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抗凝治疗就会有出血风险,房颤抗凝,抗还是不抗?

前面在“ ”里说了,心脏房颤了会“长”血栓,血栓堵了脑血管就会发生中风(脑梗死)。房颤容易长血栓就得抗凝治疗( ),防血栓、防栓塞。

抗凝治疗就会有出血风险,房颤抗凝,抗还是不抗?

可是,抗凝治疗真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利剑在斩向血栓的同时,也会伤及(影响)凝血功能。伤及(影响)凝血功能的后果就是有可能发生出血。因此,出血风险总是伴随着抗凝治疗的。

为了治疗安全,我们对房颤病人抗凝治疗前,还需要评估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很多时候,医疗就是在“走钢丝”,要找到平衡点,以使患者最大获益。

抗凝治疗就会有出血风险,房颤抗凝,抗还是不抗?

如果房颤患者已经处于活动性出血状态,比如消化道出血,一般就不能用药了。我们说的是患者一般检查没有明显出血情况的评估。

对于出血风险的评估,国际通用的是HAS-BLED评分,就是下面这张表。这个评分表的英文名称,也是由各评分项目的英文首字母组成的。

抗凝治疗就会有出血风险,房颤抗凝,抗还是不抗?

这个表的总分是9分,分数越高风险越大。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些指标。

高血压:是指血压收缩压超过160mmHg。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抗凝治疗,一定要把血压控制稳定。

肝肾功能不正常:肝功不正常是说病人或者有慢性肝病史、肝硬化,或者肝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因为人体很多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合成的,肝功能不正常就容易出血);肾功能不正常是指肾脏病都透析或者肾移植了,或者是血肌酐(其实这是最主要的肾功能指标呢)超过200μmol/L(微摩尔/升)。这是因为肾脏对药物的排泄有影响。肝功、肾功各占1分。

抗凝治疗就会有出血风险,房颤抗凝,抗还是不抗?

出血:是指既往有过出血的病史,或者现在存在出血的诱因如出血体质、贫血等。

INR值异常:INR值是凝血功能的一个指标,全称是“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检查中有一项“凝血酶原时间”,这个国际化比值就是把各个实验室的“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值统一标准化了,这样便于统一评价。这项指标常用来监测抗凝药物华法林的效果。有些人用药后这个INR值不好控制,忽高忽低,或者达不到治疗范围。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提示病人用药后凝血指标不容易掌控稳定,出血风险高。

抗凝治疗就会有出血风险,房颤抗凝,抗还是不抗?

药物/饮酒:药物是指合并用药中有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比如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就是常用的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消炎痛)、塞来昔布(西乐葆)之类的]。这些药本身就有引起出血的风险,和抗凝药合用,出血的风险就更大了。饮酒主要是指嗜酒。但是,酒精既对药物有影响,也对肝功能有影响,所以服药期间饮酒,也会增加出血风险。药物、饮酒各占1分。

抗凝治疗就会有出血风险,房颤抗凝,抗还是不抗?

这张表(HAS-BLED)的评分等于或超过3分时就提示出血“高危”。对于出血高危的患者,无论接受抗凝药治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都应该小心谨慎。但是出血高危不是不能抗凝治疗,而是要小心谨慎地抗凝治疗。

其实,出血风险与血栓风险相关的。很多血栓的高危因素也是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果大家还记得上一篇“ ”中血栓评估标准的就可以发现,像高血压、脑卒中、老年等,既是血栓危险因素也是出血危险因素。这就说明,出血高危的病人往往发生血栓事件的高危病人。而研究也证实,这部分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净获益可能更大(就是利大于弊)。

抗凝治疗就会有出血风险,房颤抗凝,抗还是不抗?

因此,只要房颤患者经评估具备了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就要考虑抗凝药物治疗。出血(HAS-BLED 评分)风险高不是抗凝治疗的禁忌证,需要综合判断,权衡利弊。对于出血评分高危的患者,应该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注意避免和纠正一些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因素,谨慎用药,以使得抗凝治疗能够顺利安全地进行。

新年就要到了!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