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我32歲,本碩7年,工作5年沒起色:死拽專業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我32歲,本碩7年,工作5年沒起色:死拽專業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不知在你的認識裡,是否存在這樣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

“既然我花了多年的時間學了一門專業,儘管自己不喜歡不擅長,但是學了這麼久了,肯定不能輕易丟掉吧,因為人總是要找個正經工作吧。”

沒錯,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彷彿放棄自己所學專業去嘗試新領域,意味著某種背叛,或者再往深了說,這裡面還有很大的擔憂,在於自己沒有信心更沒有底氣,去和那個領域科班出身的人競爭。

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如今的職業賽道,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我32歲,本碩7年,工作5年沒起色:死拽專業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一、

“老師,你的建議是讓我切換職業軌道?可是我不甘心啊,我本碩讀了7年,在這個單位做和專業對口的崗位已經5年了......如今我32歲了,後面還要考慮戀愛結婚成家的事情,年齡已經容不得我折騰了......”

來訪者孫萌(化名)在諮詢結束後的第三天,給我發來了這樣一段微信文字。

我想了想,給她做了以下回復,大意是:

1、本專業的工作是你既不喜歡也不擅長的,當時只是衝著這份工作所謂的光鮮和高薪,由於內部驅動力的缺乏,導致你既缺乏意願深入研究本專業,又未能積累相應的知識和能力,這是你做了5年專業對口工作卻遲遲無法成長的根本原因所在;

2、既然這個職位、這家公司甚至這所城市不在你未來的藍圖內,何必非要把自己綁在所謂的“專業”上呢?事實上,在過去的時間裡,你不是沒有機會,只是你從來不敢踏出這一步;

3、人這一輩子,不怕走錯路,就怕不給自己其他的機會或嘗試,選錯路很正常,我們可以及時調整及時止損,但怕就怕明明選錯了路,還各種自我安慰和說服,就這樣蹉跎了一生。

回覆完孫萌的微信,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我32歲,本碩7年,工作5年沒起色:死拽專業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二、

回想很多人選擇專業的時候,有多少人真正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或者擅長什麼呢?

你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是如何選擇的專業?

是不是家人覺得這個專業在當時很熱門,所以你就報了?

是不是你家有親戚從事這個專業,似乎你報考這個專業未來能有人“罩著你”一般,所以就選擇了這個專業?

是不是當時你的成績並沒有什麼優勢,為了能最大化發揮分數的價值,上一所較為理想的學校,所以在專業上退而求其次,報考了分數能夠的上、但你一無所知的專業?

是不是你因為討厭某個學科,於是採用排除法,不考慮需要學這門學科的專業,就在有限的幾個不需要和這個學科打交道的專業裡,挑選了一個看起來不那麼討厭的專業?

......

你是上面的哪一種情況呢?

是啊,多數人選擇專業的時候,其實是“兩眼一抹黑”:既不瞭解自己,又不瞭解專業,倉促草率的決定註定了今天的種種困惑和迷茫。

可怕的還不止於此,最可怕的還在於,大學4年迷迷瞪瞪過來了,畢業那會兒為了逃避激烈的求職壓力,於是選擇了繼續留在學校裡讀研,而在其他專業上你依然沒有任何探索,只能選擇這個你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專業,一讀又是3年。

整整7年下來,你在專業方面除了知道些專業名詞之外,並沒有學習吸收到關鍵點,這一紙研究生文憑是有多“水”,其實你比其他人更清楚。

不過這紙文憑在校招的時候還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尋找本專業對口的工作中能為自己謀得一家不錯的公司或平臺。

然而當你真的投身職場去面對形形色色的專業問題時,你之前掩藏或埋下的問題終於爆發了:它讓你在這份工作中感受到的痛苦和折磨大過成就感;它讓你在這份工作中更多的是在疲於應付,從來不走心;它讓你的內心對這份工作充滿了戾氣,像個飽受委屈的“受害者”,恨不能向每個人控訴這些年來你所遭遇到的不公和痛苦。

這是千千萬萬的“孫萌”們大概的職場心路歷程。

我32歲,本碩7年,工作5年沒起色:死拽專業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在我看來,任何一份專業或職業從來都沒有錯,它希望真正熱愛並且願意投入努力的人們加入,一起致力於推動專業或行業的發展,而正是那些貪圖好處試圖渾水摸魚的人們才是最需要反思的。

你知道嗎?

