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魏晉書風,金陵“王”氣

魏晉書風,金陵“王” 氣

——“曹元偉書法作品展”觀感

趙京林

魏晉書風,金陵“王”氣

尺寸:丈二 落一個“早”字。

有學者在解讀民國佛學大師李叔同《晚晴集》時,將其篤實沉靜的弘法理念概括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後來成為王家衛經典影片《一代宗師》的臺詞。如果將這八個字的內涵延伸,則與時下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謀而合。在這個世界上,明理見性者多,卻鮮有躬行君子,鮮有“念念不忘”者。如此這般,震古爍今者往往鳳毛麟角。

魏晉書風,金陵“王”氣

( 一)

以當代書法而論,曹元偉老師雖非書壇巨擘,亦是翹楚之才,能在書壇九轉功成,正是源於他骨子裡對書法“念念不忘”的執念。多年以後,曹老師以其筆底轉乾坤的磅礴之勢,終於匯成紙墨間的澎湃迴響。

曹老師出身村野,又非書香門第,更與系統專業教育無緣,可以說,僅憑一股痴勁,遠窺魏晉書風,承襲“二王”逸氣,博汲傳統而不落窠臼,終成帶有自我風格的當代名家。

我和曹元偉老師相識很早。彼時,他是邳州鄉下的小學書法老師,我在部隊,妻子和曹老師夫婦共事,因同住學校的“家屬院”成了鄰居。說是“家屬院”,不過是幾排錯落的低矮瓦房。曹老師的“小院”時常高朋滿座,後來得知是書友聚會切磋。

教課之餘,蝸居“陋室”臨帖是曹老師的必修課,常常痴迷忘寢,他的夫人房老師也常和我們閒聊,每有他心摹手追的趣事傳出。

命運從不虧待一個把愛好堅守到底的人。曹老師雖始於平凡,但註定有“王”者之氣,這個“王”,是浸染書聖王羲之父子書風,飄逸“散淡簡遠”的魏晉風骨特質。滋養出這種風格的曹老師,註定不會久居小城,一入六朝金陵,“二王”書風紫金山更加雲蒸霞蔚。

“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只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只是少數人。”曹老師恰恰在那個少數人中。

魏晉書風,金陵“王”氣

(二)

“承繼是一生的功課,創變是終極的追求。”曹元偉老師積累出來的學書感悟,如今也成了學書後生的揣度名言。好多學書比喻簡潔形象接地氣,在自我超越的書道上,還不斷提挈出許多卓爾不群的優秀書者。

曹老師畢業於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獲得碩士學位。在書法創作道路孜孜以求20餘載,有著深厚的傳統功力。他的書法以“二王”為主調,又深研諸家,博採眾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貌。他三十多歲才開始學習書法,付出了超過常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是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獲得者,也是江蘇書法最高獎——江蘇書法獎獲得者。

“宗晉學古”是曹元偉老師一直堅守的學書理念,他認為,“書未宗晉,終入野道”,“書不師古,便落野俗一路”。

“學古而不泥於古”是他書法的又一實踐心得。

近日,在六朝古都南京舉辦的"問道啟智——曹元偉書法作品展"開幕式上,中國書協顧問、清華大學教授言恭達先生評價:“元偉對書法藝術創作的理念是深刻的!賞閱他的行草作品,不管是宏幅巨幛,還是冊牘手卷,讀者可以感覺到書家一任胸臆之豪情,更見筆底之波瀾。朴茂恣肆,雄渾宏闊是元偉書法的總體風格。其用筆勁疾銛利,骨力充盈,開合得度,虛實相兼;布白弛張謹嚴,恢廓流變;墨態濃渴活用,意蘊沖和。元偉行草書作品中所透析的充沛的大氣與高邁的風神,不但彰顯了書家個性的審美理想,也在一定意義上融合了時代脈象的律動。”

在萬人仰慕的鮮花掌聲中,曹元偉老師的成功背後,是別人未曾體會過的艱辛與寂寞,堅守與突圍。

魏晉書風,金陵“王”氣

魏晉書風,金陵“王”氣

尺寸:八尺 絹

(三)

曹元偉老師之所以被行內稱為“獲獎專業戶”、“中國書壇的常青樹”,來源於他對人生的感悟。

生命從一開始就在倒計時,不要讓無謂的瑣事,耗費有限的生命燃料,那些比你走的遠的人,並不是聰慧,而是每天多走了一點。

人生很短暫,時間很寶貴,如何把握好利用時間,擯棄繁華俗事纏擾,就成為考驗成功者定力的籌碼。曹老師的“個性”就是很會拒絕無益社交,很會減除無關愛好,在“有所為,有所不為”上很有主見,這為他二十載潛心積澱提供了靜所。

縱觀曹老師的微信朋友圈,所發內容幾乎皆為書論,身處物慾橫流之世,窺其一點,可知用心之專,非常人可儔。曹老師曾感概,此次金陵書展是平生第一次正式個人書法展,既是對過去創作水平的批檢,也是再求創變之起點。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大抵就是如此。

曹元偉老師是我昔日鄰居,後來經常走動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曹老師曾負笈外地,修成大家,今首開宏展、名動書壇,甚為之喜。無以為賀,謹此拙文記之。

魏晉書風,金陵“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