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长征中的客家人

长征中的客家人

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完成长征这一历史性任务中,客家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长征中的客家人

中央红军生长与活动的区域是当时被称为中央苏区的那块土地,也就是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为中心的核心区及其周边地区。在其全盛时期,中央苏区共设有60个行政县、约300万人口,其核心区是赣南17个县约187万人口,闽西10余县约100万人在整个土地战争时期,赣南先后参加红军的人数达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洗衣队等支前作 战的达55万余人。闽西子弟先后参加红军的人数约10万人。闽西北的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建宁、泰宁等县,以及粤东的大埔县和饶平县的部分地方, 当时都隶属于福建苏维埃政府的地盘,也有不少子弟参加参加红军。

长征中的客家人

朱德元帅在长征中

赣南赣州18个县(市)、724万人口,粤东梅州市7县1区、440万人口,闽西龙岩地区5县2市、271万人口,除了闽西的龙岩(40多万人口)、漳平 (20多万人口)两市非纯客家市之外,其余都是纯客家县(市),城乡居民都是讲“客话”的客家人。也就是说,这三个地区的1400多万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客家人。这块土地,正是当年组成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及其周边地区。不言自明:当年红军苏区是建在纯客家地域的;组成中央红军有生力量的正是客家子弟。

长征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于都出 发时时,中央红军主力约有八、九万人(连同后方机关人员)。1935年7月到达川西北毛尔盖地区同四方面军会合时,中央红军只剩下4.5万人,同年10月 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不到2万人,也就是说,中央红军主力的四分之三牺牲、失散或冻饿死亡在长征途中。这些为中国壮烈捐躯的热血男儿的大部分,是来自江 西、福建的客家子弟。赣南的兴国、瑞金等县宣称:“长征路上,每一公里都躺着我县的一位烈士。”

在长征途中的的许多关键性战斗中,客家子弟表现出色,功勋卓著。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掩护中央纵队突围而受命前卫任务的是一军团二师。二师的政委刘亚楼、四团政委杨成武、五团政委刘忠、六团政委王集成等领导骨干都是闽西客家人。突破敌军第一、二、三道封锁线,抢渡湘江,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 桥,突破天险腊子口等等,使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摆脱险恶困境的战斗,所以能取得胜利,无一不是二师的功劳。

长征中的客家人

福建长汀客家人杨成武将军像

当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到达湘江东岸时,蒋已调集40万大军布下大包围圈,企图以湘江为天然屏障阻止红军前进而聚歼之。当时指挥红军突围的临 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惊慌失措。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五军三十四师的五千多名指战员毅然接受殿后重任,在无险可据的江岸开阔地带以 血肉之躯筑成“人墙”,拼四与敌人搏斗,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透夜渡江突围。这五千精兵,从团、营以下各级指挥员、政治工作干部到广大战士,大部分是闽 西的客家子弟。他们在恶战中,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除少数人受伤被俘外,大部分人都英勇战死,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最悲壮的一曲献身之歌。

早期的红军客家人占了多数量,这是因为历史的机缘,客家人参加红军的比例比较高,绝对数比较大,这似乎无法否认的。如果按照民系的比例,可能是最高的。这是血的代价换来得,以前听说过“湖南人出血”的说法,其实客家人在国共两军的牺牲,一直谈论的不多,而不是太多。

长征中的客家人

“湘江战役”是雕刻在宁化人刻骨铭心的悲壮。湘江,是国民党军队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为突破这道封锁线进行的湘江战役,打得十分惨烈,付出了沉重代价。在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担负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大部分将士为闽籍,其中一个团为纯宁化籍子弟,为掩护中央首脑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连夜过江,突破敌人40万大军包围圈,在无险可据的江岸开阔地带以血肉之躯筑成“人墙”,拼死与敌人搏斗,绝大部分人都壮烈牺牲。宁化籍红军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和悲壮的一页。

长征中的客家人

毛泽东为兴国将军县的题字

红军长征后,宁化人民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摧残和疯狂镇压,被烧光灭绝的村庄达111个,6517名革命烈士惨遭杀害,被抓壮丁,逃亡和饿死的群众达3万余人,致使人口骤然下降,土地大量荒芜。宁化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在长征突围中,从宁化境内出发长征的中央红军各部队达14000人,约占当时中央红军总兵力的16%。在红军长征途中,每前进10公里,宁化籍的红军战士就约有3个人倒下…… 长征途中,6000多名宁化红军壮烈牺牲,列入《共和国英名录》的烈士达3300多人。解放时健在的宁化籍老红军仅为28人,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宁化有张新华、张雍耿、孔俊彪三人被授以少将军衔,是三明地区唯一的将军县。

长征中的客家人

才溪乡调查会址

因此建国后第一次封将军这些给予江西福建的人数不少,而此后兴国也因此成了全国第三的将军县。而毛主席写下的名录《才溪乡调查记》才溪出了九军十八师。

美编:邓灿 审核:陈良平

长征中的客家人

朱德故里景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国家国防教育基地

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朱德故里景区官方抖音号

长征中的客家人

地址: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大湾路

旅游咨询电话:0817-75550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