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抗凝治療就會有出血風險,房顫抗凝,抗還是不抗?

前面在“ ”裡說了,心臟房顫了會“長”血栓,血栓堵了腦血管就會發生中風(腦梗死)。房顫容易長血栓就得抗凝治療( ),防血栓、防栓塞。

抗凝治療就會有出血風險,房顫抗凝,抗還是不抗?

可是,抗凝治療真是一把“雙刃劍”,這把利劍在斬向血栓的同時,也會傷及(影響)凝血功能。傷及(影響)凝血功能的後果就是有可能發生出血。因此,出血風險總是伴隨著抗凝治療的。

為了治療安全,我們對房顫病人抗凝治療前,還需要評估房顫患者的出血風險。很多時候,醫療就是在“走鋼絲”,要找到平衡點,以使患者最大獲益。

抗凝治療就會有出血風險,房顫抗凝,抗還是不抗?

如果房顫患者已經處於活動性出血狀態,比如消化道出血,一般就不能用藥了。我們說的是患者一般檢查沒有明顯出血情況的評估。

對於出血風險的評估,國際通用的是HAS-BLED評分,就是下面這張表。這個評分表的英文名稱,也是由各評分項目的英文首字母組成的。

抗凝治療就會有出血風險,房顫抗凝,抗還是不抗?

這個表的總分是9分,分數越高風險越大。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些指標。

高血壓:是指血壓收縮壓超過160mmHg。所以高血壓患者要抗凝治療,一定要把血壓控制穩定。

肝腎功能不正常:肝功不正常是說病人或者有慢性肝病史、肝硬化,或者肝酶(轉氨酶、鹼性磷酸酶)增高,超過正常值上限的3倍(因為人體很多凝血因子是在肝臟合成的,肝功能不正常就容易出血);腎功能不正常是指腎臟病都透析或者腎移植了,或者是血肌酐(其實這是最主要的腎功能指標呢)超過200μmol/L(微摩爾/升)。這是因為腎臟對藥物的排洩有影響。肝功、腎功各佔1分。

抗凝治療就會有出血風險,房顫抗凝,抗還是不抗?

出血:是指既往有過出血的病史,或者現在存在出血的誘因如出血體質、貧血等。

INR值異常:INR值是凝血功能的一個指標,全稱是“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凝血檢查中有一項“凝血酶原時間”,這個國際化比值就是把各個實驗室的“凝血酶原時間”檢測值統一標準化了,這樣便於統一評價。這項指標常用來監測抗凝藥物華法林的效果。有些人用藥後這個INR值不好控制,忽高忽低,或者達不到治療範圍。如果有這種情況,就提示病人用藥後凝血指標不容易掌控穩定,出血風險高。

抗凝治療就會有出血風險,房顫抗凝,抗還是不抗?

藥物/飲酒:藥物是指合併用藥中有對凝血功能有影響的藥,比如抗血小板藥、非甾體類抗炎藥[就是常用的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消炎痛)、塞來昔布(西樂葆)之類的]。這些藥本身就有引起出血的風險,和抗凝藥合用,出血的風險就更大了。飲酒主要是指嗜酒。但是,酒精既對藥物有影響,也對肝功能有影響,所以服藥期間飲酒,也會增加出血風險。藥物、飲酒各佔1分。

抗凝治療就會有出血風險,房顫抗凝,抗還是不抗?

這張表(HAS-BLED)的評分等於或超過3分時就提示出血“高危”。對於出血高危的患者,無論接受抗凝藥治療還是阿司匹林治療,都應該小心謹慎。但是出血高危不是不能抗凝治療,而是要小心謹慎地抗凝治療。

其實,出血風險與血栓風險相關的。很多血栓的高危因素也是出血的高危因素。如果大家還記得上一篇“ ”中血栓評估標準的就可以發現,像高血壓、腦卒中、老年等,既是血栓危險因素也是出血危險因素。這就說明,出血高危的病人往往發生血栓事件的高危病人。而研究也證實,這部分患者接受抗凝治療的淨獲益可能更大(就是利大於弊)。

抗凝治療就會有出血風險,房顫抗凝,抗還是不抗?

因此,只要房顫患者經評估具備了抗凝治療的適應證,就要考慮抗凝藥物治療。出血(HAS-BLED 評分)風險高不是抗凝治療的禁忌證,需要綜合判斷,權衡利弊。對於出血評分高危的患者,應該注意監測凝血功能和出血傾向,注意避免和糾正一些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的因素,謹慎用藥,以使得抗凝治療能夠順利安全地進行。

新年就要到了!祝各位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