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日常生活識別和應對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 當良知沉睡:辨認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殺人犯、連環殺手、家暴男、性侵女同事、犯欺詐罪的公司總裁等等都屬於反社會人格者,而這些人在表面上看起來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甚至就在我們身邊。


在日常生活識別和應對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

2020年第20本書


作者是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專家,在這本書中教你如何辨認反社會人格者,以及如何自我保護,防止被操縱與傷害。


書中有一段話印象很深刻:


在判斷什麼人可以信任的時候,請牢牢記住,如果一個人一直在傷害他人或是做出過分的行為,卻又經常裝可憐博取你的同情,那麼你就要小心,他極有可能就是沒有良心的人。擁有這兩個特徵的人不見得就是殺人狂,或者生性兇殘,但你不應該把他們當好朋友,跟他們合夥做生意,不應該請他們幫忙照顧小孩,或是和他們結婚。


作者總結了對付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


1.最高法則——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令人痛苦的事實:某些人就是沒有良知。

在日常生活識別和應對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

這些人通常長得都不像查爾斯·曼森或佛瑞吉酒吧服務生這種奇怪的人。他們的外表跟我們沒多大區別。


2.做判斷時從自己的直覺出發,不要受到別人身份(教師、醫生、領袖、喜愛動物的人、人道主義者、家長等)的蠱惑。


不管你願意與否,你都一直在觀察人類的行為,而你腦中那些未經篩選的印象(儘管令人恐懼且看似古怪)如果能夠被善加利用,都可以幫到你。你的自我具有最佳的直覺,根本不用別人提點,你壓根兒就不會把感人與道德的標籤貼在一個毫無良知的人身上。


3.當考慮跟一個人建立一種新關係的時候,拿“事不過三”原則檢驗這個人的主張、承諾和他的責任。把“事不過三”當作自己的個人原則。


一個謊言、一個未能履行的承諾或一個沒有盡到的責任可能是由誤會導致的。兩個謊言、兩個未能履行的承諾或兩個沒有盡到的責任就是嚴重的差錯。但如果是三次謊言,則說明你在跟一個騙子打交道,欺騙行為是缺乏良知的主要表現。你要趕快脫身。雖然很困難,但長痛不如短痛,付出的代價也小得多。


千萬不要把你的錢財、你的工作、你的秘密或感情葬送在一個“事會過三”的人身上。你那些珍貴的禮物會白白浪費。


4.質疑權威。


在日常生活識別和應對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


再說一次,請相信你自己的直覺和焦慮的感受,尤其是當有人宣稱解決某些問題的最佳辦法是統治他人、施加暴力、發動戰爭或其他違揹你良知的東西。尤其在你身邊的人都不再質疑權威的時候,你更要質疑權威。你可以把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教授教給我們的事情朗誦一遍:十個人裡至少有六個會盲目服從他們中間看起來比較權威的人物。


好消息是社會的支持能夠提升人們挑戰權威的膽量,所以也請你鼓勵身邊的人,要去質疑權威。


5.提防馬屁。


人人都愛聽溢美之言,尤其是來自別人真心的讚美。相較之下,諂媚則是一種虛偽的迎合。而且這種虛假的吸引力,總是含有操縱他人的意圖。用諂媚來操縱人有時是無害的,有時則是災難性的。反省自己是否被諂媚之詞衝昏頭腦,注意提防馬屁精。


在日常生活識別和應對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


這條“提防馬屁”的法則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群體甚至整個國家。縱觀人類歷史,對戰爭的號召裡就包括了很多諂媚之詞。例如,我們的武裝實力足以贏得這場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戰爭,這是一場道德之戰,一場為人類福祉而奮鬥的正義之戰,值得我們深懷感恩。有史以來,人類最主要的幾場戰爭全部都是用這種套路發動的,不論何種語言,衝突各方描述戰爭最常用的形容詞就是“神聖”。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到這個結論:如果各國人民最後都能夠識破這個嫻熟的馬屁,那麼世界就和平了。


正如一個人要是被操控者吹捧得飄飄然就很有可能會做出蠢事;愛國之心要是被諂媚之詞搞得過分膨脹,同樣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6.如果有必要,請重新定義你對尊敬一詞的認識。


我們常常誤以為害怕就是尊敬,我們越是害怕某個人,就越覺得他值得尊敬。


我養了一隻斑點孟加拉貓,我女兒在學步期時給它取名“肌肉男”,因為這隻貓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專業摔跤選手的特質。它現在已經長大了,體型要比絕大多數家貓大很多。它那像其亞洲豹貓祖先的爪子令人畏懼,但它性情溫馴。我的鄰居家有一隻小花貓,它的掠食性魅力明顯很強大,而且它經常用邪惡的眼神機警地瞪著其他的貓。只要它來到“肌肉男”15米範圍以內(肌肉男有7千克而這隻小花貓只有3千克),“肌肉男”就會嚇得蜷縮起來,表現出貓科動物的順從。


