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袁世凱執意稱帝,竟是因這個原因?

做一個知名人物難,做一個處在動盪難穩的亂世的知名人物更難。

亂世之世,平庸怯懦的人覺得能有一息尚存,能苟活餘生便是萬幸大吉。頗具非凡膽識的曠世者,皆視亂世中的隨波逐流,苟且貪生為恥。每個人都視自己為天降大任者,每個人都想借這不堪之世活出個名堂。即便不能將破碎河山一舉攬復於孤掌,也知道即便自己地盤上,仍需極高民望才可百世流芳。

正因如此,想在亂世中衝鋒,要付出的將不只是勇與謀。

利益的分配,人心的調幅,勢力的均衡......千頭萬緒,沒有絕對的胸襟膽識,無法有力的支撐起龐雜的全局。

所以,我們也見了太多的,成功千百件有益事之人,栽在了一個汙點上,導致的功敗垂成,萬夫所指。

當大清無法順應歷史潮流分崩離析時,中國併為想象中那樣迎來真正解脫。畢竟封建帝制的餘威,封抹著無法開啟的民智。而真正令清王朝壽終正寢的功勞者袁世凱,就面對著樣這種現實,無法做出實質性的舉措。這種面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愚昧麻木的意識,早已潛移默化的溶於這個民族,成為民眾的通病。

袁世凱執意稱帝,竟是因這個原因?

所以當這個民族原本厚重的封建專制外衣,忽然被扒去時除了不適,就是混亂。如果以這種尚未完善的條件,去迫不及待的實行共和,到頭來只會落得徒有虛名,而不得任何實質進展。

袁世凱執意稱帝,竟是因這個原因?

當時一批中外學者精英,政壇要員,提出以當今中國現狀,最佳方式是採取以西方君主立憲制為模板,而在國內實行象徵性君主統治。

其實,這於我們想象的皇權至上,施專制而坐穩家天下的想法相去甚遠。

這樣的話,在國民的頭腦裡,只是又換了一朝代而已,不會因專制的消失變得茫然無措。

但這種新的王權,實質上行使的依然是內閣,議會,司法組成的權利三分。確切的講仍是民主制度。

袁世凱執意稱帝,竟是因這個原因?

以這樣一種形式施政,國人較為容易接受,同時袁世凱只是形式上的皇帝,並無絕對的權利。屆時皇族成立,以立憲來控制袁世凱的勢力,實權為總理與內閣掌握。如此的權利劃分將是一個相互牽制,但對整個國家發展很有效的政治實體。

嚴格上講,當時這種思想不算是錯的。對於國家進程是很有利的。

但令人不曾想到,依然是國人的思維格局,國人特有的精明算計,讓這即將成為的現實付之東流。

重立儲君,讓國家走上良性過渡,雖為明智之舉,但倉促實施也並不符合當時狀況。這只是種綱領性的提議。如果,等袁世凱逐步穩定,一切形式都處於控制之下,再將此政推行也無妨。

可壞就壞在一部分人堅持認定這種君主立憲制,與以往的封建專制並無二致,只有實行共和才能真正是解救國家與危亡的良策。他們也知道以一己之力阻止袁世凱稱帝,無異於螳臂當車。最好的辦法,就是借天下之口,讓其行為演變為無恥的倒行逆施!

袁世凱執意稱帝,竟是因這個原因?

當年有人問最開始力擁袁稱帝,後來卻一頭扎到雲南舉起反袁大旗的蔡鍔,為何如此反覆無常?蔡鍔回答道:“等過幾年,袁世凱根基站穩,形式有利了,他稱帝定會成功。倒不如鼓動著他早早走這條路,這樣他勢必被全天下反對而失敗“!

嗯......城府的確很深。但其實貌似看的很遠。實際上眼界與格局只能令人嘆息不已。

袁世凱執意稱帝,竟是因這個原因?

而另外極力慫恿著袁世凱立即稱帝的人,也並非都是有遠見思想的賢人,每一個媚贊其稱帝乃順應天意之時,內心實際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長子袁克定想著老子是皇帝,自己還不理順成章的成為二世?十三太保中的楊度,實為稱帝活動中跳的最歡的。可不過是等袁成事後,自己也跟著飛黃騰達,然後弄個宰相當當。而那個參謀次長陳宦,壓根兒就是個牆頭草,開始信誓旦旦擁立袁帝,後來見形式不對,立馬跑的四川宣佈獨立舉旗討袁!

急於稱帝,這裡也有來自袁世凱本身的心病。袁世凱家族不知為何總是短命,其曾祖父袁耀東沒活過40便去世,祖父袁三甲也只活到了57歲。而生父袁保中51歲,叔父袁保慶49歲也都分別去世。剩下的袁家人統計了一番得出結論,袁家男人一生都不過57歲。而到1916年他將滿57歲,他怎可能不心急如焚?

1909年當他回到彰德隱居時,當地一個命相先生說他也不會過58歲,袁很驚恐,遂問破解之法,先生說:很難,除非你有龍袍加身才能化解......“

這個20世紀初叱吒中國政壇的風雲人物,一生功績無數,卻在最後的時刻的冒險賭博上全盤皆輸。這不得不說是莫大的遺憾。他遭到後世唾罵,只是他早早走了,我們都在想,如果他能安然度過57歲那個坎兒,接下來中國又是什麼情景?當然這只是想象。但後世無論如何,也應瞭解真實的歷史,知道推動中國前進的人都是誰,以及他們都曾做過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