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襄城縣,菸葉王國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轄1區、2市、3縣,總面積4996平方公里,總人口458萬人,市花為荷花。

許昌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2008年1月,國家文物局宣佈在許昌靈井遺址發現了距今8-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正式命名為“許昌人”。相傳堯帝時期,以高士許由為首領的部落牧耕此地,繁衍生息,稱為“許地”。公元前八世紀,周封文叔於許,稱許國。春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佔據。戰國時期,許地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治陽翟(今禹州市),轄許縣等12縣。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今許昌市魏都區)。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遷都許縣,這裡遂成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魏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廢漢立魏,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都為“許昌”。隋、唐、宋、元、明、清時,許昌均為郡府州治所。

許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全市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其享有“許都”、“鈞都”、“煙都”、“花都”和“藥材之都”之美譽,為中國“三國文化之鄉”、“鈞瓷文化之鄉”、“大禹文化之鄉”、“菸草文化之鄉”、“臘梅文化之鄉”,為中國宜居城市、園林城市、最佳生態文化旅遊城市、特色魅力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等。

三國時期,曹操雄踞許昌25年,文治武功,廣攬人才,克平群雄,統一北方,為最終實現“三分歸一統”霸業奠定了基礎,並開創了“一代風骨,百世流芳”的建安文學。許昌現有漢魏許都故城、關羽挑袍的灞陵橋、關羽秉燭夜讀的春秋樓、曹操射鹿臺、練兵臺、曹丕登基受禪臺、神醫華陀墓等共80多處,以三國遺蹟多而真著稱。《三國演義》中,有51回、172次涉及許昌,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發生在這裡。說三國離不開漢魏,說漢魏又離不開許昌。郭沫若先生曾有“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的詩句。

“許昌”牌香菸,為許昌捲菸廠出品,不同時期和版式的煙標繁多。其中一枚河南地方國營許昌菸廠出品的黃色底色“許昌”牌煙標,正、副版均為灞陵橋圖案,側版有繁簡字混用的圖案說明:“灞陵橋位於許昌城西,相傳三國時代,關羽辭曹尋義兄劉備,曹操追此橋上贈袍獻酒餞行,關恐有詐,以刀挑受辭去,迄今為名勝古蹟也。”另一枚地方國營許昌菸廠出品的綠底色“許昌”牌煙標,正版為彩色的灞陵橋圖案,側版說明與上一枚相同,副版為廣袤的煙田、高大的煙株和金黃色的菸葉圖案,充分展示了許昌作為“三國文化之鄉”和“菸草文化之鄉”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地域經濟特色。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迎漢獻帝遷都許縣,史稱“許都”,與國都洛陽、西漢故都長安等齊名,為魏國五都之一。國營許昌菸廠曾出品有“許都”牌香菸,其煙標設計樣式與河南地方國營許昌菸廠出品的“許昌”牌煙標相同,只是正、副版圖案由灞陵橋變為了許昌鐵路橋,側版也沒了文字說明,並未能體現出“許都”牌應有的三國文化內涵。

在許昌三國文化遺蹟中,位於市中心文廟附近的春秋樓十分有名。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東征,在下邳之戰中俘獲了關羽及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為保護兩位皇嫂的安全,關羽在“土山三約”後,暫且歸附曹操,來到了許昌。曹操寵才愛將,拜關羽“為偏將軍,禮之甚厚”,並加封漢壽亭侯,贈赤兔馬和金銀玉帛,賜府宅一處,讓其與二位皇嫂同住。關羽為了避嫌,分一宅為兩院,請二位皇嫂住內院,晨夕前往問安,自己則住外院,秉燭達旦,夜讀《春秋》。

為昭彰關羽忠義,元至元年間,在此地建廟以祠之。廟內建有一樓,名曰“春秋樓”,又名“大節亭”,此前也稱過“關公宅”、“關王廟”、“武安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帝廟”,俗稱“秉燭達旦處”。歷經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其建築格局逐步完善,後又毀於戰火,只殘存一座春秋樓。清代許州知州甄汝舟曾為春秋樓賦詩一首:“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潁川。”

