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山竹”已过!灾情仍在继续!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山竹,本是一种水果名字,但是近日人们却对其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广东等沿海城市。16日17时台风“山竹”登陆广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肆虐的整个广东还有香港,“风王”、“超级台风”、“最强台风”……自“山竹”生成以来,舆论对于“山竹”威力的形容词不断涌现。截至2018年9月17日8时,“山竹”台风造成4人因灾死亡。

“山竹”已过!灾情仍在继续!

今日,咆哮多日的“风王”正式退场。不过,根据气象预报,“风王”虽已退场,但是余威仍然存在,广东、广西等地今日仍有暴雨。

台风“山竹”的强大的破坏力仍令人心惊,虽然“山竹”已经退场,但是“山竹”带来的伤害并没有终止。切莫以为风雨停歇就放松警惕,骤然的平静,很可能只是台风眼过境。台风过后需谨防“回南风”,在台风登陆前,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处于台风的前部,会先遭遇偏北风的影响;而在台风登陆后,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处于台风的后部,就变成吹偏南风,俗语叫“回南风”。

即使台风已过,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山竹”已过!灾情仍在继续!

1.不要在树下、广告牌和临时工棚处避雨,尽量待在安全牢固的建筑物内,谨防被掉落的硬物砸伤。

2.强降雨持续,土壤含水量大,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切勿进山或前往不熟悉的地方,远离土坡,以防遭遇地质灾害。

3.持续降雨,也易引发城乡积涝,不要呆在低洼易涝处;遇到不明深度的积水,不要贸然前行,也要远离排水口、下水道等。

4.看见掉落的电线,不要乱接;积水时,远离电箱、灯箱等带电物体;发现有人触电,不可盲目救人,以免触电。

台风过后,灾区的房屋、饮水水源、供水管网、排水系统等基本生活设施可能遭到破坏,大量垃圾、污水、人畜粪便未能及时清理,环境卫生状况恶化,可造成鼠、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增加,饮用水和食品卫生安全也难以保证,极易引起霍乱、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甲肝、戊肝等肠道传染病,登革热、疟疾、乙型脑炎等蚊媒传染病和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流行。

所以,灾后一定要注意防疫!

1.预防肠道传染病

“山竹”已过!灾情仍在继续!

传播途径:被霍乱、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病人的带菌、带病毒的粪便污染的水、食物、日常生活用品及手、苍蝇等可经口将病毒、病菌传播给人。所以一定要注意饮水安全和饮食安全,还要做好灭蚊灭蝇的工作。

典型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甲肝/戊肝等。

(1)霍乱

典型症状:剧烈泻吐,吐泻物为洗米水样,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剧烈泻吐,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衰竭。

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

(2)细菌性痢疾

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治疗为隔离,卧床休息,半流质容易消化饮食,对症治疗退烧,止吐,以及止痉药,缓解疼痛等。另外应该按脱水程度给予液体疗法,对症给予一些抗菌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慢性菌痢一般治疗要适当休息,抗菌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为补充多种维生素,纠正营养不良性贫血等等。

(3)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针对伤寒患者,应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2周可轻度活动。有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

(4)甲肝/戊肝

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腹部不适、深色尿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等症状,儿童通常症状不明显,成人和老人得病后症状较重。

出现了体温升高并且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山竹”已过!灾情仍在继续!

不吃生食或未洗净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食物要彻底煮熟方可食用,饮用水应煮沸或只喝合格瓶装水;剩饭菜要彻底加热后食用。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熟食要有防蝇设备。接触大便或呕吐物后,应立即洗净手;及时安全处理病人的排泄物。

教育儿童不要随地大小便。

灾民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自觉隔离。

2.自然疫源性疾病

在传染源,以及在一定具体条件下,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所可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它包括传染源的停留场所和传染源周围区域。常发疾病包括: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登革热。

(1)出血热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多种与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与肝、肾衰竭为常见致死原因。

(3)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及肝脾大为临床特征,易转变为慢性,复发率高。本病流行全球,我国疫情分布广泛。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播,可通过母婴传播影响婴儿,还可导致心内膜炎、脑膜脑炎、脊髓炎等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山竹”已过!灾情仍在继续!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不接触病死动物,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要做到“三不”,即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并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处理。

不喝生奶、不吃生肉。

做好防蚊措施,清除居家积水淤泥,家里安装纱窗纱门,外出时穿戴长袖衣裤,在暴露皮肤上使用驱蚊剂。

总之,台风过后也不意味着灾情结束,一定要注意防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