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飞檐斗拱,朱漆圆柱,雕梁画栋,古朴高雅的安庆市丁氏宗祠

丁氏宗祠位于安徽安庆市怀宁公岭镇永新村,至今已有400来年历史,原祠堂已毁,现祠堂于前几年在原址复建。丁氏宗祠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两千平方米。镶嵌在大门上方百年玉石门匾“丁氏宗祠”四个金字熠熠生辉。

飞檐斗拱,朱漆圆柱,雕梁画栋,古朴高雅的安庆市丁氏宗祠


清雍正八年(1730年)夏动工,次年(1731年)冬主体工程竣工,又经数年努力,相继建了塾(谱楼)、阁(梓潼阁)、场(祠前广场),总体规模形成。坐东朝西,为三进五开间,梯进式徽派仿古建筑,粉墙灰瓦。飞檐斗拱,朱漆圆柱,雕梁画栋,古朴高雅。祠、阁一体,屋宇相连,祠堂大门两侧,一对石狮威武高大,气宇轩昂,雕刻精细,神态逼真。据族人说,石狮与祠堂同一时期落成,取材于安庆集贤关北侧石山麻石,在当地请匠人雕凿好以后,组织青壮族人,用圆木一步一步挪回祠堂。石狮目睹了祠堂的无数次重修,是祠堂最好的“见证人”,也是丁氏宗祠的守护神。

飞檐斗拱,朱漆圆柱,雕梁画栋,古朴高雅的安庆市丁氏宗祠


正门两侧有刻石描金对联一副,联曰:“皖国诗书第,江洲礼仪家”。院内有花戏楼一座,两旁有绕廊扶梯出将入相,楼上正面有丁氏祖训“永团圆”行书匾额。下视中庭可容二三百人聚会,观戏,中庭上悬各支各房的匾额,有数十面之多。两厢是族人会餐,休憩之所,紫竹芭蕉,木门花窗,颇具清幽古味。过了中庭花径,后院依势而建,高十数丈,登石阶上是祭祖堂,正门悬“源远流长”蓝底白字大匾,内立壁数丈,横数十丈,位列各世先祖牌位,下有拜祭火烛,专人管护,终年不息。相传丁氏宗祠落成,安放始祖牌位 “丁公良卿大人之位”时,牌位始终安放不稳,后去掉“丁公”二字,牌位始稳。现丁氏宗祠供奉的一世祖牌位为:“陈良卿大人之位”。这个故事被丁氏族人世代相传,人人皆知。

飞檐斗拱,朱漆圆柱,雕梁画栋,古朴高雅的安庆市丁氏宗祠


整个建筑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展示了我丁氏先祖的聪明才智和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自丁氏宗祠在这龙山凤水落址后,故人杰地灵;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成为怀宁一大旺族。

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被收为国有,1953年前殿被拆,改为粮食收购门市部。“丁氏宗祠”玉石门匾被长期隐居起来。其它虽未动,但内部建筑结构及陈设不同程度受损,最终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的浩劫中,遭到彻底破坏。但始祖神位和晏公塑像在族人的保护下得以幸存。祠内“丁氏宗祠”石匾及“始祖神主牌位”、“世进士”、“永团圆”等匾额及祠前广场石鼓、石狮均为原祠文物,甚为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