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对《白鹿原》怎么看?不是我不尊重陈忠实老先生,感觉和外国的名著有些差距啊?

低调有内涵的绅士


爱欲就是人性中最深刻的东西,红楼梦白鹿原是描写爱欲最详细也最真实的两部巨著。国学的精髓是什么?是家国情怀,但自秦而后国人就进入家天下专制统治直至清末民初,而红楼梦就是对家天下独裁统治的嘲讽,而白鹿原就是重塑家国情怀而反动专制和独裁的探索。家是人类的来处和归宿而家的内容是什么?是亲情和爱情是爱欲的最好替代进化品,爱情完整圆满了爱而亲情升华了欲。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就开始重现我们传承的魂,国本身是家族利益的调和保证者,但家天下专制统治却使"国″这一组织成为满足爱欲的平台,家成为家天下的牺牲品,这是人性劣根性所致东西方皆然,所以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就是各自复归本来面目,而统一到家和爱情这一终极归宿上来。近代作家的使命就是如此,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三位作家,莫言陈忠实路遥,莫言是直描爱欲揭示人性劣根的一面陈忠实是表达爱欲和家国情怀对立斗争的,而路遥是重建家国情怀的,所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学作品在昭示命运的造化,未来并不确定在斗争中。


拜石明贞


看了白鹿原,不知所云。

作家协会副主席能写什么小说与之地位相匹配呢?

这是不用说的。

一开始很感兴趣,以为要为地主说话,看到后面大失所望,还是要正面打进去。

和样板戏一样,老套路了。

还有一点,陈忠实上了红楼梦的当,不仅是陈忠实,

中国作家有个红楼梦情节,要写成红楼梦一样的史诗般的作品,书中非有几百个人不可。非人头攒动不可。

结果,写死了好几个优秀作家。

红楼梦是好东西,上千年出一次,不是是人就能学的。

结果,小说人头攒动,烦死个人。

还是老老实实的写几个人物,写深写透。

但是,凭陈忠实的身份,和正面打进去的结果,该小说还是能流传一段时间的。

像那个大号表扬稿一样的小说(不说名字了)一样,在主流不惜血本的长期的大肆宣传下,苦苦支撑着。


我说你听你说我听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当枕头的一本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的。小说在时间段选择上,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初,半个世纪之久。以黄土高原上,白鹿两大家族的争斗史为线索。浓缩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镇压反革命等典型的历史时间。明写家族争斗,暗写革命历史,线索清晰,结构庞杂,大线索与群多人物命运线索交织。反应了重大社会变革过程中人物的爱恨情仇,从而展现了民族精神,民族秘史和民族魂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小说结构复杂,写作手法灵活多样,把中国传统小说的写法与西方意识流派结合,革新中蕴含着古典。若不是用心的思索,也不会轻易参透其艺术与思想内容。

说实话,初读《白鹿原》,也是对其参悟不深,直到第二次,第三次接触,才领略了其不为人发现和理解的深层次内容。为先生呐喊,叫绝,感觉《白鹿原》的确为一部民族史诗级的宏伟巨著。

文中白鹿精灵的深度描写,展现了民族精神的魂魄,使小说更具有了一层神秘的气息,又不失其合理性,令人深思。

作者着力塑造了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黑娃、白孝文、白灵、鹿氏兄弟、朱先生、田小娥等典型人物,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夸张中又不失真实,震撼人心。

同时,作者在语言运用中,参入了大量关中民间俚语俗语,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更加突出。

作品富于人性化,在抒发民族魂魄的同时,深刻剖析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精神的启迪及其中腐朽没落的一面,对封建家族、宗族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而又不是简单的说教,只是在民族历史,人物命运的铺陈描写中,让读者自然的认识到何为精华,何为糟粕,批判的接受中华传统文化。

当然,也许由于受时代环境,人们思想、文化、生活阅历、欣赏角度与水平等诸因素的影响。好多读者总是有意无意的把《白鹿原》与一些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类比,由于受固有观念“格式化”的影响,有人觉得其中有很多不足,或者在人物命运处理中有太多的无奈与不如意,也许这正是其成功的一面吧!

