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给传统农业装上最强“大脑”智慧农业正在无锡变为现实

给传统农业装上最强“大脑”智慧农业正在无锡变为现实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反哺农业,如今正在无锡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渐被先进的智慧农业所替代。昨天,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农业应用与产业升级高峰论坛在无锡召开,本次高峰论坛以“感知慧农 物联兴农”为主题,以“促进工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融合”为宗旨,吸引了物联网、农业领域的科研专家学者、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相关领域的人士参加,大咖云集。论坛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办,锡山区人民政府、无锡市农业委员会承办。

无锡建成一批物联网农业应用示范工程

记者了解到,无锡作为国家物联网示范城市,农业部首批认定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依托无锡农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借助信息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等有力支撑,在“互联网+农业”、农业农村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无锡市委、市政府专门编订了《无锡市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2017-2019)》,明确提出要推动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表示,产业园现已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校形成紧密合作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采用了组织培养、地源热泵、花期促控、避雨栽培、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约20项。农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试验田,并且逐步向产业基地、种养大户推广的机制初步形成。无锡市农委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无锡累计投入政府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已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点300余个,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逐渐提升。”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掌上丰收”

据介绍,如今对无锡不少种粮大户来说,“掌上丰收”已不再是新鲜事。宜兴作为种粮大区,不少农户使用物联网技术很溜,“如今插秧有插秧机、施肥有无人机、杀虫有物联网杀虫灯、收割也都是机械化的了”,不少种植户说自己是“农一代”遇上了智慧农业,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看大屏动手指的现代农业管理者,“以前农户在大家心目中形象要改一改了”。

水稻怕涝,以往夏季大雨时节,种植户必须叫上农场的工人夜夜蹲守,发现涝灾便要立即启动水泵抽水,一场彻夜的体力战在所难免。如今得益于物联网技术,安装了物联网设备后,他们得以夜夜安睡。“传感器可以感知水位,并自动开启阀门调节水量,还能指导我们雨季的灌溉。这样既防御了灾害,又实现了科学灌溉,比经验更准,比预报更快。”

装最强“大脑”农民更轻松

“随着无锡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等于给传统农业装上了一个‘聪明脑袋’。”业内人士表示,眼下的无锡,利用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控制就能进行施肥、浇水、增氧、通风,并实现光照、温度、湿度、溶氧量、pH值等生产环境因子的自动控制。走进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水稻智能化灌溉、农业物联网智能监管、花卉果蔬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已覆盖园区多种业态。对此,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物联网技术,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装备被应用到农业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大背景下,智慧农业正在无锡变为现实,“今后农民种植将更轻松”。

全球知名企业进军无锡智慧农业

昨天,欧姆龙相关负责人丸山和则向近300名与会嘉宾分享主题为“欧姆龙致力于安心·安全·健康农业”的报告。欧姆龙集团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掌握着世界领先的传感与控制核心技术,自2017年起该企业全面进军无锡智慧农业领域。

据悉,欧姆龙将独特品种、高效生产的环境控制和好的栽培技术结合,生产出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作物。未来,基于欧姆龙的传感技术和AI 技术,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控制将更为精细,甚至可直接控制植物的生长。AI技术控制系统可自主学习,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培育出更好吃更健康的蔬果。农业生产将变得更简单、更科学。会上,共有华西村工业化高密度养殖物联网、稻米追溯信息系统、先锋农场温室管理智能化项目、智能农业行业标准建立以及适应长江中下游气候的经济园艺作物(番茄、草莓等)生长模型优化、智慧恬园蓝莓种植园智慧园区建设项目、甘露青鱼养殖智能化四位一体管理系统建设、无锡田园东方智能水肥一体化工程、铁皮石斛的微生物发酵性能研究及产品研发、茶叶识别数据化、实验型立体栽培植物工厂智能化补光系统等10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040.5万元。

(晚报记者 黄振/文、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