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重庆为什么要与四川分开?

熟悉而且又陌生的人


建国后,版图变化最大的省就是就两个,一是四川,一是广东。

四川的版图在重庆市直辖之前,其实就已经做了很多次很大的调整。建国初期,先是划分为川东、川南、川北、川西四个省级的行署区,省会分别驻成都、南充、重庆、泸州等地。后来四川省重新合并,西康省又一分为二东部划入四川省,今天的四川省雅安市就是原来的西康省省会。

这说明,行政区划和版图,当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社会条件的不同而调整。

重庆市为什么在1997年恢复直辖?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原四川省过大,二是因为三峡工程。相对第二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才是根本原因,第二个原因其实算是契机而已。这个契机使得中央下决心将四川一分为二。

其实在重庆直辖之前,在1984年,中央已经正式下文筹建三峡省,省会宜昌,管辖今天的宜昌市、原四川省的万县市、涪陵市及其后成立的黔江地区,当时三峡省筹备办已经在省会宜昌正式挂牌运行,并接管了各地市的政权。不过因为三峡工程遭到争议,中央决定缓建,三峡工程就无疾而终。不过今天在宜昌仍然看到很多三峡省遗留的影子,比如四大行的在宜昌的分支机构都是省级三峡分行管辖,直属总行,并不属于湖北省分行。

重庆直辖前的四川省,57万平方公里,1.1亿人口,管辖23个地区市州,200多个县区,无论管辖人口和机构设置都是全国第一!管理庞大的四川省使得省政府也顾及不来各地的均衡发展。

1997年以后,四川省仍然设立了资阳、广安两个地级行政区,如果重庆不直辖,四川将有25个地市州,绝对的全国第一,四川省政府哪里顾及得过来?

所以,在中央决定上马三峡工程后,由于需要规模庞大的库区移民,还有大规模的库区扶贫工作。这么繁重的工作再由四川省分管,那肯定重视不起来效率也不高。

其实在三峡工程刚刚上马不久,1995年,中央就已经通过四川省人大授权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省辖市管理省辖市,也是当时的一个过渡阶段的特色。但是这个代管,已经让很多人意识到,川东地区或将升格为省级行政区。

当时很多人还认为,三峡省要重新筹备,这一次只不过省会放到重庆。不过,1997年前,重庆要成成立直辖市的消息不胫而走,直到称为现实。

重庆直辖后,中央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扶持,包括在三峡工程的利益分配中,虽然大坝在湖北省境内,但是三峡工程的利税90%归重庆市。另外,中央也给予重庆市全额中央财政返还的政策,就等于重庆市一段时期不需要向中央上解税收。这使得重庆的发展迅速走上快车道,各项基础设施都快速建设,到今天已经超越了老牌直辖市天津。


武大东湖


重庆为什么要有四川分开,这肯定是国家战略了,因为国家有重大的工程要上马,那就是国家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开发,以及长江三峡沿岸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


1997年6月,四川的重庆市,四川的涪陵市,四川的万县市,四川的黔江地区等四个地级以上城市,共计三十八个区县市,人口超过三千万,土地八万多平方公里,一起划出四川,一起成立新的重庆市,其国土面积,相当于中等省级规模,比中国台湾省的国土面积还大多多,与中国浙江省国土面积不相上下。


分开以后的新重庆市,也有二十年了,其经济水平仍未达到在四川省内城市的时候,我们知道重庆历史最好水平是在1989年,重庆属于四川省内城市的时候,其gdp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为全国第三大城市,因为重庆在四川省内城市四十多年,四川举全省之力,把四川的重庆市把造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工业魅力城市,四川长安汽车,四川嘉陵摩托,重庆钢铁厂,以及一大批军工企业,安排在了山城重庆。

由于重庆是国家计划单列市,其收入不需要上交四川,而是国家直接管理,所以四川的重庆实力超过了商业消费城市-省会城市成都。 重庆分出四川以后,省会城市-成都才得以迈开步伐,仅用了十几年就一跃成为新一线龙头城市,其城市实力和规模及繁华程度位列中西部城市之首,仅次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反而重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1989年,所以我们衷心的祝愿新重庆加油,加油,加油。



