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行草書的速度如何把握?

白宮裡的黑色少女


行草書的速度如何把握?

行書和草書的書寫節奏不一樣,字的大小節奏上也不一樣,紙質的生熟,毛筆的軟硬,也是書寫速度快慢的因素,而個人的書寫節奏也不一樣。


我們常常見到很多著名書法家,大字寫的生龍活虎,氣勢磅礴。而小字卻不足觀。小字寫的秀美妍麗,似態萬千,而大字寫的捉襟見肘。這是為什麼?就是運筆速律的改變。習慣了某個尺寸大小的字,在習慣範圍內運筆控制得很自如。大小一改變,就不能很好的控制。這是因為手上的肌肉群對熟悉的運動產生的記憶。長期的寫一個尺寸,什麼地方需要快,什麼地方需要慢,心手能夠和諧一致。


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行草書速度呢?就要靠自己去練習。在書寫的速度問題上,是沒有任何標準的。書法中的速度快慢,不是衡量書法水平的標準。書寫的快慢不同,會形成不同的書法風格。如趙孟頫的小行書,速度非常快。而蘇軾的行書在速度上就不能快。趙孟頫用的是硬毫,蘇軾的是軟毫。你要練習快的節奏,就選擇王羲之,趙孟頫一類秀妍的行草書。要稍慢一點,就學習顏真卿,蘇軾一類遒潤的行草。


子衿書法


關於行草書的書寫速度如何把握之問題,我認為可視個人的書寫習慣,以及個人的書寫熟練程度而定。節奏感很重要!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行草書法作品。

行草書書寫,不要固定在快或慢的格調上,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一定要在自然狀態下進行。書寫速度可視個人的書寫習慣和書寫熟練程度而定,亦可時快時慢,也可行雲流水般的書寫。但是,無論書寫快慢,都要把行草書寫出雅味,寫出韻味,寫出神采。

上圖為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書法作品。

有人認為,只有行書和草書可以寫的快,而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篆書,隸書和楷書也是可以寫的速度快的。李剛田寫篆書,比某些人寫行書和草書的速度都快。張繼寫隸書,速度也是極快的。洪厚甜寫楷書,書寫速度比他寫行書時的速度都快。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林慶逢358


行草書的書寫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

一,作品與作品比較:近楷者慢,如蘇軾行楷《赤壁賦》。(見下圖第一排左一)。近草者快,如蘇軾行書《念奴喬.赤壁懷古.》。(見下圖第一排左二)。不疾不徐,速度適中如蘇軾行書《歸去來辭卷》。(見下圖第一排右一)。

二,在一幅書法作品中,行與行比較,隨著書者情緒變化,有時書寫速度快,有時書寫速度慢。如下圖第二排中間一張《黃州寒食詩帖》。

三,在一個字當中,筆畫起、收筆慢,中段行筆稍快。轉筆處圓轉快,方折慢,筆畫之間牽絲連接處快,有出鋒的筆畫稍快。

四,在毛筆含墨多時,用筆快,含墨量少時,用筆慢。

五,在創作時,因人而異,總體節奏有快寫,慢寫,勻速的寫三種方式,我們可以多創嘗試,看哪一種書寫速度能表達書法風格和書寫時的心境,就用哪一種書寫節奏寫。








神韻軒書法


行草書的速度如何把握?這個問題提的好!

我們知道篆書,隸書,楷書的書寫都是很慢的,而有時卻要書寫速度,比如速記(當然速記和書法是兩回事),抄寫公文,抄寫佛經等,於是真書(篆隸楷)的一筆一劃的書寫方法顯然就不能適應速寫的要求。隸書的速寫,最著名的就是《急就章》,通過筆劃的連帶,省簡,行成章草。楷書的筆劃連帶,省簡,行成行書,當然行書接近楷書的叫行楷,接近草書的叫行草,以及小草,到大草,在這裡統稱行草。簡單說為了快捷才有了行草。那是不是行草書的速度就是快,我覺著顯然也不能這樣簡單的說,書法上有“古人作草如作真”之說,就走說古時侯寫(行)草也和寫真書一樣“慢”。

那究竟如何把握?我覺得整體上要慢,筆筆到位,在筆劃的轉折處,連接處要體現出“慢”,而在筆劃的運筆過程中,以及連帶的牽絲要“疾”,這樣行草書才有徐疾的變化,才會體現出韻味。

從附圖三副行草簡單分析,知和書之間牽絲就疾,達的辶有兩處轉折就慢,理(應該為禮,是練習就信手寫)王和裡的牽絲短而疾。雲水禪心的雲上雨的轉折,水豎鉤慢,兩邊的連接就疾。揮的豎明顯看到很疾,草的艹頭和十。

當然這是我對行草速度的理解,歡迎方家在評論區批評指正!





順其自燃


一如音樂!慢慢地彈琴豈能體現功力?

越是複雜的音律,越是短促的音節才越是體現音樂人的譜寫與彈奏功夫!音節慢的也有,但絕不是高境界的音樂。

書法也有難度,比如王羲之的書法就是難度的翹楚,也無人能及!王羲之的書法速度怎樣?雖說王羲之的書法不能比顏真卿,米芾與王鐸的快,可是絕對不可能慢,有一句從王羲之傳下來的書法術語就可以證明,那就是小雞啄米!