1995年,當地政府對之進行大規模修復,形成了春秋樓古建築群“兩院英風”的基本格局,外院依次有山門、鐘鼓樓、春秋樓、刀印樓、關聖殿等建築,內院為園林建築風格,有問安亭、甘糜二後宮、水榭、掛印封金堂及附屬建築。春秋樓為關帝廟主體建築,磚木結構,重簷歇山式,結構嚴謹,造型大方,金碧輝煌。春秋樓前有3通石碑,一為明景泰六年(1455年)所立《關王辭曹操之圖》碑,上面刻有關羽辭曹操書原文,下為關羽辭曹圖,圖中關羽勒馬橫刀,大義凜然,向曹操揖別;一通在碑額刻有“乾坤正氣,日月精忠,滿腔忠義,萬代英雄”十六個大字,碑上刻有畫聖吳道子所畫的關公像,圖中的關羽騎赤兔馬,提偃月刀,雙眸炯炯,長髯飄撒,氣宇軒昂,威武雄壯;另一通為關羽以詩辭曹的“關帝詩竹碑”。春秋樓後的關聖殿,高33米,內有15米高的關羽夜讀《春秋》彩塑坐像,以及關平、周倉、王甫、廖化塑像,堪稱全國之最。春秋樓景區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景區。

1983年前後,許昌捲菸廠曾出品有“春秋樓”牌香菸,其煙標至少有4種不同版式,每種煙標的正、副版均有春秋樓圖案。其中兩枚的側版還有一首詩:“魏都許昌困關侯,曹操為君設此樓。燭光閃耀映星月,通宵達旦讀春秋。”另兩枚的側版則為文字說明:“春秋樓位於許昌。相傳三國初期,關羽兵敗客居曹營而心思漢室,常秉燭達旦夜觀《春秋》。故名春秋樓,以彰忠義。”春秋樓不僅是一個重要的三國文化景點,也是許昌的一個象徵,其圖案也曾被許昌捲菸廠設計在“中原”、“銀許昌”等品牌的煙標上。

此外,許昌捲菸廠還曾設計有“關公”牌煙標,其底色為墨藍色,正版圖案為騎著赤兔馬,手提偃月刀,氣宇軒昂,威武雄壯的關羽形象,副版圖案為關羽坐讀《春秋》的形象。

關羽被困曹營期間,曹操為表達對關羽的惜才之意,殷勤款待,賞以高官厚祿。關羽不為所動,仍“身在曹營心在漢”,一心想回到劉備身邊,幫其匡扶漢室。關羽斬顏良、文丑,得知了劉備在袁紹處的消息後,便下決心前往尋找劉備。關羽向曹操辭行,曹操裝病不見。無奈,關羽揮毫作詩竹圖一幅,以竹葉組成字詩文,以畫藏詩,以竹喻志,然後掛印封金,護二位皇嫂辭曹而去。詩竹圖構思精巧,畫面簡練,主題突出,藝術高超,圖中竹葉組成一首五言絕句: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後人將這幅畫刻在了石碑上,稱為“關帝詩竹碑”。在河南的許昌春秋樓、洛陽關林、登封少林寺,以及省外四川的白帝城、上海的松江縣、河北的定州市、涿州的樓桑廟、西安的碑林和湖北大冶的尹解元村等地也有此碑,在全國許多地方的關帝廟和山陝會館等,基本都可見到此碑。

1983年,新鄭捲菸廠曾出品有“詩竹”牌香菸,其煙標正版有關帝詩竹圖,副版有詩竹圖中暗藏的五言絕句,煙標底部有解釋性的文字說明:“三國時,關雲長被困在曹營,曹操拜他為偏將軍,又封他為漢壽亭侯。而關公身在曹營心在漢,一心想念兄長劉備,用書信表達,恐曹操發覺,就畫詩竹一幅以表其心。此竹從上到下從右到左仔細看,竹葉組成的是四句詩。少林寺有此碑。”