你守著一份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專業,表面上是為了“不浪費”,但事實上,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浪費”!

就像有段話說的那樣——

“只因為學生時期選擇了某個方向,哪怕不感興趣甚至不擅長,也硬著頭皮順著逼仄的小巷繼續走下去。

可人這一輩子,明明有很多選擇的機會,選錯了,換一條也許就柳暗花明;只是不少人選錯了,抱著‘算了吧’的態度。

不僅把‘專業’搞得很不專業,還白白荒廢了大把時光。”

我32歲,本碩7年,工作5年沒起色:死拽專業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三、

再說說“浪費”這件事情。

為了方便說明,我就以我自己為例好了。

請問,一名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從事了10來年的會計專業,如今主業是寫作、培訓和諮詢,是不是一種專業上的浪費呢?

坦白說,我的特質並不符合在會計領域深入發展,反倒是我對人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你不能說,因為今天我轉型到一個和會計不太相關的領域,所以我之前的4年大學及10多年財務工作經歷就“浪費”了!

如果說句掏心窩的話,我會告訴你,我不僅沒覺得過往這些年學習及從事會計的經歷被浪費了,反而給我打下了很多紮實的基礎,給今天的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我32歲,本碩7年,工作5年沒起色:死拽專業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首先,從特質維度分析;

我的主導功能是外向感覺,輔助功能是內向情感,但是如果任由這兩個功能發展,我很可能會在理性分析方面存在不足,例如我在從事會計之前的情緒很不穩定,特別容易受他人影響;

因此,我需要發展理性思維功能,方能讓我的主導和輔助功能得以更為有效地發揮。

而10多年的會計學習及工作經歷,無疑大大提升了我的理性思維功能,讓我漸漸有了客觀分析和判斷事務的經驗和基礎,不論是寫文章,還是做諮詢,甚至線下訓練營的課程設計,都離不開理性思維功能。

其次,從能力維度剖析;

作為更長遠的發展方向,無疑現在從事的事情更能匹配我特質中的主導及輔助功能,但是這些年學習會計及從事會計職業的經歷,為我的今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很多能力漸漸潛移默化成為“可遷移技能”,例如我的財務思維和理念、分析事物時的務實和冷靜、甚至於如今自己開創工作室帶領團隊需要的領導力,以及相應的費用控制等等,都和我多年的財務工作經驗密不可分。

這樣一分析,你還在為我放棄了10多年的財務工作而感到惋惜嗎?

事實上,當我發現這些核心的東西一直給我提供力量和支持時,我十分感恩自己過去的工作經歷。

我32歲,本碩7年,工作5年沒起色:死拽專業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四、

我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提問,大意是: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有一個拍案叫絕的回答是這樣的: “當我還是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所以,當今的職業發展趨勢,早已不再是一人一生一份職業做到老的傳統模式了,而是你在各種嘗試和探索中,找到可以運用的多種版塊,慢慢地搭建出屬於自己的未來,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點。

而那種效仿前輩不需要動腦就可以安穩無憂的職業時代,正在悄然退出歷史的舞臺。

最後,我想和你說——

人生漫漫,千萬不要讓自己被所謂的專業、工作甚至某種身份裹挾了;

你不知道今天經歷的一切對於未來到底有著怎樣的影響和意義,何妨大膽一點,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你無法預見到這些獨一無二的經歷又到底會歷練出怎樣的一個你,未來的你又會站在哪裡,會如何看待今天的一切?

但如果因為懼怕未知,你就此關閉了種種可能,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那麼毫無懸念地,你只有眼睜睜看著其他人活出了精彩的人生,而你渴望的改變卻永遠不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以上。

我32歲,本碩7年,工作5年沒起色:死拽專業的人,到底有多可悲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