草書自不釋言,不快還寫草書做什麼?你寫草書還沒有楷書寫的快 !那還是草書嗎?至於行書,雖說不能如草書般的快捷,可也不是慢寫的書體,慢寫是什麼?是描!是畫!是擺!如果慢慢地描畫都是功夫的話,書法也沒有什麼難度可言了。

所以,書法需要快捷的速度,但也不是一味的疾風暴雨,因為書法有頓挫,有行筆!快與慢交替才是書法的韻律之美!


一笑貫長天


行草書的速度不好把握

行草書的書寫特點是連貫,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由於他固有的特性,決定了行草書的速度不好把握。

我個人的習慣是,初寫時慢,不流暢而且字不行,慢慢進入佳境,可以連綿不絕。

寫行草書速度也受到你寫的內容影響,如果你背的所寫的文章宋詞,那麼不好出現停停頓頓現象,所以最好記住要寫的內容。

行草書的書寫速度又受到,心情和筆墨紙的影響,心情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快、慢、急、緩、輕、飄、拙都可以手到擒來。蘸墨的多,速度就寫不快,反之可以寫得快。筆紙的質量也影響著行草書的書寫速度。

總之要有天賦、悟性、勤勞才能把行草書的速度隨心所欲的掌握。





墨九三


筆速,是行草書不可忽視的主要表現技巧之一。

筆速的快與慢,與書體,與用墨,與節奏變化密切相關。

一、書體不同,筆速不同

行書的筆速相對慢,小草相對快,大草更快;無論哪一種書體,其起筆,轉折,收筆處,相對慢,行筆則相對快。粗筆畫相對慢,細筆畫相對快。以大草為例,如同開賽車,但起步,轉彎,停車,相對要慢。

最明顯的例子,米芾的《臨沂使君帖》,最後的兩行,是大草,但“如何芾頓首”五個字,每個字的起收,轉折都交代的清清楚楚,看似一拓而下,但轉折的地方,筆速相對很慢,甚至停筆作下一筆。如同歌唱家唱高音,中途怎麼換氣的,外人不細聽很難發現。

二、墨色變化,筆速隨之變化

飽筆快,渴筆慢。溼墨快,幹墨慢。墨色變化,在觀感上和書寫上是相反的。看起來好像渴筆幹墨的筆速很快,但在書寫時,其實筆速極慢。因為墨幹了,筆鋒就會散開,不減筆速,不慢下來,筆鋒就無法控制,就無法寫出合規的筆畫和字形。而飽筆溼墨含墨量大,筆速慢,就會滲化成墨團,無法寫成標準的筆畫和字形。

墨色的虛實濃淡變化,是行草書表現節奏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粗筆慢,細筆快。一般來說,行書的筆畫相對粗,書寫時筆速相對慢;小草,尤其是大草,細筆的比例更大。細筆書寫時筆速慢,筆畫就會顯得軟緩無力,缺少韌勁彈性。


一家之言,歡迎題主和喜歡書法的朋友們指正,討論,留言,轉發

“快樂書法營”專注於書法結構與造型的研究和探索。不迷信權威,不隨俗說,刨根問底,獨持己見,以事實為依據,獨立觀察立論,判斷解析書法方面的各種課題。杜絕講故事,杜絕弄玄虛,杜絕口水文,持續為喜歡書法的朋友們奉獻絕招乾貨。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每個學習行草書的人都會遇到這個問題,行草書書寫的速度是快還是慢,說快的可以有一堆的理由,說慢的也可以有一堆的理由。

從書體特點上來說,行草書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龍飛鳳舞,動詞飛和舞都是自然能讓人和快速的運動產生聯想的詞語,所以行草書自然書寫速度是快的。

主張慢者,有其道理,因為對筆墨的功夫掌握不好的人,字一快,自然墨是不能吃進宣紙裡的,就產生了墨浮於紙的現象。這種現象十分常見,且一般學習草書的人都不能一下子邁過這個坎,於是乎我們就聽到無數的大師諄諄告誠後來者,草書要慢一些,慢一些。快慢之爭將初學者引入了迷宮,快乎或慢乎,成了一個無解的問題。

但是從書法整體的效果來說,中國書法作品之所以有動人的藝術力量,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使用了高超的藝術技巧,同時又能夠讓書法家的修養、學識自然而然地流淌在藝術黑白線條中,成為書法作品中極具藝術性的組成部分。

所以,影響一件作品藝術含量的元素也是多樣的,就基礎的技巧而言,筆法、結構、章法都是中國書法藝術中最基本的技巧。他們本身就具有形式的美感,寫好寫不好,從根本上就決定了一個人藝術水平的高低。

