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戰“疫”說理」兼顧抗疫與生產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上臺階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段炳德

  進入2020年,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漢爆發,迅速席捲華夏大地,此後全民抗疫的大戰序幕拉開,並延續至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影響大致可以劃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情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為其突發性、快速傳播、無差別攻擊等特性,往往對經濟的短期影響衝擊更大,中期對經濟結構的調整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長期來看對公共服務業的運行機制會產生相當程度的推進。目前最大的任務是應對疫情對經濟的短期衝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正值中國的春節假期,從經濟數據上來講,春節前後的一個月是中國經濟運行的低谷期,因此經濟數據統計常常把第一二月合併統計。疊加疫情之後,宏觀經濟影響大概延長15天左右,如果後期發展不能快速穩定,其影響會延長至一個月左右;微觀層面,對中小微企業和民生將產生重要挑戰。對此,中央全面部署,相關部門已經迅速出臺有力財稅和金融措施保障生產與抗疫,就落實而言,地方政府的表現也將起重要作用。

  防疫與生產兩手抓,考驗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命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本次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可謂對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檢驗,包括物資供應能力,應急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輿論引導能力等等在重大突發的公共疫情面臨考驗。而一個多月的情勢演變,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員交出了不同的答卷,這值得認真解讀和深思,並以此為契機更好地推動今後的政府工作。一些反應迅速的東南沿海地區,已經搶抓機遇,加速搶人復工,如浙江義烏由政府出面出資對重點地區、企業員工,政府組織專車、專列接送。浙江的其他地市不遑多讓地加入到積極復工的行列,比如嘉善出動包機接載返崗員工等。廣東佛山全力提供疫情防控物資,保障企業復工復產。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地區在防疫抗疫過程中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這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員在這樣一場超級疫情考試面前,交出了一份不錯的關於經濟治理能力的答卷。在政府部門全力保障復工復產的同時,一些企業部門也通過復工展示出良好的管理能力,有媒體報道某機械製造企業,通過細緻的管理在半個月前就實現了96%的出勤率,這包括上班前準備、入廠路徑、用餐管理、防控安全管理、跟蹤管理等全方位的措施。

  防疫與生產兩手抓,歷史殷鑑不遠

  客觀而言,17年前的2003年非典(SARS)事件對中國經濟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足以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應對提供參考樣本。作為高致死率和傳播快速的疫情,非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是全方位的,非典後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證明,應對得當是可以化危為機,順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非典時期,有人提出來危機的正面影響,如發展方向的冷靜思考、旅遊資源的修養生息;有人提出非典將促使醫藥,信息產業、新經濟、政府和社會組織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和提高等等,從事後看都與發展形勢吻合並對今天分析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依然具有借鑑意義。當然,新世紀以來的這兩次重大疫情面臨的發展階段還有所不同,非典發生時期,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世界經濟剛剛從亞洲金融危機中復甦,中國經濟處於蓄勢待發,加速增長的時期。當前的中國經濟還處於增速換擋期,經濟增速的季度增長率不斷下滑,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疊加其他一些困難,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考驗將更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化危為機,使這次疫情成為經濟結構調整、治理方式優化、民本意識提升的重要契機。

  防疫與生產兩手抓,注意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

  中央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中提出穩定外資外貿基本盤,國際經濟對疫情反應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國際經濟在中國疫情最為緊張的一個月反應較為平穩,從一些經濟晴雨表的表現,比如國際股市,期間美國股市還創造了歷史新高。反而是在中國疫情平穩之後的最近幾天,因為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的恐慌,國際市場以股市為先導,出現了劇烈動盪,美國股市2月24日,單日跌幅近千點,2月25日繼續大幅度下探。前期的反應平淡,大致因為國際供應鏈多年來對中國春節假期停工停產的適應。而從美國蘋果公司預告業績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開始下滑,經濟界也開始更多地從觀察向不安轉化,並對新冠病毒的超強傳播能力所可能導致的經濟負面影響開始擔憂。一些超級病毒引發全球性公共危機,如近年來,埃博拉病毒、禽流感,再早些的SARS,更早階段的天花、麻疹等等,不用說常態化的、有相當感染人群和致死率的流感病毒影響,這些都表明公共衛生危機一直是人類面臨的重要風險和挑戰。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經濟面臨一些逆風,出現一些逆全球化的聲音和趨向,國際經濟治理難度加大,紛爭增多。疫情的影響會證明,各國團結協作是應對全球性共同挑戰的重要途經,重大考驗面前,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展望抗疫前景,疫情大概率會隨著北半球天氣的轉暖趨向緩和,隨著各國特別是中國超常抑制疫情措施的出臺並奏效,疫情會出現平穩,影響逐漸減退,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將成為大家考慮的方向。政府、企業和個人應當從本次疫情應對中汲取足夠的經驗和教訓,並順勢推動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公共衛生意識更上新臺階,經濟和社會治理的水平將隨之而受益並更加進步,這應當是為人樂見的後危機時代的形勢。而當前,社會特別是地方部門應對復工復產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重視,生產是保障民生的基礎,也是對抗疫情的物資和經濟來源。短期的防控措施切忌長期化,根據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的原則,疫情形勢向好地區的人員、物資的流動應該迅速恢復、充分保證,更好地恢復生產能力,這是保障經濟社會上臺階的第一步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