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军入侵伊拉克后,伊拉克驻联合国代表怎么样了?

1180723708


祖国被入侵,身为大使背负的责任和压力是巨大的。当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时任驻联合国大使的正是阿尔·杜里。


▲叙利亚代表

还记得之前美国发动叙利亚战争时,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尔·贾法里的那张照片吗,低头沉思坐在会议桌前。

贾法里也好,杜里也好。我想那种即将亡国的无助,恐怕和当年大清覆灭之时,我国出使海外的大臣心情是一样的。

幽默的外交天才:阿尔·杜里

阿尔·杜里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外交官。200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前夕,杜里出任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2003年4月,萨达姆政权倒台,杜里被迫离开美国政府。

众所周知,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杜里在美国代表的是伊拉克,他可以说是伊拉克在当时的唯一发言人,任务十分艰巨。

外交官杜里本来是一名学者,有着优秀的法律专业背景。后来在教育界工作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逐渐走进了政治的圈子,开始接触伊拉克的外交工作,并最终成为了伊拉克驻联合国代表。


因为学过法律的原因,杜里说话条理清晰,辩论方面口才了得。也许美国在攻打伊拉克时,可以说毫不费劲。但要在舆论上占便宜,杜里是不会让美国得逞的。

在联合国的两年,杜里时刻不忘为祖国发言,与当时的布什政府可以说是一怼到底。但是俗话说弱国无外交,有时候的一些发言,在一些人眼里面,杜里就像是个小丑。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发动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在联合国会议上拿出一只装有白色粉末的试管,声称这就是美国必须要打伊拉克的证据。

当时的阿尔杜里随即上台,和在场的人辩论说“化学武器不是阿司匹林,是不可能随意藏匿的”。短短一句话,驳回所有假设。可是他再能引导舆论又能怎样,美国说不过他不代表就放弃打仗。
▲白色粉末,有人说是洗衣粉

终于,战争还是发动了。初期,杜里在联合国积极发声,努力为伊拉克争取其他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

而且他坚持声讨美国,意图让世界看清美国的嘴脸。这也使得布什政府对杜里很不爽,几次想找机会把他弄下去。但是杜里毕竟是伊拉克的发言人,就算是布什有气也得憋着。

最终当美军把炮火打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时候,也宣示着萨达姆政权彻底瓦解。就算是再会辩论的杜里,到了这个时候也放弃了所有的努力。

一方面是美方的压迫施压,另一方面是自己国家遭受苦难的屈辱。现在伊拉克的首都都被人攻克了,这也侧面说明了杜里的“无能”。但是他真的无能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上面的这一切使得阿尔杜里不得不离职,离开这个幕后凶手的纽约。

最后的告别仪式上,阿尔·杜里留下了经典的一句话:“现在已经没有我所代表的政府了,我只代表我的国家。”


按照杜里在美国期间的所作所为,离职后的他,处境是十分危险的。不出所料,美国确实打算将其列为战犯。

于是,那些尚坚持正义的国家代表和联合国官员纷纷表示愿意给予政治庇护。可是杜里拒绝了,他选择了独自回到伊拉克去陪伴自己的妻子儿女。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政府倒台,国家衰弱,身为外交人员说再多也无济于事。萨达姆可以不是个好人,但杜里绝对是个正人君子。


史之策


首先介绍下这位伊拉克联合国代表是谁?这位叫做阿尔杜里,1999年开始,担任伊拉克驻联合国常任代表,伊拉克战争期间,主要是其跟美国斗争。阿尔杜里毕业于伊拉克巴格达大学,后来去法国留学,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巴格达大学教书,做了20年教授。在90年代,伊拉克危机四伏,阿尔杜里被提拔进入外交部们。以目光犀利,言辞巧妙,善于辩论著称。起先其被任命为伊拉克驻日内瓦的代表,后来才到美国联合国总部担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给予了美国极大的羞辱和难堪,赢得了联合国的尊敬和肯定。



