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袁世凯执意称帝,竟是因这个原因?

做一个知名人物难,做一个处在动荡难稳的乱世的知名人物更难。

乱世之世,平庸怯懦的人觉得能有一息尚存,能苟活余生便是万幸大吉。颇具非凡胆识的旷世者,皆视乱世中的随波逐流,苟且贪生为耻。每个人都视自己为天降大任者,每个人都想借这不堪之世活出个名堂。即便不能将破碎河山一举揽复于孤掌,也知道即便自己地盘上,仍需极高民望才可百世流芳。

正因如此,想在乱世中冲锋,要付出的将不只是勇与谋。

利益的分配,人心的调幅,势力的均衡......千头万绪,没有绝对的胸襟胆识,无法有力的支撑起庞杂的全局。

所以,我们也见了太多的,成功千百件有益事之人,栽在了一个污点上,导致的功败垂成,万夫所指。

当大清无法顺应历史潮流分崩离析时,中国并为想象中那样迎来真正解脱。毕竟封建帝制的余威,封抹着无法开启的民智。而真正令清王朝寿终正寝的功劳者袁世凯,就面对着样这种现实,无法做出实质性的举措。这种面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愚昧麻木的意识,早已潜移默化的溶于这个民族,成为民众的通病。

袁世凯执意称帝,竟是因这个原因?

所以当这个民族原本厚重的封建专制外衣,忽然被扒去时除了不适,就是混乱。如果以这种尚未完善的条件,去迫不及待的实行共和,到头来只会落得徒有虚名,而不得任何实质进展。

袁世凯执意称帝,竟是因这个原因?

当时一批中外学者精英,政坛要员,提出以当今中国现状,最佳方式是采取以西方君主立宪制为模板,而在国内实行象征性君主统治。

其实,这于我们想象的皇权至上,施专制而坐稳家天下的想法相去甚远。

这样的话,在国民的头脑里,只是又换了一朝代而已,不会因专制的消失变得茫然无措。

但这种新的王权,实质上行使的依然是内阁,议会,司法组成的权利三分。确切的讲仍是民主制度。

袁世凯执意称帝,竟是因这个原因?

以这样一种形式施政,国人较为容易接受,同时袁世凯只是形式上的皇帝,并无绝对的权利。届时皇族成立,以立宪来控制袁世凯的势力,实权为总理与内阁掌握。如此的权利划分将是一个相互牵制,但对整个国家发展很有效的政治实体。

严格上讲,当时这种思想不算是错的。对于国家进程是很有利的。

但令人不曾想到,依然是国人的思维格局,国人特有的精明算计,让这即将成为的现实付之东流。

重立储君,让国家走上良性过渡,虽为明智之举,但仓促实施也并不符合当时状况。这只是种纲领性的提议。如果,等袁世凯逐步稳定,一切形式都处于控制之下,再将此政推行也无妨。

可坏就坏在一部分人坚持认定这种君主立宪制,与以往的封建专制并无二致,只有实行共和才能真正是解救国家与危亡的良策。他们也知道以一己之力阻止袁世凯称帝,无异于螳臂当车。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天下之口,让其行为演变为无耻的倒行逆施!

袁世凯执意称帝,竟是因这个原因?

当年有人问最开始力拥袁称帝,后来却一头扎到云南举起反袁大旗的蔡锷,为何如此反复无常?蔡锷回答道:“等过几年,袁世凯根基站稳,形式有利了,他称帝定会成功。倒不如鼓动着他早早走这条路,这样他势必被全天下反对而失败“!

嗯......城府的确很深。但其实貌似看的很远。实际上眼界与格局只能令人叹息不已。

袁世凯执意称帝,竟是因这个原因?

而另外极力怂恿着袁世凯立即称帝的人,也并非都是有远见思想的贤人,每一个媚赞其称帝乃顺应天意之时,内心实际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长子袁克定想着老子是皇帝,自己还不理顺成章的成为二世?十三太保中的杨度,实为称帝活动中跳的最欢的。可不过是等袁成事后,自己也跟着飞黄腾达,然后弄个宰相当当。而那个参谋次长陈宦,压根儿就是个墙头草,开始信誓旦旦拥立袁帝,后来见形式不对,立马跑的四川宣布独立举旗讨袁!

急于称帝,这里也有来自袁世凯本身的心病。袁世凯家族不知为何总是短命,其曾祖父袁耀东没活过40便去世,祖父袁三甲也只活到了57岁。而生父袁保中51岁,叔父袁保庆49岁也都分别去世。剩下的袁家人统计了一番得出结论,袁家男人一生都不过57岁。而到1916年他将满57岁,他怎可能不心急如焚?

1909年当他回到彰德隐居时,当地一个命相先生说他也不会过58岁,袁很惊恐,遂问破解之法,先生说:很难,除非你有龙袍加身才能化解......“

这个20世纪初叱咤中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一生功绩无数,却在最后的时刻的冒险赌博上全盘皆输。这不得不说是莫大的遗憾。他遭到后世唾骂,只是他早早走了,我们都在想,如果他能安然度过57岁那个坎儿,接下来中国又是什么情景?当然这只是想象。但后世无论如何,也应了解真实的历史,知道推动中国前进的人都是谁,以及他们都曾做过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