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李寧安踏再創銷售新高,而曾經的國貨快時尚美邦卻鉅虧3億?

每日一好物


這個問題有些難度哦,那麼博主個人從市場的角度談些這個問題,也是宏觀的方面。


首先,現今的我國體育事業正快速成長,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大健康產業飛速發展,對於體育用品行業來說,是個大好光景。市場規模的擴大、人們收入也較已經提高,所以,運動鞋品牌遇到發展的黃金時機。蛋糕做大了,頭部品牌比如李寧、安踏等,市場增量也變大,大家當然賺多多。非頭部品牌,也能分一杯羹,畢竟市場的選擇是多樣的,大家願意買,多少也會帶動它們發展。由此來看,李寧、安踏等品牌的銷售創造新高,是享受了這波體育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的紅利。

反觀美特斯邦威所處的細分市場不是體育,而是快時尚。在這個行業,並未有明顯的市場增量放大的說法,反而,進入的品牌越來越多,相較體育用品來說,這快時尚簡直一片紅海,競爭異常激烈。以前一起的品牌,森馬、以純、真維斯、班尼路等,都還在搶份額,而後來進來的國內外品牌,如ZARA、C&A包括GAP等,都是比美邦影響力強多了,再後來,原創品牌HOTWIND等也異軍突起,這還不算電商的衝擊。所以說,這片市場,早就給不了大家太多生存空間了,美邦一蹶不振,非常好理解。

當然,以上是大環境、市場角度分析的,但同樣的,拋開這個背景,品牌自身的努力經營、品牌打造也是重中之重,能夠面對市場新環境做到更好,讓客戶認識到它的價值,才是堅持下去的正道。


林潔兒


別隻看到李寧到紐約開發佈會的風光,就忘了多年前公司陷入鉅虧時的慘狀。

開店、賺錢、上市、擴張、庫存壓頂、陷入鉅虧、關店求生……這幾乎是中國絕大多數鞋服類企業都曾走過的彎路。

曾幾何時,在我所在城市的那條繁華的步行街上,幾乎都被各大休閒服飾、運動服飾企業佔領,同一個品牌的服裝店,甚至相隔不遠可以開幾家,其瘋狂程度可想而知。

彼時,心裡雖然納悶,但仍不太懂企業為什麼會這樣開店,自己跟自己競爭。後來,才明顯,這些企業從股市拿了錢之後,跑馬圈地,自己把坑佔住之後,競爭者就無坑可佔。

結果,沒幾年,這些服飾店裡成天都在打折促銷,衣服在花車上堆成山。那都是瘋狂擴張之後,高庫存引發的問題。

李寧同樣面臨過這樣的問題。借北京奧運會的東風,李寧也曾瘋狂擴張,最終導致了2012年-2014年的連續鉅虧,累計虧損超過31億元。

所以,李寧才幾度復出,調整公司的發展方向,救品牌於將傾之際。

美邦服飾最近兩年一直在調整,無奈,過去的步子邁得太大了,一時積重難返。也應該看到它的進步,3億元的虧損比過去已有很大幅度的減虧。從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來看,歸屬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5%-90%,證明公司新的品牌戰略正在逐步見效。


斑馬消費


紐約時裝週之李寧潮流秀

我們先來看看李寧在今年二月初亮相紐約時裝週的潮流秀。

網友紛紛表示“???” “這是我印象中的李寧嗎?”

就在紐約時間2018年2月7日,李寧作為第一家亮相紐約時裝週的國內運動品牌,中國李寧以“悟道”為主題,堅持 國人“自省、自悟、自創”的精神內涵,用運動的視角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潮流時尚的理解,在世界頂級秀場上完美演繹了90年代復古、現代實用街頭主義以及未來運動趨勢三大潮流方向,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李寧原創態度和時尚影響力。

在本次國際走秀後,李寧股價一路高攀,五天連漲漲幅約6%,市值一下子增加約三十個億港幣,而在走秀中展示的衛衣價格也越炒越高,可以說是2018開門紅。



看完李寧,我們再來看看冬奧會寵兒安踏

首先,安踏在去年推出了全民滑雪裝備,在冬奧會的推動下,武大靖的奪冠著實讓安踏大賺了一筆。

其次,根據安踏發佈的最新業績數據,盈利又創新高,市值已突破1000億港幣,位居全球行業第3。2017年,安踏憑藉線上線下的電商新零售模式,加上在美國、日本等建立設計中心,對自己的產品從設計、面料、消費者需求完全重新定位。安踏很早以前就把目光瞄向了FILA,致力於擴大消費者範圍,吸引潮流年輕消費者。在此之下,安踏去年賣出六千萬雙鞋,超過八千萬件衣服,線下門店已經超過了一萬家。