許昌城西有條河,叫石樑河,屬穎河的支流。河上有一三孔石橋,因該橋離許昌老城八里遠,故叫“八里橋”,現稱“灞陵橋”。關羽掛印封金,護二位皇嫂車仗離開許都去尋劉備,曹軍部將欲追而殺之。曹操深敬關羽忠義,稱讚其“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並率眾趕去送行,贈路費徵袍,以“結識他做個人情”。關羽行至灞陵橋時曹操趕到,稱要贈袍餞行。關羽恐其中有詐,便橫刀立馬於橋上,以刀挑袍,辭曹而去。然後,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歷盡艱辛,終與劉備、張飛團聚。乾隆年間,知州甄汝舟臨橋懷古,曾賦詩一首:“野水洄堤浸柳條,道旁殘碣記前朝。長髯勒馬橫刀處,萬古英風八里橋。”現灞陵橋為重新修建,橋上有浮雕148幅,橋東頭有座高8米的“關公勒馬挺風”青石雕像。橋旁還有兩通石碑,一為明末將領左良玉題寫的“漢關帝挑袍處”石碑;一為明嘉靖年間刻立的“關王辭曹操之圖”碑。

為推崇關羽忠義仁勇,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在橋西建有一座關帝廟,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門有幅楹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騁時勿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與世界各地的其他關帝廟不同,在這座廟裡,不僅有關羽和二夫人像,還有曹操像,為一座關羽、曹操合祀關帝廟。同時,廟中的關羽像勒馬挺刀,英姿威武,是一尊騎馬的塑像。

灞陵橋關羽挑袍辭曹的故事,曾被國營許昌菸草加工廠和許昌捲菸廠許昌市分廠設計在了煙標上。不過,其捲菸品牌不是“灞陵”牌,而是 “霸陵”牌。許昌捲菸廠許昌市分廠的“霸陵”牌煙標,正版為關公挑袍圖,圖中關羽勒馬灞陵橋上,回身橫刀挑袍,十分生動形象,頗有藝術感染力。此外,許昌河南菸草股份有限公司、許昌豫興菸草公司曾出品過“八里橋”牌捲菸。

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其忠義仁勇的英雄本色。許昌捲菸廠曾為“單騎”牌捲菸,設計了10多種樣標。其中一枚中國保健營養協會監製、許昌捲菸廠出品的“單騎”牌煙標,副版圖案為吳道子所畫的《關羽勒馬挺風圖》,正版有“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兩個紅色篆印和以行草書寫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27回中所作的一首讚美詩:“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概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許昌捲菸廠設計的其它“單騎”牌煙標,樣式相同,只是圖案顏色不同,正、副版均為吳道子畫的《關羽勒馬挺風圖》,側版有文字說明:“關羽肖像(勒馬挺風圖),唐朝畫聖吳道子畫,明朝株陵弟子李宗周立碑,現存許昌《春秋樓》”。

許昌市襄城縣,是我國最早引種美式烤煙的地區之一,素有“東方的弗吉尼亞”之稱,為中國“菸草文化之鄉”。1913年,襄城縣潁橋鎮在全國率先試種美種(Orinoco品種)烤煙大獲成功,烤煙種植遂在襄城及周圍等縣迅速發展開來。上世紀四十年代,我國著名菸草專家張逸賓先生曾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烤煙在河南,襄城菸葉甲河南”,“所產煙質,為全國冠”。 “英美煙公司曾將此帶土壤攜在美國化驗分析,證明其成份、性質與美國烤煙聖地如弗吉尼亞、馬里蘭諸州土性,無稍差異。英美煙商昔時特重視此一煙區者,其故即在此。”1958年8月7日,毛澤東主席來到襄城煙區視察,看著無邊無際、豐收在望的煙田,不禁發出由衷的讚歎:“你們這裡成了‘菸葉王國’了!”

襄城出產的優質烤煙,以香氣濃郁、吃味醇和馳名中外。在襄城縣菸草公司1987年製作的“襄城煙”(評吸)煙標上,對之有這樣的介紹:“襄城烤煙,歷史悠久,品質優良,香氣濃郁,吃味醇和。‘裡川’菸葉,獨具特色,馳名中外,是卷制熊貓、中華等各種名優煙的主要原料。”享譽海內外的襄城烤煙,使得“襄城”這個地名一度也成了一個響噹噹的捲菸品牌,襄城縣華中菸廠、襄城縣運通菸廠、襄城捲菸廠都曾出品過“襄城”牌捲菸。襄城縣北關運通菸廠出品的“襄城”牌捲菸,有10支、48支和50支三種包裝。其“高包頭”50支裝煙標,正版為襄城縣城南門、北汝河古紅石橋和乾明寺文峰塔圖案,副版為首山、文峰塔和北汝河圖案,兩個側版分別有“襄城香菸、與眾不同”和“請君試吸、到處風行”的品牌宣傳語。

