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圓州古村,被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偏愛的美好地

溫州的泰順,有一處古民居,曾吸引過《我的唐朝兄弟》來拍攝。這處古民居位於溫州泰順的司前鎮裡光溪畔——名叫圓州古村。

圓州古村尤有特色,它吸收浙中和閩東民居建築優點,形成以木架結構為主,夯土為輔的建築風格,與北面景寧、慶元和南面閩東各縣有較大的差異。

探村溫州泰順 | 圓州古村,被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偏愛的美好地

山無仙不名,水無龍不靈。羅陽,東甌名勝地也,北去五十里,地名員洲,景尤獨著。山發括蒼之脈,水演浙東之源,前案有烏紗挺秀,後壁有錦屏拔奇,一溪中流兩峰翠立,金榜懸峙於天門,華表巋然於地軸,亭造赤壁可憑春暖觀魚,寺建西峰更助秋高聽鹿。山川孕靈英賢輩出……

——這是圓州《黃氏宗譜》“景物序”中的一段描寫,闡述了村落的周邊環境。

探村溫州泰順 | 圓州古村,被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偏愛的美好地

圓州古村前有案山,後有靠山,阡陌稻田、地勢寬敞,茂林修竹、曲流環抱,村口還有葡萄種植基地,形成了一個前方略顯開敞而又相對卦閉的環境。 “靜”,是圓州古村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我第一眼就覺得這裡應該是風水寶地。

探村溫州泰順 | 圓州古村,被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偏愛的美好地

泰順朋友告訴我,清朝時期,先後有黃氏、吳氏入遷圓州。黃氏先祖博十原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遨遊至泰順,見此地良田肥沃、風水絕佳,便擇圓州而居。

2008年,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劇組進駐圓州古村取景拍攝。據該劇製片郭偉介紹,當初劇組歷時3個多月,在四川、江西、河北等地尋找背景場地,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一個偶然的機會,導演楊樹鵬無意間在網上看到攝影愛好者拍攝的圓州古村落的照片,看到照片中的古村落依然保存著半土半石的圍牆,完全符合電影取景的需要,於是選定圓州來完成電影的拍攝。

探村溫州泰順 | 圓州古村,被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偏愛的美好地
探村溫州泰順 | 圓州古村,被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偏愛的美好地

如今,袖珍的圓州古村,已鮮有人家居住。曾經繁榮一時,一百多年來由盛而衰,現存古民居四座、宗祠一座,四座民居分別叫洋頭厝、老厝、第三份和外厝,在總體建築風格上非常接近,均為合院式,二重門樓。

圓州古村的一大特點是民居內彩繪處處可見,色彩鮮豔,非常精緻,極有意思的是歪門正廳;而簷角及門楹均有精美的木刻雕飾。民居圍牆高築,一進為磚、石、木構築的牌樓式門樓,大門門楣上還可見精雕細刻的陰陽圖案。進入大門後向左行便是民居的二進門樓,兼為圓形,一進門樓所處的位置為院落的左前方,與圓門樓錯開方位,從而使與圓門樓相接的院牆成為一進門樓的照壁,起到遮擋視線的作用。

探村溫州泰順 | 圓州古村,被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偏愛的美好地

老厝原先是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但右邊建築已受到破壞。左邊依然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式建築。進入宅子的大門向右行,為外厝的木構門樓。這座木門樓雖然沒有其他幾座民居門樓的異彩紛呈,但透露著輕巧與古樸,不像磚石門樓那麼凝重、華麗,除風水講究外,其實也是古人“藏”的心理表現。木門樓單間懸山頂,屋簷出挑較深,在簷椽外端加釘了飛簷。簷柱前置抱鼓石。簷柱上重重插拱出挑,承託樑架上的構件。

探村溫州泰順 | 圓州古村,被電影《我的唐朝兄弟》偏愛的美好地

靜靜地徜徉古村,歲月風雨的侵蝕早已是朱顏盡失,寬闊的院子裡磚砌花牆圍成的院落人跡罕少,穿過的青石路上,大院裡嵌花的圖案,荒草綠得讓人心慌,是不忍視的寂寥。取景的祠堂,如今已經堆滿了雜物;一些無人居住的民房,已顯露破敗的跡象。它依然靜靜地居於一隅,在風雨飄搖裡,慢慢消磨往日的光華。

遠遠的有老農趕著一群羊從凋破的門楹裡走出,看了一眼揹負著碩大攝影包的我,善意的一笑後沿屋後的山路而上,在竹林的一角隱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