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新聞裡和電影裡經常有“被火控雷達照射”這一說,火控雷達和一般的雷達有什麼區別?

倔強的鬍子


首先聲明一點,與火控雷達相對應的一般雷達其實叫搜索預警雷達,這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狙擊手和觀察手的分工合作,觀察手(預警雷達)負責在整個戰場範圍內搜索目標並提供危險預警,而狙擊手(火控雷達)則是在副射手提供目標大致方位後,再自己通過瞄準鏡確認目標具體位置,調整密位,最後鎖定擊殺。




火控雷達與普通預警雷達最大的區別就是波長不同,預警雷達一般採用探測距離遠,搜索範圍廣的米波和分米波,能夠探測目標從什麼方向來了,但是具體的座標位置不知道。而火控雷達一般採用X波段的釐米波雷達,探測距離雖然只有幾十公里,但是精度高,可以不斷跟蹤鎖定並測量出目標的各種參數,比如距離、高度、速度、方向等等,通過火控雷達計算機的計算後,可以實時換算成射擊諸元為武器的發射做好各項準備,也就等於省去了人工瞄準這一過程,先進點的火控雷達甚至還可以分析目標的危險程度供飛行員自我選擇。

目前先進點的火控雷達基本都具有多目標處理能力,比如蘇35上的雪豹E雷達,號稱能夠同時跟蹤30個目標並引導8枚主動空空導彈進行攻擊。之所以具有這樣的能力,是因為目前的機載相控陣雷達因為機體空間有限將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合二為一了,通過改變雷達工作模式而達到兩種雷達的共同性能。像是軍艦這樣的大平臺,一般會將兩種雷達分開佈置,除了裝備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外,武器還會有自帶的火控雷達,比如經常被我們提起的近防炮系統。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火控雷達的缺點所導致的,火控雷達作用距離短,只能集中向目標方向掃描,很容易導致被其他威脅鑽空子,如果像飛機一樣改變雷達工作模式,那就很可能顧此失彼,所以軍艦同時裝備兩種就可以確保同時工作,預警與攻擊分工合作,互不干擾。
(軍艦上多種雷達)


軍武吐槽君



咱們先說下火控雷達的結構,這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MK92火控雷達。

是一部比較老型號的雷達系統了,從結構上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大麴率的小型拋物面和一個幾乎大到不成比例的雷達信號發射器。這部雷達安裝在一個可以靈活轉動的雲臺上。一般的情況下早期火控雷達邊上還會有一個小耳朵雷達,負責接收火控雷達的反射信號。

當搜索雷達搜索到了空中的戰機信號後,是無法將空中目標的方位和航向信息裝訂到導彈或火炮系統上的——這個過程要求的是一個實時的信息。而搜索雷達則是像這樣不停旋轉的。

一般的來說搜索雷達每分鐘會旋轉30-60圈,旋轉掃描的結果就是會在雷達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圖像:

當然了,現在新型號的相控陣雷達並不旋轉,但也會做出類似的掃描操作。

從這裡我們就會發現,搜索雷達很難持續的為武器系統提供目的的實時方位信息。對於一架超音速飛機來說,搜索雷達所能提供的目標精度其實就是有幾百米的差距了。


這時就需要控制著火控雷達上的雲臺將火控雷達的照射波束指向目標區域——火控雷達照射。

由於是直接持續照射目標,因此目標上就可以形成一個在雷達屏幕上看到的明亮而持續的信號源。

這時候這個目標就被鎖定了。

在目標被鎖定的狀態下,發射導彈,導彈就可以向著這個明亮的雷達信號飛過去(半主動雷達制導)。

有的導彈上也會安裝一個小雷達(主動雷達制導)。

其實呢,主動雷達制導導彈上面的小雷達就相當於火控雷達+火控雷達邊上的小耳朵。

在火控雷達照射的同時,導彈系統上的小雷達也會同時啟動。這時如果導彈上的小雷達捕獲到了明亮的信號,導彈上的雷達就也會同時發射雷達波,並且通過作戰線路告知——已鎖定。這樣導彈發射出去後就會不依靠火控雷達進行目標追蹤(發射後不管)。