一家之言,难免偏颇,闻者见谅,多多包涵啦!





温馨古塬


我从来不在网上骂人,但是看了你的问题,我想用陈忠实先生曾经说过的五个字回应你的问题:你懂个锤子!不对,加上感叹号算是六个字。原因:

第一:你的问题不明确。你说你感觉这本书和外国的名著有些差距,但是你并没有说是哪一些名著。每一个文化下都有展现它自己高的,低的文学作品,你的问题是说《白鹿原》不如其他文化的所有名著。这一点上没有逻辑,更没有思考能力;

第二:《白鹿原》这本书所囊括的人物种类包含了农民,官员,军阀各个军阀在里面,时间阔度上已经从清末到了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你举一个例子,哪一本小说做到了这一点?

第三:你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认识的语言是汉字,就连那些外国名著绝大部分你也是看着汉字读完的,我不确定你对其他文化有多少深入的理解,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你对我们文化的自卑感。如果你真的有这种自卑感,麻烦你正视这种自卑感,从内心里面逐渐改正它,而不是对着外面的好,贬低自己;

综合以上,你根本就没有看透这本书,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对陈忠实先生的不尊重。所以我再用陈忠实先生的那六个字回应你一遍,你懂个锤子!

如果你不知道这六个字有什么说法,麻烦你搜索一下,仔细思考一下。


小文殊兰


有人说〈白鹿原〉是史诗级作品,就有点夸大其词,褒扬过度了!我看充其量也就是描写一个叫白鹿原村子里的事。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两个家族的明争暗斗,再加上田小娥放荡淫乱佐以调料,使读者咬饵上钩。〈白鹿原〉比起〈红旗谱〉〈播火记〉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比不上〈苦菜花〉!〈白鹿原〉里面的有些情节有点胡编乱造:白嘉轩大冬天去求雨有点可笑;黑娃是副县长,却让军事法庭审判;白孝文是县长就能决定副县长黑娃的命运?……


手机用户50537885464


中等吧,不能再多了。

顶级作家还是在金庸、鲁迅(浙江)、刘慈欣(山西)、莫言(山东)。

主要是因为西安周边取材容易,能写的多。

众所周知,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

西安关中是我国最典型的“马尔萨斯陷阱”存在地区。

纵观历史:

1、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

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

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

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

2、果然,民国18年,陕西西安关中地区再次发生大饥荒。

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大饥荒,又名“民国十八年年馑”。

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

实际上民国十八年年馑从民国十七年就开始了,据近代大量史志和报刊资料记载,民国17年(1928年)陕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麦歉收,秋未下种,冬麦亦无透雨下播。民国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严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春种愆期,夏季收成不过二成,秋季颗粒未登,饥荒大作,草根、树皮皆不可得 ,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流离逃亡,难以数计。

长安、武功、凤翔、扶风、乾县、岐山、眉县、兴平、咸阳、临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阳、宝鸡、陇县、澄城、淳化、长武、褒城、礼泉等县为重灾区。全省940余万人口,饿死者达250万人,逃亡者约40万人,有20多万妇女被卖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东等地。

没有人是傻子。这也是为什么,不说郑州、兰州,就是甘肃天水房价都比西安高的原因。


用户67724358697


九十年代初看《白鹿原》时,很震撼,觉得是个里程碑式的著作,以两个家族一个塬的横断面写出了半个多世纪关中农村的风雨沧桑。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这个作品也有明显缺陷:就是对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乡村儒绅,过于膜拜,对乡村宗祠文化意识也推崇太多。这种乡绅文化,虽有利于传统乡村结构的稳定,但严格说来弊端还是不少的,中国古代社会能长期延续而活力渐失,与其有最密切的关系。本书虽情节曲折,内容厚重,但过于推崇这种文化,仍给人一种退居陈腐老屋的感觉。


