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李宁安踏再创销售新高,而曾经的国货快时尚美邦却巨亏3亿?

每日一好物


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哦,那么博主个人从市场的角度谈些这个问题,也是宏观的方面。


首先,现今的我国体育事业正快速成长,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大健康产业飞速发展,对于体育用品行业来说,是个大好光景。市场规模的扩大、人们收入也较已经提高,所以,运动鞋品牌遇到发展的黄金时机。蛋糕做大了,头部品牌比如李宁、安踏等,市场增量也变大,大家当然赚多多。非头部品牌,也能分一杯羹,毕竟市场的选择是多样的,大家愿意买,多少也会带动它们发展。由此来看,李宁、安踏等品牌的销售创造新高,是享受了这波体育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红利。

反观美特斯邦威所处的细分市场不是体育,而是快时尚。在这个行业,并未有明显的市场增量放大的说法,反而,进入的品牌越来越多,相较体育用品来说,这快时尚简直一片红海,竞争异常激烈。以前一起的品牌,森马、以纯、真维斯、班尼路等,都还在抢份额,而后来进来的国内外品牌,如ZARA、C&A包括GAP等,都是比美邦影响力强多了,再后来,原创品牌HOTWIND等也异军突起,这还不算电商的冲击。所以说,这片市场,早就给不了大家太多生存空间了,美邦一蹶不振,非常好理解。

当然,以上是大环境、市场角度分析的,但同样的,抛开这个背景,品牌自身的努力经营、品牌打造也是重中之重,能够面对市场新环境做到更好,让客户认识到它的价值,才是坚持下去的正道。


林洁儿


别只看到李宁到纽约开发布会的风光,就忘了多年前公司陷入巨亏时的惨状。

开店、赚钱、上市、扩张、库存压顶、陷入巨亏、关店求生……这几乎是中国绝大多数鞋服类企业都曾走过的弯路。

曾几何时,在我所在城市的那条繁华的步行街上,几乎都被各大休闲服饰、运动服饰企业占领,同一个品牌的服装店,甚至相隔不远可以开几家,其疯狂程度可想而知。

彼时,心里虽然纳闷,但仍不太懂企业为什么会这样开店,自己跟自己竞争。后来,才明显,这些企业从股市拿了钱之后,跑马圈地,自己把坑占住之后,竞争者就无坑可占。

结果,没几年,这些服饰店里成天都在打折促销,衣服在花车上堆成山。那都是疯狂扩张之后,高库存引发的问题。

李宁同样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李宁也曾疯狂扩张,最终导致了2012年-2014年的连续巨亏,累计亏损超过31亿元。

所以,李宁才几度复出,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救品牌于将倾之际。

美邦服饰最近两年一直在调整,无奈,过去的步子迈得太大了,一时积重难返。也应该看到它的进步,3亿元的亏损比过去已有很大幅度的减亏。从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来看,归属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5%-90%,证明公司新的品牌战略正在逐步见效。


斑马消费


纽约时装周之李宁潮流秀

我们先来看看李宁在今年二月初亮相纽约时装周的潮流秀。

网友纷纷表示“???” “这是我印象中的李宁吗?”

就在纽约时间2018年2月7日,李宁作为第一家亮相纽约时装周的国内运动品牌,中国李宁以“悟道”为主题,坚持 国人“自省、自悟、自创”的精神内涵,用运动的视角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时尚的理解,在世界顶级秀场上完美演绎了90年代复古、现代实用街头主义以及未来运动趋势三大潮流方向,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李宁原创态度和时尚影响力。

在本次国际走秀后,李宁股价一路高攀,五天连涨涨幅约6%,市值一下子增加约三十个亿港币,而在走秀中展示的卫衣价格也越炒越高,可以说是2018开门红。



看完李宁,我们再来看看冬奥会宠儿安踏

首先,安踏在去年推出了全民滑雪装备,在冬奥会的推动下,武大靖的夺冠着实让安踏大赚了一笔。

其次,根据安踏发布的最新业绩数据,盈利又创新高,市值已突破1000亿港币,位居全球行业第3。2017年,安踏凭借线上线下的电商新零售模式,加上在美国、日本等建立设计中心,对自己的产品从设计、面料、消费者需求完全重新定位。安踏很早以前就把目光瞄向了FILA,致力于扩大消费者范围,吸引潮流年轻消费者。在此之下,安踏去年卖出六千万双鞋,超过八千万件衣服,线下门店已经超过了一万家。