见解派


重庆和四川分开这是是一个历史必然问题,具体原因如下:

四川省人口太多,市区县的管辖是政府工作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管理的好就会加快城市发展,管理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城市发展。

四川省面积太广,人口太多,以至于很多城市被边缘化,被边缘化的城市发展缓慢,直接影响整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总量。

但就目前而言,把重庆分离直辖并没有解决城市边缘化问题,划入重庆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好,未划入重庆的边缘化更加严重,川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重庆市有明显的区位和政治优势,经济体量靠前,设立直辖市后能够辐射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重庆市经济体量综合实力超越四川省省会城市,长期居省内第一位置;重庆市直辖,成都可以肩负起省会城市的职责。

重庆市人口密度达到直辖市城市人口设立的标准,毕竟人口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立重庆为直辖市不会影响四川省行政版图。

关于重庆和四川分开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三峡工程的移民搬迁,这一个问题直接推动了直辖市的设立进程。

【渝城视】为您解答川渝城市热点话题,如果喜欢,请记得关注!


城事观


众所周知,重庆和四川原本是一体,合称为“巴蜀”或者“川渝”,就连重庆方言原本也是四川方言里的一种。直辖之前,重庆在很长时间里是四川的一个地级市(后升为副省级市)。直到1997年3月,我国才通过人大会议研究决定将四川省重庆市单独划出,建成与北京、上海、天津一样的直辖市,级别同四川省一样。

重庆市直辖以后的全市区域,主要是过去四川省管辖的老重庆市、万县市(今万州区)、涪陵市(今涪陵区)和黔江地区(今黔江区)。在目前重庆设置的38个区县中,主城区是渝中、江北、南岸、九龙坡、沙坪坝、大渡口、北碚、渝北、巴南九个区,也就是“主城九区”。


不过,即便是直辖以后,重庆与四川也还是一家人。两地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走亲探友的更不在少数。那么,国家为什么要把重庆划出四川,并建立直辖呢?

事实上,重庆地处于长江上游,有长江水运之利,而且是大西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就曾迁都于此。而在解放初期,重庆也曾短期直辖过一段时间。考虑到重庆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在四川众多的地级市中相对发达等原因,所以国家在1997年将重庆再度建立直辖,并一直保持至今。


在历史上割据四川盆地的枭雄们(刘备、李雄等),大多实行的都是北守汉中(今陕西南部地区)、东扼奉节(今重庆东部地区)。因为重庆特有的山城地貌是四川东部的天然屏障,为整个四川盆地构建了一道绝佳防线。

同时,四川省自身的面积过大、人口过多也是导致重庆、四川分离的原因之一。在解放过后,原来的西康省被国家撤销,并被分别被划进四川和西藏境内。此时如果再加上重庆地区,四川省的管辖范围已经从遥远的川西高原(阿坝州、甘孜州等)直达长江三峡(重庆东部的奉节)。地域跨度大,人口众多,不利于行政管理,也是使得重庆、四川分离的原因。


(重庆合川钓鱼城)


世界人文通史


最先想要把重庆和四川相分离是在1997年通过重庆直辖的决议,能有这个决议是通过党中央,国务院经过从多方面考虑才给予通过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考虑。第一个就是四川省的人口过多,当时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1亿,并且四川省的面积很大,有57万平方公里,直接管辖的地级市政区有23个,县级镇区有221个,是我国管辖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单位最多的省份,本身就不便于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二个就是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库区移民的统一安置。第三个当然就要说重庆自身的地理位置,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因此,它完全具备独自发展的能力和条件,要充分发挥它的中心城市的功能,利用他的区域优势来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重庆,简称巴和渝,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四个直辖市之一,也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的金融经济、物贸物流、科技创新和航运中心,也是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看到这些年重庆的发展,可以说重庆和四川分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南充身边事


★★★按现有考古资料。中国最古老的人类是距今200多万年重庆的巫山人。长江沿线支流,乃至东亚都有这个族群的迁徙分支。。。川西周围的三星堆和金沙遗迹也就几千年进入青铜时代的遗迹。。。所以说华夏人类文明起源于重庆都有据可查。🤓🤓

