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看祖墳就真的知道後人的好壞嗎?

我們古人對祖先墳墓非常重視,甚至還有守墓3年的風俗。做官的叫做告“丁憂”,守孝3年後再去復任,普通百姓甚至住在墓地3年,這3年不參加大事小情。這裡有很多細節,就不一一概述了。總之,這些陳規陋習,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逐漸消失了。今天我們文章主要是講述古代農民,對於祖先墳墓發生的變化,做出的一些預言,後來經過口口相傳,就成了今天的農村俗語。

看祖墳就真的知道後人的好壞嗎?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的意思很容易理解,說的是如果誰家祖墳塌了,或者墳的土坡消下去了,那麼代表著這家人子孫稀少。如果墳上不長草,那麼家裡的財產就會落空。很顯然,如果從因果關係來看,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兩者沒有任何因果關係,換言之,子孫稀少原因不會是墳塌坡消,墳頭長草還是不長草,和家財散盡也是一點關係沒有,非常簡單的道理。

熟悉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的農村大多實行土葬,墳頭也是用土填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的墳頭一般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變化,有的墳頭一直光禿禿的不長雜草,有的被密密麻麻的野草覆蓋,也有縮小塌陷的情況。在農民眼中,每一種情況都有著不同的寓意。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那麼老農民就問了:現在農村墳墓都是磚砌的,沒有變化了,會如何呢?現在農村都是圖省事了,用磚和水泥把墳墓砌起來,所以免去了每年清明上墳填土。

看祖墳就真的知道後人的好壞嗎?

然而古人不是這樣做的,這句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就可以證明古代普通百姓人家的墳墓,都是用土堆起來的,因為普通百姓人家沒有貴重的隨葬物品,也不必在意盜墓者,所以就有了這個農村俗語的出現。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想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首先得說明一下古人是很封建的,這也是他們祖先的一個策略,為了讓後代能時常給他們掃墓,可能就是想出了這個方法,用這個預言嚇一嚇,來約束子孫後代遵守,想在去世後,不至於被後代遺忘吧。

每年上墳的時候,哪裡有老鼠洞的,人們就會挖土把洞封好,哪裡有凹陷的也會搬泥土來填好。而如果墳頭塌陷了,這說明這家裡的人各忙各的,根本無心去打理墳頭,或者說家裡根本沒人了。所以,“墳頭塌消子孫稀”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我們這,有些農民會特意在墳頭上栽上像絲毛草和斑毛草之類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作為墳頭草,當成是墳頭的頭髮。栽的墳頭草為簇生,因分蔸多而很難滅絕。在茂盛的季節,拔一根草根,草根都臭了!說明棺材內可能被水泡了。再如老墳邊緣出現青苔,也是棺材浸水的表現。

看祖墳就真的知道後人的好壞嗎?

村裡那麼多戶人家,墳墓也是比較多的,而絕大多數的墳墓是長草的,但窮富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像我見有些戶的祖墳長草很茂盛,但是他們的家庭不見得有多富裕,村裡很多戶都起兩三層的樓房還裝修了,而他們卻還住著泥土瓦房,生活挺清苦的。 像我們海邊靠近樹林那裡路邊有幾個墳地是不長草的,清明節掃墓到現在過了一個月,很多墓地都長草特別茂盛了,而那幾個墳墓確是沒見長有綠草,而他們的家境還不錯,跟村裡很多戶一樣,也是有樓房有小車的,沒見他們因為祖先墳上不長草而遷墳。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說法並沒有具體的科學依據,很大程度上是農民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多少有一點迷信的成分在裡面。事實上,墳頭的塌消和長大都是自然現象,例如土壤腐殖質堆積,就會導致體積變大,而農村的一些墳頭出現塌陷的情況,雖然確實可能與長時間無人照管和修葺有關,不過這種情況不見得會對子孫後代產生影響。另外,墳上不長草也與後代的家境和經濟條件沒有必然聯繫,反倒與土質、水分等自然條件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