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绘画、诗词、楹联都是息息相关的,均是古今文化雅士之所爱,尤其是书法和楹联,往往是文化人的同时兼具的两种雅好。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喜爱和大力推进,我国的楹联文化在明朝得到了长足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在这个楹联文化最活跃、最繁荣的局面中,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楹联大家,其中以解缙、徐渭成就最高,比较典型。

(一)解缙对联逸事

解缙其人:

解缙,生于1369年,卒于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水人。

解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做过大官。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这可是是相当于正国级的一品大员了。

但性格决定命运,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孤傲,晚景却十分凄凉,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令人唏嘘。他因为好直言而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死时仅四十七岁。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解缙

解缙是明洪武年间的进士、大才子,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非常有名气。有些不关注文学的网友可能不熟悉,但说起他的一副对联,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经引用,象我这个年纪的人都学过这篇课文,那副对联就是解缙曾经戏赠当时一位轻薄秀才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薄腹中空。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民间流传的有着解缙属对的故事很多,非常有趣。相传在其孩童时期,他就擅长对对子。有一天,解缙摘来一朵花,摆在学堂坐位上把玩,忽见先生进来,吓得连忙把花塞进袖子里。老师看见也没有点破,即兴吟一上联:

小子暗藏春色;

解缙怕老师责备,恭恭敬敬地承认,并随口吟出:

大人明察秋毫。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读到这个对联,我不禁拍案叫绝,“小子”对“大人”,“暗藏春色”对“明察秋毫”,那么工整,那么高雅,无论是意境还是词意都是绝妙。又如,解缙年少时,有一位官员遇到他,便问他父母的职业,解缙用联语做答: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官员初听不解,仔细一想原来是一副谜语联。解缙是说他父亲每天挑水,母亲一年到头推磨,说明他家是开豆腐房的,竟把个出力流汗的职业说的如此高大上。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据说解缙成年后,所居住宅同当时的一位曹尚书对门。有一年写春联,他看见自家对面是曹尚书府的一园翠竹,就在大门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门对千杆竹;
家藏万卷书。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曹尚书看了,觉得这是解缙在沾他家的光,也好像在嘲笑他家有竹无书一样,很是气恼,立即将门前的竹子砍了。解缙看后,便在原对联的后边各加了一个字:

门对千杆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曹尚书更加气恼,叫从把竹子边根挖掉。但解缙并不着急,随即在对联后又各加了一个字:

门对千杆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曹尚书很无奈,只好作罢。但总想找个机会羞辱一下解缙,以找回春联之耻。后来他请解缙到府上一坐,但又故意不开正门,让解缙从小门进,解缙当然不悦,曹尚书趁机用对联取笑他: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立即回击一联:

大鹏展翅恨天低。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曹尚书指着门前的石狮子又出一联:

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下?

解缙脱口对出下联:

泥判官手执生死薄,何日勾销?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曹尚书引着解缙进入中堂,墙上挂着“刘海戏金蟾”的画作,桌上摆着一副象棋,曹又出一联:

地不扫,钱不撒,蟾不鸣,笑饱画中刘海;

解缙目视棋盘,随即对出:

车无轮,马无脚,炮无烟,闷煞阵内将军。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曹尚书接着又以棋局为题,再出一联:

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解缙对曰: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入席后,曹尚书见解缙穿一件绿袍子,便出一联相戏:

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解缙理未得对句,正自尴尬,忽见端上一道烧得通红的虾,又观曹尚书穿着红衣,便立即对出下联,嘲弄曹尚书平时迎来送往点头哈腰的样子:

落汤虾子著红袍,鞠躬如也。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经过几次你来我往的对局,曹尚书见到解缙确实才华横溢,开始对他敬重起来,并将女儿许配给他。这当然是对联佳话,里边的内容肯定有不少是后人杜撰的,但从这里也确实能够看出解缙的文采和对对联的技巧不同凡响。

(二)徐渭佳联妙对

徐渭其人: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徐渭及其书法

徐渭,生于1521年,死于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徐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常常担心受到牵连而惶惶不可终日,以至于得了精神病,之后,据说自杀了九次都幸免,可见其命之大,但我却感觉他是佯装疯狂布局。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他现解缙一样饱受牢狱之灾,但他却大难不死,也算是幸运了。

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的书法以狂草著称,独成一体,大有反王羲之潮流的倾向,他的书法在当时极受追捧,肯定就像今天的流行己见之下的丑怪书法一样的情况。

徐渭的对联不少是围绕治学读书和生活的,有很现实的生活气息:

旧业尚存三径草;
小窗独对半床书。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以菜作齏虽曰易;
磨针从杵岂非难。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日午凭栏,看几点落花,听数声啼鸟;
夜深缓步,待半帘明月,来一榻清风。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水隔笙篁,白日鸟啼花竹里;
庭围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好(三声)读书,不好(四声)读书;
好(四声)读书,不好(三声)读书。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这副对联看起来上下联完全一样,但读音的区别却使上下联的意思完全不同。这完全是中华文字的美,也是作者文化水平的具体体现。这种文字游戏式的对联,在文化人的圈子里经常玩,可见徐渭的文化功底和没有得精神病时的雅致。

徐渭的对联还可以看到他为人处世的态度:

无求不着看人面;
有酒可以留客谈。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世间无一事不可求,无一事不可舍,闲打混亦是快乐;
人情有万样当如此,有万样当如彼,要称心便难洒脱。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徐渭还有一些题写戏台、寺庙的对联也很生动,一并录来赏之:

画栋倚青宵,继往开来,瞬息竟成千古事;
雕梁挥彩毫,修文艺武,片时顿觉百般新。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四美具,二难并,人正好逢场作戏;
千金多,一刻少,天何不转夜为日?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以上两副戏台联。

思亲泪落吴江岭;
望帝魂归蜀道 难。

——题芜湖灵泽夫人祠。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八百里湖山,如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题杭州凤凰山城隍庙联。

明朝这两大才子均是书法大家,晚景凄凉,他们的这些楹联值得一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