★★★大禹治水分天下,华夏上古九州。。。现在荆州,扬州,徐州,兖州,青州,现在就一个县级市。上哪里说理去😂😂😂😂。。。

★★★上古时代蜀道难于上青天。。夏禹的老婆是重庆南岸的涂山族人,太子启就在弹子石生的,夏朝第二位帝君。现在还有一些上古时代传说遗迹,弹子石。呼归石。涂山寺。大禹一生奔波治水建国,所以重庆算大禹夏王朝大行宫,太子府所在地。。。👿

★★★成都也很厉害。一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天府之国核心地段,农牧副渔业发达,平原交通方便,和平时期很好,战争时候剑门一破,成都就没法抵挡了。。。都江堰工程后,两千年多年世世代代的安逸,旱涝保收的农业。让人的性格,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人品,三观标准都默默发生了很多变化。。。和重庆看似一样。其实差别惊人。。。有些是截然相反的。👯👯👯

★★★重庆春秋时候是巴国,北通晋陕,南接云贵,东临楚湘,战国时候就是卫城,军事重地。被西方称为东方麦加城。三国时候也是连接蜀汉和吴越的军事关口。元朝时候重庆钓鱼城硬是和御驾亲征的蒙古帝国军在重庆西北方向前前后后对打了36年没有投降,打死了蒙古帝国大汗蒙哥。让上帝折鞭,造成蒙古帝国分裂。影响了欧亚历史。正史古代第一女将军秦良玉也是重庆人。一直到民国,解放都是军事重地。。。👮👲💂👷

★★★千年军事重地,又是千年水码头,武侠文化和码头商业文化也成为重庆人基本性格。2000年时代每个区都有不少武校武馆,练功房。还有和霍元甲齐名的"长江大侠"吕紫剑。只是后来大街小巷的进行了严打,控制打架斗殴事件,街头武打才慢慢没落的。。。但是武打归武打,重庆人是讲武德的。干脆,爽快,耿直,容易相信人,敢把身后交给兄弟,敢为知己两肋插刀,和别人拼命。说话粗鲁,跟李云龙似的,随口骂娘,但是绝没恶意。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来了就聚一火锅。千年水码头,来的都是客,见面都是缘,生意不成人意在,行走江湖讲的是忠义二字。。。。在重庆这些形容侠客+商人的理论都管用。重庆城区人对外来人很是热情,我打赌这是真心的。军人和战地商人的基因是强大的。。。一类像军人看到亲人来探亲慰问。。一类像战地商人看到客人来有商机。。。。和川西人的慢生活,吃点坝坝茶,喝点跟斗酒,吹哈玄龙门阵。平时富足安居乐业,白天种地,晚上睡觉,匡哈娃儿不哭。小农意识强,生怕你外人去了偷他家鸡娃,降低他伙食标准。成都人也做生意,藏,陕,甘,宁,疆,云,贵都在那里鱼目混杂的做各种生意。就没有重庆那种战地商人那样纯粹了。。在成都各地风俗不一样,信息见识不一样,就有用不平等的信息差做生意的,还真是一个坑,奸商比例几率大。。😂😂😂😂

★★★国家计划。三峡这么多移民重建,贫困区,开发,水土,遗迹,库区经济发展,一大堆事情。得有一个高规格的信息执行中心来做。不是一个副中心的分支机构就能搞定了。。。

╭(╯ε╰)╮于是就分了。。。而且有资格在中国版图占有一席之地。



有没有小星星啊


历史上,重庆与四川多次分开。最近的一次是在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同年,重庆直辖市政府成立,其中很大原因是重庆在西南地区的经济地位愈发突出、具有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作用。

1、历史上“巴蜀”是分开的

众所周知,巴蜀、川渝都是重庆和成都的合称,但是追溯历史,可以发现重庆和四川其实并不是一个整体。在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属于蜀国,而重庆属于巴国,这两个小国并不和睦,直到北方的秦国吞并,这两个地方才合到一起,成了一对兄弟。