在美国在联合国展示伊拉克可能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美国代表连续讲了一个多小时,而阿尔杜里上台后,幽默风趣的说,“它们讲了一个多小时,而我们只能用几分钟来分辨”。而阿尔杜里直接了当的说,化学武器那不是阿司匹林,是不可能随意藏匿的。这一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而美国又找不到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被说的只能退场。而会后,化学武器不是阿司匹林的报道充斥全球,对联合国安理会造成很大影响。美国看到,在安理会不可能授权的情况下,只能和英国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而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阿尔杜里的幽默,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国提出要对伊拉克难民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而阿尔杜里上台后,直接说“这是杀死鳄鱼后,挤点眼泪”,顿时全场喝彩,美国代表哑口无言……因此,在伊拉克战争期间,阿尔杜里为伊拉克利益据理力争,多次赢得世界尊重,连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都对其大加赞赏。

而当美军攻破巴格达,伊拉克沦陷后,阿尔杜里做了告别发言,告别仪式长达几个小时“我已经没有了国家,我能代表谁”。阿尔杜里,最后选择了辞职,回到伊拉克。而当时联合国许多官员给予其同情,表示可以给其政治庇护,但是其都拒绝了。因为他的妻子后儿女都在伊拉克。而美国试图将其列入战犯名单,但是因为美国政府和外交官的反对而作罢。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虽然是一定要攻打伊拉克,但是阿尔杜里的智慧令他们尊敬。而现在的阿尔杜里,在巴格达继续任教,回到了教书育人的角色。

探究问题真相,揭秘背后故事,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真相背后〕,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历史真相背后


2003年4月9日,美军的坦克开进了巴格达,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反复播放萨达姆雕像被破坏的电视画面,在大势已去的情势下,伊拉克驻各国及联合国的外交官们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由于萨达姆政权已经事实上不存在,当天,就有一些大使开始陆续被驻在国政府驱逐,不少大使不得不发表声明,表明自己的立场,还有很多开始焚烧萨达姆政权时期的文件。

而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阿尔·杜里在经过长期的联合国舆论战之后,也不得不在与各国同行们依依惜别之后,离开了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离开前,他无可奈何地告诉各国媒体:游戏结束了,我也不再代表伊拉克政府,我和萨达姆政权也没什么关系了,我该回自己的国家了。

杜里,一个萨达姆政权体系内少有的博学之才,在萨达姆政权后期成为最重要的驻外外交官,在联合国这个舞台上的2年多时间里,长期与美国政府进行艰苦的舆论战。

杜里1964年出生,在伊拉克获得法律学士学位,后在法国取得公共法博士学位,随后在母校巴格达大学当了20年的教师,在国际政治、法律等方面颇有建树。

1980年代,杜里成为伊拉克驻联合国多个组织的代表,1994年,进入伊拉克外交部,1999年之后,他先后出任伊拉克驻日内外联合国机构代表、联合国总部代表,2001年1月之后,长期驻联合国总部。成为伊拉克驻外大使中地位最重要的一位。

在联合国,他为了伊拉克的利益不断与美国政府做斗争,就连那些敌视伊拉克的西方外交官们,也承认他头脑灵活、言辞犀利,作为一个弱小国家的代表,能在舆论场上以小博大,为伊拉克收获了许多外交上的优势。

2003年2月,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当美国的国务卿鲍威尔亲自来到联合国总部,带着那瓶著名的“洗衣粉”和其他相关资料来证明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鲍威尔“凶神恶煞”地讲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轮到杜里发言,他先表示明明几分钟能讲明白的事情,鲍威尔非要用一个多小时,他在严厉批驳美方的指责之余,也处处彰显自己的幽默性格,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不像阿斯匹林那样容易隐藏。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传播,为伊拉克争取了一定的舆论主动权。

但战争还是毫无悬念地爆发了,当20万英美联军侵入伊拉克后,英美又在安理会发起关于对伊拉克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事情,杜里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说:英美的行为就像是杀了人之后还要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虚伪至极。

此言一出,各国代表哄堂大笑,虽然英美的军事力量大家敢怒不敢言,但是在外交场合,大家还是能畅所欲言,英美代表顿时显得极其尴尬,他们也只好气的拂袖而去。

在后来的十几天里时间里,杜里抓住一切机会,在电视上讲话,在报纸上写文章,为伊拉克辩护,也算是竭尽全力,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最后的日子总是要来到的,2003年4月9日,巴格达城陷落,萨达姆和他的政府高官都不见踪影,伊拉克政权事实上已经崩溃了,杜里也失去了在联合国努力的基础,他除了怒斥英美之外,也只有宣布离开联合国回国,对于他的命运,各国代表们在道义上是非常同情的,对他这2年的努力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以至于杜里花了几乎一天的时间来和各国大使们依依惜别,大家彼此祝福好运,此时,连他的老对手,英国大使格林斯托克也说:“我对他的智慧很赞赏……希望他找到像样的生活……很同情他。”