襄城被譽為“東方的弗吉尼亞”,許昌也有“東方的里士滿”之稱。明末清初,曬菸從河南鄧州一帶引入許昌周圍一些縣種植。1904年京漢鐵路通車後,這裡便成了菸葉、菸絲、煙具等的重要集散地。隨著烤煙種植在襄城縣、許昌縣、禹縣、長葛縣、郟縣等周圍10多個縣迅速發展開來,許昌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與山東青州、安徽鳳陽並稱為全國三大烤煙產區,併成為聞名全國的捲菸製造地和烤煙、捲菸貿易市場,遂有“煙城”之美譽。

“煙城”牌捲菸,曾有國營許昌菸草加工廠和許昌捲菸廠許昌市分廠出品。許昌捲菸廠許昌市分廠出品的“煙城”牌捲菸,煙標正版為許昌鐵路橋和菸葉、華燈圖案,副版為片片菸葉和挺拔的許昌文峰塔圖案,在兩側版和煙標底部,還有喇叭狀的煙花圖案。國營許昌菸草加工廠出品的“煙城”牌捲菸,煙標正版為許昌鐵路橋和華燈圖案,副版為有文峰塔的“小西湖讀書亭”圖案。

許昌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後來,當地的文運衰落,很長時期沒有出過狀元。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許州太守鄭振光依照“風水”之術,為“借培地脈”,振興文運,組織在許昌城東文明寺修建了一座文峰塔,故又稱“文明寺塔”。許昌文峰塔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52米,呈平面八角形,由基臺、基座、塔身、塔剎等部分組成,造型精美、結構謹嚴。該塔外形與開封宋祐國寺塔相似,塔身四面均闢有半圓的拱券門窗。一層的南門上嵌有一青石匾額,正中陰刻行書“文筆聳秀”幾個大字。進塔後沿著盤旋環形梯道拾級而上,可登至塔頂。文峰塔內除供奉有千手千眼佛和白衣菩薩,還有文昌帝君即文曲星,以保佑此地的文運昌盛。清時,文峰塔為“許州十景”之一,甄汝舟曾有詩讚曰:“孤聳尖峰削不成,十三層上插青雲。分明一管生花筆,書破天章無色紋。”該塔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代以前曾是許昌城一處十分有名的地標性建築。許昌文峰塔在整體造型、建築結構與雕飾上,充分體現了明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巧和精湛的雕刻藝術,富有濃郁的中原文化色彩和典型的地方特徵,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具有十分重要價值,被古建築學家評為中國風水第一高塔、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磚塔之冠。以文峰塔為圖案和牌名,國營許昌捲菸廠和許昌中州捲菸廠曾出品有“文峰”牌捲菸。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被毛主席譽為“菸葉王國”之後,許昌地區的菸草產業進一步得到了全面發展。在我國,從菸葉種植、片煙復烤、科研育種,到捲菸生產、“兩煙”經營、煙機製造、菸草薄片加工、菸草物資生產儲運和菸草職工教育培訓,菸草產業配套成龍,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條的城市,目前唯有許昌一家,其“煙都”的美譽名不虛傳。

許昌捲菸廠和河南省許昌菸草分公司都曾研製或出品過“煙都”牌捲菸。許昌捲菸廠設計的“煙都”牌煙標為硬卡標,正、副版均有煙田圖案。河南省許昌菸草分公司的“煙都”牌煙標,為白包的許昌菸葉評吸菸標,副版有這樣的文字介紹:“許昌烤煙,歷史悠久。菸葉色澤金黃,組織疏鬆,油潤豐滿,煙香四溢,氣味芬芳,馳名中外,素有‘煙都’、‘菸葉王國’之稱。”