2、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大,重庆和四川独立发展

四川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带主要是岷江沿岸的成都平原地区,是传统意义上“天府之国”的精华所在。重庆地区则主要是以嘉陵江、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长江河谷地形为主,东南有武陵山,东有巫山,北有大巴山,是名副其实的山城。

具体来说,川东南与渝西地区的低山丘陵与不甚宽广的长江水域显然限制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导致重庆与四川之间并不能同身处于四川盆地内部城市一样产生紧密的联系,因而产生了相互独立的发展倾向。

3、从通商口岸到陪都,重庆的地位愈加突出

在民国之前,重庆还没有建市,是归属巴县(川东地区)。由于被迫开放通商、经济发展迅速,1929年重庆从巴县分离,正式建市,行政上归属四川省,甚至成为过四川省的政治中心,四川省长行署、省长公署、督军公署、省政府都曾先后在重庆设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将首府从南京迁往重庆,并于1939年,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划离四川省,最后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其确立为永久陪都。在此期间,

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学校都搬迁至重庆,重庆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为方便管理,重庆重新划归四川

建国初期,重庆作为当时西南剿匪工作的大后方——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驻地,继续保留着中央直辖市的地位。然而,随着大西南的格局日渐稳定,军事管理让位于行政管理。1954年以后,重庆重新成为了四川省下的副省级城市。

5、重庆经济发展迅速,升为直辖市

改革开放后,重庆再次依靠沿江的优势地理区位,站在了经济发展时代的桥头,当时财政已经接近四川省的1/3,为避免造成省会权限集中,国家设立重庆为计划单列市,赋予其单独的经济政策,财政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后来便直接将重庆设为直辖市。

其实,重庆与四川的分离并非只是简单的行政区划问题,而是蕴藏着深刻的地域文化原因。四川与重庆所处的位置看似相隔不远,实则差异巨大,两地拥有完全不同的地理区域环境,分享不同的经济中心。

如今,两地的民众在各自的区域文化认同上十分独立,不难发现,重庆人并不十分乐意被别人以四川人统称,行走在重庆街头的美女更愿意被称呼为渝妹子而非川妹子,也许现在划分安排更贴近民情民俗。

哪座城市将率先成为我国第5个直辖市?2018年的房价还可能降回10年前的水平吗?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读!

金十数据


首先,从数据来看,重庆直辖后,快速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如下表:

重庆为什么要与四川分开?换言之,重庆为什么在1997年直辖?重庆之所以直辖,主要有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区域经济等原因,详而论之,我认为有以前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川渝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老四川地区地理条件特殊,由大山大河把老四川地区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如川西高原区、川南川北山地区、川东平行岭谷、川中成都平原区。四川盆地周围多崇山峻岭,交通闭塞,有“四塞之国”之称,易守难攻,容易形成独霸一方的割据政权,如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明末清初的大西政权等。另一方面,由于老四川地区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也存在分成不同行政区划的可能性,如川峡四路,民国时期的西康省等。从地形地貌来说,四川分出重庆,重庆直辖,是一种必然。

第二、国家发展战略下区域经济的调试。

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 更多是从国家战略出发,从全局考虑,以利于行政管理、利于地方政治经济生态平衡为目标。川渝地区,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及资源禀赋的限制,川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川中地区落后,换言之,整个四川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成都经济圈距离川东南地区太远,辐射有限。为了促进川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川东南选择建立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以此来辐射川东南地区的经济,最终选择了重庆市(为什么选择重庆请看下节)。选择重庆市直辖,党和国家给于一定的优惠政策,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重庆经济发展了,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市与西南各省和长江上游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以重庆市为中心,川、黔、滇三省部分地、市参加的重庆经济协作区多年来的工作,促进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设立重庆直辖市,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它的区位优势、“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

同时,重庆直辖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快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四川省由于所辖人口过多和行政区域过大,给行政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设立重庆直辖市,有利于四川省集中精力抓好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