說到這裡是不是得給大家更正一個概念了?很多人說隱身飛機即使被“搜索”到,也不會被“鎖定”?不全對吧?只要導彈上的雷達和搜索雷達在一個信號頻率上,那麼隱身飛機就會妥妥的被導彈鎖定。

然而也有一點對的地方看就是“信號得在一個信號頻率上”,一般的導彈只有一個很小尺寸的雷達天線,因此頻率信號多集中在GHz這個級別上。

這就引申出一個導彈打隱形飛機的概念了,往往導彈會在發射後以半主動雷達的形式接近目標,在距離目標一定距離後轉化為主動雷達制導。這樣導彈捕獲目標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目前很多戰鬥機都配備了相控陣雷達,

這種雷達上的很多小型單元可以獨立控制,在大部分單元執行掃描操作的同時,某幾個單元可以持續的照射某些區域。因此火控雷達照射其實已經並不是特定的某個雷達的照射了。只是向特定區域發射持續性的雷達波信號了。


又同時,例如F-35這樣的戰機,裝備了先進的APG-81主動相控陣雷達。

結合著自己的作戰線路系統,為導彈裝訂目標信息僅僅需要0.2秒不到的時間,基本上那束雷達波信號也就是一閃而過。雷達告警系統都來不及反應,導彈就已經發射出去了。這基本上也就不存在什麼火控雷達照射的問題了。


軍武數據庫




第一,普通雷達屬於持續掃射型雷達。這種雷達的目的是要能發現目標,也是最簡單的反饋型雷達。由於對目標綜合數據(高度,速度,移動軌跡)要求不高,只要知道目標方位即可。這種雷達可以360°掃描,不過它要玩命的360°快速旋轉。它的好處就是可以探測多個目標,看下圖。

不過這種雷達的缺點實在讓人無法接受,由於採用米波,每次掃描過後,屏幕上目標點會出現蝌蚪紋。最要命的是,這種米波雷達抗干擾能力太差勁了!二戰時期,進攻一方為了對付這種雷達,飛機拋下大量的鋁箔片,防守一方的雷達立刻花屏了,敵人目標成幾何級增長。

為了應付這種情況,脈衝雷達問世了。雖然這種雷達抗干擾性能提高了,但是對於探測目標運動狀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高度,運動速度等等。高度好說,目標運動速度可以用波形比對(相位比對),對於多目標跟蹤衍生出相控雷達陣。同樣缺點不小,點對面可以描述目標群的整體運動狀態,但對於單個目標運動軌跡無法詳細描述,地面作戰單位無法對敵人單個目標運動軌跡做出及時的有效打擊,這時火控雷達出現了。再談火控雷達之前,咱們先談談民航的ILS盲降系統。

第二,ILS盲降系統原理。

當機場環境能見度太低的時候,民航客機會採用ILS儀表降落。航向臺的雷達會沿著跑道的方向發射兩條互相垂直的波束,即水平信標和垂直信標。此場景情況下的雷達可不是360°旋轉的,按照跑道等級掃描範圍也是有限的,通常被稱為扇區。航向臺中心電腦會把雷達反饋回的信息發送給正在降落的航班。飛行電腦接受到航向臺的數據後,會計算本航班相對於跑道下滑道的相對位置。當數據符合ILS盲降基本要求時,飛行員會按下自動駕駛儀面板上的APP自動進場保持開關。下滑道捕捉成功後,飛機和航向臺建立直聯,飛行電腦會根據航向臺發出的數據自動修正軌跡,依照跑道的下滑道自動進場。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明伺服器,當下滑道捕捉成功後,自動進場伺服器才會啟動,否則下滑道捕捉失敗,系統會提醒飛行員下滑道捕捉失敗,提示飛行員復飛。不知你們懂了多少,接下來咱們就要說說火控雷達了。

第三,火控雷達。

火控雷達是一個綜合性雷達,它是當今各種雷達的綜合體。這種雷達基本基本不會旋轉,它是點對點的雷達。它的任務是精確描述偵測目標的運動軌跡,至於目標運動速度並不重要,因為沒有哪個目標的短距離移動速度可以超過導彈。火控雷達更像蛙眼雷達,對於運動目標是極其敏銳的。同時,它又具備複目雷達的優勢,它是根據仿生學對蒼蠅眼睛原理的複製。這種雷達是多孔徑複試雷達,可以精確描述敵對目標運動軌跡。

