實沒有什麼戰鬥力。

綠營軍分佈在各個省,提督管轄一個省的綠營軍,是最高武官,他的下一級是總兵。

清廷以文制武,地方綠營的各級統兵官均歸地方最高文官節制。就是說總督可以節制提督,巡撫可以節制總兵。

總兵有綠營軍的管帶權,但沒有調遣權;總督、巡撫、提督有調遣權但沒有管帶權。因為巡撫、提督都可以節制總兵,這樣又把總督的兵權分散了。

說了這麼多,要表達的就是:綠營軍的管理者們互相分權、互相牽制,誰也別想把綠營軍整成自己的私兵,它只屬於國家。並且,士兵是當地人,將領則從外面調補,兵籍和兵餉的發放統歸在兵部。

到了康熙年間,綠營軍的管理制度就更加嚴密。將領無法直接去統兵,兵卒平時都分派到各地作為差役,戰時才臨時分發給將領。直正做到了將不知兵、兵不知將。

總之,胤禵西征時手下兵馬十多萬,但沒有一兵一卒的私兵。他就像一個公司的經理,公司是朝廷的。當朝廷讓他當經理時,他就有管理權;當他下崗了,就啥也不是了。

除此以外,他身邊的平逆將軍延信就是康熙派來的“暗釘子”;還有川陝總督年羹堯,那是胤禛專門派過來用於“卡脖子”的。

果然,康熙一過世,雍正就把延信由輔國公晉爵為固山貝子,接管了允禵的平西大將軍印信,並命年羹堯協助延信處理西北事務。


鏈天絕



關於這個問題呢,宋安之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不以電視劇來說,就以真實歷史來說哈。

說到這個問題,在這裡有必要講一下史學界一直沒有蓋棺定論的雍正是否篡位之謎。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個說法不成立什麼的,因此在這裡建議一下只看電視劇不看史書的網友,不要別人說一個正經歷史,與你看的電視劇內容不符合,你就出來質疑,真的挺無聊的。

真實歷史上康熙死於十一月十三日,而遺詔在十六日才出來,遺詔的確不能改,但是三天時間可以寫出無數份遺詔了。也就是說這個遺詔是雍正搞的,不是康熙帝親筆所寫,也不是康熙帝在世時授意寫成的,並非可以證明雍正並沒有篡位。

當然宋安之說這些,並不是說雍正就一定是篡位,而是說說這個歷史,就是雍正的有一半可能性屬於是篡位,所以自然不存在康熙為什麼不擔心手握重兵的老十四造反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再跳過爭議這個來說說。

首先康熙不怕老十四造反,原因很簡單,因為川陝總督年羹堯是雍正的人。

年羹堯完全可以牽制住大將軍王老十四,首先年羹堯為川陝總督,坐鎮西安,佔據了這個要害之地,而且可以阻劫河東的糧草運於老十四大軍中。而且年羹堯長期在西北任職,熟悉當地的情況,並非毫無根基之人。

光是這一點就不必害怕老十四造反反客為主。

而且雍正也不是白給的主兒,剛一繼位就趁著老十四還沒有反應過來,迅速派人將其召回北京,拿回來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的方式,老十四自然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宋安之


從手握軍權到守陵圈禁

康熙病逝之時,十四阿哥胤禵正在西北談判,即將班師回朝。在康熙死訊昭告天下的時候,十四阿哥胤禵被召回京城,在康熙梓宮被安葬後,雍正命令允禵為康熙守陵,變相幽禁。雍正四年,允禵被押送回京,圈禁在景山壽皇殿內,知道乾隆登基才恢復自由身。

十四阿哥沒有造反的資本

雖然康熙駕崩之時,十四阿哥正在帶兵出征西北,手握軍權,但是他被召回京城之時,他的大軍留在了西北,沒有跟過來。

他雖然手握軍權,但是他帶領的軍隊不是自己的士兵,那是清朝的軍隊,吃的是皇糧。在軍中,糧餉供應掌握在年羹堯的手中,若是十四阿哥謀反,身為雍正擁護者的年羹堯,一定會馬上切斷軍中的糧餉供應。當吃都變成問題的時候,十四阿哥必定會不戰而敗。

十四阿哥有巨大的後顧之憂。當時雍正已經昭告天下,自己是康熙選中的繼承人。此時十四阿哥領兵反抗,就會被扣上造反的罪名。造反在清朝是誅九族的大罪,一旦失敗,不僅僅是十四阿哥,就連願意響應他的士兵都難逃誅九族的大罪。出征西北班師回朝本來是有功之臣,誰會願意冒險去做亂臣賊子呢?


