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金嗓唱红三秦地 仙姿牵动万人心—怀念恩师马金仙 (笔者:李鹏)

金嗓唱红三秦地 仙姿牵动万人心—怀念恩师马金仙 (笔者:李鹏)

著名秦剧表演艺术家马金仙(1946—2000)祖籍陕西省合阳县,国家一级演员。1958年毕业于陕西省红旗戏曲学校,受京剧教练朱桂珍,任存才等老师严格训练。毕业后曾受到秦剧名家封至模,李正敏,陈尚华,李德富,肖若兰和姐姐马友仙,作曲家肖炳等名师指导,博采众长,勤学苦练,先后在80余部戏中担任主演,足迹遍及大西北,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她以扎实的功底,纯美的嗓音,聪颖的悟性,精明的灵气,形成了自己细腻质朴,情深意切的表演风格和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演唱特色。她的表演既能从人物的个性情感出发,又能注重人物外形的优美。她的唱腔旋律优美流畅,婉转深情,优美动听,耐人寻味。观众称赞其:“金嗓唱红三秦地,仙姿牵动万人心”。曾先后荣获咸阳市和陕西省多种汇演,大赛,“杯”赛一等奖;首届十佳演员评选中被评为十佳演员;又曾获全国“七五贡献成果大赛”一,二等奖;全国“明星杯书画大赛”银奖等。她业绩突出,连年被评为文化系统先进个人,荣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省荧屏戏曲百佳演员。2002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金嗓唱红三秦地 仙姿牵动万人心—怀念恩师马金仙 (笔者:李鹏)

怀念恩师马金仙

又一个阴雨沉沉的九月三十日如约而来。这一天,对其他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广大西北戏迷来说,它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就在十五年前的这一天,一位被誉为“金嗓唱红三秦地,仙姿牵动万人心”的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永远离开了我们。她就是一级演员、咸阳市大众剧团团长马金仙。

时至今日,得知马老师去世这一消息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2000年10月2日晚我从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中听到她病逝的噩耗顿时惊呆了,这一切太突然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54岁,对一名艺术家来说不正是她艺术生涯的青春期、是她艺术造诣的鼎盛期吗?然而她就这样匆匆地去了,怀着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对秦腔艺术的执着追求去了。

作为一个戏曲爱好者,我对秦腔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痴迷。在群星荟萃的秦腔园地中,我对马老师的演唱似乎情有独钟,平常有意无意间总爱收集有关马老师的资料和音像带,也梦想着有一天能真正地看上她一眼。天赐良机,一九九九年,在咸阳参加自学考试时,通过马老师的爱人安建英老师,我真的见到了她本人。令我吃惊的是,虽为初次见面,但马老师竟没有一点艺术家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她家简陋的平房里专门腾出一间屋子供我安心备考;每天早晨,在我起床后热乎乎早餐早已摆上桌;临近考试时,马老师夫妇与许多家长一样,推着老式的自行车陪我找考场。在老师家里住了一周时间,然而马老师很少和我交谈,在一周考试结束后,她才腾出一整天时间陪我聊天。因为她希望我安心备考、取得好成绩,其中的关爱不言而喻。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我去咸阳时又见过她两次,每次都得到她热情的接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马阿姨本就没收过一个徒弟,我这个“门外汉”,更不敢妄称是她的学生。但我想,只有用“老师”二字来称呼她,似乎才能表达我对马阿姨的无限崇拜与深切怀念之情。

马老师从艺整整四十年,纵观其走过道路,这四十年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心血和汗水。她以精湛的舞台技艺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四十年里她主演了8 0余部戏,成功的塑造了个性、身份、地位迥异的现代、古代妇女形象,像《红灯记》中的李铁梅、《双锦衣》中的姜琴秋、《琵琶公主》中的大云公主、《哑女告状》中的掌上珠、《白蛇传》中的白云仙、《状元媒》中的柴郡主等都赢得了专家、同行、观众的高度评价。

金嗓唱红三秦地 仙姿牵动万人心—怀念恩师马金仙 (笔者:李鹏)