第三、重庆已有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文化悠久

如上文所言,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在川东南地区建立一个大城市,辐射川东南地区,那为什么没有选择万州、涪陵等地,而最终选择了位于两江交汇处的重庆市呢?我想是和重庆市已有的经济基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优越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重庆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先秦时期,就以重庆为中心形成了“巴国”,秦统一中国后,置巴郡,重庆市为巴郡治所。后改名为巴州、蜀州、渝州,北宋升格为重庆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成为战时陪都(全国都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随之内迁,大大增强了重庆的经济实力、文化实力,提升了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三线建设时期,部分军工企业等内迁至重庆地区,再次为重庆注入的新鲜血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庆成为首批计划单列市,重庆的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台阶,为重庆直辖奠定了基础。




大家好,我是“沙漠孤狼2017”,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沙漠孤狼2017


因为即便从历史上看,重庆所在的【巴】与成都所在的【蜀】,也在更多时期是分开独立的两大行政区,【巴】、【蜀】分别开来直属中央的历史要远大于【巴蜀】合并直属中央。也就是说,【巴蜀】分立,在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上,反而是主流。下面寒鲲就为您回顾一番【巴蜀】地区的高级政区(相当于今日的省级)设置史,为您从历史角度解释一下【巴蜀】为何要分立。

先秦巴蜀古国与两汉巴蜀两郡:600年左右的巴蜀分立

在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成都平原是古蜀国的腹地,大巴山区则是古巴国的腹地,两国分别以成都、江州(今重庆)为都。古蜀国的疆域囊括成都平原、川中丘陵与汉中盆地,古巴国的疆域则囊括重庆全境、湖北恩施与川东北部。

巴蜀两国先后被秦国所灭,秦灭两国后,分别在成都设置了蜀郡,在江州设置了巴郡,除了蜀郡因为汉中郡的设置而不再管理汉中盆地,巴蜀两郡依然分别管理巴文化与蜀文化的核心区。汉朝基本沿用了秦代的郡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一级单位,巴郡与蜀郡依然分立。

两晋南北朝的益州与梁州:300年左右的益梁分立

东汉末年因为乱世混战的原因,需要一个比【郡】版图更大的行政区来镇压叛军或保持割据,【州】的地位立马从原本的监察区上升为全权行政区。在东汉末年与蜀汉时期,益州一直是巴蜀乃至南中、汉中的高级政区,巴蜀两地在此时算是短暂地归属于一个益州治下(史上第一次)。然而,曹魏灭蜀后,为了防制巴蜀的再割据,立马就把益州东部的巴郡故地与汉中盆地分了出来,另外设置了一个由汉中+巴地构成的【梁州】,【益州】与【梁州】的分立,又持续了整个两晋南北朝,直到隋朝统一。

唐前期的剑南与山南:100年左右的剑山分属

隋朝由于省并州郡,虽然一会儿用【州】、一会儿用【郡】,【州】与【郡】基本平级化了,在这种局面下,不论叫【州】还是【郡】,都在行政上直属中央,巴蜀自然依旧是分立的。

到了贞观年间(627年),唐太宗在州以上设置了一个【道】,这个【道】和汉代的【州】是一个性质,都是【监察区】,并不具有行政全权。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以成都为重心的四川盆地西部依旧与今日的川西山区乃至云南高原在一起,设置了【剑南道】,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益州】相仿,而重庆所在的三巴之地则再度与汉中盆地乃至湖北平原合并,设置为【山南道】。可见,在唐前期统治者眼中的巴蜀,依旧是分属两个区域的。

唐后期的剑南西川与剑南东川:150年左右的东西分立

盛唐前后,山南道逐渐因为大巴山的原因而在行政上逐渐分化,先是三峡两边的山南东道(湖北平原)与山南西道(大巴山区)的分化,后来又是大巴山南北的山南西道节度使(汉中盆地)与剑南东川节度使(三巴之地)的分化。可以说,从757年以后,剑南西川节度使坐镇成都平原,剑南东川节度使坐镇川东山地,两者互为犄角、互相牵制,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建吞并东川建立前蜀政权。