它就像一個手電筒,按鈕開關打開,照射範圍內沒有死角。大家看電影,可以看到駕駛員全息頭盔會有一個方框,敵軍戰機左搖右擺,中間還有一個小十字符號也在不同搖晃。其實你們沒有注意到,方框最初是透明的,進入有效照射範圍內會變成紅色,與藍色邊框重合後,中心的十字會慢慢移動到方框中央,十字穩定後敵機運動軌跡鎖定完成,飛行員按下導彈發射按鈕,敵機只能灰飛煙滅。

那麼,敵機是怎麼知道自己被火控雷達鎖定了呢?因為火控雷達對複式雷達每個孔徑都有編碼的 。至於算法小編也不知道,這屬於軍事機密。你火控雷達有鎖定功能,敵機就有反鎖定。如果敵機持續接收到對方火控雷達發出010代碼,就可以肯定被鎖定了。如果不是,他們可以到國際說自己被火控雷達照射了。

綜上所述,傳統雷達是屬於掃射型雷達,火控雷達是屬於照射型雷達。碼字真的很累……


雨默天邊


火控雷達 fire control radar,就是用來給導彈制導用來攻擊目標的雷達。火控雷達的照射與警戒雷達、搜索雷達不同,一般使用間隔較短的單脈衝進行對目標進行持續照射,對目標進行跟蹤,導彈的引導頭根據接收到的目標反射的回波,尋著回波方向運動(如果是火控對象是火炮則是火炮調整射擊角),直至擊中目標。

為了保證精度,火控雷達通常採用波長較短的X波段(8~12GHZ),一般是先由搜索雷達確定目標大致方位後才開機照射。而搜索雷達的目的是搜索和跟蹤目標,採用的波段要長一些。一般預警機和軍艦上的雷達用的都是S波段(2~4GHZ)、L波段(1~2GHZ),這是為了保證更遠的探測距離和RCS較小的目標,但因為精度不足,不能引導導彈直接擊中目標。軍艦上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分開,而戰鬥機上則一般只用機鼻內的X波段雷達承擔搜索和火控照射兩種功能。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SPG-62火控雷達(綠圈),前面一部,後面2部,每部可以分時照射4個目標;紅色矩形框內的是AN/SPY-1D 無源相控陣S波段搜索雷達,共4部。

F-35的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兼具搜索和火控功能

這兩種雷達的工作模式有很大區別,火控雷達用的是時間間隔很短的單脈衝,波束掃描的角度非常小,這是因為在火控照射時為了最大程度捕捉目標的距離、角度、和速度參數,必須用這樣密集的脈衝照射。而搜索雷達可以進行廣域搜索,平均覆蓋一次全空域需要數秒甚至數十秒的時間。當初步搜索到目標回波方向後,也可以分多波束對多個目標進行密集的照射,但精度不足以引導導彈攻擊。因此被照射的一方的雷達告警器根據波段和照射頻率,很容易判斷出是被搜索雷達照射還是火控雷達照射。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AN/SPY-1D雷達進行搜索和跟蹤的作戰示意圖

火控雷達工作示意圖

被火控雷達照射意味著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處境,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裡一般會把“被火控雷達照射”視為“嚴重的挑釁”。比如發生在去年的日韓海上衝突事件,在日方P-1反潛機低空掠過挑釁後,火大的韓方KDX-1軍艦立即使用火控雷達照射P-1。估計把機上的飛行員尿都嚇出來了。日本方面對此發出了嚴厲的抗議和警告,儘管韓方後來解釋是他們只是在搜索目標,恰好雷達波落到了P-1上而已,但是火控雷達怎麼可能是用來搜索的,KDX-1上明明有S波段的搜索雷達,這個藉口找的也真是不走心。哪怕你說誤當成了北朝鮮的飛機也湊合啊。


