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寧波未來的城市定位和發展方向是什麼?

陳遠


目前寧波的規劃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北面的慈溪餘姚是一坨,南邊的象山是一坨,寧海是一坨,他們與中心城區沒有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現在有高速鏈接了,但還沒有軌道交通進行鏈接。目前所謂已經開通的寧波到餘姚的城際列車,根本沒有幾個人關注。把杭甬高鐵當做軌道交通,是不明智的。我覺得,應該儘快建設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北到慈溪餘姚,南到寧海象山的軌道交通,四通八達,全部聯網。這是頭等大事。要想富先修路。寧波要想再上一個臺階,必須在軌道交通上下功夫,眼睛不要只盯著中心城區,要放眼全大事。


中國文化的道與術


寧波未來的城市定位,根據浙江省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和《綱要》,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確定為四大都市區,寧波為四大都市區之一,以寧波、舟山、紹興、台州、嘉興形成的浙東五市,確定為寧波都市經濟圈,根據地域相鄰,人文相近,經濟相融,文化相通的緊密合作關係,寧波定位為都市經濟圈的中心城市。

寧波未來整體的發展,根據協議和規劃,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框架下,依託寧波都市經濟圈,加快推進交通共聯,市場共構,產業共興,品牌共推,環境共建,社會共享的區域經濟建設。


寧波別稱甬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人口800多萬,轄奉化等六區二縣和餘姚、慈溪二市,總面積為9816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的第二大經濟體,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中國大陸綜合發展水平前15強中心城市,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和海港城市,寧波港被評為世界五佳港口。

未來的目標,概括起來是一樞紐、一家園和三中心,既連接全球的國際樞紐,山水宜居的幸福家園,開放包容的貿易中心,科技活力的創智中心,享譽亞太的文化中心。



寧波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寧波和舟山為中心,台州、紹興和嘉興為南北兩翼,借力長三角區域經濟帶,完善城鎮體系,提高區域融合度,提升各級城市的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堅持統籌發展,推進戰略共謀,在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進行統一謀劃。

推進資源共享,加強一體化的市場體系建設,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區域合作發展模式,按照共同建設,共同利用,共同管理的基本理念,通過一體化的網絡設施建設,推進跨區域基礎設施、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同建設和整體佈局,帶動空間結構優化,促進區域聯動發展。抱團參於國內外區域競爭與合作,堅持共享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寧波未來發現方向,以城市和港口為中心,發揮極核作用,在創新產業,創新主體,創新平臺、教育、公共休閒、電信、金融等方面的服務,實現服務共享,形成同城效應。建立與周邊地區的科技文化合作與人才交流,推進都市區人才互通共亨的機制。挖掘整合區內文化資源,培養一批潛力大、特色濃的文化產業,打造一批套路頭條,培育一批刁人在今日頭條上調侃扯淡誇誇其談,雞毛蒜皮一樣的三觀


大王叫我來站崗


  寧波地處東南沿海,,簡稱甬,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公里,全市包含600多座島嶼,計劃單列市,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位於長三角都市圈中心。2018年,寧波的地區生產總值跨入萬億級城市行列,這樣的發展速度要遠遠快於周邊的台州,嘉興等地。

  據瞭解,寧波從2001年以來,有過兩次城市發展戰略規劃。

  2001年,在寧波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的背景之下,寧波制定了“做大經濟總量、拉大城市框架”的戰略方向。以產業和港口作為突破口,發展大都市產業圈,經濟發展向多元化方向推進,港口經濟繼續穩固,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寧波大都市圈初步形成。

  2010年,經過10年發展,寧波的發展又有了新的變化,經濟社會大環境亟待轉型,寧波的發展遭遇了瓶頸,經濟增速放緩,作為港口的國際航運新形勢也發生了變化。此時需要有一個新的戰略出來引領寧波發展。“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這一戰略應勢提出。產業轉型,繼續大力發展服務業,營造服務業和工業並舉的產業新格局;繼續鞏固港口,改造提升港口功能,發展貿易物流產業,提升全域發展空間,創造宜居宜業,高效發展的新型城市格局。

  面對當前發展的新形勢、新格局,2017年寧波又發佈了《寧波 2049 城市發展戰略》,確定了“謀發展、促幸福”的工作目標,整個戰略是著眼未來,提出了“一樞紐、三中心、一家園”的定位,即鏈接國際的全球樞紐、開放包容的貿易中心、科技活力的創智中心、享譽亞太的文化中心、山海宜居的幸福家園。整個戰略從產業、交通、城鎮化、空間等多方面對寧波未來發展有了一個指向性作用。

  同時,在2018年,《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佈,明確規劃建設寧波杭州灣浙滬合作示範區,要將寧波杭州灣新區打造成浙江的“新浦東”。4月30日的《寧波日報》更是首次提出了前灣新區的概念,其要整合寧波杭州灣新區、慈溪產業新城、餘姚工業園等平臺。另外,總體規劃中提及的“環杭州灣經濟區”、“甬臺溫臨港產業帶”、“義甬舟開放大通道”,都跟寧波密切相關,這正是寧波迅速發展崛起的重大良機。

