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當上總統不滿意還要當皇帝袁世凱到底是怎麼想的

當上總統不滿意還要當皇帝袁世凱到底是怎麼想的

袁世凱自年輕時進入官場,步步驚心、小心翼翼經營幾十年,終於坐上了總統寶座。但是心有不甘,認為還是當皇帝好,所謂的“既得隴復望蜀”。

他這樣做究竟動機何在?袁當時在國內的實力、人望無人能敵,他作出這樣的決定,一定是對自己本人實力作過綜合評估。

袁氏讀書不多,當時所讀之書大都是四書五經類,沒留過學,接受的都是舊傳統文化,中國舊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帝王之術。

本人腦筋陳舊是必然,其左右身邊人也都是思想愚頑的一派,以做帝王為無上尊崇、光榮,對於民主的政治完全沒有認識,做法也是一竅不通,更談不到什麼是世界潮流和國際大趨勢。

這就是“閉門造車”式的帝制主因,另有以下幾點因素,引起他的稱帝動機:

1、1913年袁政府把國民黨勢力鎮壓下去,袁氏以為國內再無黨派敢來和他抗衡,可以放手做去,為所欲為。

2、1914年以後,財政漸有起色,至1915年底“中央”庫存現洋700多萬,袁氏認為國運有希望,於是就想入非非做“家天下”夢。

3、做總統以後,因長子袁克定騎馬摔腿,由梁敦彥陪同到柏林醫治,藉此與德國修好,還帶去珍貴禮品(袁克定回國後,德皇威廉二世贈各式自行車一打)。臨別往見威廉二世時,有“歐洲有威廉,亞洲有袁世凱”的話,並說“中國政體宜於君主,不宜於共和”,因此袁對帝制也加強了信心。

4、英公使朱爾典曾向袁表示過“中國改變政體,英國絕對不過問”。

5、袁克定想借其父做成帝王世代相承的家天下,他可以先為太子,後做皇上。

當上總統不滿意還要當皇帝袁世凱到底是怎麼想的

於是就勾結楊度等人,向袁勸進。又偽造報紙假傳民意,袁每天看報是秘書處把各種報上有關重要的事項都剪下來,貼在整張毛紙上,內尉們管其叫“摘報”。是由夏壽田負責此事,就在這小塊報上偽造的。又派薛大可到上海發行《亞細亞報》鼓吹帝制。總之鑄成大錯的至少一半要歸責於兒子袁克定。

帝制籌備機構叫“籌安會”,這是一個冒充民意的機構,專門從事帝制宣傳,並廣招會員以壯聲勢,在1915年8月成立,一夥人專為帝制搖旗吶喊,其主要成員有“六君子”、“十三太保”之稱。

所謂六君子,即楊度、孫毓筠、劉師培、嚴復、李燮和、胡瑛,再加上朱啟鈐,段芝費,周自齊、梁士詒、張震芳、雷震春、袁乃寬等7人則為十三太保。

袁世凱在暗地指揮,表面上由克定主事。安排各省設立民意機構,選舉代表來京勸進。

在一開始的時候,袁想要籌備帝制就得用錢,必須先請“財神”(梁士詒有財神之稱),當時梁任總統府秘書長兼鐵路總局局長、交通銀行總經理。

但梁並不熱心帝制,袁認為鐵路總局管轄5條鐵路,既然是收入機關,就必然有貪汙舞弊行為。於是先唆使肅政史莊蘊寬查核五路舞弊事件,一查肯定有事,即呈報給袁提出參劾,名為“五路參案”,但此事保密。

袁把梁士詒找去將文件交梁看,並說:“現在他們正籌備帝制,我暫時不願發此事,你看如何?”梁明白其意,順水推舟說:“總統不發動很好,保全甚多,詒也願參加籌備,用錢由我負責籌劃”。

所以籌安會、大典籌備處用錢均是梁士詒負責,因而列入十三太保,當然梁不會自掏腰包。

大典籌備處的設立:首先派內務總長朱啟鈐為大典籌備處主任,當時的各部總長都一律參加籌備,並擬定了年號、官制、服制、登極典禮等等。

關於年號:當時提出很多,最後決定用“洪憲”,其中不言而喻地含有欺騙性,因為在清末,曾一度提倡為“君主立憲”的政體,以緩和革命,但未見實行。此次決定用“洪憲”,就是洪大憲法的意思。

關於官制:僅把最高的組織改變了,各部院等無大變動,但特別制定了“封典”,即王、侯、公、伯、子、男以及卿、大夫、士,後者又分上、中、下三個等級。

如副總統黎元洪封以“武義親王”(黎未接受把封典退了)、龍濟光封以一等公郡王銜、馮國璋封了公。頒了一次封典,算過了次皇帝癮。

關於服制:仍分大禮服、常禮服、軍禮服,常禮服又分甲、乙兩種。

甲種燕尾服,乙種青馬褂。只有袁的衣冠頗費精神,衣服是繡團龍的黃色緞子袍,寬袍大袖。皇冠是採用平天冠式。後來這份衣冠,在袁死時由袁克定主持做了殮服。

關於登極典禮:原定特別隆重舉行,並在居仁堂鋪好金色地毯,設好寶座臺。但由於國內外各方面反對的聲浪很高,雖然袁以總統明令公佈了由民國五年(1916年)1月1日起實行洪憲年號,但元旦那天並未舉行登極儀式,仍是文武百官照例慶賀新年而已,袁仍著大元帥服在居仁堂出見,向他行三鞠躬禮,他點頭表示還禮。袁並未坐寶座,僅手扶寶座椅背,仍著大元帥服,王公們都行叩拜禮,袁鞠躬還禮。一幕籌備好久的登極儀式並未舉行。