宣仔


火控雷達也叫作照明雷達或者照射雷達,其主要作用在於為攻擊武器提供火力通道,也就是目標的三座標精確信息和運動軌跡,以幫助導彈或者火炮完成對目標的攻擊。

紅圈部分即為伯克級驅逐艦的火控雷達,也就是SPG62雷達。


一般的軍用雷達大概可以分為3個類型,一種是搜索雷達,一種是照射雷達也就是火控雷達,還有一種是通訊雷達。一般來說,搜索雷達強調搜索的距離和角度的寬闊性,只要確定在大約某個位置,出現了敵人的什麼類型的目標即可,這樣的雷達不會對精度有過分的要求,但是搜索的距離一定要遠,以便於為本艦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

我國052D型驅逐艦上的346A型海之星有源相控陣雷達屬於可頻率捷變的雷達。


而火控雷達不同,火控雷達必須要高度精確,足以提供目標的距離、方位、高度等三座標信息,最好還能記錄和分析目標飛行軌跡,它可以通過不斷的對目標進行照射,以不斷的修正導彈的飛行路線,以至最終命中目標。這樣的雷達探測距離一般不大,波束角度很窄,都是在搜索雷達確定方位後,轉向該方位進行直接的瞄準。

戰鬥機雷達一般都是火控雷達,圖為陣風戰鬥機的雷達天線。


一般來說,搜索雷達可以是S或者C波段等長波波段雷達,這樣的雷達對於隱身目標都有一定的探測能力,而且具備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而火控雷達一般是X波段雷達,這個波段比較狹窄,但是功率較為集中,具備很強的信號強度。

現在出現一種新的雷達,叫做雙波段或者多波段雷達,它可以通過多個不同波段的雷達天線,或者同一天線上實現頻率捷變來實現同時具備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功能的能力,這樣的雷達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可以研發出來,目前為止只有我國將其投入了實際使用。

被火控雷達照射,也就意味著被瞄準了,一旦發射導彈,就很難逃逸了。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火控雷達是為了引導導彈或火炮進行攻擊的雷達,他可以是一種雷達,也可以指一種雷達工作模式。

火控雷達是與預警雷達(或叫搜索雷達)相對應,最早的雷達就是用來預警搜索的,用來對遠距離空中來襲進行預警,其工作範圍大,探測距離遠,但是對於雷達精度要求不高,一般只需要知道目標的方向和高度,以及大致速度就足夠了。早期預警雷達連高度都無法測量,只能得到雙座標,高度還需要另外的測高雷達進行測算。遠程預警雷達普遍要求可以360°圓周掃描

雷達波是波長越長,探測精度越差,波長越短,探測精度越高。預警雷達最主要的要求是探測距離儘可能的遠,所以選用波長較長的波,在空氣中傳播過程中被空氣吸收消耗要小,單位消耗的能量密度較少。軍艦和預警機上用的預警雷達一般選用S波段(分米波),兼顧探測距離和精度的折中需要,同時發射天線長度也可以進行控制。而陸基預警雷達,為了遠程警戒需要,通常選用V/H/F波段(米波)進行探測工作,所以經常可以看見陸基雷達站通常用巨大發射天線。米波雷達由於有反隱身的特殊屬性,現在越來越受重視

而火控雷達,則是預警雷達發現目標後,負責引導控制武器進行目標攻擊的。本身不負責對周圍的搜索,其要求的是所有能量都集中在目標方向,所以火控雷達普遍是鍋型或平面天線,對準目標方向。


薩姆-6地空導彈的雷達系統,下部是環掃的預警雷達,上面的那口鍋是火控雷達,在這次美英法對敘利亞空襲中,老式的薩姆-6地空導彈攔截下最多的巡航導彈。

這樣做目的是為了獲得目標的全部精確數據,包括精確到密位級的方向,相對高度,速度,以及飛行軌跡和方向等,並且高速更新,從而解算詳細的射擊諸元,也就是鎖定目標的狀態。在這種情況,對方雷達告警器感受到持續的高強度雷達能量照射,發出警報提醒自己已經被對方火控雷達鎖定,對方做好了進攻準備或者已經發動攻擊,而且不把自己打下來是決不罷休的態度。

火控雷達因為對於精度要求較高,所以一般選擇釐米波(X波段)作為發射波長,從而保證精度。這方面美國宙斯盾雷達系統中,AN/SPY-1相控陣雷達由於是S波段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其雷達探測精度較低,無法滿足鎖定目標和引導防空導彈攻擊的需要,所以宙斯盾戰艦都安裝了AN/SPG-62照射器等作為火控雷達。宙斯盾驅逐艦上的SPG-62火控雷達照射器

