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以剪纸著称,别称凤凰城,20万人的河北小县还出了两位部级高官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燕赵大地,人杰地灵,今天我们为您说的就是石家庄市的高邑县。

面积刚过200平方公里,下辖不过五个乡镇,人口也刚20万,这样一个小县城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千年古城。别称“凤凰城”,高邑县还有过美丽的传说故事。

以剪纸著称,别称凤凰城,20万人的河北小县还出了两位部级高官

高邑县基本轮廓

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南下建立政权。高邑一带地处赵国和这些少数民族国家边境地区,几经拉锯作战,高邑也数度易手。春秋初,高邑境的房子城(治在今天高邑县古城村)属于鲜虞国,晋国灭鲜虞,房子又属于晋国。三家分晋后,房子属于赵国。

之后,中山强盛,房子城和今天的高邑县一带是赵、中山的边界。房子的归属成为衡量两国实力的晴雨表。最终励精图治的赵武灵王灭掉中山,高邑也最终纳入赵国版图。

战国末期,高邑一带成为信陵君魏无忌的汤沐邑。两汉之交,刘秀和他的部队在高邑县活动频繁,今天高邑还有不少关于刘秀的传说故事。

以剪纸著称,别称凤凰城,20万人的河北小县还出了两位部级高官

今天的刘秀公园

历史悠久,高邑还有独具特色的腰鼓、后哨营猫头靴和庄头剪纸。这其中的庄头剪纸还在2011年被列入石家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县传奇多,到明朝,这里人杰辈出,涌现出不少好官、大官。

明朝后期的著名政治家赵南星,是当时东林党领袖,清正廉洁刚直不阿,赢得了不少赞誉。他和顾宪成、邹元标并称“海内三君子”,数次因为不迎合上官而被贬职。

以剪纸著称,别称凤凰城,20万人的河北小县还出了两位部级高官

赵南星祠堂

享有盛誉的赵南星自然引发了权奸魏忠贤的嫉恨,他被贬流放,最终客死他乡。明思宗继位,生前曾任吏部尚书的赵南星被追赠太子太保,谥曰“忠毅”。除了政治家的身份,赵南星还是晚明知名的散曲作家。

赵南星去世,在他的家乡高邑建有他的纪念祠堂,今天的高邑县依然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南星路”和赵南星公园。高邑县城内的赵南星祠堂在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建立后得到过多次修葺。这里成为游人了解赵南星、对外展示高邑县文物和历史文化的窗口性单位。

除了赵南星,晚明时期,高邑县还出过一位大官:内阁首辅李标。

以剪纸著称,别称凤凰城,20万人的河北小县还出了两位部级高官

“凤凰城”标志

高邑县李家庄出生的李标仕途三十年,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子府属官、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期间他两次担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国务总理)。身居高位却反对党争,李标中允平和,耿直而识大体,明辨是非曲直,敢于直谏。

公元1636年,李标去世,赠少傅,谥文节。

除了李标,高邑李氏家族,仕宦从政者甚多,不少都廉洁自律,正盛卓著,做出了杰出贡献。

比如入清任淮海兵备道的李士邵,乾隆朝担任了山东布政使(从二品)的李渭,还有声望很高,一世清廉的李经芳,还有曾任直隶州州判,抚治有方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的李国治。

以剪纸著称,别称凤凰城,20万人的河北小县还出了两位部级高官

明清时期,河北高邑的李氏家族绝对是可堪称道的名门望族。明清两代,高邑共有进士十三名,其中李标家族就独占四名。此时期李标家族一至十六世累计族众不足七百人,而其中进士四名,举人五名,庠生、贡生、监生、廪生等多达一百四十多人,当时有“六代五举四进士,一门十世百秀才”之称,书香之风、科名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赵南星和李氏家族,高邑县还走出了开国中将韩振纪。这位韩将军保定军校出身,历任要职,为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以剪纸著称,别称凤凰城,20万人的河北小县还出了两位部级高官

韩振纪将军

槐河不改,风骨犹在,房子古城还有刘秀公园依稀在讲述高邑的悠久历史。而赵南星祠堂和李氏家族的辉煌也被书写进明、清两代史书,传诸后世。

这座别称“凤凰城”的小城,正在新时代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