2008年8月6日,毛主席視察許昌煙區50週年前夕,在許昌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河南中煙工業公司為毛主席視察許昌煙區50週年紀念活動特製的“帝豪”牌捲菸,煙標上面印有“八·七紀念”幾個紅色毛體字,凹印的蜿蜒曲折的大河圖案,宛如百折不撓、奔騰向前的黃河,寓意河南菸草自強不息、發展壯大,又如彎彎曲曲的穎河,向人們訴說著那首民謠:“許昌城西潁河灣,潁河兩岸出好煙。菸葉長得黃燦燦,那是一片金銀川。”此外,河南中煙工業公司設計的一枚“黃金葉”牌煙標,副版印有“菸葉王國”四個大字,下有這樣的文字說明——許昌煙田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是優質烤煙的最佳適宜產區。一九五八年毛澤東主席視察煙區時也禁不住稱讚:“你們這裡成了‘菸葉王國’了。”


毛主席“菸葉王國”的讚譽,使許昌、河南的濃香型烤煙名揚四海。西平縣出山菸葉加工廠生產的“河南烤煙”斗菸絲煙標,正版為一片金黃色的菸葉圖案,副版上方為寫有“人民公社好”口號的三面紅旗。煙標以簡潔樸素的畫面,向人們展示了河南濃香型烤煙的優異品質,並留下了深深的時代烙印和濃厚的政治色彩。

長期以來,菸草產業一直是許昌市重要的財政支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營許昌捲菸廠出品的至少3種“新許昌”牌捲菸的煙標,副版均為一望無際的煙田和高大的煙株圖案,充分表明作為“煙城”、“煙都”和“菸葉王國”,菸草經濟在許昌市經濟社會發展總格局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一枚煙標,正版為紅旗海洋映襯的工廠、樓房圖案,副版為廣袤的煙田、高大的煙株和遠處的工廠圖案;一枚1969年印製的煙標,正版為寫有“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的語錄碑和馬路、汽車圖案,副版為碧綠的煙田、青翠的煙株和金黃的菸葉圖案;另一枚1970年5月印製的煙標,正版橢圓形的畫面中,為城市樓群和馬路、汽車圖案,副版也為煙田、煙株和金黃色菸葉圖案。


此外,許昌鴻昌永記菸廠也曾出品過“新許昌”牌捲菸,許昌捲菸廠還曾出品有“金許昌”和“銀許昌”牌捲菸。

許昌市所轄禹州市(原禹縣),古稱為“鈞州”,為“中國鈞瓷文化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禹州市神垕鎮,為中國瓷器五大名窯之一 ——鈞窯的所在地,號稱“鈞都”,又因至今仍盛產鈞瓷,被譽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其古鈞臺及八卦洞一帶的鈞窯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鈞瓷始於唐,盛於宋。宋徽宗時期,在禹州城內設官窯專燒宮廷用瓷,將鈞瓷定為御用珍品。“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瓷無對,窯變無雙。”鈞瓷端莊古雅、雕工嚴整的藝術造型,青如藍天、紅若海棠的窯變釉色,疏密有致、觸無痕跡的神奇紋路,鬼斧神工、天然成趣的意境釉畫,使其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和“雅堂無鈞瓷,不可自誇富”之說。現在,禹州鈞瓷燒製工藝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鈞瓷常被作為國禮贈送世界各國政要。


河南省禹縣捲菸廠曾出品有“古鈞”和“鈞州”牌香菸。“鈞州”牌煙標的版式有兩種,其正、副版均有紫紅色鈞窯雙耳瓷瓶圖案。

從許昌往東,走進鄢陵縣,便到了一個鮮花的世界、綠樹的海洋。這裡的花卉苗木種植歷史悠久,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素有“鄢陵臘梅冠天下”、“江北花卉數鄢陵” 之說。鄢陵現種植花卉苗木30多萬畝,品種達2100多種,有“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臘梅文化之鄉”和“花都”等美譽,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 “全國重點花卉市場”。

國營許昌捲菸廠出品的“梅花”和中國許昌捲菸廠出品的“金梅花”牌香菸,其不同版式的煙標,均充分展示了“中國臘梅文化之鄉”乾枝臘梅傲寒怒放的迷人魅力。鄢陵捲菸廠出品的“鄢林”牌香菸,煙標底色為綠色,正、副版圖案均為茂密的林木,充分體現了“中國花木第一縣”的林業經濟特色。此外,鄢陵宏大煙廠曾出品過“新鄢陵”牌香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