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國家決定大力推廣糧食生產“汽油”——今後,我們的糧食還夠吃麼

據瞭解,我國已經明確要在今後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並且做好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工作,毫無疑問,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消費不少糧食,因此,也有不少朋友表示擔憂——用糧食來生產“汽油”,今後,我國的糧食還夠吃麼?

發展燃料乙醇,不會與人爭糧!

鍾情三農以為,大家有些多慮了,合理發展燃料乙醇項目並不會造成我國的糧食短缺,相反會起到一定的利好作用。

其實早在2000年,為解決庫存過多的陳化糧問題,我國就已經開始計劃推進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試點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累計生產和消費生物燃料乙醇2200萬噸左右。

國家決定大力推廣糧食生產“汽油”——今後,我們的糧食還夠吃麼

以每三噸糧食可以生產出億噸燃料乙醇來計算的話,在2000—2016年這將近20年間,我總所消費的這2200萬噸的生產燃料乙醇中,總共消費糧食也不過是6600萬噸,平均每年所消耗的總量不過是300多萬噸,和我國動輒5億噸、6億噸的糧食總產量相比,真的不算什麼。

所以說,此前我國進行燃料乙醇推廣的這十幾年間,市場並未有“與人爭糧”現象發生。

展望未來,即便是我國決定繼續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的生產,推廣乙醇汽油的使用,也不會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惡劣影響,不會“與人爭糧”,更不會“與糧爭地”!

國家決定大力推廣糧食生產“汽油”——今後,我們的糧食還夠吃麼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我國目前用作生產乙醇的糧食多是劣質糧和等外糧,價格較低,品質較差。

另外,我國未來的乙醇產量和消費量在可控範圍內,不會消耗太多量的糧食作為生產原料。

具體來說,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燃料乙醇生產原料多為陳化糧。

熟悉我國糧食市場,特別是玉米市場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其實燃料乙醇的生產原糧並非是我們傳統認識上的糧食,而是那些等級較差,質量較低,不但不可以進入食用領域,甚至連飼用領域和深加工領域的黴變粒超標或者毒素超標的糧食。

國家決定大力推廣糧食生產“汽油”——今後,我們的糧食還夠吃麼

這些糧食一般來說價格比較低,主要的來源多是在臨儲倉庫中存放多年銷售不掉,或者等級較差無法進入市場消化的新糧。以近年來我國的等外糧市場價格來看,這些用作生產乙醇的糧食價格明顯低於正常標準下的糧食價格。

比如說,企業多願意用售價6毛一斤的陳化玉米和7毛一斤的黴變小麥來作為加工原料。動輒一塊錢一斤的優質玉米和一塊四一斤的優質新麥,乙醇企業才不會購買,那樣的話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賠錢,企業才不會做那樣賠本的買賣。

其次,我國的乙醇生產產能整體可控。

國家決定大力推廣糧食生產“汽油”——今後,我們的糧食還夠吃麼

我國雖然已經明確提倡要大力發展生物乙醇產業,提高其生產產能,但絕非無休止的擴張,如果達成這一目標,所消耗的玉米在內的糧食產量並不是那麼高,完全契合我國目前的糧食供需形勢。

通過等外糧食的發酵來獲取乙醇,可以有效促進我國一些陳化糧,特別是玉米的消化進度,利好於國內的玉米市場健康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國內玉米市場價格,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

我國決定時隔多年再度大範圍燃料乙醇項目不假,但僅僅是將產能提高而已,並不是要取代傳統化石燃料的地位,未來我國的汽車燃料還是會以傳統的汽油為主。

所以說,我國發展燃料乙醇項目並不會與人爭糧,也不會與糧爭地,未來我國糧食消費的大頭還是食用,飼用和深加工用,用作生產乙醇的總量不大且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