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么就活活饿死了三十万大军的梁武帝?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么就活活饿死了三十万大军的梁武帝?

侯景,北魏六镇之一怀朔镇人,与高欢算是老乡。不过他是羯人,与五胡十六国时的后赵石勒同种。羯族据说来自中亚。

侯景在高欢手下的时候,已经做到了拥兵十万,专制河南的一方土豪,连高欢也要给他三分面子。当然有高欢在,侯景即使野心勃勃,但也不敢造次。

高欢死后,他儿子高澄接班,侯景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像侯景这种类型的人,不是一般人能降伏的,比如当时的猛将高敖曹和彭乐,被他鄙视成猪,世子高澄,在他眼里是“鲜卑小儿”。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么就活活饿死了三十万大军的梁武帝?

侯景

所以,高澄一上位,他就反了。但是他的实力,和东西魏,南梁相比,毕竟无法割据一方,自成一国,不然就是“四国大战”了。他必须依附于其中的任何一方,那么既然脱离了东魏,要么投靠西魏宇文泰,要么归附南梁萧衍,这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对于西魏和南梁来说,河南之地十三州,确实是一块大肥肉,谁得到都可以瞬间改变当时的三国战略格局,当然不会轻易拒绝。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么就活活饿死了三十万大军的梁武帝?

然而,宇文泰和萧衍采取的策略却是全然不同的。

宇文泰素知侯景为人,必不敢居于人下,常有不臣之心,所以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获取了河南数州之地,但也没给侯景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而萧衍则把侯景看成是个香饽饽,以为得了侯景便可实现一举北伐,鼎定中原之志,于是封侯景为河南王、大将军,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还派兵接应,以贞阳侯萧渊明为都督,大举进攻东魏。

但没想到,他们碰到了东魏名将慕容绍宗。这个慕容绍宗是谁呢?十六国名将慕容恪之后,侯景的兵法老师。在慕容绍宗的进攻下,寒山一战,萧渊明被俘。随后,侯景在涡阳被慕容绍宗击败,损失甲士四万人,仅得八百人逃过淮河。顺便说一下,此战中,北齐名将斛律光已在军中。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么就活活饿死了三十万大军的梁武帝?

慕容绍宗

之后,萧衍中了东魏的反间计,促发了侯景反梁,以区区八千人,渡过长江,进入建康,攻陷台城。这就是著名的“侯景之乱”。

那么萧衍在台城里的军队就有两万人,勤王之兵约有三十万人,怎么就斗不过这个只有八千人的侯景呢?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么就活活饿死了三十万大军的梁武帝?

寒山之战

我们从下面的几个角度试着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政治腐败

梁武帝统治梁朝47年,总体来说,可以说“斯为盛矣,魏晋以降,未或有焉”这是唐代史学家姚思廉的评价。但是在他后期,昏庸腐败到何等地步呢?

首先是专用倖臣。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䮼和太子左率陆验被时人称为“三蠹”,就是三个大蛀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奸佞骄贪,蔽主弄权”无论是是否接受侯景投降,还是是否与东魏和好,交出侯景等等举措,朱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很大的。侯景叛乱之时所打的旗号就是诛除“三蠹”。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么就活活饿死了三十万大军的梁武帝?

南京鸡鸣寺,相传前身就是梁武帝四次舍身的同泰寺

其次是纵容权贵。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对他的弟弟萧宏的宽恕到了令人无法理解的地步。萧宏聚敛钱财三亿余万,萧衍一点怪罪之心都没有,还说“六弟,你的生活过得不错啊”还与其痛饮至深夜,秉烛而还。萧宏谋叛,萧宏的儿子萧正德逃往北魏,后来返回南梁,竟然啥事没有,该做官还做官,该享受照样享受,真是见鬼了。萧正德非但没有一丝感恩,后来还成了侯景的内应,你说,萧衍不败才怪呢!

第三,当时权贵世族的奢靡成风。不讲别的,仅从侯景起兵的檄文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今日国家池苑,王公茅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美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

二:对侯景的处置有诸多决策性的错误

第一:宇文泰知道侯景狡诈多变,所以,对于侯景的投降请求,要求他交出兵权,入朝为官,但是萧衍完全无视侯景的特点,采取了完全授权的策略。

第二:为了配合侯景,出动建康主力,但遭遇慕容绍宗,致使主力丧失殆尽,进一步削弱了与东魏之间的战略平衡力量。

第三:侯景八百骑逃回淮南,在没有上报的前提下,先斩后奏,杀死寿阳守将韦黯,独据寿阳。萧衍居然无动于衷,继续纵容侯景。

第四:东魏实施反间计,萧衍没有识破,同意了东魏以俘虏萧渊明交换侯景的请求,这无异于将侯景推上叛乱之路。

第五:在侯景抓紧时间准备反叛的时候,南梁各级官吏是有所耳闻的,但萧衍对这些消息一律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这不是脑子进水的话,好像还没有其他理由可以解释。

三:内部矛盾严重,可以说是众叛亲离

首先,当侯景叛乱后,萧衍任命他的亲侄子萧正德都督京师诸军事,布防长江,但没想到这个萧正德为了圆自己的皇帝梦,与侯景勾结,遣大船数十艘,帮助侯景渡过了长江。后来又是萧正德,协助侯景渡过秦淮河,并合兵一处,直捣台城。读到萧正德这一段,你都会无语,这个世界上毫无底线的人还真挺多啊!

其次,虽然侯景过江时,只有八千人,马数百匹,但包围台城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十万人。这些人怎么来的呢?主要来自北方被俘虏而被没入为奴隶的这一群人。侯景许诺这些人一旦入军,取消奴隶身份,而且还可以做官,做什么官呢?仪同三司。那些奴隶当然高兴啊,纷纷参军,这样一下子形成了浩浩荡荡十万大军。这也反映出当时南梁底层百姓和上层之间的深刻矛盾。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么就活活饿死了三十万大军的梁武帝?

台城围困战

最后,连萧衍的儿子,孙子还有手下大将们,也都心怀鬼胎,互相仇怨,拥兵不进。台城被围困一百二十多天,从原来的十多万人口,两万士兵,到最后只剩下四千,并且都是老弱病残之辈,而在外的援军高达三十万之众,但这帮家伙,在外围整日置酒作乐,根本没有任何救援的意思。

再加上萧衍又中了侯景的缓兵之计,同意与侯景议和,答应侯景下诏请勤王之师退兵,这下,真的连老天也帮不了他的忙了。

真的不怪侯景,一切都是萧衍咎由自取,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只有八千兵士的侯景,怎么就活活饿死了三十万大军的梁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