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战“疫”说理」兼顾抗疫与生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段炳德

  进入2020年,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汉爆发,迅速席卷华夏大地,此后全民抗疫的大战序幕拉开,并延续至今。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情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为其突发性、快速传播、无差别攻击等特性,往往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冲击更大,中期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来看对公共服务业的运行机制会产生相当程度的推进。目前最大的任务是应对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正值中国的春节假期,从经济数据上来讲,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低谷期,因此经济数据统计常常把第一二月合并统计。叠加疫情之后,宏观经济影响大概延长15天左右,如果后期发展不能快速稳定,其影响会延长至一个月左右;微观层面,对中小微企业和民生将产生重要挑战。对此,中央全面部署,相关部门已经迅速出台有力财税和金融措施保障生产与抗疫,就落实而言,地方政府的表现也将起重要作用。

  防疫与生产两手抓,考验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本次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可谓对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检验,包括物资供应能力,应急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等等在重大突发的公共疫情面临考验。而一个多月的情势演变,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交出了不同的答卷,这值得认真解读和深思,并以此为契机更好地推动今后的政府工作。一些反应迅速的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抢抓机遇,加速抢人复工,如浙江义乌由政府出面出资对重点地区、企业员工,政府组织专车、专列接送。浙江的其他地市不遑多让地加入到积极复工的行列,比如嘉善出动包机接载返岗员工等。广东佛山全力提供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地区在防疫抗疫过程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这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员在这样一场超级疫情考试面前,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关于经济治理能力的答卷。在政府部门全力保障复工复产的同时,一些企业部门也通过复工展示出良好的管理能力,有媒体报道某机械制造企业,通过细致的管理在半个月前就实现了96%的出勤率,这包括上班前准备、入厂路径、用餐管理、防控安全管理、跟踪管理等全方位的措施。

  防疫与生产两手抓,历史殷鉴不远

  客观而言,17年前的2003年非典(SARS)事件对中国经济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足以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应对提供参考样本。作为高致死率和传播快速的疫情,非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非典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证明,应对得当是可以化危为机,顺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非典时期,有人提出来危机的正面影响,如发展方向的冷静思考、旅游资源的修养生息;有人提出非典将促使医药,信息产业、新经济、政府和社会组织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和提高等等,从事后看都与发展形势吻合并对今天分析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依然具有借鉴意义。当然,新世纪以来的这两次重大疫情面临的发展阶段还有所不同,非典发生时期,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刚刚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复苏,中国经济处于蓄势待发,加速增长的时期。当前的中国经济还处于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速的季度增长率不断下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叠加其他一些困难,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考验将更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化危为机,使这次疫情成为经济结构调整、治理方式优化、民本意识提升的重要契机。

  防疫与生产两手抓,注意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中央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提出稳定外资外贸基本盘,国际经济对疫情反应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国际经济在中国疫情最为紧张的一个月反应较为平稳,从一些经济晴雨表的表现,比如国际股市,期间美国股市还创造了历史新高。反而是在中国疫情平稳之后的最近几天,因为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的恐慌,国际市场以股市为先导,出现了剧烈动荡,美国股市2月24日,单日跌幅近千点,2月25日继续大幅度下探。前期的反应平淡,大致因为国际供应链多年来对中国春节假期停工停产的适应。而从美国苹果公司预告业绩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开始下滑,经济界也开始更多地从观察向不安转化,并对新冠病毒的超强传播能力所可能导致的经济负面影响开始担忧。一些超级病毒引发全球性公共危机,如近年来,埃博拉病毒、禽流感,再早些的SARS,更早阶段的天花、麻疹等等,不用说常态化的、有相当感染人群和致死率的流感病毒影响,这些都表明公共卫生危机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面临一些逆风,出现一些逆全球化的声音和趋向,国际经济治理难度加大,纷争增多。疫情的影响会证明,各国团结协作是应对全球性共同挑战的重要途经,重大考验面前,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展望抗疫前景,疫情大概率会随着北半球天气的转暖趋向缓和,随着各国特别是中国超常抑制疫情措施的出台并奏效,疫情会出现平稳,影响逐渐减退,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将成为大家考虑的方向。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当从本次疫情应对中汲取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并顺势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意识更上新台阶,经济和社会治理的水平将随之而受益并更加进步,这应当是为人乐见的后危机时代的形势。而当前,社会特别是地方部门应对复工复产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生产是保障民生的基础,也是对抗疫情的物资和经济来源。短期的防控措施切忌长期化,根据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的原则,疫情形势向好地区的人员、物资的流动应该迅速恢复、充分保证,更好地恢复生产能力,这是保障经济社会上台阶的第一步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