“肌肉男”是一隻很棒的貓。它溫暖有愛,非常貼心。儘管如此,我還是會相信它的某些反應比我更為原始。我希望自己沒有混淆害怕和尊敬的感受,要是混淆的話就說明我也是個受害者。讓我們利用自己的大腦克服我們易於屈從掠食者的動物天性,這樣我們就不會條件反射式地把焦慮與敬畏混為一談。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人們的尊敬之意應該是一種自發反應,我們只會尊敬那些堅強、仁愛而又不乏道德勇氣的人。通過恫嚇手段得利的人不可能得到任何尊敬。


擁有把尊敬與恐懼區分開來的決心對於群體和國家來說更為重要。經常把犯罪、暴力、恐怖主義掛在嘴邊,危言聳聽以博取民眾支持的政治人物,不論是小政客還是位高權重的政治家,都不太可能是一位正直的領導人,而多半是一個很會煽動民眾的騙子。縱觀人類歷史,這個結論千真萬確。


7.不要加入他們的遊戲。


在日常生活識別和應對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


陰謀詭計是反社會人格者的工具。你得抵制自己與有魅力的反社會人格者一爭高低的誘惑,不要試圖在智力上碾壓他們,不要嘗試用精神分析來治療他們,甚至連善意取笑他們的衝動都不要有。那樣做除了會降低你的水準,還會讓你忽略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保護你自己。


8.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避開反社會人格者,拒絕與他們接觸和溝通。


心理學家一般不建議人們採取迴避的方式,但在這種情況下,我經過審慎的考慮之後允許有這個例外。對付你所經辨識出的反社會人格者唯一切實有效的辦法就是,不允許他們進入你的生活。反社會人格者完全活在社會契約之外,因此與他們建立關係或進行其他的社交往來非常危險。你首先得把他們趕出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社交生活。你這麼做不會傷害任何人的感情。這看似很奇怪,儘管反社會人格者可能會假裝他們受到了傷害,但是傷害無從談起,因為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此類情感。


你或許永遠都沒辦法向你的家人或朋友解釋清楚為什麼你一直在迴避某個人。辨識出反社會人格者很難,而向別人解釋這件事情更難。不管怎麼說,避開這種人就是了。


如果你不可能完全避開他們,那就制訂計劃儘可能地接近這個目標。


9.質疑自己的婦人之仁。


我們應該把尊重留給仁愛而又不乏道德勇氣的人。同情是另一種具有社會價值的反應,它應該留給那些真正受苦、遭遇不幸的人。相反,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同情一直傷害你或傷害其他人的傢伙,而且這個傢伙又在積極博取你的同情,那麼幾乎可以百分百地肯定,這個人就是反社會人格者。


在日常生活識別和應對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


關於這一點,我建議你嚴格審視一下自己是否有必要在所有場合都表現得“彬彬有禮”。對我們這個文化裡的正常成年人來說,表現出所謂的“文明有禮”就像一種條件反射,而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會習慣性地表現出客氣有禮的態度,即便是在有人激怒我們,一再對我們說謊或暗地中傷我們的時候。反社會人格者會利用這一點對我們進行盤剝並從中獲益。


要拉得下臉,不要害怕自己對那種人不客氣。


10.不要嘗試彌補已經無法彌補的事情。


第二次機會(第三次機會、第四次機會、第五次機會)要留給有良知的人。如果你應付的是一個沒有良知的人,你得知道如何嚥下這口氣,及時止損。


在某種情況下,我們大多數人都需要學會人生中的重要一課(可能令人沮喪),那就是不管我們的初衷有多好,我們都無法控制其他人的行為,更不用說他們的品性了。請牢記這個人性事實,避免產生控制他人的野心,否則我們自己便會淪為那種控制慾極強的人。


如果你不想控制人,而是想幫助人,那就只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我想你會發現沒有良知的人不在此列。


反社會人格者的行為不是你的錯誤造成的,你一點都沒錯。因此你的使命不是替他們贖罪或矯正他們,而是過好你自己的日子。


11.千萬不要出於同情或其他原因,而同意幫反社會人格者隱瞞其真實性格。


“求求你了,千萬不要說出去”,這是竊賊、虐待兒童的人以及反社會人格者的慣用伎倆,說這話的人通常會痛哭流涕或咬牙切齒。不要被這些話迷惑。你應該提醒其他人,而不是替反社會人格者保密。


在日常生活識別和應對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


如果有個無良者堅稱你“欠”了他什麼,你就想想下面這段話:“這是你欠我的”千百年來一直是反社會人格者的標準說辭,現在依舊如此。這也是漢娜的父親在他們結束那場令人瞠目的監獄談話時,暗示給漢娜的話。


我們往往會覺得“這是你欠我的”是一句很有說服力的話,但這句話根本就是空穴來風,所以不要理會它。此外,也不要理會他們所講的“你跟我一樣”,因為你跟他們不一樣。


12.捍衛自己的心智。


不要讓某個沒有良知的人,甚至一群這樣的人說服你相信人性是一種失敗。絕大多數人都有良知,絕大多數人都有愛的能力。


13.好好生活就是對反社會人格者最好的報復。


以前還推薦過另一本《FBI危險人格識別術》,那本教你第一時間識別出隱藏在身邊的危險人物,學會分析他們特徵與行為,並且進行預判,做出反應。作者是有30年經驗的FBI反間諜情報小組的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