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在上海繁华的四川北路邢家桥南路口有一条厚德路。一看到白底蓝字的“厚德路”路牌时,许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出“厚德载物”这四个字的成语。确实,这条出自《周易》的古训,已经融入许多国人的血液之中,并成为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为人们尊崇。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用这样一条成语来为一条马路命名,既通俗易懂,又好讲好记,“厚德路”三个字仿佛真的就是一条“主旋律”色彩的宣传标语,让南来北往的行人不时在心中默念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真可谓“一举数得”了。

但其实厚德路并不“厚(宽)”也不长,原本就只有90米左右。如今因四川北路拓宽和东宝兴路高架桥的兴建,厚德路只有50米左右的长度了,且因为拆去了原厚德路东边的广福里房屋,兴建了一块三角形的绿地,厚德路一下子失去了一半的街面“屏障”,只成为这个三角绿地的一条直角边,厚德路的“路况”就此也让人一缆无遗,毫无“悬念”。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从四川北路向东北望去,厚德路中间有一条叫做崇义坊的石库门样式的弄堂,过街楼上有“1930”的字样。弄堂两边分别是商店和饮食店,其中的水饺店和涝汤店都是石库门房屋“破墙”后开的店。其实,如今的厚德路已经沦为一条普通的人行道,却仍竖着“厚重”的路牌,这是不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今崇义坊弄口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今崇义坊弄内

如果细细观察四川北路周围的马路近况,你会发现尽管这些年“大拆大建”了许多绿地、公园和大楼,但四川北路周围的马路却很少“消失”,而且大都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原形,如虬江路、虬江支路、海南路、藏东路……依然在原地原位。马路是记忆城市历史的最好载体。人们常说要尽可能地保留住上海城市的历史,要保留首先就要保留住它的“形”,如果路都没了,它的“形”又在哪里?所以在“大拆大建”的今天,虹口作为有上海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尽量不让这些小马路“归并改道或消失”,哪怕一条路只剩一个门牌或一个角落,也让它留着,这真的是“厚德”明智之举,因为只要“路”还在,后人总还可以寻找到四川北路一带乃至上海马路历史演变的脉络。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人不可貌相,路同样也不可“貌相”,如今的厚德路虽然这么短,但它的历史却可以用“悠久”相称了。

厚德路建于1900年左右,最初是北四川路西侧的厚福里与祥丰里之间“两头通”的弄堂,由于邢家桥路向西延伸至该弄堂的北端,行人和车辆日渐增多,人们总是愿意走“捷径”的,“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于是弄堂两边人家也纷纷开店,弄堂变成街,街变成马路。当时因为它的南端正对着北四川路上的厚德里,所以就地取名为厚德路。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今繁华的四川北路商业街

可是如今查看四川北路厚德路的南端并没有叫做厚德里的弄堂,也没有厚福里、祥丰里了,原来这些弄堂大都在前几轮的“城市化”大潮中湮灭了。

四川北路(旧称北四川路)在上海开埠前为上海、宝山两县的乡间小浜和农田。后来北四川路的南部区域先成为美租界的主要部分,1863年英美两租界合并,这里渐成道路,日趋繁荣。原北四川路仅在川虹浜南(现武进路以南),后租界当局逐渐向北筑路扩张 ——“越界筑路”。北四川路的“城市化”也一路向北延伸,当然它两旁的建筑和弄堂也就处于“新旧更替”的变化之中。如今厚德路周围的崇义坊、永丰坊、大德里大都是1925—1930年左右建筑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当时北四川路周围又一轮“城市化”建设之后的产物。厚德里没有了,所幸的是“厚德路”却保留下来了,让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烟尘中还寻得到厚德里的一点“烟火”气,特别是有“鉴湖女侠”之称的革命志士秋瑾与厚德里还有一段很深的渊源呢!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秋瑾像

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32岁的秋瑾在日本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之后回国到上海,就与革命党人尹锐志、陈伯平等同志在北四川路上的厚德里(现为永丰坊91号)租赁房屋设立革命机关。一为同盟会会员往来作通信点;二为联络各地秘密会党的场所,秋瑾当然也就居住在此。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今永丰坊主弄

同年8月的一天,秋瑾还与其他同志在小搁楼上试制炸弹,不料一时失手,炸弹突然引爆,声震屋瓦,烟火弥漫,惊爆四邻。秋瑾也险些受重伤,只得回绍兴养伤。同年底,秋瑾又回厚德里,创办了《中国女报》,先后撰写了《中国女报发刊辞》、《敬告姐妹们》、《勉女权歌》等重要文章,为唤醒广大妇女发出了有力的呐喊。不久,秋瑾又回绍兴从事革命工作,不辛起义失败人被捕。于1907年7月14日牺牲于绍兴古轩亭口。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今永丰坊支弄

厚德里是秋瑾在上海的故居地,但因为厚德里消失了,所以秋瑾的故居也就无从复原。不过,据史料考证,如今厚德路北面的四川北路1515弄永丰坊内的91号正是当年秋瑾故居所在的方位。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秋瑾故居遗址所在位置(今永丰坊91号)

 一眼就能望穿的小马路却历史厚重,秋瑾曾在此研制飞弹

秋瑾故居遗址所在位置(现为一般民居)

厚德里虽然从上海地图版块上消失了,但它的“烟火气”却因秋瑾的名字而长存在上海的城市革命历史中,它的方位又因厚德路的留存而“标座”在更多人的心目中。不是吗,只要路在,我们总能找到来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