對於戰鬥機來說,其機載雷達要同時滿足搜索和火控需要,所以採用的是一個雷達,多種模式來進行。在雷達波束選擇上,按照火控雷達的要求選用X波段。使用中,可以通過調整工作模式,將雷達波能量分配給一個較為寬廣的空域,實現對遠距離,大面積進行搜索。在目標到達一定距離之後,可以調整雷達工作模式,將所有雷達能量集中在目標方向,進行照射,獲取更高精度和更新速率,從而實現鎖定目標的需求。

此外,還有一種介於兩者之見的模式,就是邊掃描邊攻擊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目標攻擊能力。他是利用主動雷達導引頭空空導彈,不需要末端雷達照射引導,對目標照射精度要求低的特點。以介於搜索和跟蹤之間的工作模式,獲得一個較為精確的數值就可以進行攻擊。這種模式最早是F-14雄貓的AWG-9雷達和主動雷達導引頭的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組合,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的蘇制戰機雷達告警器未能區分這種模式的不同,在受到不死鳥導彈攻擊後,依舊無法發出警報,開局被打的很慘。


五嶽掩赤城


不邀請自答,冒昧。

火控雷達對應得是警戒雷達或者搜索雷達。這裡指的是海軍居多。比如054除了頂板三座標對空警戒雷達還有一部長波對海,超低空搜索雷達。而054A除了這些警戒搜索雷達之外還有四部火控雷達。換句話說,054A有四個火力通道。可以同時進攻一波次四個目標。

而空軍戰鬥機來說,他是一部雷達即是都是雷達也是火控雷達。無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同時搜索三四個批次,幾十個目標,但只能同時攻擊一個批次幾個,有源相控陣雷達卻可以同時搜索並跟蹤多個批次,多個目標。這裡的火控雷達只是機載雷達的另一個工作模式。

就好比房頂上有個蝙蝠,你用手電筒來回照蝙蝠。蝙蝠只是斷斷續續的被照到。他就會認為你還沒發現他,加入機加大亮度,它飛到哪你照到哪。他就會認為你看見他了。並且會用石頭砸他。

另外就是防空導彈。防空導彈無論紅外還是雷達制導導彈導彈單位。都有搜索警戒雷達。而雷達制導的防空導彈會有專門的火控雷達。只因為火控雷達探測距離近,波長短,容易被攻擊。



風車騎士45541173eg


火控雷達是各種軍用雷達中通過功能定位進行分類當中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雷達和火控雷達的知識:

雷達的概念和結構

雷達是利用電磁波尋找發現目標,並測定其速度、方位及其他特性的電子設備。可以應用於探測導彈、飛機、車輛、艦船、地形、建築、氣象等,所以可作為警戒、引導、火控、偵查、識別等軍事用途設備,而雷達本身就是一個外來詞彙Radio(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意思就是無線電探測和測距。

目前來說,雷達的各種具體用途和形式雖然不同,但是其基本結構還是一樣的,都包括髮射機、發射天線、接收機、接收天線和顯示器。

火控雷達

火控雷達是軍事雷達中的一種,用於控制火炮等武器瞄準攻擊目標,可以連續照射目標,並準確測定其座標,將信心傳送給武器系統。所以一旦被火控雷達照射,意味著你已經被對方鎖定並瞄準,處於危險狀態,可能隨時被攻擊。所以在和平年代,被火控雷達照射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具體火控雷達與其他雷達的不同可參考下表:



目前來說,機載火控雷達通常是X波段。我們現在常說的X波段、S波段劃分方法來自於二戰時期,已經跟不上時代要求,現在雷達波長被劃分為A、B一直到M不同的波段,常規情形下,長波(低頻)波段探測距離遠,但是常需要大功率發射機和巨大的尺寸天線。短波(高頻)則探測精度高,作用距離短。所以我們要根據使用情況,合理選擇波段。

