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行草书的速度如何把握?

白宫里的黑色少女


行草书的速度如何把握?

行书和草书的书写节奏不一样,字的大小节奏上也不一样,纸质的生熟,毛笔的软硬,也是书写速度快慢的因素,而个人的书写节奏也不一样。


我们常常见到很多著名书法家,大字写的生龙活虎,气势磅礴。而小字却不足观。小字写的秀美妍丽,似态万千,而大字写的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就是运笔速律的改变。习惯了某个尺寸大小的字,在习惯范围内运笔控制得很自如。大小一改变,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这是因为手上的肌肉群对熟悉的运动产生的记忆。长期的写一个尺寸,什么地方需要快,什么地方需要慢,心手能够和谐一致。


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行草书速度呢?就要靠自己去练习。在书写的速度问题上,是没有任何标准的。书法中的速度快慢,不是衡量书法水平的标准。书写的快慢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书法风格。如赵孟頫的小行书,速度非常快。而苏轼的行书在速度上就不能快。赵孟頫用的是硬毫,苏轼的是软毫。你要练习快的节奏,就选择王羲之,赵孟頫一类秀妍的行草书。要稍慢一点,就学习颜真卿,苏轼一类遒润的行草。


子衿书法


关于行草书的书写速度如何把握之问题,我认为可视个人的书写习惯,以及个人的书写熟练程度而定。节奏感很重要!

上图为启功先生的行草书法作品。

行草书书写,不要固定在快或慢的格调上,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书写速度可视个人的书写习惯和书写熟练程度而定,亦可时快时慢,也可行云流水般的书写。但是,无论书写快慢,都要把行草书写出雅味,写出韵味,写出神采。

上图为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书法作品。

有人认为,只有行书和草书可以写的快,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篆书,隶书和楷书也是可以写的速度快的。李刚田写篆书,比某些人写行书和草书的速度都快。张继写隶书,速度也是极快的。洪厚甜写楷书,书写速度比他写行书时的速度都快。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林庆逢358


行草书的书写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作品与作品比较:近楷者慢,如苏轼行楷《赤壁赋》。(见下图第一排左一)。近草者快,如苏轼行书《念奴乔.赤壁怀古.》。(见下图第一排左二)。不疾不徐,速度适中如苏轼行书《归去来辞卷》。(见下图第一排右一)。

二,在一幅书法作品中,行与行比较,随着书者情绪变化,有时书写速度快,有时书写速度慢。如下图第二排中间一张《黄州寒食诗帖》。

三,在一个字当中,笔画起、收笔慢,中段行笔稍快。转笔处圆转快,方折慢,笔画之间牵丝连接处快,有出鋒的笔画稍快。

四,在毛笔含墨多时,用笔快,含墨量少时,用笔慢。

五,在创作时,因人而异,总体节奏有快写,慢写,匀速的写三种方式,我们可以多创尝试,看哪一种书写速度能表达书法风格和书写时的心境,就用哪一种书写节奏写。








神韵轩书法


行草书的速度如何把握?这个问题提的好!

我们知道篆书,隶书,楷书的书写都是很慢的,而有时却要书写速度,比如速记(当然速记和书法是两回事),抄写公文,抄写佛经等,于是真书(篆隶楷)的一笔一划的书写方法显然就不能适应速写的要求。隶书的速写,最著名的就是《急就章》,通过笔划的连带,省简,行成章草。楷书的笔划连带,省简,行成行书,当然行书接近楷书的叫行楷,接近草书的叫行草,以及小草,到大草,在这里统称行草。简单说为了快捷才有了行草。那是不是行草书的速度就是快,我觉着显然也不能这样简单的说,书法上有“古人作草如作真”之说,就走说古时侯写(行)草也和写真书一样“慢”。

那究竟如何把握?我觉得整体上要慢,笔笔到位,在笔划的转折处,连接处要体现出“慢”,而在笔划的运笔过程中,以及连带的牵丝要“疾”,这样行草书才有徐疾的变化,才会体现出韵味。

从附图三副行草简单分析,知和书之间牵丝就疾,达的辶有两处转折就慢,理(应该为礼,是练习就信手写)王和里的牵丝短而疾。云水禅心的雲上雨的转折,水竖钩慢,两边的连接就疾。挥的竖明显看到很疾,草的艹头和十。

当然这是我对行草速度的理解,欢迎方家在评论区批评指正!





顺其自燃


一如音乐!慢慢地弹琴岂能体现功力?

越是复杂的音律,越是短促的音节才越是体现音乐人的谱写与弹奏功夫!音节慢的也有,但绝不是高境界的音乐。

书法也有难度,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就是难度的翘楚,也无人能及!王羲之的书法速度怎样?虽说王羲之的书法不能比颜真卿,米芾与王铎的快,可是绝对不可能慢,有一句从王羲之传下来的书法术语就可以证明,那就是小鸡啄米!

