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於混亂,才能見出忠臣。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賞析:

正因大道被廢棄,聖人只有退而求其次,僅以仁義教化人心。正因大智慧被遺忘,小聰明與大奸大惡才風行。正因父子兄弟夫婦失去心法,陷入糾紛,聖人就只能強調孝慈。正因為君者失道、為臣者失德,聖人就只能奉勸為君者愛民、為臣者盡忠。愈往後世,做人的規範愈多、愈低、愈表面。這不是天道給人確定的標準發生了變化,而是人因一步步墮落,再也適應不了更高的規範,只能一層層降低要求。無論常人如何,得道者不在其中。得道者自在高處,只能以越來越高的標準自律,當然不會降身、屈志以適應世俗的膚淺準則。雖然他還在塵世,塵世的病毒卻侵害不了他,刀槍也虐殺不了他,悲喜也波動不了他,動亂也妨礙不了他。得道者如何可以自在?唯因他經過艱苦而漫長的求道、修行、悟道的歷程,所以才豁然洞開,如去如來。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