其中行氣是感受書體特徵、風格類別、審美追求的重要因素。“行氣” 在一幅作品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只是在靜態的篆書、隸書、楷書中表現得不夠顯性,沒有動態的行書、行草書、草書更加突出而已。如果就任何一種書體而言,筆法、墨法是在一個相對獨立的書寫空間和節奏內來完成。就本體而言,行氣是指一行之中單字與單字之間的貫氣。相比於用筆、用墨甚至結字的獨立性,行氣是一種有序關係的組合一和諧穩定、 矛盾化解等。它研究的範疇應是介於單字結構與整體章法之間的形式法則問題。

而在這其中,行氣的產生,與書法行筆的疾澀有關。

“疾澀”這一概念最早見於東漢蔡邕的書法理論中,歷代書法家用這一概念來闡述書法行筆快慢所產生的藝術效果——筆力的力量之美。

具體的來分析,從物理學的知識中可以知道,物體所受力的大小與產生的運動速度成正比,對於同樣的物體,運動速度越大其做的功也就越大。毛筆的受力運動也是如此,運筆一定要疾勢而書,這樣才能達到筆力勁健的效果。所以,只有快,才能產生勢如破竹的力量之美,才能筆落驚風雨,書成泣鬼神。

唐代狂草藝術中,書法家用雄健有力的筆勢力量征服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後人評價張旭懷素的書法猶如受驚的蛇在草地裡快速奔走、矯健的龍在天上盤旋,後人不懂其中道理,以為是後人故作誇張,實際上,講的就是書法家行筆快速的妙處。

所以,一幅作品的創作過程是在有快有慢中以富有節奏感完成的。疾澀就是書法作品中最重要的行筆節奏。澀,是緩慢推進、緩慢行筆,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是有行筆之節奏。疾,是快速書寫,快速行筆,但並非永不停頓。每一個書法家在寫字的時候,都要搭配著疾澀兩種行筆速度,才能取得藝術上的創作,一味圖塊,一味緩慢,都是不可取的。

到這裡,我們基本上把書法的“疾澀”問題給講清楚了,那麼具體來說,我們在學習書法中,應該如何進行實踐呢?

首先,我們可以從筆毫作用於紙張這一層面談起。書法的筆力是作用於筆尖的,筆尖有力,筆下的文字才能栩栩如生,所以,書法家在性比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書法的毛筆筆尖保持一種堅強有力的狀態,也就我們說的中鋒。

具體到行筆速度上,疾是為了側鋒行筆而快速展現筆畫形態的效果塑造,而澀筆是為了中鋒行筆而進行的書寫訓練,只有中鋒,才能保持筆畫力量的中直有力。

因此,對於疾澀的行筆要求,要看書法中鋒的審美需要,一個字中,一個筆畫中,從起筆到收筆往往不是一個筆法就可以概括的,是需要多種筆法一起作用才可以。

因此,中鋒和側鋒的不同實用,也會影響書法疾澀的不同呈現。在執筆姿勢上,澀筆一般是高段位執筆,讓筆尖在筆畫中間位置,而側鋒則是側握筆管,讓筆鋒在兩側行進。

總之,疾和澀是中國書法美學的一對核心概念,是創造書法形式美的重要法則,疾澀的關鍵是筆勢,所以,古人特別強調用筆的"擒縱"和"操縱",在疾澀之中要處理好書法線條的黑白布局關係,在白處留黑,在黑處留白,且白且黑,這是放縱和攢促的統一,是沉著與痛快的統一。但疾澀之中,要以澀為要。在疾中求澀,就是將頓挫的美感和飛揚的氣勢結合起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法家就是製造矛盾的高手,使得矛盾的兩方面在完美統一中張揚了各自的特點。


松風閣書法日講


行草書掌握快慢問題不大好回答,速度後掌

控問題是與個人的悟性,修養,學識分不開

的,下面淡一下個人看法不對之處,請位方

家指正。

1,研習行草書必須要有紮實的正書基夲功,

然後選一本自己必較喜歡的法貼,循序漸近

地系統學習,切忌一曝十寒。

2,古人留下的精品太多不可能都講,如行

書,王右軍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搞文,

蘇東坡的寒食貼。草書有張旭的肚痛貼,冠

軍貼,懷素的自敘貼,苦筍貼,孫過庭的書

譜等。都是我們今人學習和研習的範夲。

3,行草書講究用筆,用墨(幹,溼,濃,淡,

焦)寫稍大一點的字建議懸腕為好,這樣能夠

充分發揮運筆速度。充分提現創作人的自己

發揮,行草書不能一為著快,不按章法,如

果是習草書還需要熟記更多的草字符號,然

後再根據書寫實際內容,再自行發揮,該快

的快,該慢的就慢要以字型來定不可亂來,更

何況行草講究型斷意不斷,意在筆端,可以說

正草隸篆,行草是最不好掌握的字體。

4,初學建議不必要先學行草,還是學正書一

個階段有了一定們基夲功然後再學,如果非要

學不可,不防從章草學起,因章草很明鮮的連帶,用筆也相對慢,臨一際段再轉他體。如不好掌握可求教老師指教,成人可與他人相互交

流切磋。長期練習研究範夲相信每個人都能掌

握好行草書快與慢的問題,都能創作出自己滿

意的行草書書法作品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