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城市蝶变 许你一个美好未来

2012年,我市老城向外蔓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7.9平方公里;经过6年的发展建设,201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大宜城”框架逐步拉开,路网越织越密、水系渐趋贯通、高楼大厦林立、城市配套日臻完善,宜城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城市蝶变 许你一个美好未来

安庆正奋力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提标改造 路网越发完善

家住绿地迎江世纪城小区的吴珊珊每天开车到火车站附近的公司上班,大约20分钟的车程经过独秀大道、振风大道、龙眠山路、迎宾路,一路通畅的行车体验让她感觉非常棒。“现在的马路越修越好,路面平坦、宽阔,开车的人都有感觉,相比以前更舒服了。”

道路越走越宽,像吴珊珊一样,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加快城市的改造与提升,城市道路也在不断提质完善。道路黑化、实施雨污分流、尽量拓宽路面、机非一体设计、透水砖的运用,这些无一不使我们的城市道路越来越“高大上”。

过去一年,市重点工程局共实施市政道桥项目44项,其中续建21项,新开工23项,规划一路、市府路、环城东路、沿江路西延伸段等23个项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织密了城市内网的同时,更贯通了城市外环。

市住建委城建办主任张成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市城市建成区将扩大到155.8平方公里,为加强城市组团间的联系,路网还在不断完善中:断头路逐步打通,进一步实现城区道路互联互通;勇进路及勇进路大桥修建,贯通山口乡与城区联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龙珠路计划修建,连接外环北路西延伸线,畅通北部城区的道路;机场大道北延伸线正在加紧推进;第一条高架——中兴大道高架抓紧建设……

如今,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完善,“外成环、内成网”的整体格局渐渐形成,人们出行更加便捷了。

贯通水系 打造一城活水

“半是山城半水城”,安庆是一座山、水、城相依相傍的滨江城市。从地图上看,除了菱湖风景区内大大小小的湖泊,北有破罡湖、石塘湖两大水系,西有石门湖联通长江。水是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命脉,根据“东进、北括、环山发展”的发展方向,贯通城市水系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添城市灵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河水清澈、两岸堆绿,春节假期,康熙河景观带一步一景的自然风光让归乡游子吴迪大呼“太美了!”吴迪说,在她的记忆里,康熙河是黑臭的,如今的华丽转变不得不让人惊叹。据了解,昔日的康熙河是一条淤塞严重的老河道,“一湖九河”项目实施后,对河道进行清淤治理、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在河两岸建生态停车场、景观桥、木栈道,康熙河旧貌换新颜,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湖九河”项目包括白泽湖、晴岚沟、港口沟、怀湖河、秦泉河、港桥河、泉潭峡、小港、窑沟和破罡湖泵站前引河十条水系工程,建设内容为清淤疏浚、生态护坡及堤防填筑、沿河景观绿化、道路和桥梁等。张成告诉记者,“一湖九河”完工后,城东、城北水系贯通,主城区水系就此相连,恢复了城市初期自然的水系统。

“秦潭湖公园项目建成后,东西水系将相互连接,神灵潭公园项目建成后,城区水系将基本得到联通。在打造城市活水方面,我们正在组织实施石塘湖入湖口、备用水源取水口南岸周边的治理工程和开展长风港项目,作为活水来源,项目建成后将会增强中心城区活水调配能力。”张成介绍说。

生态环境好了,人居环境自然改善,人们生活更加幸福了。

城市蝶变 许你一个美好未来

我市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强市

发展快速 新地标拔地而起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迎江寺、振风塔是当之无愧的城市地标,如今,随着美好大宜城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商业区在城市四处开花,新的城市地标好似雨后春笋一般在这座城市中拔地而起。

安庆市体育中心、人民路步行街、市立医院东院区等,渐渐成为城市新地标。安庆会展中心、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和皖西南快递产业园正在建设,安庆一中龙山校区建成,市一院龙山院区主体工程完工,市博物馆新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附属工程正在按计划推进……这些,未来都将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做贡献。

2019年春节假期,安庆人消费热情高涨,各大商业综合体成了人们吃、购、游的首选之地,逐渐成为新的城市地标。不论住在老城区还是住在新城区,市民们都能就近“逛吃逛吃”,吾悦广场、汇峰广场、百联、八佰伴等大型商综可谓是赚足了人气。

融商业、文化、创意、艺术与生活为一体的商业文化时尚中心;涵盖购物中心、商业街、酒店、办公等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不知不觉中,“大宜城”正在悄然蝶变,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