仇池散人3


这部小说的确对的起书评,首先,书把主要人物的个性写的淋漓尽致,使人能够想象出白嘉轩脸上到底有几道皱纹,白灵儿接受新学的美丽形象与爱国女学生那满富正气的样子,鹿兆鹏,鹿子霖,黑娃,田小娥,每个人都受不同时代的熏陶,白嘉轩封建社会培养出来的小地主老财主中庸,孝悌;白灵儿,鹿兆鹏接受新学,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终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鹿兆谦接受黄埔军校或者旧式军校学习,有点国民革命军官的气息;白灵儿哥,接受教育较少,一身旧军阀或者民团的坏作风;黑娃,文盲凭直觉判定利弊好坏,具备土匪的特点,后接受共产主义信仰。乌鸦兵占领白鹿村,那是代表军阀混战,鹿兆鹏搞农协,与田福贤关系的好坏直接暗示国共合作之间的微妙关系,白灵儿是共产党内部搞肃反时被冤屈致死的!这部小说总的来说非常不错,虽然带着浓厚的乡土色彩,但也要求读者也有一定的民国时期的历史知识!


启民智


白鹿原,这小说很善于写故事。穿针引线,人物类型,形上形下,悬念设计,故事发展,都安排的很有匠心。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者太善于安排故事了,以至于露出不少斧凿痕迹,这样呢感染力就比较分散。整本小说人物众多,故事繁杂,能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但也只是如此而已,读罢再读一遍的念头就不大了。鄙人觉得,小说开头就很有吸引力,但也没有让读者重读的魅力。小说最一气呵成的章节是小娥惨遭杀害的那几节,即使夸张,但那氛围渲染得让人眉头直皱,感叹不已!

相比而言,《黄河东流去》虽然没有《白鹿原》的立意深,但作者的审美感情渗透得比较出色。小说对洛阳以及龙门的风情和生活的描写让人回味不已。河南人逃难到西安谋生,小说中对那种生存情景刻画得很让人难忘。

《白鹿原》其实是写人的性关系的。各种各样的男女关系出现在小说里:屡死老婆没人敢嫁的,明媒正娶的,路边拾的,谈恋爱的,和朋友老婆一块生活的,村长和很多村妇相好的,公公和媳妇爬灰的,同性恋的,,,林林总总的男女关系,作者似乎想通过男女关系来反映社会权利的本质及其转换,这算是本小说一个醒目的特色。

白鹿原写社会的变革,变革写得很丰富,但小说写得有些匆忙,缺乏人性的厚度。《战争与和平》也写了不少社会事件,写得很从容。虽然有些随意,但安德烈伯爵的受伤与死亡写得感情真挚,烘托完美,展现出作者的真正才华。

说起来还是《红楼梦》的艺术水平高,螺旋式上升的故事从容自然,细节丰富,场面生动,故事的开始,发展,高峰,波谷,回光返照,无不自然天成,前后因果环套,读来回味无穷,联想不尽。

鄙人把不同的作品拿来对照,没有褒贬的倾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点阅读感受,如此而已。衷心盼望能够展示七十年来中华民族灵魂进程的大作出现。白居易说得好,“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是啊,文学是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唐代的个别诗人摘到了那颗明珠,陈忠实先生多么也想摘到一枚那迷人的明珠啊!可是,自从《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之后,我们的民族就没有出现灵魂史诗级别的作品了。人们能盼望到什么时候?


嵩山道士


对于白鹿原的评价争议一直存在,就和一道菜一样,有人觉得人间美味,有人觉得简直没法下咽,这就是所谓的众口难调,这本书的价值,历史已经给出了客观的评价,我作为陈老的同乡,以一个关中人对关中历史的了解和书中对关中历史的描述,可以说,这是真实的关中历史,在现代这个外来文化冲击大的时代下,白鹿原可以当一部纪实文学看待,记录关中平原一百年的历史 文化 以及人的时代变迁的重要文化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