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雲南省祥雲縣:建設打造美麗宜居城市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祥雲縣城經歷了由小到大,由粗放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如今的祥雲城,已經成為居民眼中的美麗宜居之城。

今年62歲的王麗華,出生在老南街,對祥雲縣城有著深深的感情,退休後在祥城鎮鐘鼓樓旁邊開起了小食店,她說:“在我記憶當中,這條街以前是彈石路,七高八低的。現在經過改建,街道非常寬敞,非常漂亮。”

王麗華家居住的這條老南街,新中國成立初期到現在,一直是祥雲縣城的中心地帶,唯一不同的是,縣城變大了,變美了。建築面積從0.6平方公里,逐漸擴大到17.9平方公里,其中縣城建成區面積大約10.4平方公里,足足擴大了幾十倍。90年代就在縣環衛站工作的焦紅仙,對城市的衛生管理清清楚楚:“上個世紀90年代,縣城面積很小,大的只有三條街,一個鼓樓老城區,還有一條龍翔路,再加上一條府前街。”

當時的祥雲縣環境衛生管理服務站,是現在祥雲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的前身。1988年建成時僅有11人,90年代增加到33人,只負責早晚各一次的街道清掃。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清掃面積到了210萬平方米,環保作業人員增加到280餘人,居住著13萬人的縣城,每天產生的垃圾達80噸,環保作業車有56輛,保潔難度可想而知。焦紅仙介紹:“以前的要求沒有現在這樣高,只是早晚清掃一下,現在每天都有16小時兩班制的保潔員,還有8小時制的保潔員,清掃的標準比以往高很多。”

如今,不但公共場所幹淨整潔,就連廁所也變了容顏。59座公廁修葺一新,添置了現代化設備,還有保潔人員分廁包乾,負責16小時保潔。縣城最中心的百貨大樓門口,修起了沖水廁所。縣城居民熊明秀評價說:“廁所建得相當好,來到這裡入廁,既不收費,也乾淨、衛生,方便了很多。”

縣城的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結合省級園林城市的創建,縣城綠化面積提升到近30萬平方米,栽植了藍花楹、紫薇、滇合歡、香樟等多種花木,形成了一條條靚麗的風景線。修建了10餘個大大小小的公園,安裝了800多條休閒座椅。在玉波營溼地公園做管理工作的趙思文介紹說:“早上跑步的人很多,到了下午,跳舞的,走路的,做各種健康活動更是多。”

為了讓市民在城市安心居住,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還對市容市貌進行整治,規範了門頭小廣告、戶外廣告的管理,嚴格城市道路佔用審批管理,加強人行道佔道違停管理,安裝了路燈6900餘盞,果皮箱1000餘隻,城市的功能進一步完善。有了這樣溫馨的居住環境,使得祥雲縣城更加宜居,留得住人。在祥雲老南街做了46年牙醫的杭州人王夏良這樣評價:“我的娃娃都是在祥雲出生、祥雲長大。很多外省人來到祥雲,感覺到祥雲人很好,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也很好,離開祥雲都會覺得捨不得。”

宜居的縣城讓人留戀,未來的縣城更是令人嚮往。祥雲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潘琪說:“綜合執法局將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按照省州關於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廣泛發動城市居民參與城市共建共管,抓實推進祥雲縣城管理,共創‘美麗縣城’的美好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