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飛檐斗拱,朱漆圓柱,雕樑畫棟,古樸高雅的安慶市丁氏宗祠

丁氏宗祠位於安徽安慶市懷寧公嶺鎮永新村,至今已有400來年曆史,原祠堂已毀,現祠堂於前幾年在原址復建。丁氏宗祠佔地面積四千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為兩千平方米。鑲嵌在大門上方百年玉石門匾“丁氏宗祠”四個金字熠熠生輝。

飛簷斗拱,朱漆圓柱,雕樑畫棟,古樸高雅的安慶市丁氏宗祠


清雍正八年(1730年)夏動工,次年(1731年)冬主體工程竣工,又經數年努力,相繼建了塾(譜樓)、閣(梓潼閣)、場(祠前廣場),總體規模形成。坐東朝西,為三進五開間,梯進式徽派仿古建築,粉牆灰瓦。飛簷斗拱,朱漆圓柱,雕樑畫棟,古樸高雅。祠、閣一體,屋宇相連,祠堂大門兩側,一對石獅威武高大,氣宇軒昂,雕刻精細,神態逼真。據族人說,石獅與祠堂同一時期落成,取材於安慶集賢關北側石山麻石,在當地請匠人雕鑿好以後,組織青壯族人,用圓木一步一步挪回祠堂。石獅目睹了祠堂的無數次重修,是祠堂最好的“見證人”,也是丁氏宗祠的守護神。

飛簷斗拱,朱漆圓柱,雕樑畫棟,古樸高雅的安慶市丁氏宗祠


正門兩側有刻石描金對聯一副,聯曰:“皖國詩書第,江洲禮儀家”。院內有花戲樓一座,兩旁有繞廊扶梯出將入相,樓上正面有丁氏祖訓“永團圓”行書匾額。下視中庭可容二三百人聚會,觀戲,中庭上懸各支各房的匾額,有數十面之多。兩廂是族人會餐,休憩之所,紫竹芭蕉,木門花窗,頗具清幽古味。過了中庭花徑,後院依勢而建,高十數丈,登石階上是祭祖堂,正門懸“源遠流長”藍底白字大匾,內立壁數丈,橫數十丈,位列各世先祖牌位,下有拜祭火燭,專人管護,終年不息。相傳丁氏宗祠落成,安放始祖牌位 “丁公良卿大人之位”時,牌位始終安放不穩,後去掉“丁公”二字,牌位始穩。現丁氏宗祠供奉的一世祖牌位為:“陳良卿大人之位”。這個故事被丁氏族人世代相傳,人人皆知。

飛簷斗拱,朱漆圓柱,雕樑畫棟,古樸高雅的安慶市丁氏宗祠


整個建築氣勢宏偉,令人歎為觀止,展示了我丁氏先祖的聰明才智和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自丁氏宗祠在這龍山鳳水落址後,故人傑地靈;家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成為懷寧一大旺族。

新中國成立後,祠堂被收為國有,1953年前殿被拆,改為糧食收購門市部。“丁氏宗祠”玉石門匾被長期隱居起來。其它雖未動,但內部建築結構及陳設不同程度受損,最終在二十世紀70年代初的浩劫中,遭到徹底破壞。但始祖神位和晏公塑像在族人的保護下得以倖存。祠內“丁氏宗祠”石匾及“始祖神主牌位”、“世進士”、“永團圓”等匾額及祠前廣場石鼓、石獅均為原祠文物,甚為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