两宋的成都府路、梓州路(潼川府路)、夔州路:300年左右的三路分立

宋朝时期的高级政区被叫做【路】,宋朝的四川盆地更夸张,一支被三个【路】分管,成都平原一带先后归西川路(1001年前)、益州路(1001-1059)、成都府路(1059以后)管理,川中丘陵一带则先后归西川路(1001年前)、梓州路(1001-1170)、潼川府路(1170以后)管理,川东、重庆及三峡则一直归夔州路管理。所以呢,在两宋时期的巴蜀盆地是被长期三分的。

元明清时期逐渐扩张的大四川省:巴蜀合并的700年

西南天府巴蜀地区自古富庶,人丁也是自古兴旺,所以巴蜀分立而治在元以前便一向是历史主流。但是随着宋元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的三次大动乱,四川盆地先后遭到拉锯战的破坏,尤其以宋元战争、张献忠入川以及清军入蜀三次拉锯战甚至大屠杀为最。所以,从元朝开始,人口大量缩水后,巴蜀地区不再需要分而治之,一个逐渐囊括蜀中、三巴与川西山区的大四川省便出现了。

随着清朝中后期乃至近现代以来的发展,巴蜀地区的人口得到恢复,庞大的四川省不再适应于巴蜀两地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形势,再保留庞大的四川省,就显得有些臃肿了,所以【重庆市】的设置便应运而生,巴蜀之间也便再度恢复了元朝以前的累积1500年以上的分立常态。

觉得本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望点赞转发支持

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如果您喜欢寒鲲的文字,可以点击回答上方的头像关注


寒鲲


我不想就事论事的泛泛而谈,想站在全球的局势下,谈谈川渝分治问题。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等五个省(区、市),西南的地形就是中国西高东低的高原地带,易守难攻,山路崎岖,越走越高,世界屋脊是典型的特点。区域之内,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两广丘陵的西部密布期间。自古都是汉人国度的战略大后方,天然的屏障之下,就是从山上丢下几块石头,都够仰视攻击的人喝一壶的。而这占了全国近三分之一地域的地界上面,其中的四川盆地是该地区人口最稠密、交通最便捷、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四川盆地之内,重庆又是三江汇合之地,居高临下,险中又险、高深莫测。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战略纵深和战略防御的制高点在西南、西南的制高点就在重庆了,自古兵家就把重庆做为战略要地对待。

展开中国地图,可以清醒看到,重庆地处中部的西缘、西部的东缘,是中、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区有双重聚散功能,其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重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选和经济龙头地位,是下活全国一盘棋的重要战略支点。 战争年代,蒋介石曾把重庆作为陪都就可以证明这一点。重庆远离边境,免受战争第一波的冲击。重庆是一座山城,独特的地利优势,退可攻、进可守。地势较高,山坡高大,利于建造常用的地下指挥部、地下办公室、地下工厂、地下商场、地下仓库等等,在崇山峻岭中建立的这些永备设施,更利于防核爆炸、空袭和远程导弹等的袭击。重庆地处中国之“雄鸡”陆地版图之心腹地带,只要是异国进攻都难以得手,真是易守难攻。重庆的多山和两江会聚的得天独厚的地形又有利于多建兵器库,粮食库等,一旦开战,某一方向需要补充,就可以快速进行支援。

成都军区38万部队有21万驻扎在重庆。西南地区最先进的空军部队空33师和军力最强、装备最先进的13集团军驻防于重庆市,可见一遇战事,重庆是重点防护地区。 重庆地处嘉陵江和长江交汇之处,永远不可能缺水。重庆还是座两江环抱的江城,具有很明显的口岸优势。水路、铁路、航空发达,是国家交通中心枢纽之一。重庆具有门内较为齐全的工业,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

中国的西南方向有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不丹等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处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如果打通了西南入海口,中国的一带一路更可以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了。开发大西北估计首先就是开发大西南了,西南的欠发达国家成群而且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有重庆这么一个重要的棋子放在那里,假以时日,重庆就会是西部的上海、西南的核心甚至是整个南亚的最为重要的一极了。

如此,怎么能不把重庆从四川分出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