  綜上所述,寧波未來的發展方向讓將以人為本,以港口為核心,產城融合,加強創新機制,構建宜居宜業城市,依託寧波—舟山港,發展空港和高鐵,做成全球性門戶;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城市功能、公共服務與保障上形成曾經效益,向全球化看齊;打造更多的第三空間,第一空間是居住、第二空間是就業,第三空間是公共空間,讓城市品質再次有質的提升;城市生態不斷加強,寧波臨水而居,沿水系、湖泊打通城市的藍網綠脈,打造更優質的生態環境;發揮區位優質,構建立體化交通網絡,接軌國際;教育為先,吸引人才,建設高品質大學。總之,寧波的未來是要打造臨海而居,面向全球的大都市圈,打造長三角都市圈南翼經濟中心城市,中國東部特大交通樞紐,科技創新與智造新城,自由港貿易之城,國際知名文化旅遊、宜居宜業之城。


我的回答即是這些,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壹羊頓挫”,一起交流感興趣的話題。


壹羊頓挫


寧波,發展新經濟是不可能了,首先,沒有文化底蘊,拿得出手的高校也就寧波大學,還算二流的,沒法跟杭州比,這種軟實力每個幾十年打底根本上不來。其次,杭州黑洞效應,利用阿里巴巴的優勢,杭州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寧波不可能還有機會彎道超車。第二,發展金融,這個更加不可能了,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在那裡放著,無論政策還是底蘊,寧波談都不用談。第三,港口經濟,寧波一開始就是利用這個優勢,鶴立浙江省的,但是這幾年航運業的低迷,給了寧波一個響亮的耳光,起伏太大,不能撐死一個大城市的格局。寧波就應該利用港口優勢,上海的金融,杭州的新經濟,大力發展高科技製造業,如果把特斯拉引入寧波,把京東方引入寧波,我想寧波會從此起飛,可惜沒有如果。


WalsonWang


寧波不能再只在寧波內部規劃了,杭州都逼到上虞嵊州啦,杭州爪牙已經繞過寧波直達台州,再不打通對外交通網絡就只能指望合併舟山一條路了,但現在舟山群島國家新區定位又豈是這麼容易合併的?一句話,打通內外交通網絡,少建商務區的樓多造路!商務區暫緩幾年沒事,等網絡通了人流物流起來了啥都來了,想建多少建多少,現在建創造價值太低!看到好的現象目前政府在大力引進優秀大學落戶,最怕只重前期引進不重後期培植,就像當年引進浙大軟件學院一樣!沒好好去作長期經營。


雪狼19811131


在之前省內的各城市發展相關的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省內各個城市未來的一個定位。像省會杭州的定位,就是打造成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而作為浙江第二城的寧波,定位則是要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大都市。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寧波已經算是一座大都市了。就像《第一財經週刊》劃分城市等級的時候,還把寧波算在了“新一線城市”的行列,可以說是對寧波的一種肯定了。不過與此同時,走在寧波前面的競爭對手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很多人提到中國的大城市的時候,不一定會第一反應想到寧波。省會杭州就不用說了,其他如蘇州、成都、青島等等現在也都是勢頭正猛。寧波的未來城市的定位,就是能夠迎頭趕上這些城市。

而至於寧波的發展方向,老底子是不會變的,仍然是要依託寧波港的龐大能量,但是產業結構卻需要轉型。原來傳統的工業已經不再適用,未來的寧波必將是智能工業之都。而產業結構的轉型,也將帶動寧波的外貿業的轉型,將會為其注入新的活力。而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之間的交融,將更加明顯。


西門町吃在寧波


你好 目前寧波各個區域都在同步發展 並沒有傾盡全力來發展某個地方 這樣發展的好處是比較均衡 壞處是可能時間要被拉長 畢竟全力發展一個區可以很快的發展起來 再用這個區的經濟帶動別的區的經濟速度可能會快很多,寧波的定位是什麼? 當然以後要當省會啦 雖然和杭州的差距較大 但杭州是有機會變為直轄市的 等杭州變為直轄市之後 省會當然落到了寧波的手中 所以目前得全面發展 每個區都不能落後 以後才有資格當省會哦


大肉天天吃


寧波未來的灣區發展方向應該向南,杭州灣不是寧波一家的,你寧波有杭州灣新區,杭州自己也有,在蕭山,紹興也有,甚至嘉興都有。如果向南,吞點台州三門,那就能把浙江第二大灣區—三門灣,完全的掌握在自己手機,絕對能打造成發展的第二極。


三門灣0576


趁此灣區發展,加大力度製造業的引進。經濟命脈,唯有實業才是不變的硬道理。從這幾年前灣新區的產業來看,產業性曾值是必然發展的奠基。


我的愛一切


由於一個特殊的原因,寧波在迅速發展的道路上,確實放慢了一段時間。現在又恢復了正常的發展速度。確實寧波沒有一些尖端的高校,這是一個現實的短板,但一定要心信心,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努力,爭取一個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