大腳姑娘碎碎念


康熙帝傳位給雍正帝為什麼不擔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這個問題想必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我們就不去說什麼雍正帝是否合法即位這個問題了,因為臺北故宮收藏了康熙帝的傳位詔書,至少在法理層面,雍正帝即位是合法的。那麼,康熙帝不擔心允禵造反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擔心!



首先是清王朝軍隊體制的問題。清王朝沒有常備野戰軍、更沒有私人武裝,即便晚清時期的鄉勇,理論上也只能算作地方武裝而不是私人武裝。因此,一旦有大的戰事,清王朝往往都是臨時徵調各地駐軍組成野戰兵團,由撫遠大將軍或其他職務的將領統一指揮調度。允禵擔任撫遠大將軍時雖然有統兵之權、甚至有便宜行事之權,有一點卻是允禵無法決定的,那就是各支部隊原本的歸屬,允禵無法決定徵調哪些部隊。換言之,這些部隊的直接統領並不都是允禵的人,甚至可能都不是允禵的人,說不定還有允禵政敵的人也未可知。在國家層面的軍事作戰方面,有康熙帝在背後撐腰,允禵自然是可以調動這些部隊的。可是,一旦允禵想要利用手裡的軍隊搶班奪權,恐怕這些人未必就會和允禵一條心!到時候,他還能否調得動恐怕很難說。



其次,清朝將領出徵是不允許帶家眷的,而這些留在京師或各地的家眷實際上就是皇帝控制統兵將領的另一利器——人質,允禵自己的家眷、包括兒子也留在了京師。換言之,康熙帝一死,允禵的兒子們立馬就會成為雍正帝手中控制允禵的人質!即便允禵仗著自己年輕、以後可以再生兒子而孤注一擲,可是其他將領也都願意捨棄全家老小跟著允禵鋌而走險嗎?恐怕未必!正所謂投鼠忌器,他們不得不掂量掂量。



其三,康熙帝對允禵也是留了後手的。在康熙六十年、也就是康熙帝即將油盡燈枯之時,康熙帝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將雍正帝的鐵桿跟班兼大舅哥之一年羹堯升任川陝總督。清朝總督通常以陝甘總督多見,川陝配置並不多見,這很可能是康熙帝刻意為之,為的就是牽制允禵。允禵大軍身處青藏高原的不毛之地,後勤補給基本上都要依靠大後方轉運,作戰地的糧食根本無法養活這麼龐大的軍隊。而後勤補給的轉運南線只能經四川入青藏、東線只能經陝甘入青藏,無論哪條線都必須經過年羹堯的轄區。只要年羹堯玩點兒小把戲,允禵大軍立馬就會彈盡糧絕!別說是造反,能不能活下去都很難說。當然,還有一個途徑,那就是縱兵搶掠,可這與土匪無異的舉動無疑會讓允禵民心盡喪。一支土匪回京奪權,誰能夠接受?



其四,允禵帶走的只是清王朝國防軍中很少的一部分,駐紮在各地的駐防八旗、綠營依然是成建制存在的。這些人只聽命於皇帝,允禵無法調動!也就是說,允禵如果想要從青藏高原打回京師爭奪皇位,這一路數千裡駐紮的駐防八旗、綠營就夠他喝一壺的。且不說允禵能否打回京師,就算勉強兵臨城下了,經過長期作戰消耗的允禵大軍還有沒有能力再對京畿的精銳駐軍對抗,很難說,恐怕勝算並不大。



其五,康熙帝去世本身對雍正帝而言也是一把利器、是一把讓允禵不得不乖乖就範的利器!國家層面允禵是臣,親情層面允禵是子。君父去世,允禵必須回京奔喪,無法推搪!如果允禵推搪,於公是不忠、於私是不孝!就憑不忠不孝這四個字,雍正帝就能讓允禵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因此,康熙帝去世的當日雍正帝便命人傳允禵回京奔喪,同時命自己的堂兄、肅武親王豪格的孫子延信接管了允禵的兵權。動作之快、一氣呵成,彷彿早已預演好了一般。延信與允禵這對堂兄弟私人關係不錯,用他替代允禵,允禵能夠接受,不至於鋌而走險。同時,個人人為,延信很可能也是康熙帝安插在允禵身邊的一顆棋子。作為遠支宗室的延信,祖上的肅親王、顯親王鐵帽子與自己無關,父親的溫郡王爵位與自己也無關,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康熙帝這位堂叔!不是嗎?擺這樣一枚棋子在兒子身邊,可見康熙帝也的確是費了一番苦心的。雖然用延信替代了允禵,但是雍正帝對這位堂兄也並不放心,隨即又急命年羹堯火速趕往青藏高原,與延信共同管事。實際上就是用年羹堯架空了代理撫遠大將軍(護撫遠大將軍印)延信。自此,雍正帝正式接管了允禵大軍,允禵一無所有,只能任人宰割……



