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你知道萧山和余杭为何经常“除外”吗?

很多时候,谈及杭州时,其实有很多个概念,单从行政区划角度而言,就有杭州市、杭州市区、杭州主城区等说法。具体而言,杭州市的概念是指整个杭州地区,包括了10区、2县和1市(县级市);杭州市区的概念主要是指10区,也即杭州城区;而杭州主城区的概念其实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主要是指杭州的老城区,即今天的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和江干区。此5区是老杭州城的组成部分。第二种是除了上述5区外,还包括滨江区(在钱塘江南岸的江南地区),即6区。此划分法主要基于市本级的概念,即社会经济权限均有市本级层面统一行使的行政区域。

你知道萧山和余杭为何经常“除外”吗?

除了主城区的概念外,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主城区+2的说法,即主城区+萧山区和余杭区。2014年富阳撤市设区,又演变为主城区+3。2017年临安撤市设区,成为杭州第10区,自此,又有主城区+4的说法。但目前来看,主城区+2最为熟知,其次是主城区+3,临安由于是个新区,因此众多方面仍未与主城区一体化,经常也能看到临安除外,恍如六七年前的萧余。

关于主城区的概念,其实生活在杭州的大部分民众还是很模糊的,只知道长久以来“萧山和余杭除外”,但并不清楚萧山和余杭为何除外?为何萧山与余杭2001年撤市设区,但至今依旧不是主城区的一部分?许多人不解,纳闷,甚至部分萧山和余杭土著因此而产生仇杭情绪。其实这里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财政没有统一的问题。什么意思呢?最通俗的说,就是萧山、余杭的财政收入不是上交给市里,而是交到省里,其实不只萧山和余杭,包括后来撤市设区富阳、临安同样是这种情况。因从,“除外”一词,由此产生。

你知道萧山和余杭为何经常“除外”吗?

那为何杭州在撤市设区的过程中,并不像其它城市(非浙江省)一样,完全消化原先的县或县级市呢,使之纳入统一的社会经济管理范畴之内?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浙江的“省管县”制度。什么是“省管县”制度呢?就是由省政府赋予县(市、区)财政自主权或享有其他社会管理权利,但行政区划仍隶属于原地级市管辖的概念。萧山、余杭,包括后来的富阳和临安,尽管已经从县级市转变为杭州市区的一部分,但因为“省管县”制度,至今依然保留财政独立于市本级,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等。因此,不管是城建(轨道交通、高架桥、公园、旧城改造等)、医疗、社保、教育,甚至户籍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萧余和主城区不统一的问题。随着201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每年两会提出的关于萧余深度融杭政策和意见得逐渐落地,“萧山、余杭除外“逐渐成为历史。但目前只能做到尽可能的一体化,还无法做到完全的一统,毕竟“省管县”制度,独立财政权和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等制度依旧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