对艺术的追求,马老师可以称的上是精益求精,她立足于传统秦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角色的刻划上又灵活地博采其他剧种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代表作之一《白蛇传》,就凝聚了马老师十多年的心血,《断桥》一折曾飘扬过海在台湾引起轰动。经过她和爱人安建英老师亲自移植、改编、协助设计唱腔、构思排导并经多次实践,终于把《哑女告状》第一个搬上秦腔舞台,连演16年上千场,可算戏曲界一大奇迹了。《哑》剧是难度极大的一出戏,,如《火烧听月楼》一场戏中水袖技巧难度特别大,但马老师却能演的得心应手,出神入画。《赴京告状》一场是全剧的精华,她扮演的掌上珠一角更让观众叹为观止,剧中呆大,掌上珠由她一人扮演。头、上身为小旦,腿脚、下半身扮演成假头脸,假上身的呆大,脚行呆步,身做女儿情,双手做出各种手势,还边唱边操纵假人机关,把一个掌上珠塑造的不温不火,惟妙惟肖。《哑女告状》的强烈反响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一九九八年,中央电视台拟就《哑女告状》为马老师拍摄五集首部秦腔艺术片,80万元的拍摄资金已全部到位,马老师的定妆照也已然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恰在这一关键时刻,马老师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拍摄事宜便被搁浅,最终亦未能完成。留下的只有马老师的定妆照。这不仅是马老师一生的一大憾事,更是戏曲界的一大憾事。

马老师不但技艺高超,而且心中时刻装着亿万观众。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了振兴秦腔艺术,她几乎用尽了全部心血。那是1 9 7 8年春节她主演《双锦衣》上下本,一天三场演出,连演数十天,以至到最后突然昏倒在舞台,热情的观众拥上舞台呼唤着将她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原来在超负荷情况下挣裂腹腔内脏失血1500CC在工人疗养院住院期间,为了减轻病友痛苦,她忍着伤口疼痛为他们演唱。手术带来解时,又被接回咸阳参加陕西省戏曲调演,荣获一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马老师在短暂的一生中凭着自己的聪慧与勤奋,凭着对秦腔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亿万观众的深情厚爱,在秦腔这块肥沃土地上洒满滴滴汗水,取得惊人的辉煌成就,她在《断桥》一折中的唱段被中国唱片公司收录,表演被中央电视台专题片《艺苑撷英》收录,并被制成录像带发行海内外。她和已故秦腔表演艺术家郭明霞联合主演的《女皇与公主》在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荣获大奖,此剧又被列入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展演节目。同时她还身兼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多种职务。她还创作、改编剧目十余部。她的名字分别被《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当代大文化卷》等多种大型权威资料书籍所收编。她的十多篇专业论文多次获奖,音带、像带为秦腔艺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马老师走了,我未能见上她最后一面,也未能为她送别,因为我知道消息太晚了。但是,我与马老师的缘分仍在继续。2007年,在马老师逝世七年后,马老师的爱人安建英老师亲笔写信给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李瑞芳老师,向她介绍了我的情况。鉴于我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乃至痴迷,基于老一辈艺术家对年轻人的关爱,李老师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积极推荐,促成我从老家调往研究院工作。这也是马金仙老师生前对我的期望。

金嗓唱红三秦地 仙姿牵动万人心—怀念恩师马金仙 (笔者:李鹏)

马老师是我的恩师,生前送我的戏曲磁带,我一直视为珍宝。怀着对马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为了让马老师的秦腔艺术得以更广泛的流传,2004年我自学将磁带转换成CD光盘,并在她逝世十周年之际,找出版社将当初转录的光盘制作成四盘CD出版发行。

十五年过去了,我的耳畔还经常响起马老师的笑声,眼前还时常显现她的身影。回过神来,只见桌子上马老师的照片及磁带封面,只能听见CD机里传出依旧荡气回肠的秦声秦韵。

马老师,我因结识您而骄傲,自豪!马老师,我真的很想您,我会把我的思念在心里默默诉说。马老师,您在天堂也定未放弃自己衷爱一生的艺术吧!今夜梦中,白云仙还会在断桥如泣如诉唱起“白云仙在中途自思自叹、把当年修行事细表一番……”

李鹏

纪念马老师逝世十五周年

2015年9月30日

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