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故乡」我是孝义人

田义江,祖籍山西省孝义市南辛安村,1962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1983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现任教于成都工业学院。
「故乡」我是孝义人



翻开户口本,在我的籍贯一栏是这样写的:山西省孝义县,而我出生地是四川省蒲江县。从小,父亲就告诉我,我们是山西人。这一点,从我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我与山西孝义的联系。当年,父亲为我哥哥和我起名字时,有意将两个地名合在了一起,这是我们对老家最直接的认识。哥哥叫田义川,就是孝义与四川;我叫田义江,就是孝义与蒲江。即或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我是山西人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只知道,父亲是解放初期随部队南下,四川解放后,便留在四川工作,并在四川安家,然后就有了我哥哥和我。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父亲的山西生活方式多多少少对我们都有影响,但由于我们兄弟俩都是在四川出生和成长,更多的还是沿袭着四川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在说“我是山西孝义人”时,真没有具体的内容,也就那么一说而已。

对老家山西的直观体验还得回到四十五年前的1973年,我们一家人回了一次老家。那时,我11岁,哥哥16岁,虽然都还小,但还是能建立起一些具体的印象。算起来那时父亲离开家乡已有24年余,回想起来父亲当时也是非常的兴奋。就要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就要看望年迈的老娘,老人家的这种心情长大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当时,虽然在老家待了近两个月,但对老家 的记忆并不深刻,随着时间的流逝便越发模糊。只记得老家在孝义的南辛安村,老家有奶奶,奶奶住的那个孔窑;还有姑姑、姑父,以及姑姑家较多的兄弟姐妹。当然还有对食物的记忆,奶奶熬的小米粥,奶奶做的高粱发糕和石头饼。告别老家后,直到父亲1992年离世,他老人家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家乡。加之随着我们的成长,上学了,工作了,成家了,有孩子了……忙工作,忙生活,我们再也没有机会亲近自己的家乡,我们与家乡的联系几乎就此中断。即便这样,我还是会告诉别人:我是山西孝义人。


「故乡」我是孝义人


2003年,一封来自宁夏的写给我父亲的信,几经辗转交到我手中。仔细阅读,是一封寻亲的家书,是由在银川工作的姑姑家的大女儿田爱萍和其丈夫李景杭写给我们的。含泪读完,才知道老家的亲人们还挂念着我们,还在千方百计地寻找我们。感慨万千之余,仿佛觉得,我就像一个走失的孩子又找到了家。通过这封信,又使我们与老家的亲人们联系上了,又拉近了我们与老家的距离。随着联系的增多,有一种原始的冲动在驱驶着我们,要回老家!要去看望老家的亲人!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都未能成行,但思念的心情却越发的强烈。虽然在这期间有过与爱萍大姐、景杭大哥、孝萍妹妹、向阳妹夫、冬冬(爱萍姐之女)、老曹(冬冬丈夫)以及小豆豆和小昊昊相聚的经历,在他们身上体验到了亲人的温暖,但还是没能回到那魂牵梦绕的老家。

今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冬冬告诉我们,准备回孝义老家看看。正好我也在假期,哥哥已退休,时间较自由。机会难得,说走就走。

2018年8月17日,怀着激动而复杂的心情,驱车从成都出发,行驶一千二百多公里,历时十五个小时,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乡。

回家的感觉真好!与老家的哥哥、嫂嫂、妹妹、妹夫还有众多的晚辈们相聚一堂,大多数的亲人虽未曾谋面,但看着就是那么的亲切。相聚的时间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满满的美好记忆:哥哥们妹妹们对我们热情款待;平时寡言少语的大哥,此次却谈笑风生;二哥热情周到,带着我们到各个哥哥家认门;三哥、四哥领我们回南辛安去看奶奶的老宅,去找寻四十五年前的记忆;五哥那酷似我父亲的容貌;三哥三嫂给予我们生活起居的精心、细致、周到的安排;人丁兴旺、子孙满堂;还有南辛安村主任的热情向导听着亲人们的话语,感到熟悉又陌生;品尝丰盛的美食,也感到这味道既熟悉又陌生。我从几位哥哥的言谈举止中看到了父亲的影子,感到了家的温暖。这是久违了的家的感觉!幸福的感觉!


「故乡」我是孝义人


还有一件有特别意义的事。2011年春,爱萍大姐和景杭大哥专程到成都看望我母亲和我们兄弟,并将爷爷传下来的家谱转交与我。尔后以此家谱为线索,与孝义桥南田家取得了联系。2017年,田志成(80岁)田志新(74岁)两位老人为了寻找田家的后人,多方探访确认之后,专程到成都联系我们兄弟。根据我们的家谱和桥南田家的神子,确定我们兄弟俩就是桥南田家的后人。此次回老家,在志成叔的主持下,与田家长辈、兄弟以及晚辈们见面。志成叔不顾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坚持带领田家的后人们到田家祖坟,祭拜田家的祖先。经过多年的等待,我们兄弟终于认祖归宗了,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根。


「故乡」我是孝义人


志成叔、志新叔等田家的长辈们还有一个心愿,重修田氏家谱,此工作主要由志成叔主持。老人家多方收集资料,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考查、论证,在完整的构思和计划的指导下,已初步完成。老人家的想法是,家谱修完后,将相应的资料留存孝义市档案馆,不仅作为地方史料,还可供象我们这样散落他乡的田家后人们以此线索寻根问祖。

凝望古城中央大街的三晋名楼——中阳楼,一幅木刻对联印入眼帘,上联“孝为人之本”,下联“义乃君子宗”,中匾书“行孝仗义”。一 个个人,一桩桩事浮现脑海。从老家亲人们的身上,特别是长辈们的身上,我体会到了“行孝仗义,诚实守信,开放进取,中和包容”的具体含义,感受到了孝义人的人格特征、行为方式,也体验到了孝义人的优秀人文精神。我从内心深处愿做孝义的一份子。

在宁夏还有我们深深思念着的两位亲人。离开孝义后,奔向银川,与爱萍大姐与景杭大哥相聚。在银川相聚的日子里,从爱萍大姐身上体会到母亲般的爱,从景杭大哥那里看到了父亲般的慈祥;深深地感受到了孝萍与向阳那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虽然冬冬、老曹属于晚辈,但在相处的过程中却建立起兄弟般的情谊。

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却是幸福而又美好的。非常不舍,但终归还得离去。记得离开孝义那天,在与几个哥哥拥抱道别时,哥哥们用有力的臂膀紧紧地抱着我,感觉全身充满一股暖流。这一抱让我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不舍……,无以言表,强忍泪水告别亲人。在银川道别时不敢再用这种方式,只怕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失了爷们儿脆弱的尊严。

长久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哪儿的人?因为我生长在四川,从表面上,从生活习惯上,从很多方面,很多时候别人都认为我是四川人,就连我自己常常也觉得自己是四川人。可心灵深处我又认为我是山西人,因为我身上流淌着山西人的血液,我的性格特征中有很多山西人的气质。这样的纠结伴随我成长,伴随我老去。这次回老家,打开了我的这个心结—我是山西人!我是孝义人!

曾经,山西、孝义距离我生长的地方是那么的遥远,是那么的陌生。而今天我终于明白,这里才是我的故乡!是我心灵的故乡! 当然,我也深深地爱着生我、养我、工作、生活的另一个故乡,正如我们兄弟名字中的四川、蒲江。

愿老家的发展越来越好!愿老家的亲人们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