綜上所述,無論康熙帝到底屬意哪個兒子繼承皇位,有一點可以確信,他沒有考慮允禵!否則不會作出這樣的安排。康熙帝不是傀儡,即便臨終時手中依舊掌握著實權,別人無法越過他作出這樣的安排,潛邸時期的雍正帝也沒有這個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允禵早已被康熙帝排除在了皇位繼承人選之外,用他帶兵首先是出於國家層面的需要,其次恐怕也是想讓他遠離是非之地、不要捲入政治漩渦。作為父親,康熙帝對允禵也算是仁至義盡了。既然不想讓允禵繼承皇位,防止他在自己去世後倚仗手中的兵權鋌而走險就是康熙帝不得不預先考慮的問題了。於是,以上所說的一切出現了,康熙帝實際上臨終前已經把允禵造反的路全部堵死了,他只能乖乖就範,承認既成事實,別無選擇……


農民工歪說歷史


這一看就是八爺黨,居心叵測啊!

無非就是想帶雍正的篡位節奏。

在九子奪嫡後期,主要就是八爺黨和四爺黨。十四阿哥雖然是四阿哥的同母弟,但他卻是八爺一黨,站在自己哥哥的對立面。

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十四阿哥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西征平亂。他這個大將軍王權力很大的,節制西北數省之地,當地所有的軍政大事,都歸他調配,其麾下的八旗、綠營部隊,號稱三十餘萬。

眾所周知,康熙沒幾年就死了,繼位者是四阿哥。問題就出來了,如果康熙有心傳位與四阿哥,他為何還要交軍權與十四阿哥?

就不怕他造反嗎?

換而言之,這似乎就成為了雍正篡位的一個證據!

但是,這個其實就有點過於腦洞了!

首先,我們說說康熙為何選擇十四阿哥領軍!

當時乃是準噶爾部捲土重來,西北出現邊患,清朝需要出兵。而準噶爾部實力強大,此次出征事關重大,康熙他需要一個有能力的皇子去壓陣。要知道當年徵葛爾丹,康熙可是親征啊!

素來得寵,且正值壯年的胤禵是一個比較好的人選,康熙也有意培養他!

看樣子其背後有那麼一點讓其做儲君的意思。

但此時的雍正,也就是四阿哥還在扮豬吃老虎,他和老十四關係雖然不好,但沒有表現出雙方在對立爭奪皇位的大跡象。

所以,康熙當時是考慮不到二者的矛盾的,反而是會因為二人同母兄弟的關係,而覺得二人會有合作。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康熙是想讓這兩兄弟一內一外,撐起這片江山!

退一步講,就算是康熙知道他們二者之間會有矛盾,但其也並不但十四阿哥會造反啊!

首先且不說,這十四阿哥會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反抗父兄!

就算是他敢,多半也起不了事!

因為其背後還有個年羹堯啊,此人乃是四阿哥心腹!

當時他是川陝總督,是當地實際上的一把手,雖然上面有個大將軍王。但十四阿哥主管軍務,其他的還是年羹堯做主,只不過一切調配乃是以大將軍王為優先級別。

這就意味著,一旦十四阿哥造反,年羹堯完全有理由斷他的糧草供給,並且就地組織平亂。

這還不算,十四阿哥以及其部屬的家眷都在京城啊,他能棄之不顧?

所以,這裡面的擔心沒太大必要!


白話歷史君


康熙傳位給雍正,十四阿哥有沒有可能造反?有。可能性有多大?不大。如果康熙心目中的繼承人是雍正,他會因為擔心十四阿哥造反而改變人選嗎?不會。把題主的問題分解成以下三個小問題,弄清了這三個小問題,大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



為什麼說十四阿哥有可能造反?雍正繼位後對十四阿哥採取的行動,非常清楚的暴露了這一點。十四阿哥胤禵雖然是雍正的胞弟,但也是雍正的政敵,更是雍正的競爭對手。雍正繼位,第一件事就是讓胤禵交出兵權,回京奔喪。而切秘旨告訴年羹堯,如果胤禵帶兵回京,一定要截住他。這說明雍正對十四阿哥造反是有擔心的。

十四阿哥接到旨意後,他並沒有馬上交出兵權,也沒有立即出發回北京奔喪。他覺得康熙屬意的接班人應該是他,他不清楚出了什麼問題,為什成了雍正?他在考慮是不是要交兵權?是不是帶兵打回北京?可見胤禵是有造反想法的。