當上總統不滿意還要當皇帝袁世凱到底是怎麼想的

但此時袁的家內卻演了一幕鬧劇。因克定主張既未舉行登極典禮,而家人們應該舉行一次儀式,向袁叩頭稱賀以定“君臣之分”、改變稱呼。

想到既定君臣之分,就應該由夫人(袁正夫人一直住福祿居)帶頭,由是夫妻也分屬君臣。

於是就在民國四年(1915年)除夕以前到福祿居把於夫人請到內宅來,向她說明此事,擬即時舉行儀式。

於夫人不同意,說:“教我領頭磕頭我不能,我給他生兒養女還要給他磕頭,他弄來多少小老婆,誰個給我磕過頭?我活白了頭髮又出了皇上啦,”說罷揚長而去。

她是克定的生母,袁世凱對她向來也很禮貌,每次接她到內宅,袁總是站在門口等候,表示接她。所以她走克定也不敢強攔,其他兒子、媳婦、姨太們也都一鬨而散。

原想是一幕喜劇,結果卻變成一幕醜劇。當時有人說笑話“開著國門做皇上不成,關上家門做皇上也不成”

鉗制輿論:在帝制進行當中,中國報紙不敢批評非議,即在社會各階層,人人也不敢稍加議論,以其耳目眾多恐招不測。

袁克定得到密報,天津商會會長王竹林(鹽商)曾有反對帝制言論。

而商會屬於農商部管轄,農商部即派人到天津,會同當地主管機關追究。

經找到王竹林詢問前事,自然不敢承認,反而一再稱天津商人如何“人心思舊”贊成君主,一致擁護。北京所得報告恐系誤傳。農商部也就將計就計交了差事。

取消帝制原因:取消帝制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內部瓦解,眾叛親離。

民國四年(1915年)社會開始議論帝制,王士珍即問袁,袁斷言並無此事。

馮國璋在南京看見上海發行的《亞細亞報》鼓吹帝制,馮認為以北洋團體主持國政,幸而各地相安,袁可以為終身總統,北洋勢力亦可維持久遠。他擔心袁受周圍群小包圍,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其本人必致身敗名裂,而北洋團體亦必瓦解。

馮國璋特地從南京來北京詢問袁世凱,而袁說了很多不能舉行帝制的理由,肯定絕無其事。

馮將到家袁即派人送到不少食物,表示親切慰勞。馮將信將疑地回返南京。

段祺瑞對當時發表帝制,表示不贊成,當即請假到西山養病。以上3人是袁的“北洋三傑”,均是袁的心腹,對帝制都表示強烈反對,袁堅持帝制,內部必然離心離德,最終造成內部瓦解。

袁世凱第二子袁克文算是一個明白人,家族中不多的清醒人。克文恐父親成為歷史罪人,曾寫詩諫之。

克文首先告訴其父,你當個總統才德已很勉強,並且時局變幻難測,又到日暮年高,人的一生短暫如白駒過隙,不要冒著風雨的危險上到最高的地方。

但袁世凱沉浸於美夢中,毫不理會。

當上總統不滿意還要當皇帝袁世凱到底是怎麼想的

所以袁死之後,克文近在天津並未奔喪,發殯之日頭一個孝子是克定,第二個是僱了個人託著克文的衣冠、喪杖,並無其人,表示恥為其子後人認為克文這樣也太過分,家事國事要分開。

袁一意孤行,妻子中亦有人不堪被人指罵,愧悔終生。

這時一群勸進之輩,如籌安會“十三太保”等,早已作鳥獸散。

袁在內部最失人心有兩次:一次指派心腹趙秉鈞謀殺宋教仁,然後“鳥盡號藏”殺趙滅口,內部聞知,無不有兔死狐悲唇亡齒寒之嘆。

再一次就是,鼓吹實行洪憲帝制時,當時一般人回頭看,看袁的醉心帝制,證明自清末以來所有的民主共和的努力都是表演,是為竊國謀篡而來,現在才將假面具摘下。

四川省督理軍務陳宦,是袁最親信的、一路培養提拔的人。赴任之日向袁叩頭而去。

待後來蔡鍔舉起討袁義旗宣佈護國,陳宦亦隨機響應,此舉影響最大,就當時袁的內部而言已成分崩離析狀態。

外面的關係,首先是日本反對。日本反對自是從其自家利益出發,但影響很大,日本駐北京的公使館機關報《順天時報》大肆抨擊,每日有反對帝制言論,指責揭發,使袁體無完膚,並且鼓動中國人們起來聲討,當時輿論全國沸騰與此有關。

袁不可能在當地制止,於是派員赴日疏通,日本表示拒絕。

稱帝之舉,袁知蔡鍔必加反對,蔡當時在京,此人才高氣盛最為可怕,袁曾派特務多人跟蹤監視,防其出走生事。

當上總統不滿意還要當皇帝袁世凱到底是怎麼想的

蔡終日酣飲沉醉,又結認妓女小鳳仙形影不離,示袁以“醇酒婦人”已無大志。後乘隙從東交民巷水關地方奔東車站微服逃津。

隨即取道越南到達昆明,先說服唐繼堯,翌日召開營長以上軍事會議,經蔡宣佈“袁世凱竊國稱帝,舉國沸騰,我輩軍人以愛國愛民為天職,義當起而聲討”,當時應聲如雷,即時通過。所以義師一起勢如破竹,終使帝制滅亡了。

幼看《三國演義》,劉備、孫權、曹操爭霸之際,孫權派使者請曹操稱帝,曹操說“此兒欲把我在爐火上考耶”,曹操是清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