根据相关报道,2017年双11,安踏以近7亿元的销售成绩刷新了中国运动品牌的电商纪录,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位列天猫平台的行业第三名。电商不仅成为安踏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也引领了安踏在新零售领域关于人货场的新探索。


安踏2017年最新财务数据公布: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美邦难拖渠道滞后困境

美邦去年面临着加盟渠道管理方面的困境。因为渠道调整滞后的问题,加盟批发收入一度下滑,导致总体业绩产生极大亏损。

我们可以看到,美邦从前年起就已经业绩下滑,全年利润总额才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3615.9万元,而去年利润总额亏了3个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亏得更多。

跟李宁和安踏相比,美邦如今的势态真的可以说是天上地下,美邦当初打着国内潮牌的名号,如今却被人们印象里的“低颜值”品牌纷纷超越。


华尔街见闻


开年后各行业都迎来了财报季,有人欢喜有人忧,和江南布衣、李宁和安踏等收获业绩和口碑的丰收季不同,曾经的国货快时尚品牌美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下滑,2017年净利润净亏3.06亿元。

美邦从2016年利润就有了下滑的危机,当年度尽管转让了全资子公司,实现投资收益5.5亿元,但归属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不过3615.9万元,而17年因为加盟渠道经营管理的问题,加盟批发收入下滑,导致了总体业绩出现了亏损。

美邦财报

而同为国货的安踏和李宁为什么能实现业绩上扬呢?

最近李宁刷屏了时尚圈,先上两张图:

李宁最近不仅在时尚圈引爆了各种刷屏话题,公司股价也是一路攀升,五天之内涨幅超6%,市值多了30亿元(港元)。

另一个国货品牌安踏也继续保持着领先优势,目前市值已经突破了1000亿港元,拥有着10000家门店,2017年卖出了超6000万双鞋子和8000万件衣服。

安踏财报

曾经这两个国货品牌都被认为是“低颜值”的三四线小镇街边店品牌,在关注年轻和中产消费群体后,通过加强设计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品牌关键词。目前两家公司都是国货崛起的代表。

设计或许是两家品牌崛起的共同因素,那么这两家分别在渠道和公司运营上做了很多其他的动作。李宁的创始人李宁认为“预测”是零售的核心之一,所以这两年他将公司的传统大批发模式改造成为了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零售商业运营模式,依靠电商的消费数据追求品牌的竞争力。

而安踏则是从09年开始就进行了多品牌的矩阵布局,安踏、安踏儿童、FILA(斐乐)、FILA KIDS、DESCENTE(迪桑特)、SPRANDI(斯潘迪)、KOLON SPORT(可隆),在专业体育到大众体育以及高端休闲到城市健步领域,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被安踏旗下品牌覆盖到。

17年安踏推出大众冰雪运动装备,借助冬奥会进行了市场营销,中国健儿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夺冠,为安踏的品牌赚取了眼球。专注专业体育,同时布局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大概就是安踏的成功秘籍之一。



天下网商


商场如战场,任何行业都一样吧,有胜有败,有兴有衰!

现在人们只看到了腾讯、阿里的成功,那些曾经的对手和落魄恐怕早已被人忘记了吧!美邦能改变自己的话,很快就会站起来的。如果不能,那就淘汰吧!市场就是这样,不相信眼泪!


反者是道


李宁和安踏得益于国家全民健身的政策,使用国际成熟的体育商业运作策略,达成了不菲的经营业绩。作为中国体育鞋服行业巨头的企业,他们的成绩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持续的!而美邦作为曾经时尚快消的服装品牌,从风格和受众都与李宁安踏没有可比性!所以,这个问题的逻辑有问题!


见微所以知著


前两年买过几件美特斯邦威,感觉质量不太好,同价位的衣服,质量比它好的有不少,款式比它时尚的也有,美特斯邦威可替代性太强了。

我买的是一件毛衣,我穿一次就起球了,虽然说毛衣起球很正常,但穿一次就起了也挺膈应的。还有一次我买了一件森马的格子衬衫,舍友也买了一件差不多的,不过牌子是美特斯邦威,到货之后,很明显森马的要厚实不少,摸起来也比较柔软,而价格两件都是99元。

李宁和美特斯邦威都是面向年轻人的牌子,年轻人没多少钱,要么就买款式时尚质量凑合的,要么就存钱买又时尚质量又好的。从李宁进军时装周可以看出来,李宁正在往时尚方面发展啦,而美特斯邦威的款式还是老样子,质量也不怎么行,我花差不多的钱可以在淘宝上买到质量差不多但更好看的衣服,为什么还买它呢?

没有击中受众的痛点,亏损也是迟早的事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