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加快旅遊資源整合 切實提高供給質量

加快旅遊資源整合 切實提高供給質量

加快旅遊資源整合 切實提高供給質量

1市人大代表劉子賓:

池州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天下第一詩村”的杏花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池州發展文旅產業具備了獨特的良好資源優勢,其發展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希望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快文旅產業發展,將其列入旅遊業整體發展規劃,建設相對集中的功能區,使智慧康養、休閒養生、研學度假等文旅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而杏花村文化旅遊區是這一功能區建設的最好載體。目前,杏花村文化旅遊區核心區旅遊基礎設施基本建成,旅遊功能配套不斷完善,已具備了相對集中功能區的基本條件。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幫助解決杏花村發展的瓶頸問題,使旅遊區發展再上新臺階。

2市人大代表方鳴:

池州地處吳頭楚尾、江左要衝,歷來是多種文化交流匯聚之地。40萬年前東至華龍洞古人類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屈子、蕭統、李白、金喬覺等一代代文化名人在這裡駐足流連,儒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築文化、農耕文化等各類文化形態交融滲透,催生了儺文化、詩文化、茶文化、牌坊文化、石刻文化、溶洞文化、建築文化等極具特色的“十大地域文化”,以儒為核、兼收幷蓄,賦予了池州開放、包容、多元的文化特質,同時也給今天的池州留下了“千載詩文地,佛歌儺腔戲”的豐厚文化遺產。

如何倍加珍惜、倍加守護這些豐厚的文化遺產,在深入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今天,池州應該要以文興旅,以旅傳文,使各類文物成為全域旅遊的核心吸引力,把綠色池州的“山水土氣”利用好,使其成為全域旅遊融合發展的增長極。

3市人大代表汪偉:

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已經吹響,如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把池州的山、水、村、洞、茶等農村資源與鄉村旅遊融合好,是提高全域旅遊供給質量的重要內容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制定鄉村旅遊三年行動方案,選擇10個建制村或較大自然村創建鄉村旅遊示範村。我認為,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因地制宜,利用未承包到戶的集體“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果園、養殖水面等資源,發展現代農業項目,打造現代鄉村旅遊觀光的新亮點。

我所在的貴池區殷匯鎮河東村,山場面積達8000多畝,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有可為,建議政府部門一方面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另一方面,要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實施暢通工程,讓前來觀光的旅遊者在舒坦的旅途中領略池州的綠水青山,瞭解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和體驗農家鄉村生活。

4

市政協委員戈衛民:

池州是中國共產黨開展活動和建立組織較早的地區之一,共有革命遺址112處。但從目前情況看,我市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未能得到有效的開發。作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核心區,推進全域旅遊,作為重要的主題性旅遊的紅色之旅,池州不應缺席。

建議我市從一盤棋的角度,將有價值的革命遺址、遺蹟整合串成線,打破各自為陣的局面,推進紅色旅遊的產業化。把開發紅色景區景點,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與周邊生態旅遊、研學旅遊相融合,大力開發紅色旅遊系列產品,完善紅色餐飲、紅色特色商品購物、紅色文化娛樂等服務項目,這樣既為遊客提供複合型旅遊產品,又提高旅遊產品的供給質量,可以吸引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和更多的人們來池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5市政協委員吳蓓蓓:

在我市多年的旅遊發展實踐中,文化和旅遊一直相生相伴,緊緊依託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實施“文化名市”戰略,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然而,我市的文化與旅遊融合依然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是資源整合不夠,文化和旅遊在各司其職中各有側重,重點發力難聚力;二是相互介入不夠,文化產品與旅遊產品在前置性介入中皆有欠缺,營銷推廣難雙贏;三是業態創新不夠,項目與品牌多停留於傳統複製的層次,市場份額難持久;四是文旅人才匱乏,市場主體難提升。

建議:一是強化文旅思維前置,助力文旅融合更具推動力;二是強化新興業態創新,助力文旅融合更具生命力;三是強化高位推動統籌,助力文旅融合更具執行力;四是強化人才激勵培優,助力文旅融合更具支撐力。

6市政協委員王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早已深入人心。我市作為“長三角”地區的後花園,是安徽省“兩山一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區重要組成部分,在旅遊+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基礎和豐富經驗。

以我所在的青陽縣廟前鎮為例,我們大力宣傳“國家級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和“國家級體育產業示範項目”,積極舉辦大健康產業論壇、承辦綠色運動會、瑜伽比賽、氣功交流大會、馬拉松等各類賽事活動,全方位宣傳廟前大健康養生品牌,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吸引更多省內外遊客關注、嘗試健康旅遊特色產品,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結合我在基層的工作情況,建議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優勢和發展優勢,大力招商引資,構建旅遊+大健康發展新業態;打響健康旅遊特色品牌,實現大健康助推旅遊發展的新跨越;抓住美麗鄉村建設機遇,推進城鎮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呈現旅遊新格局;做強旅遊購物,提升商品品質,創造旅遊新價值。

加快旅游资源整合 切实提高供给质量

▍來源: 池州日報 石澤豐 唐馥嫻/文

薦讀

單擊下方藍字,閱讀往期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