為什麼十四阿哥造反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他造反成功率太低,他心裡清楚,雍正心裡也清楚,康熙更清楚。十四阿哥只是大將軍,不是軍閥,獨立性太低,軍隊是皇帝的軍隊,不是大將軍的軍隊,他要造反,追隨的人不會很多,而且軍隊糧草要受人節制,一旦糧草不濟,軍心不穩,根本沒有戰鬥力。想明白了,十四阿哥造反就是以卵擊石,他又不傻,不可能自己送死。

康熙會因為害怕十四阿哥造反就更換接班人嗎?接班人關係到王朝的未來,康熙對此非常看重,不然他不會把他最愛的赫舍里氏生的孩子,而且傾注大量心血培養的皇太子胤礽廢掉。知子莫若父,一方面他相信十四阿哥不會造反,另一方面他相信十四阿哥既使造反,雍正也能處理得了,他選定的接班人,一定可以處理好這個國家所遇到的一切問題。十四阿哥造反,雍正處理不了,說明康熙選錯人了。如果康熙屬意雍正,那他一定相信雍正處理這些事沒有問題,所以他沒有必要擔心。


有得觀史


有年羹堯這個大將在,雍正根本沒把十四阿哥當回事。也許很多人會問,當時的十四阿哥手握重兵完全可以直接帶兵殺入,逼迫剛剛繼位根基不穩的雍正退位,從而讓賢給自己,很可惜這一切都是空想,首先是十四阿哥沒有這樣強硬的手段,其次就是年羹堯是十四阿哥起兵造反最大的阻礙,所以在十四阿哥在知道自己的父親駕崩之後,只能隻身前去弔唁,那可是一路痛哭,他並不是哭自己的父親駕崩了,而是哭自己為何不是皇位的繼承人。



那麼為何雍正根本不怕十四阿哥呢?而十四阿哥最後又只能一個人回到京城呢?事情的開始還需要從西北邊境的禍亂說起,那時候康熙年事已高,但是聽聞西北再次動亂,只能選擇一位皇子掛帥前去,那時候康熙還沒有選定繼位之人,也沒有明確的表示偏向於何人,於是康熙的眾多兒子們就一致認為誰可以擔任這次的西征大將軍,平定叛亂之後歸來定會受到父親的大加讚賞,成為繼承人也就多了一分希望。



當時的雍正就採用了一個以退為進的計策。當日康熙一位一位的問皇子誰來擔任大將軍合適,唯獨只有雍正推薦了有多年帶兵經驗的十四阿哥,其他皇子要麼是自薦要麼就是推薦和結好的皇兄,那麼雍正是真的要推薦十四阿哥嗎?其實不是,一方面,雍正推薦了自己的弟弟選擇以江山社稷為重,康熙定會對自己刮目相看。另外一方面,就算是如果真的是像眾多皇子以為的一樣,西征大勝而歸,成為繼承人也就指日可待了,但是雍正還留了一手。



因為推薦了十四阿哥,十四阿哥自然對雍正親近了許多,因為十四阿哥原本一直屬於八阿哥的陣營之中的,一直是雍正的反對派,同時因為雍正和十四阿哥是一個母親生的,年輕的十四阿哥就真的以為雍正是真心想推薦自己當皇帝,於是就在十四阿哥防備心最低的時候,雍正就說:讓我的手下年羹堯負責幫助你押送糧草吧,他在陝甘地區擔任總督,也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十四阿哥很爽快的答應了。



經過康熙的決斷,最後讓十四阿哥擔任徵西大將軍,而年羹堯也順利成為了十四阿哥大戰的糧草官,誇張一點的說,十四阿哥的命運其實就是捏在了年羹堯的手中,而年羹堯聽命於雍正,其實雍正就是間接的控制了十四阿哥,同時也控制的了西北的局勢。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而其中很多次無功而返都是因為糧草沒有及時跟上,就導致大軍多一天都堅持不下去了。



而雍正把握了十四阿哥的糧草,在大軍高歌猛進快要剿滅叛亂的時候故意拖延糧草,沒有了糧草,大軍只能退軍或者等待支援,從而就延緩了凱旋的時間,不久之後,康熙駕崩,傳位雍正,而十四阿哥還是沒有勝利而歸,得知消息之後的十四阿哥就算想要起兵回京城也不行了,沒有年羹堯的糧草,十四阿哥的軍隊相當於死人。而在西北的十四阿哥還一直幻想著回去當皇帝,其實他不堪的結局早就已經被人安排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