目前的杜里,又干回了教书育人的老本行,在巴格达大学教书,他回归了自己的平静生活。


云中史记


祖国被入侵,身为大使背负的责任和压力是巨大的。当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时任驻联合国大使的正是阿尔·杜里。

还记得之前美国发动叙利亚战争时,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尔·贾法里的那张照片吗,低头沉思坐在会议桌前。

贾法里也好,杜里也好。我想那种即将亡国的无助,恐怕和当年大清覆灭之时,我国出使海外的大臣心情是一样的。

幽默的外交天才:阿尔·杜里

阿尔·杜里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外交官。200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前夕,杜里出任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2003年4月,萨达姆政权倒台,杜里被迫离开美国政府。

众所周知,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杜里在美国代表的是伊拉克,他可以说是伊拉克在当时的唯一发言人,任务十分艰巨。

外交官杜里本来是一名学者,有着优秀的法律专业背景。后来在教育界工作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逐渐走进了政治的圈子,开始接触伊拉克的外交工作,并最终成为了伊拉克驻联合国代表。

因为学过法律的原因,杜里说话条理清晰,辩论方面口才了得。也许美国在攻打伊拉克时,可以说毫不费劲。但要在舆论上占便宜,杜里是不会让美国得逞的。

在联合国的两年,杜里时刻不忘为祖国发言,与当时的布什政府可以说是一怼到底。但是俗话说弱国无外交,有时候的一些发言,在一些人眼里面,杜里就像是个小丑。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发动前,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在联合国会议上拿出一只装有白色粉末的试管,声称这就是美国必须要打伊拉克的证据。

当时的阿尔杜里随即上台,和在场的人辩论说“化学武器不是阿司匹林,是不可能随意藏匿的”。短短一句话,驳回所有假设。可是他再能引导舆论又能怎样,美国说不过他不代表就放弃打仗。

终于,战争还是发动了。初期,杜里在联合国积极发声,努力为伊拉克争取其他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

而且他坚持声讨美国,意图让世界看清美国的嘴脸。这也使得布什政府对杜里很不爽,几次想找机会把他弄下去。但是杜里毕竟是伊拉克的发言人,就算是布什有气也得憋着。

最终当美军把炮火打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时候,也宣示着萨达姆政权彻底瓦解。就算是再会辩论的杜里,到了这个时候也放弃了所有的努力。

一方面是美方的压迫施压,另一方面是自己国家遭受苦难的屈辱。现在伊拉克的首都都被人攻克了,这也侧面说明了杜里的“无能”。但是他真的无能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后,使得阿尔杜里不得不决定离职,离开这个幕后凶手的纽约。

最后的告别仪式上,阿尔·杜里留下了经典的一句话:“现在已经没有我所代表的政府了,我只代表我的国家。”

按照杜里在美国期间的所作所为,离职后的他,处境是十分危险的。不出所料,美国确实打算将其列为战犯。

于是,那些尚坚持正义的国家代表和联合国官员纷纷表示愿意给予政治庇护。可是杜里拒绝了,他选择了独自回到伊拉克去陪伴自己的妻子儿女。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政府倒台,国家衰弱,身为外交人员说再多也无济于事。萨达姆可以不是个好人,但杜里绝对是个正人君子。

自己的祖国沦陷后,阿尔·杜里发表了告别宣言,当时他有一句话非常出名“现在已经没有我所代表的政府了,我只代表我的国家。”在他离开纽约的时候,他说,自己是为了尊严而离开的,他不想在一个侵略自己的国家工作。

对于阿尔·杜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也是尊敬的。当时,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刚好在会见安南,穆萨专门会见了阿尔·杜里,穆萨祝阿尔·杜里好运。就连西方国家也对阿尔·杜里表示出了尊敬。英国的大使格林斯托克说阿尔·杜里是一个正直的人,格林斯托克对阿尔·杜里的智慧表示赞赏。


铁杆军迷


他骨子里透着浓浓的对祖国的情感,真正捍卫祖国的尊严同时受到全球人的尊重!


单永生81989822


不怎么样了,只能回家过年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