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深山古韻譜新篇 記海曙章水鎮李家坑村黨支部書記李紅偉

記者黃合

海曙區委報道組續大治 孫勇

在連綿不絕的四明山脈,有一個白牆黛瓦的古村落,被溫柔地環抱其間。

在過去數百年時光裡,它只是一個籍籍無名、交通不便的小山村,卻在最近幾年間成了萬千遊客慕名而來的目的地。

這一場華麗蛻變的背後,立著一個瘦削筆挺的身影——章水鎮下派的“救火隊長”、李家坑村黨支部書記李紅偉。

“新”與“舊”的權衡

秋日陽光裡,李紅偉照例行走在古色古香的村落中,和村民熟稔地打招呼、聊家常。這裡,是他土生土長的家鄉,也是他費盡心血的地方。

10年前,這個平均海拔500多米的古村落,因為藏在深山裡,交通不便,資源貧乏,房屋殘破,環境髒亂,年輕人都出外打工謀生,只有老人們守著這片日漸凋零的家園。

2010年,李紅偉受章水鎮黨委委派到李家坑村擔任黨支部書記。一開始,他只是單純地想要守住這個小村莊的穩定和諧,但漸漸地,他有了更大的願望:讓古村重煥生機。

2012年,乘著新農村建設的東風,李紅偉所在的村班子決定對整個村子進行梳理式改造——既要保留住農村的味道,又要讓老百姓感受到新農村的幸福值。為了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光規劃就做了足足一年的時間。

規劃完成了,但如何做通每一戶村民的思想工作成了現實的難題。不是拆掉老房子、建起新房子,而只是修舊如舊——在不少村民看來,這樣的新農村建設,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為此,李紅偉帶領全體黨員幹部撲到一線,一趟趟上門長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在眾人努力下,村子拆遷房屋100餘間,拆遷面積9800餘平方米,建設順利推進。如今的李家坑村充滿了質樸之美,行走其間彷彿徜徉在浙東古建築博物館,被成功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變”與“不變”的探索

這幾天,正是吊紅成熟的季節。在村中心廊橋上,村民們將新鮮採摘的吊紅碼得整整齊齊。這些散發著誘人香氣的小小果實,吸引了來往遊客的目光,成了回程路上必不可少的伴手禮。

小小的吊紅,是四明山給李家坑人的饋贈。從2012年開始,李紅偉在村裡辦起了吊紅節,頭兩年免費請市民來山裡品嚐,一下子就打響了知名度。

過去是“養在深山人未識”,如今是城市居民心中的“網紅”打卡地,轉變的關鍵在於理念。在“不變”的古村保護中堅守傳承與使命,從農旅結合的“變”中尋求創新與發展,這條路也成為李家坑村成功逆襲的捷徑。

“‘美麗鄉村’疊加‘美麗經濟’,不僅承載了李家坑的鄉愁,更讓村民增收、鄉村振興不再是一句空話。”李紅偉說。這幾年,李家坑村將村內各個景點串聯成線,每年吸引10萬人次的遊客紛至沓來,村民也享受到“流量”帶來的連鎖紅利。

據統計,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大概是5000元;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已接近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由10萬元增加到100多萬元,集體固定資產增加了1000餘萬元。

“走”與“留”的選擇

今年,李紅偉已經53歲了,“走”和“留”成了擺在他面前的選擇。

“原本一開始只是來‘救火’,村子走上正軌就打算離開。沒想到一年又一年,自己反而捨不得走了,總覺得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還有很多心願沒有達成。”李紅偉說。

沿溪邊的門戶砌上“福祿壽”的磚瓦牆、鵝卵石路邊需要種上花花草草、挖掘村莊原有的長壽文化……拿著有限的經費,李紅偉精打細算更新著村子裡的一處處細節。

4年前,這個留守老人集中的“空心村”辦起了老年樂園,老年人可以在裡面吃上一日三餐,還可以下棋聊天,安度晚年。如今已有18名老人和農村五保戶入住,74人登記居家養老。

村裡還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子女們必須每個月回來陪長輩吃吃飯、聊聊天。“村裡就在老年樂園免費請大家吃飯,子女們和老人都很開心。”李紅偉說。

短短數年,李家坑村已擁有大大小小各項榮譽30多個。李紅偉說,村民的幸福就是他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