根據相關報道,2017年雙11,安踏以近7億元的銷售成績刷新了中國運動品牌的電商紀錄,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位列天貓平臺的行業第三名。電商不僅成為安踏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也引領了安踏在新零售領域關於人貨場的新探索。


安踏2017年最新財務數據公佈: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美邦難拖渠道滯後困境

美邦去年面臨著加盟渠道管理方面的困境。因為渠道調整滯後的問題,加盟批發收入一度下滑,導致總體業績產生極大虧損。

我們可以看到,美邦從前年起就已經業績下滑,全年利潤總額才1.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只有3615.9萬元,而去年利潤總額虧了3個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虧得更多。

跟李寧和安踏相比,美邦如今的勢態真的可以說是天上地下,美邦當初打著國內潮牌的名號,如今卻被人們印象裡的“低顏值”品牌紛紛超越。


華爾街見聞


開年後各行業都迎來了財報季,有人歡喜有人憂,和江南布衣、李寧和安踏等收穫業績和口碑的豐收季不同,曾經的國貨快時尚品牌美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下滑,2017年淨利潤淨虧3.06億元。

美邦從2016年利潤就有了下滑的危機,當年度儘管轉讓了全資子公司,實現投資收益5.5億元,但歸屬到上市公司的淨利潤不過3615.9萬元,而17年因為加盟渠道經營管理的問題,加盟批發收入下滑,導致了總體業績出現了虧損。

美邦財報

而同為國貨的安踏和李寧為什麼能實現業績上揚呢?

最近李寧刷屏了時尚圈,先上兩張圖:

李寧最近不僅在時尚圈引爆了各種刷屏話題,公司股價也是一路攀升,五天之內漲幅超6%,市值多了30億元(港元)。

另一個國貨品牌安踏也繼續保持著領先優勢,目前市值已經突破了1000億港元,擁有著10000家門店,2017年賣出了超6000萬雙鞋子和8000萬件衣服。

安踏財報

曾經這兩個國貨品牌都被認為是“低顏值”的三四線小鎮街邊店品牌,在關注年輕和中產消費群體後,通過加強設計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品牌關鍵詞。目前兩家公司都是國貨崛起的代表。

設計或許是兩家品牌崛起的共同因素,那麼這兩家分別在渠道和公司運營上做了很多其他的動作。李寧的創始人李寧認為“預測”是零售的核心之一,所以這兩年他將公司的傳統大批發模式改造成為了以消費者為導向的零售商業運營模式,依靠電商的消費數據追求品牌的競爭力。

而安踏則是從09年開始就進行了多品牌的矩陣佈局,安踏、安踏兒童、FILA(斐樂)、FILA KIDS、DESCENTE(迪桑特)、SPRANDI(斯潘迪)、KOLON SPORT(可隆),在專業體育到大眾體育以及高端休閒到城市健步領域,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都可以被安踏旗下品牌覆蓋到。

17年安踏推出大眾冰雪運動裝備,藉助冬奧會進行了市場營銷,中國健兒武大靖在“平昌冬奧會”奪冠,為安踏的品牌賺取了眼球。專注專業體育,同時佈局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大概就是安踏的成功秘籍之一。



天下網商


商場如戰場,任何行業都一樣吧,有勝有敗,有興有衰!

現在人們只看到了騰訊、阿里的成功,那些曾經的對手和落魄恐怕早已被人忘記了吧!美邦能改變自己的話,很快就會站起來的。如果不能,那就淘汰吧!市場就是這樣,不相信眼淚!


反者是道


李寧和安踏得益於國家全民健身的政策,使用國際成熟的體育商業運作策略,達成了不菲的經營業績。作為中國體育鞋服行業巨頭的企業,他們的成績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持續的!而美邦作為曾經時尚快消的服裝品牌,從風格和受眾都與李寧安踏沒有可比性!所以,這個問題的邏輯有問題!


見微所以知著


前兩年買過幾件美特斯邦威,感覺質量不太好,同價位的衣服,質量比它好的有不少,款式比它時尚的也有,美特斯邦威可替代性太強了。

我買的是一件毛衣,我穿一次就起球了,雖然說毛衣起球很正常,但穿一次就起了也挺膈應的。還有一次我買了一件森馬的格子襯衫,舍友也買了一件差不多的,不過牌子是美特斯邦威,到貨之後,很明顯森馬的要厚實不少,摸起來也比較柔軟,而價格兩件都是99元。

李寧和美特斯邦威都是面向年輕人的牌子,年輕人沒多少錢,要麼就買款式時尚質量湊合的,要麼就存錢買又時尚質量又好的。從李寧進軍時裝週可以看出來,李寧正在往時尚方面發展啦,而美特斯邦威的款式還是老樣子,質量也不怎麼行,我花差不多的錢可以在淘寶上買到質量差不多但更好看的衣服,為什麼還買它呢?

沒有擊中受眾的痛點,虧損也是遲早的事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