例如機載X波段火控雷達其實屬於I/J波段,探測精度高,所需尺寸小,適合於對設備尺寸和重量有嚴格要求的飛機火控系統。


裝備空間



火控雷達一般指的是武器系統的制導雷達,就拿上面這種俄羅斯S300導彈系統的示意圖來說,整個系統分成了,警戒雷達和火控雷達,警戒雷達在“導彈連”進入陣地以後就開始工作(火控雷達不開機),它負責搜索空域,如果發現有目標,就向“指揮控制中心”傳輸數據,“中心”判斷這個目標的:高度、速度、是否有威脅、甚至要判斷出來這個目標到底是什麼,是飛機還是導彈?有經驗的信號判讀員在計算機的配合下,在很短的時間根據“搜索雷達”發現的信號去判定 飛行器…並且報告指揮員。

如果,搜索雷達發現的目標被判定為“敵方飛行器”,並且該飛行器有嚴重的威脅,那麼“導彈連”就要進行“一級戰備”,撤掉偽裝→將導彈指向目標→等“敵飛行器”接近導彈最佳飛行線路的時候→導彈開始接電,做好隨時發射準備,並且火控雷達開始工作→“敵飛行器”進入到最佳攔截區域以後,火控雷達鎖定目標…導彈發射…在這個導彈系統作戰的過程中,火控雷達起到鎖定目標,並且不斷“照射目標”,將目標信息不斷輸入飛行當中的導彈(半主動雷達制導),使導彈不斷的修正飛行路線,直到將目標摧毀!火控雷達起的就是這個作用。但是,火控雷達也是“敵方”軟硬殺傷的主要目標,平時它不開機,只是在導彈要發射前開機鎖定目標,並且不斷的照射目標……而火控雷達的頻率和功率,始終是敵方需要用各種“手段要竊取”的!如果敵方“竊取”了,那麼在作戰當中可以根據“火控雷達”的頻率進行“電子干擾”、布撒干擾彈…這樣的“軟殺傷”,使火控雷達顯示屏 出現“雪花”狀、信號頻率變弱……等等使雷達失效這樣的手段,使雷達不能跟蹤和鎖定目標。
另外,敵機還可以使用“反輻射導彈”


對火控雷達進行硬殺傷!圖片上這兩架土耳其F–16,副油箱外面那個掛架上就是赫赫有名的“哈姆反輻射導彈”,它可以根據火控雷達照射的方向進行發射,導彈沿著雷達波尋找火控雷達天線,然後將天線摧毀…也起到了讓 地空導彈系統不能發射的效果。

總之,火控雷達是 大型武器裝備系統的眼睛,不單單是地空導彈,飛機、火炮都有火控雷達,圖片上“密集症”那個白色雷達罩裡面就是“火控雷達”……沒有火控雷達也就鎖定不了目標。同時火控雷達的發射頻率和功率…等等信息是一個軍隊的絕密,要嚴格控制!


皇家橡樹1972


信號處理專業的學生來粗淺地解釋這個問題!


雷達在軍事上的意義不言而喻!沒有雷達就沒有現代戰爭。雷達以電磁波為載體來探測目標。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核心的矛盾,電磁波分頻率,頻率高的電磁波波長短,頻率低的波長較長!


波長較長的波探測距離遠,但是探測精度低,反之亦然。


所以這是一個“探測距離”與“探測精度”之間不可兼得的矛盾:警戒雷達舍精度取距離,火控雷達舍距離取精度。


比如我軍中華神盾戰艦中部的晾衣架雷達就屬於米波雷達,這種雷達有很好的警戒功能,可以在很遠的距離發現目標,為戰艦提供提前的預警時間。

但是米波雷達的探測精度卻大的驚人,近幾公里的誤差,這種誤差顯然不能為導彈或者火炮指示目標。


要想精確的為導彈指示目標,需要用高頻雷達來做,一般要達到釐米波的程度,才能夠提供高精度的目標座標。

所以警戒雷達與火控雷達一般配合使用。警戒雷達提供預警能力,為戰艦提供預警時間,一旦發現目標,戰鬥人員就要各就各位,吃飯的收拾收拾,上廁所的趕緊了事,奔赴戰鬥崗位準備戰鬥。

預警雷達也為火控雷達提供大體方位,以便火控雷達調整方位,搜索鎖定目標!

所以預警雷達與火控雷達職責不同而已,各司其職,配合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