草书自不释言,不快还写草书做什么?你写草书还没有楷书写的快 !那还是草书吗?至于行书,虽说不能如草书般的快捷,可也不是慢写的书体,慢写是什么?是描!是画!是摆!如果慢慢地描画都是功夫的话,书法也没有什么难度可言了。

所以,书法需要快捷的速度,但也不是一味的疾风暴雨,因为书法有顿挫,有行笔!快与慢交替才是书法的韵律之美!


一笑貫长天


行草书的速度不好把握

行草书的书写特点是连贯,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由于他固有的特性,决定了行草书的速度不好把握。

我个人的习惯是,初写时慢,不流畅而且字不行,慢慢进入佳境,可以连绵不绝。

写行草书速度也受到你写的内容影响,如果你背的所写的文章宋词,那么不好出现停停顿顿现象,所以最好记住要写的内容。

行草书的书写速度又受到,心情和笔墨纸的影响,心情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快、慢、急、缓、轻、飘、拙都可以手到擒来。蘸墨的多,速度就写不快,反之可以写得快。笔纸的质量也影响着行草书的书写速度。

总之要有天赋、悟性、勤劳才能把行草书的速度随心所欲的掌握。





墨九三


笔速,是行草书不可忽视的主要表现技巧之一。

笔速的快与慢,与书体,与用墨,与节奏变化密切相关。

一、书体不同,笔速不同

行书的笔速相对慢,小草相对快,大草更快;无论哪一种书体,其起笔,转折,收笔处,相对慢,行笔则相对快。粗笔画相对慢,细笔画相对快。以大草为例,如同开赛车,但起步,转弯,停车,相对要慢。

最明显的例子,米芾的《临沂使君帖》,最后的两行,是大草,但“如何芾顿首”五个字,每个字的起收,转折都交代的清清楚楚,看似一拓而下,但转折的地方,笔速相对很慢,甚至停笔作下一笔。如同歌唱家唱高音,中途怎么换气的,外人不细听很难发现。

二、墨色变化,笔速随之变化

饱笔快,渴笔慢。湿墨快,干墨慢。墨色变化,在观感上和书写上是相反的。看起来好像渴笔干墨的笔速很快,但在书写时,其实笔速极慢。因为墨干了,笔锋就会散开,不减笔速,不慢下来,笔锋就无法控制,就无法写出合规的笔画和字形。而饱笔湿墨含墨量大,笔速慢,就会渗化成墨团,无法写成标准的笔画和字形。

墨色的虚实浓淡变化,是行草书表现节奏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粗笔慢,细笔快。一般来说,行书的笔画相对粗,书写时笔速相对慢;小草,尤其是大草,细笔的比例更大。细笔书写时笔速慢,笔画就会显得软缓无力,缺少韧劲弹性。


一家之言,欢迎题主和喜欢书法的朋友们指正,讨论,留言,转发

“快乐书法营”专注于书法结构与造型的研究和探索。不迷信权威,不随俗说,刨根问底,独持己见,以事实为依据,独立观察立论,判断解析书法方面的各种课题。杜绝讲故事,杜绝弄玄虚,杜绝口水文,持续为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奉献绝招干货。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每个学习行草书的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行草书书写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说快的可以有一堆的理由,说慢的也可以有一堆的理由。

从书体特点上来说,行草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龙飞凤舞,动词飞和舞都是自然能让人和快速的运动产生联想的词语,所以行草书自然书写速度是快的。

主张慢者,有其道理,因为对笔墨的功夫掌握不好的人,字一快,自然墨是不能吃进宣纸里的,就产生了墨浮于纸的现象。这种现象十分常见,且一般学习草书的人都不能一下子迈过这个坎,于是乎我们就听到无数的大师谆谆告诚后来者,草书要慢一些,慢一些。快慢之争将初学者引入了迷宫,快乎或慢乎,成了一个无解的问题。

但是从书法整体的效果来说,中国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动人的艺术力量,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使用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又能够让书法家的修养、学识自然而然地流淌在艺术黑白线条中,成为书法作品中极具艺术性的组成部分。

所以,影响一件作品艺术含量的元素也是多样的,就基础的技巧而言,笔法、结构、章法都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基本的技巧。他们本身就具有形式的美感,写好写不好,从根本上就决定了一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

其中行气是感受书体特征、风格类别、审美追求的重要因素。“行气” 在一幅作品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只是在静态的篆书、隶书、楷书中表现得不够显性,没有动态的行书、行草书、草书更加突出而已。如果就任何一种书体而言,笔法、墨法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书写空间和节奏内来完成。就本体而言,行气是指一行之中单字与单字之间的贯气。相比于用笔、用墨甚至结字的独立性,行气是一种有序关系的组合一和谐稳定、 矛盾化解等。它研究的范畴应是介于单字结构与整体章法之间的形式法则问题。

而在这其中,行气的产生,与书法行笔的疾涩有关。

“疾涩”这一概念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书法理论中,历代书法家用这一概念来阐述书法行笔快慢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笔力的力量之美。

具体的来分析,从物理学的知识中可以知道,物体所受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对于同样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做的功也就越大。毛笔的受力运动也是如此,运笔一定要疾势而书,这样才能达到笔力劲健的效果。所以,只有快,才能产生势如破竹的力量之美,才能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

唐代狂草艺术中,书法家用雄健有力的笔势力量征服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后人评价张旭怀素的书法犹如受惊的蛇在草地里快速奔走、矫健的龙在天上盘旋,后人不懂其中道理,以为是后人故作夸张,实际上,讲的就是书法家行笔快速的妙处。

所以,一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在有快有慢中以富有节奏感完成的。疾涩就是书法作品中最重要的行笔节奏。涩,是缓慢推进、缓慢行笔,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是有行笔之节奏。疾,是快速书写,快速行笔,但并非永不停顿。每一个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都要搭配着疾涩两种行笔速度,才能取得艺术上的创作,一味图块,一味缓慢,都是不可取的。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把书法的“疾涩”问题给讲清楚了,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在学习书法中,应该如何进行实践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笔毫作用于纸张这一层面谈起。书法的笔力是作用于笔尖的,笔尖有力,笔下的文字才能栩栩如生,所以,书法家在性比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书法的毛笔笔尖保持一种坚强有力的状态,也就我们说的中锋。

具体到行笔速度上,疾是为了侧锋行笔而快速展现笔画形态的效果塑造,而涩笔是为了中锋行笔而进行的书写训练,只有中锋,才能保持笔画力量的中直有力。

因此,对于疾涩的行笔要求,要看书法中锋的审美需要,一个字中,一个笔画中,从起笔到收笔往往不是一个笔法就可以概括的,是需要多种笔法一起作用才可以。

因此,中锋和侧锋的不同实用,也会影响书法疾涩的不同呈现。在执笔姿势上,涩笔一般是高段位执笔,让笔尖在笔画中间位置,而侧锋则是侧握笔管,让笔锋在两侧行进。

总之,疾和涩是中国书法美学的一对核心概念,是创造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法则,疾涩的关键是笔势,所以,古人特别强调用笔的"擒纵"和"操纵",在疾涩之中要处理好书法线条的黑白布局关系,在白处留黑,在黑处留白,且白且黑,这是放纵和攒促的统一,是沉著与痛快的统一。但疾涩之中,要以涩为要。在疾中求涩,就是将顿挫的美感和飞扬的气势结合起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家就是制造矛盾的高手,使得矛盾的两方面在完美统一中张扬了各自的特点。


松风阁书法日讲


行草书掌握快慢问题不大好回答,速度后掌

控问题是与个人的悟性,修养,学识分不开

的,下面淡一下个人看法不对之处,请位方

家指正。

1,研习行草书必须要有扎实的正书基夲功,

然后选一本自己必较喜欢的法贴,循序渐近

地系统学习,切忌一曝十寒。

2,古人留下的精品太多不可能都讲,如行

书,王右军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搞文,

苏东坡的寒食贴。草书有张旭的肚痛贴,冠

军贴,怀素的自叙贴,苦笋贴,孙过庭的书

谱等。都是我们今人学习和研习的范夲。

3,行草书讲究用筆,用墨(干,湿,浓,淡,

焦)写稍大一点的字建议悬腕为好,这样能够

充分发挥运筆速度。充分提现创作人的自己

发挥,行草书不能一为着快,不按章法,如

果是习草书还需要熟记更多的草字符号,然

后再根据书写实际内容,再自行发挥,该快

的快,该慢的就慢要以字型来定不可乱来,更

何况行草讲究型断意不断,意在筆端,可以说

正草隶篆,行草是最不好掌握的字体。

4,初学建议不必要先学行草,还是学正书一

个阶段有了一定们基夲功然后再学,如果非要

学不可,不防从章草学起,因章草很明鲜的连带,用筆也相对慢,临一际段再转他体。如不好掌握可求教老师指教,成人可与他人相互交

流切磋。长期练习研究范夲相信每个人都能掌

握好行草书快与慢的问题,都能创作出自己满

意的行草书书法作品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